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抱膝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最近看了几页管子,颇有些感想。管子中有不少篇幅设置了一些管仲和齐桓公对话的场景,我看到那管子“好为人师”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这一个故事说是齐桓公有一次去“视察”马厩,忽然心血来潮,就随口问那负责马厩的小吏,说马厩里的活什么最难做,还没等人家那小吏说什么呢,管仲就赶紧要“好为人师”了。
“好为人师”总是一个贬义词,孟子早就警告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不过也得看这好为谁的“人师”了,若好为人君之师,动不动就敢给惟我独尊的一把手上上课,给他们讲讲安邦定国的道理,讲讲亲贤臣远小人的利害,这样的“人师”不仅仅不“患”而且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这好为人师也真是需要勇气的,保不定什么时候人家一把手不高兴了,就借故给你一个小鞋穿“人师”还不得吃不了兜着走么?所以,你看历朝历代多少在一把手身边供职的士子们噤若失声,不鸣如阉犬面鸡,鸣则如鸲鹆之声。总之,骨头软了,嘴巴也就张不开了。
扯远了,回到正题上来。管仲说,我做过马夫,我可知道编排供马站立的栅栏最难。为什么难?如果一开始就用了弯曲的木料,那以后都得用这样的弯曲的木料,那直的木料就是再好也派不上用场;不过如果一开始就用了笔直的木料,那弯曲的也一定派不上用场。你看看,管子张口就又给一把手上了一课,用“马栈傅木,一曲而无不曲”来告诫齐桓公如果开始用错了人,用了那些奸诈阴险的小人,那么正直之士就没有了施展才能的地方。所谓做人君就要亲贤臣远小人。马厩里是不是“傅马栈”这活最难做,那可不一定,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
“亲贤臣远小人”好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我赶紧要看看管仲说的小人究竟是什么标准,可惜下文又扯到另外一个话题上去了,我也终究没有得到“目测”小人的方法。私下里也很为齐桓公遗憾,这个“学生”太不用心,人家要“诲人不倦”可他偏偏就缺乏“学而不厌”的精神。为什么不追问“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呢!其实“小人”者人人深恶痛绝之,只是小人难辨而已。考试“考”不出,面试“试”不出,还真是一个难题。
孔夫子有一些关于小人的“标准”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像“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戚戚者”忧伤之状也。“小人”者患得患失,在利害面前忧心忡忡。好像是这样的。因为精于钻营算计,整日里该是双目涣散眉头紧锁“忧其利”“忧其名”之状。可事实上呢?小人们左右逢源,是太容易得志了,人家常常是眉开眼笑春风得意呢。倒是那些“君子”们,为“己”忧,忧才能抱负不能施展;为“国”忧,忧小人当道,难以弊绝风清:倒真真是一副“戚戚”之状。所以老夫子的“话”也是很难作标准的。更何况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小人”们寡廉鲜耻起来,比起古人怕也要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曲木”“直木”只需目测而已,总是有一个客观标准在。而衡量人的“标准”确确实实是难呢!不过尽管难,总是还有一些基本的判断标准,可如果那有权力拿尺子的“故意”拿歪了“尺子”“量”歪了人,那其实不该是尺子的错。
写到这里,赶紧打住,是不是又有点“戚戚”状了?
最近看了几页管子,颇有些感想。管子中有不少篇幅设置了一些管仲和齐桓公对话的场景,我看到那管子“好为人师”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这一个故事说是齐桓公有一次去“视察”马厩,忽然心血来潮,就随口问那负责马厩的小吏,说马厩里的活什么最难做,还没等人家那小吏说什么呢,管仲就赶紧要“好为人师”了。
“好为人师”总是一个贬义词,孟子早就警告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不过也得看这好为谁的“人师”了,若好为人君之师,动不动就敢给惟我独尊的一把手上上课,给他们讲讲安邦定国的道理,讲讲亲贤臣远小人的利害,这样的“人师”不仅仅不“患”而且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这好为人师也真是需要勇气的,保不定什么时候人家一把手不高兴了,就借故给你一个小鞋穿“人师”还不得吃不了兜着走么?所以,你看历朝历代多少在一把手身边供职的士子们噤若失声,不鸣如阉犬面鸡,鸣则如鸲鹆之声。总之,骨头软了,嘴巴也就张不开了。
扯远了,回到正题上来。管仲说,我做过马夫,我可知道编排供马站立的栅栏最难。为什么难?如果一开始就用了弯曲的木料,那以后都得用这样的弯曲的木料,那直的木料就是再好也派不上用场;不过如果一开始就用了笔直的木料,那弯曲的也一定派不上用场。你看看,管子张口就又给一把手上了一课,用“马栈傅木,一曲而无不曲”来告诫齐桓公如果开始用错了人,用了那些奸诈阴险的小人,那么正直之士就没有了施展才能的地方。所谓做人君就要亲贤臣远小人。马厩里是不是“傅马栈”这活最难做,那可不一定,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
“亲贤臣远小人”好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我赶紧要看看管仲说的小人究竟是什么标准,可惜下文又扯到另外一个话题上去了,我也终究没有得到“目测”小人的方法。私下里也很为齐桓公遗憾,这个“学生”太不用心,人家要“诲人不倦”可他偏偏就缺乏“学而不厌”的精神。为什么不追问“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呢!其实“小人”者人人深恶痛绝之,只是小人难辨而已。考试“考”不出,面试“试”不出,还真是一个难题。
孔夫子有一些关于小人的“标准”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像“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戚戚者”忧伤之状也。“小人”者患得患失,在利害面前忧心忡忡。好像是这样的。因为精于钻营算计,整日里该是双目涣散眉头紧锁“忧其利”“忧其名”之状。可事实上呢?小人们左右逢源,是太容易得志了,人家常常是眉开眼笑春风得意呢。倒是那些“君子”们,为“己”忧,忧才能抱负不能施展;为“国”忧,忧小人当道,难以弊绝风清:倒真真是一副“戚戚”之状。所以老夫子的“话”也是很难作标准的。更何况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小人”们寡廉鲜耻起来,比起古人怕也要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曲木”“直木”只需目测而已,总是有一个客观标准在。而衡量人的“标准”确确实实是难呢!不过尽管难,总是还有一些基本的判断标准,可如果那有权力拿尺子的“故意”拿歪了“尺子”“量”歪了人,那其实不该是尺子的错。
写到这里,赶紧打住,是不是又有点“戚戚”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