笔趣阁 www.xbqg.net,抢救大明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另外,明朝的金银兑价和国际市场脱节——这是因为在明朝,黄金的货币属性不足。因此也有铸造金币用于大额支付,以提升金价的需求。
三是户部的税收也必须大幅度的改进,特别是必须取消士大夫免纳商税(关税)的特权——这可是改革的深水区!但是不涉及又不行,否则朱大太子领导下的朝廷就会入不敷出,早晚会步了他老爹崇祯皇帝的后尘。
而在税收改革的同时,花钱的改革也在进行当中——在朱慈烺看来,明朝不仅是收钱的效率低下,花钱的效率同样很低!
提升花钱效率的第一步,则是大幅削减宗禄的支出,同时增加各级官吏实际的俸禄所得,并且取消“折色”和实物俸禄,一律改发白银。同时再研究设立职田——就是将清屯查田所得到的土地中的一部分充做职田发放给文武官员,以便让他们获得一笔可观的田租收入。
虽然加俸未必能制止贪污腐败,但是之前那种在本来就低的俸禄水平上再加各种折色的做法,很有一点黑心老板克扣工资的意思。对于老家在东南,可以通过诡寄和免税优待获利的官员倒是无所谓,可是对于跟着朱慈烺南下的“官僚无产阶级”就不行了。
朱大太子可不会让自己人吃亏!
至于削减宗禄的支出,在某种程度上是托了李自成、张献忠的福。现在明朝绝大部分的宗藩所在之地,都被这两位打破。朱家的宗室子弟,要么死去,要么失联。侥幸逃亡到南京的宗室人数本就不多,而藩王、郡王的死亡、失踪比例更高!即便跑到南京,也是“失藩”的王爷,根据祖制就有罪过。
朱慈烺能在南京赏他们一座王府,给个代降的王爵,再给点打了折的俸禄,他们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而在削减宗禄支出的同时,朱慈烺还决定中止“宗禁”和“永世皇族”这两项给大明财政造成极大负担的制度。
而作为一个重要的花钱部门,工部的改革同样刻不容缓。明朝工部管辖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个清吏司及营缮所、文思院、皮作局、鞍髻局、宝源局、颜料局、军器局、节慎库、织染所、杂造局、竹木局、柴炭局等。
这套配置在明初的时候是不错的,毕竟明初时期工商业经过多年战乱和蒙古人的摧残,元气没有恢复。所以“匠户”上番服役加上官营手工业的方法是合适的。
而到了现在,匠户制早就名存实亡。在江南这种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地方,情况更加突出。没有了匠户,官营手工业也就没了廉价劳动力,再加上文官缺乏管理手工业的能力,所以工部下辖的官营工场效率极低——那些炸膛枪、炸膛炮就是他们生产的!
这个情况必须加以改变!
而改革工部的思路,当然就是别无选择的市场化——朱慈烺现在既没有能够管理手工业的官员,也没有多少手艺娴熟的匠户,根本就不可能全面振兴官营手工业。虽然有一些天津追随而来的“义从匠户”,但是这些的手艺并不怎么样,明军使用的那些炸膛枪不就是他们的杰作?而且他们是“义从”,是有功劳的,工部还得发他们一份高薪!
依靠他们,工部最多也就设立一个火铳工场,一个甲胄工场,一个刀盾工场,一个铸炮场和一个弓箭工场。这些工场使用的原材料还得采购,而且产量也根本不可能满足需求——这个时代用简陋的钻床加工一根枪管需要二十天到一个月,生产一张优质的复合弓需要几个月也许更久!而在南京这里,短期内能够投入使用的钻床也就一二百台。能够雇佣到的造铳良匠就更少了,毕竟江南本就造不出多少能用的火铳,也就没什么匠人了。而手艺活也没办法开金手指,所以在工场开设的初期,产量不高是肯定的,而且良品率肯定也很低。
所以大规模的武器供应,还得依靠市场,特别是吸引佛山的铁匠北上创业来解决。
至于刑部,倒是暂时不必大改,虽然明朝刑律、刑部不合理的地方不少,但毕竟不是当务之急。
而这一大堆的改革项目,都是要得罪人的......虽然朱大太子不怕得罪人,但也不能总当恶人啊!
另外,明朝的金银兑价和国际市场脱节——这是因为在明朝,黄金的货币属性不足。因此也有铸造金币用于大额支付,以提升金价的需求。
三是户部的税收也必须大幅度的改进,特别是必须取消士大夫免纳商税(关税)的特权——这可是改革的深水区!但是不涉及又不行,否则朱大太子领导下的朝廷就会入不敷出,早晚会步了他老爹崇祯皇帝的后尘。
而在税收改革的同时,花钱的改革也在进行当中——在朱慈烺看来,明朝不仅是收钱的效率低下,花钱的效率同样很低!
提升花钱效率的第一步,则是大幅削减宗禄的支出,同时增加各级官吏实际的俸禄所得,并且取消“折色”和实物俸禄,一律改发白银。同时再研究设立职田——就是将清屯查田所得到的土地中的一部分充做职田发放给文武官员,以便让他们获得一笔可观的田租收入。
虽然加俸未必能制止贪污腐败,但是之前那种在本来就低的俸禄水平上再加各种折色的做法,很有一点黑心老板克扣工资的意思。对于老家在东南,可以通过诡寄和免税优待获利的官员倒是无所谓,可是对于跟着朱慈烺南下的“官僚无产阶级”就不行了。
朱大太子可不会让自己人吃亏!
至于削减宗禄的支出,在某种程度上是托了李自成、张献忠的福。现在明朝绝大部分的宗藩所在之地,都被这两位打破。朱家的宗室子弟,要么死去,要么失联。侥幸逃亡到南京的宗室人数本就不多,而藩王、郡王的死亡、失踪比例更高!即便跑到南京,也是“失藩”的王爷,根据祖制就有罪过。
朱慈烺能在南京赏他们一座王府,给个代降的王爵,再给点打了折的俸禄,他们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而在削减宗禄支出的同时,朱慈烺还决定中止“宗禁”和“永世皇族”这两项给大明财政造成极大负担的制度。
而作为一个重要的花钱部门,工部的改革同样刻不容缓。明朝工部管辖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个清吏司及营缮所、文思院、皮作局、鞍髻局、宝源局、颜料局、军器局、节慎库、织染所、杂造局、竹木局、柴炭局等。
这套配置在明初的时候是不错的,毕竟明初时期工商业经过多年战乱和蒙古人的摧残,元气没有恢复。所以“匠户”上番服役加上官营手工业的方法是合适的。
而到了现在,匠户制早就名存实亡。在江南这种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地方,情况更加突出。没有了匠户,官营手工业也就没了廉价劳动力,再加上文官缺乏管理手工业的能力,所以工部下辖的官营工场效率极低——那些炸膛枪、炸膛炮就是他们生产的!
这个情况必须加以改变!
而改革工部的思路,当然就是别无选择的市场化——朱慈烺现在既没有能够管理手工业的官员,也没有多少手艺娴熟的匠户,根本就不可能全面振兴官营手工业。虽然有一些天津追随而来的“义从匠户”,但是这些的手艺并不怎么样,明军使用的那些炸膛枪不就是他们的杰作?而且他们是“义从”,是有功劳的,工部还得发他们一份高薪!
依靠他们,工部最多也就设立一个火铳工场,一个甲胄工场,一个刀盾工场,一个铸炮场和一个弓箭工场。这些工场使用的原材料还得采购,而且产量也根本不可能满足需求——这个时代用简陋的钻床加工一根枪管需要二十天到一个月,生产一张优质的复合弓需要几个月也许更久!而在南京这里,短期内能够投入使用的钻床也就一二百台。能够雇佣到的造铳良匠就更少了,毕竟江南本就造不出多少能用的火铳,也就没什么匠人了。而手艺活也没办法开金手指,所以在工场开设的初期,产量不高是肯定的,而且良品率肯定也很低。
所以大规模的武器供应,还得依靠市场,特别是吸引佛山的铁匠北上创业来解决。
至于刑部,倒是暂时不必大改,虽然明朝刑律、刑部不合理的地方不少,但毕竟不是当务之急。
而这一大堆的改革项目,都是要得罪人的......虽然朱大太子不怕得罪人,但也不能总当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