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岩游记 (2/2)
笔趣阁 www.xbqg.net,八毫克的中南海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史,至今年年开放,且花开五色,娇艳欲滴,为尼姑为主的东碧寺增添了一份神秘温柔的女性色彩。
我们转到此处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为来此之前仓促草率,只当拉练,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且院内各种花草郁葱茂盛,绿叶红花随处可见,并不仔细辨认花开五色的奇异茶花。只是后来回来的时候越发感觉海月岩的历史文化有得探究,为写此篇游记查阅资料的时候才看到这段。特此补上,供以后前去游玩的人有所重点与主次。
出了东碧寺继续往右走,就看见一座塔,七层,琉璃黄为主,不是古代遗迹,是今人所建,由铁质的门,和装饰塔身的瓷片可以看出。正门门楣处写有功德塔三字。这塔略显突兀,特别是在这古意盎然幽静古朴的建筑中,显的不匹配,特别显眼。所以仅拍照一张,就匆匆离去。
顺着两侧巨石夹缝间的石阶往下,一侧有水泥栏杆,涂着木质的油漆,真假难辨,扶着栏杆往前,小径边上一方圆石上有石刻,一副对联曰:东方阿閦佛,西方弥陀佛,旁有性德两字。性德即仰楼和尚,海月岩寺庙的主持,大部分的建筑由仰楼大师做主持时完成,后面会详细讲述对海月岩寺庙有卓越贡献的两位和尚:仰楼和珠衣两位大师。对联的横批是一串梵文,看不懂,我问身边的朋友詹长精,他也摇摇头,我估计很少人知道这些梵文是什么意思。后来回来查资料的时候才知道那是佛家的六子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孙先生就是被如来用这六个字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之久。
在美国人彼得马修森写的旅行游记小说雪豹里,在北行这一章节的“十月十六日的日记微笑篇”里有提到过这六字真言,藏传佛教徒每天念一次,在害怕,紧张,遇到心魔纠缠的时候可以持续不断的念,因为藏传佛教徒相信此经咒召请任何神明都可以得到慈悲的关照。此经咒是献给“大悲神主”的,所以在西藏地区这六字真言的经咒常刻在法轮,经幡,玛尼石和玛尼堆上。“大悲神主”是藏传佛教里西藏的守护神,在我们的汉传佛教里即“观音菩萨”对印度教徒而言它叫帕德马帕尼,梵文叫阿缚卢枳多伊温伐罗,即“观自在”的意思。跟一切菩萨一样,阿缚卢枳多代表各宗教的神秘主义者所追求的“内在神性”也被称为“观自在菩萨”
这六字真言可翻译为:“唵!莲心的珠宝!哞!”深沉且可产生共振的“唵”音代表古今中外一切的声音与寂静,永恒之吼,也是纯净生命的大圆寂。若以指定的震颤音念出来,可召唤此外无法表达的“万有”“嘛呢”是“空寂”的金刚钻——超越一切物质甚至反物质,一切现象,一切变迁的不灭原始生存元素。“叭咪”——莲花芯———是现象,轮回的世界,随着灵性的进程而开展,在虚妄的叶片下被揭露,亦即不离日常生活却在其核心的涅槃珍宝。“吽”字面上没有意义,可有多种解释,也许只是一个有节奏的劝诫,为经文收尾,鼓舞诵经的人,宣告生命存在或现状如此,以佛陀圆觉那一刻触摸大地的姿势为象征。
简单而言之此六字真言至心念持可消除六道轮回之苦难。这六道不是火影忍者里的佩恩六道,佛家六道所言:阿修罗,天,人,恶鬼以及畜生。人从“无始”以来,即在六道中轮回,循环往复。所以佛家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造善业者得善报,得天,人二道。造恶业者得恶报,得地狱,恶鬼,畜生中的三道。
再通俗些说,就是我们小时候看的一部动画片里那个骑飞马的美女持剑大喊一声:希瑞,赐给我力量吧!等同此意。
我和朋友詹长精在读那副对联的其中一联时,即:东方阿閦佛。第四个字,我以为是繁体字的众,回来查了资料才知那个字读chu,三声。阿閦佛,即:不动如来,是梵文音译,意为“无嗔恚”
这边侃的有点多,言归正传。
我们沿着山间小径继续向前走去,既是放生池,也像是今人所建。有桥有池,池边有柳树。但咋看之下就是觉得不顺眼。不知是我挑剔,还是今人所建东西多为败笔。不考虑周围环境和整体布局,找着空就下手建造。现代社会里常见的水泥,瓷砖,明晃晃刺啦啦的就突然出现你眼前。刚刚还在百年历史的建筑里欣赏纯土木结构,或依山傍水利用自然恩赐的天然石材或环境而建的寺庙,让人感叹流连古人的雄奇想象力,与自然和谐一统的建筑理念。出了门,现代建筑令人感觉突兀不适,甚至沮丧。我们本来就是来自水泥森林的城市,好不容易逃脱了出来,又见,恨之。
放生池也没有去,沿着小径继续向前,小径旁有竹林,翠绿挺立,绿意盎然。小径似乎没有尽头,继续盘旋而上。我们就在周围的绿色林木种穿梭向前。一直走到一个名为:落伽镜的巨石前。巨石面朝大海,即东山湾的万顷波涛。巨石上刻有观音浮雕像,脚踏祥云,也像是海浪。浮雕简洁流畅,徐徐如生,菩萨端庄慈祥,普度众生。菩萨像前有石案,香客供有香烛。
浮雕石刻是石窟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石窟起源于北方的石窟寺,大多在山中开辟修建寺庙,以诸多的石雕石像组成佛像群体,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敦煌石窟等等。佛教南传后,由于南方坚硬的花岗石不易于雕刻,加工困难,无法照抄北方工程浩大的石窟形式。后来人们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创造出南方类型的石窟文化,以天然的石棚石洞为作为佛殿,雕刻石佛和众多的碑刻,都是对北方石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海月岩的大量石刻和落伽镜以及其他的碑刻就是最明显不过的例子。如对佛教石刻雕像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读梁思成先生的大作佛像的历史,里面有详细的图文资料,难得的一本好书。
往下朝着大海方向走,无路可走,一块石头被水泥栏杆围圈起来。此处视野开阔,背山面海。面前是东山湾和漳江,万千民居以及大小无数的海产养殖场。让人休息之余,突感心胸开阔,无限豪情。目视所及之处有塔一座,旅游指导的牌子上注明此塔曰:石矶塔,属海月岩外景之一。屹立于漳江江心,塔高三十米,七层,上刻:“斯文永昌”四字,塔身中空,可攀登。漳浦县志记载此塔由来:此处原来有一石笋,后被雷击所毁。清嘉庆年间,里人以地关形胜,构此石塔一代之,称“石矶塔”从此高度看去,塔确实显的小了许多,但有漳江和东山湾的背景衬托,显的遗世独立,卓然自挺于激流冲击百余年而岿然不动,让人不由感叹。
再次经过落伽镜的菩萨像前,越发觉的此景妙不可言。如此山川海势真是佛家弟子修炼的绝佳选择。可想象一下前不久刚刚过去的八月十五的晚上,一轮明月高挂海上,万顷碧海波光粼粼,石矶塔高耸屹立,漳江缓流入海,山川宁静,菩萨慈眉善目,在此打坐修炼,岂有不悟明道之理!
五,仰楼和尚和珠衣和尚
由山间小径带着往前,弯曲迂回,在顽石和林木以及盛开的野花之间往来穿梭,曲径通幽,别有一番探寻追究的深意
在一座简朴稍显久远的墓前停留,墓为花岗岩雕刻的仿木结构,掩映于翠林红花中,有长方形墓碑一座,上刻有:仰楼和尚真隐之处的字样。想必这就是海月岩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的仰楼和尚的墓葬。
海月岩在南宋咸淳年间就有僧人在此修建庙宇,参佛悟道,寺庙有一定规模,田产也有不少。到了明代中期,寺庙衰败,嘉靖年间,寺庙所属田产被官府拍卖殆尽。岩寺破落,堂室残败,风雨不蔽,碑石委地,僧人星散。明万历年间,漳浦兴教寺和尚性德经过此地,不忍佛家境地如此惨败颓靡,就出资赎回,几经重建,就成了现在这样一个规模。
性德和尚,十都留塘人,俗姓曾,法名性德,别号仰楼。来海月岩开创佛家基业时与父母一起,估计是全家修行。仰楼和尚后来圆寂与父母同葬此山。海月岩大部分的石刻题字均出自仰楼和尚之手,可见仰楼和尚的才华的确不一般,诗画都有相当造诣,可见古时和尚的修为比今人的和尚要强上千百万倍。他的墓葬两侧的石墙上有对联曰:日玩千江水,夜观万盏灯。山依人出色,海得月光辉。为他母亲写的对联曰:寸草心怀哺劬恩未报,九泉地报椿萱根本同归。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在一位修持佛法的僧人来说,这点有六根不净之嫌,但作为一个人让人不由深感其孝心。
第二个对海月岩寺庙做出一定贡献的是珠衣和尚。他是清光绪年间生人,与仰楼和尚的命运有异曲同工之处。他父母早逝,艰难困苦之际,投奔海月岩,得到师傅的同意之后,带着父母的灵牌上山奉祀,一日不敢懈怠。削发为僧后并成为海月岩寺庙的主持。同治六年,雷雨损坏佛堂,他便开始筹措资金修缮。重修澹云室。此前的澹云室建于明天启年间,珠衣重建于清同治七年,有碑为证。他除了重修澹云室之外还修建了祖堂和沙弥阁。沙弥阁即现在海月岩的东碧寺,即海月岩右侧的建筑。
离开仰楼大师的真隐处,继续向前,去了知止洞,巨大岩石上有石刻曰:明农渔旅。在石棚下有一无头佛像,佛身端立,佛像前有燃香一根。走出巨石间还在想:明农渔旅是什么意思。后来回来百度搜索,只有明农的意思有劝勉农业,尽力务农之意,没有查出这四字之词什么意思,很遗憾。如有机会一定请教高人。
所有全部景点转完的时候大概下午三点左右。漫步回海月岩寺庙处后,又和几个90后小孩一起爬山,打算登顶海月岩寺后的最高处的那座山峰。山峰最高处是两个叠加的巨石。当我们攀爬至无路可走时,才发现没有通往山顶的路。考虑了一会儿决定冒险一行。爬上两棵树,借树的高度攀上了山顶的一个由巨石组成的小平台。
登高望远,蔚为壮观,惊叹不断,惊喜连连。天高云淡,蓝天白云下坐在巨石上,吹着海风,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与周围连绵起伏,绿意盎然的起伏山峦,征服高山,超越自我的自豪感不由的从心间冒出。心中感叹道:果然最美的风景总在最危险处。
一阵狂拍留念之后依依不舍的下山。
六,返程
下午四点半,在夕阳余晖下开始返程。回家路上上一个小坡的时候大小腿同时抽筋,从车上摔了下来,整个人躺在公路一侧,大小车辆差点堵塞,也差点身葬车轮之下。还好在朋友詹长精的及时帮助下,脱离危险,慢慢恢复。一路相互照应至宿舍。上路旅行,多一个伴多一分照应。在此再谢谢朋友詹长精的帮助和一路上的照应。
下次骑行东山岛之前的全部的业余时间用来锻炼,希望骑行东山岛的时候不会再出现危机人身的意外事件。
2013/10/10,于漳浦腾龙公司宿舍
史,至今年年开放,且花开五色,娇艳欲滴,为尼姑为主的东碧寺增添了一份神秘温柔的女性色彩。
我们转到此处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为来此之前仓促草率,只当拉练,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且院内各种花草郁葱茂盛,绿叶红花随处可见,并不仔细辨认花开五色的奇异茶花。只是后来回来的时候越发感觉海月岩的历史文化有得探究,为写此篇游记查阅资料的时候才看到这段。特此补上,供以后前去游玩的人有所重点与主次。
出了东碧寺继续往右走,就看见一座塔,七层,琉璃黄为主,不是古代遗迹,是今人所建,由铁质的门,和装饰塔身的瓷片可以看出。正门门楣处写有功德塔三字。这塔略显突兀,特别是在这古意盎然幽静古朴的建筑中,显的不匹配,特别显眼。所以仅拍照一张,就匆匆离去。
顺着两侧巨石夹缝间的石阶往下,一侧有水泥栏杆,涂着木质的油漆,真假难辨,扶着栏杆往前,小径边上一方圆石上有石刻,一副对联曰:东方阿閦佛,西方弥陀佛,旁有性德两字。性德即仰楼和尚,海月岩寺庙的主持,大部分的建筑由仰楼大师做主持时完成,后面会详细讲述对海月岩寺庙有卓越贡献的两位和尚:仰楼和珠衣两位大师。对联的横批是一串梵文,看不懂,我问身边的朋友詹长精,他也摇摇头,我估计很少人知道这些梵文是什么意思。后来回来查资料的时候才知道那是佛家的六子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孙先生就是被如来用这六个字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之久。
在美国人彼得马修森写的旅行游记小说雪豹里,在北行这一章节的“十月十六日的日记微笑篇”里有提到过这六字真言,藏传佛教徒每天念一次,在害怕,紧张,遇到心魔纠缠的时候可以持续不断的念,因为藏传佛教徒相信此经咒召请任何神明都可以得到慈悲的关照。此经咒是献给“大悲神主”的,所以在西藏地区这六字真言的经咒常刻在法轮,经幡,玛尼石和玛尼堆上。“大悲神主”是藏传佛教里西藏的守护神,在我们的汉传佛教里即“观音菩萨”对印度教徒而言它叫帕德马帕尼,梵文叫阿缚卢枳多伊温伐罗,即“观自在”的意思。跟一切菩萨一样,阿缚卢枳多代表各宗教的神秘主义者所追求的“内在神性”也被称为“观自在菩萨”
这六字真言可翻译为:“唵!莲心的珠宝!哞!”深沉且可产生共振的“唵”音代表古今中外一切的声音与寂静,永恒之吼,也是纯净生命的大圆寂。若以指定的震颤音念出来,可召唤此外无法表达的“万有”“嘛呢”是“空寂”的金刚钻——超越一切物质甚至反物质,一切现象,一切变迁的不灭原始生存元素。“叭咪”——莲花芯———是现象,轮回的世界,随着灵性的进程而开展,在虚妄的叶片下被揭露,亦即不离日常生活却在其核心的涅槃珍宝。“吽”字面上没有意义,可有多种解释,也许只是一个有节奏的劝诫,为经文收尾,鼓舞诵经的人,宣告生命存在或现状如此,以佛陀圆觉那一刻触摸大地的姿势为象征。
简单而言之此六字真言至心念持可消除六道轮回之苦难。这六道不是火影忍者里的佩恩六道,佛家六道所言:阿修罗,天,人,恶鬼以及畜生。人从“无始”以来,即在六道中轮回,循环往复。所以佛家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造善业者得善报,得天,人二道。造恶业者得恶报,得地狱,恶鬼,畜生中的三道。
再通俗些说,就是我们小时候看的一部动画片里那个骑飞马的美女持剑大喊一声:希瑞,赐给我力量吧!等同此意。
我和朋友詹长精在读那副对联的其中一联时,即:东方阿閦佛。第四个字,我以为是繁体字的众,回来查了资料才知那个字读chu,三声。阿閦佛,即:不动如来,是梵文音译,意为“无嗔恚”
这边侃的有点多,言归正传。
我们沿着山间小径继续向前走去,既是放生池,也像是今人所建。有桥有池,池边有柳树。但咋看之下就是觉得不顺眼。不知是我挑剔,还是今人所建东西多为败笔。不考虑周围环境和整体布局,找着空就下手建造。现代社会里常见的水泥,瓷砖,明晃晃刺啦啦的就突然出现你眼前。刚刚还在百年历史的建筑里欣赏纯土木结构,或依山傍水利用自然恩赐的天然石材或环境而建的寺庙,让人感叹流连古人的雄奇想象力,与自然和谐一统的建筑理念。出了门,现代建筑令人感觉突兀不适,甚至沮丧。我们本来就是来自水泥森林的城市,好不容易逃脱了出来,又见,恨之。
放生池也没有去,沿着小径继续向前,小径旁有竹林,翠绿挺立,绿意盎然。小径似乎没有尽头,继续盘旋而上。我们就在周围的绿色林木种穿梭向前。一直走到一个名为:落伽镜的巨石前。巨石面朝大海,即东山湾的万顷波涛。巨石上刻有观音浮雕像,脚踏祥云,也像是海浪。浮雕简洁流畅,徐徐如生,菩萨端庄慈祥,普度众生。菩萨像前有石案,香客供有香烛。
浮雕石刻是石窟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石窟起源于北方的石窟寺,大多在山中开辟修建寺庙,以诸多的石雕石像组成佛像群体,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敦煌石窟等等。佛教南传后,由于南方坚硬的花岗石不易于雕刻,加工困难,无法照抄北方工程浩大的石窟形式。后来人们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创造出南方类型的石窟文化,以天然的石棚石洞为作为佛殿,雕刻石佛和众多的碑刻,都是对北方石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海月岩的大量石刻和落伽镜以及其他的碑刻就是最明显不过的例子。如对佛教石刻雕像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读梁思成先生的大作佛像的历史,里面有详细的图文资料,难得的一本好书。
往下朝着大海方向走,无路可走,一块石头被水泥栏杆围圈起来。此处视野开阔,背山面海。面前是东山湾和漳江,万千民居以及大小无数的海产养殖场。让人休息之余,突感心胸开阔,无限豪情。目视所及之处有塔一座,旅游指导的牌子上注明此塔曰:石矶塔,属海月岩外景之一。屹立于漳江江心,塔高三十米,七层,上刻:“斯文永昌”四字,塔身中空,可攀登。漳浦县志记载此塔由来:此处原来有一石笋,后被雷击所毁。清嘉庆年间,里人以地关形胜,构此石塔一代之,称“石矶塔”从此高度看去,塔确实显的小了许多,但有漳江和东山湾的背景衬托,显的遗世独立,卓然自挺于激流冲击百余年而岿然不动,让人不由感叹。
再次经过落伽镜的菩萨像前,越发觉的此景妙不可言。如此山川海势真是佛家弟子修炼的绝佳选择。可想象一下前不久刚刚过去的八月十五的晚上,一轮明月高挂海上,万顷碧海波光粼粼,石矶塔高耸屹立,漳江缓流入海,山川宁静,菩萨慈眉善目,在此打坐修炼,岂有不悟明道之理!
五,仰楼和尚和珠衣和尚
由山间小径带着往前,弯曲迂回,在顽石和林木以及盛开的野花之间往来穿梭,曲径通幽,别有一番探寻追究的深意
在一座简朴稍显久远的墓前停留,墓为花岗岩雕刻的仿木结构,掩映于翠林红花中,有长方形墓碑一座,上刻有:仰楼和尚真隐之处的字样。想必这就是海月岩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的仰楼和尚的墓葬。
海月岩在南宋咸淳年间就有僧人在此修建庙宇,参佛悟道,寺庙有一定规模,田产也有不少。到了明代中期,寺庙衰败,嘉靖年间,寺庙所属田产被官府拍卖殆尽。岩寺破落,堂室残败,风雨不蔽,碑石委地,僧人星散。明万历年间,漳浦兴教寺和尚性德经过此地,不忍佛家境地如此惨败颓靡,就出资赎回,几经重建,就成了现在这样一个规模。
性德和尚,十都留塘人,俗姓曾,法名性德,别号仰楼。来海月岩开创佛家基业时与父母一起,估计是全家修行。仰楼和尚后来圆寂与父母同葬此山。海月岩大部分的石刻题字均出自仰楼和尚之手,可见仰楼和尚的才华的确不一般,诗画都有相当造诣,可见古时和尚的修为比今人的和尚要强上千百万倍。他的墓葬两侧的石墙上有对联曰:日玩千江水,夜观万盏灯。山依人出色,海得月光辉。为他母亲写的对联曰:寸草心怀哺劬恩未报,九泉地报椿萱根本同归。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在一位修持佛法的僧人来说,这点有六根不净之嫌,但作为一个人让人不由深感其孝心。
第二个对海月岩寺庙做出一定贡献的是珠衣和尚。他是清光绪年间生人,与仰楼和尚的命运有异曲同工之处。他父母早逝,艰难困苦之际,投奔海月岩,得到师傅的同意之后,带着父母的灵牌上山奉祀,一日不敢懈怠。削发为僧后并成为海月岩寺庙的主持。同治六年,雷雨损坏佛堂,他便开始筹措资金修缮。重修澹云室。此前的澹云室建于明天启年间,珠衣重建于清同治七年,有碑为证。他除了重修澹云室之外还修建了祖堂和沙弥阁。沙弥阁即现在海月岩的东碧寺,即海月岩右侧的建筑。
离开仰楼大师的真隐处,继续向前,去了知止洞,巨大岩石上有石刻曰:明农渔旅。在石棚下有一无头佛像,佛身端立,佛像前有燃香一根。走出巨石间还在想:明农渔旅是什么意思。后来回来百度搜索,只有明农的意思有劝勉农业,尽力务农之意,没有查出这四字之词什么意思,很遗憾。如有机会一定请教高人。
所有全部景点转完的时候大概下午三点左右。漫步回海月岩寺庙处后,又和几个90后小孩一起爬山,打算登顶海月岩寺后的最高处的那座山峰。山峰最高处是两个叠加的巨石。当我们攀爬至无路可走时,才发现没有通往山顶的路。考虑了一会儿决定冒险一行。爬上两棵树,借树的高度攀上了山顶的一个由巨石组成的小平台。
登高望远,蔚为壮观,惊叹不断,惊喜连连。天高云淡,蓝天白云下坐在巨石上,吹着海风,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与周围连绵起伏,绿意盎然的起伏山峦,征服高山,超越自我的自豪感不由的从心间冒出。心中感叹道:果然最美的风景总在最危险处。
一阵狂拍留念之后依依不舍的下山。
六,返程
下午四点半,在夕阳余晖下开始返程。回家路上上一个小坡的时候大小腿同时抽筋,从车上摔了下来,整个人躺在公路一侧,大小车辆差点堵塞,也差点身葬车轮之下。还好在朋友詹长精的及时帮助下,脱离危险,慢慢恢复。一路相互照应至宿舍。上路旅行,多一个伴多一分照应。在此再谢谢朋友詹长精的帮助和一路上的照应。
下次骑行东山岛之前的全部的业余时间用来锻炼,希望骑行东山岛的时候不会再出现危机人身的意外事件。
2013/10/10,于漳浦腾龙公司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