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 (1/2)
笔趣阁 www.xbqg.net,求生在西晋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找到了鞍山铁矿点燃了卫朔炼制钢铁的热情,毕竟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钢铁都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頂點小說,
挖掘铁矿还好说,那只是个体力活,只要有人总能将矿挖出来。但是炼钢可是技术活,人再多不懂技术也无法将铁炼成钢。
卫朔对炼钢法却是一窍不通,他只知道华夏古代有两大炼钢技术:炒钢法和灌钢法。却对其中的技术细节毫不了解。幸好炒钢法发明于西汉,是目前流传极为广泛的一种炼钢技术,在辽东一些铁匠就精通此法。
既然有成熟的炼钢技术,卫朔自然不会放过,他在盐滩水附近建了一座冶炼钢铁的作坊,并招募了数十名铁匠专门以炒钢法炼钢。
炒钢法固然是一种成熟的炼钢技术,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在炒钢过程中,由于温度过低,导致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到了南北朝时期聪明的华夏百姓,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技术积累后,又发明了灌钢法,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
灌钢法一经出现就受到了追捧,并且在随后的岁月里,灌钢法被不断地改进。一直到现代,灌钢法中的某些技术还被广泛应用,可见其影响有多深远。
用灌钢法炼钢,既可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炼制过程中又可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钢材。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
尽管已有炒钢法为其提供所需的钢材,可卫朔仍不满足,他组织了部分工匠准备攻克灌钢法。在组织攻关的过程中,一个年老的工匠提供了一个细节,让卫朔意识到灌钢法或许早就存在,只是一直到两百年之后,才有北齐人綦毋怀文将其发扬光大。
其实卫朔却不知,历史上大约在东汉末年,炼钢新工艺“灌钢”法就已初始形式了。后来因战乱不断,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首先记载了灌钢法,直到北齐时,綦毋怀文才对这一炼钢工艺进行了重大改进和完善。
据史书记载,綦毋怀文的炼钢方法是:“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所以炼出的钢被成为“宿铁”,綦毋怀文曾用这种方法制成十分锋利的“宿铁刀”。
那个老工匠对灌钢法也仅仅知道一些皮毛,这还是他的祖上口口相传下来的。老工匠的祖上因汉末三国时中原大乱,才被迫迁至辽东避难。如今历经数代,其中一些技术细节早就失传了,要想得到完整的灌钢法,必须下大工夫整理钻研不可。
尽管没能从老工匠那里得到完整的灌钢法,可总算让卫朔看到了一丝成功的希望。为了尽快完成技术革新,卫朔成立以老工匠为首的灌钢法研制小组,并调配了数名技艺精湛的工匠和大量钱财。
与此同时,卫朔还向崂山、徐州祝其两地行文,让两地注意搜集与炼钢有关的技术和人才,一旦有所收获当不惜一切代价弄到手。
不仅如此,卫朔还趁机通过官方的名义正式将工匠的地位拔高。其实在这之前,他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抬高工匠、医师两种技术人才的地位,可效果十分不明显。除了深受卫朔影响的崂山一隅之地外,无论徐州东部还是刚刚占据的辽东,工匠的地位并无十分明显的变化。
这一次,卫朔不顾众人反对,强行将辖区内的工匠划分为三等九级。分别是学徒、匠人、匠师三等,而每一等又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比如学徒就分为低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
等级不同代表... -->>
找到了鞍山铁矿点燃了卫朔炼制钢铁的热情,毕竟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钢铁都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頂點小說,
挖掘铁矿还好说,那只是个体力活,只要有人总能将矿挖出来。但是炼钢可是技术活,人再多不懂技术也无法将铁炼成钢。
卫朔对炼钢法却是一窍不通,他只知道华夏古代有两大炼钢技术:炒钢法和灌钢法。却对其中的技术细节毫不了解。幸好炒钢法发明于西汉,是目前流传极为广泛的一种炼钢技术,在辽东一些铁匠就精通此法。
既然有成熟的炼钢技术,卫朔自然不会放过,他在盐滩水附近建了一座冶炼钢铁的作坊,并招募了数十名铁匠专门以炒钢法炼钢。
炒钢法固然是一种成熟的炼钢技术,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在炒钢过程中,由于温度过低,导致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到了南北朝时期聪明的华夏百姓,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技术积累后,又发明了灌钢法,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
灌钢法一经出现就受到了追捧,并且在随后的岁月里,灌钢法被不断地改进。一直到现代,灌钢法中的某些技术还被广泛应用,可见其影响有多深远。
用灌钢法炼钢,既可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炼制过程中又可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钢材。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
尽管已有炒钢法为其提供所需的钢材,可卫朔仍不满足,他组织了部分工匠准备攻克灌钢法。在组织攻关的过程中,一个年老的工匠提供了一个细节,让卫朔意识到灌钢法或许早就存在,只是一直到两百年之后,才有北齐人綦毋怀文将其发扬光大。
其实卫朔却不知,历史上大约在东汉末年,炼钢新工艺“灌钢”法就已初始形式了。后来因战乱不断,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首先记载了灌钢法,直到北齐时,綦毋怀文才对这一炼钢工艺进行了重大改进和完善。
据史书记载,綦毋怀文的炼钢方法是:“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所以炼出的钢被成为“宿铁”,綦毋怀文曾用这种方法制成十分锋利的“宿铁刀”。
那个老工匠对灌钢法也仅仅知道一些皮毛,这还是他的祖上口口相传下来的。老工匠的祖上因汉末三国时中原大乱,才被迫迁至辽东避难。如今历经数代,其中一些技术细节早就失传了,要想得到完整的灌钢法,必须下大工夫整理钻研不可。
尽管没能从老工匠那里得到完整的灌钢法,可总算让卫朔看到了一丝成功的希望。为了尽快完成技术革新,卫朔成立以老工匠为首的灌钢法研制小组,并调配了数名技艺精湛的工匠和大量钱财。
与此同时,卫朔还向崂山、徐州祝其两地行文,让两地注意搜集与炼钢有关的技术和人才,一旦有所收获当不惜一切代价弄到手。
不仅如此,卫朔还趁机通过官方的名义正式将工匠的地位拔高。其实在这之前,他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抬高工匠、医师两种技术人才的地位,可效果十分不明显。除了深受卫朔影响的崂山一隅之地外,无论徐州东部还是刚刚占据的辽东,工匠的地位并无十分明显的变化。
这一次,卫朔不顾众人反对,强行将辖区内的工匠划分为三等九级。分别是学徒、匠人、匠师三等,而每一等又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比如学徒就分为低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
等级不同代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