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舂风棠棣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阿扁的脸挂上了愠气,显然他对这个中年鳏居农户的回答很不满意。他把目光转向了破柜上一台沾满了黑色油污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上“小b,把它搬到大队去,等什么时候有了钱,你再来换。”小b不情愿又小心翼翼把那个脏家伙搬到了吉普车上,他今天换了一身新西服,怕被电视油脏了的。
村民a家的任务就这样完成了。会计大哥又领着我们杀向了另一个胡同的村民i家。
i家的条件要比a的条件好一点,他家有一堵土坯做成的墙头。四根较粗的木头拼成一个长方形,上面再镶上两张铁丝网就成了一个门。但显然他知道了主任要来他家,那两道铅丝拧成的门鼻子上挂了一把铁锁,暗示主人没有在家。
“怎么没人。”阿扁走在前边,随即回头看了看跟在后面围观的4、5个人。
“i借钱去了吧。”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揣着手说。
阿扁看了看老j,老j脱掉棉大衣,黑着脸凑上前去,狠狠的用脚揣起道门,那破门顿时震颤起来,墙头也跟着震颤起来,看架式,他要把门和墙头一起揣倒。
“哎——哎——干什么”一个四十来岁,身材较瘦的男人从胡同口跑了出来,气冲冲地说“干什么,你们。
“干什么,交公粮。”阿扁捋起了粗大的胳膊,瞪起了眼睛,也凑上前去,准备打仗的样子“你是这家的么?”
“是,怎么样。我刚娶完媳妇,没有钱,怎么着。”中年男人已凑上来,挺起了胸脯,但声音有些发颤。
“你是要到派出所去呢还是愿意呆在家搂老婆?”老j板着脸。
围观的人发出一阵笑声。中年男人支撑着,显然他的腿有些发拌了,略带着哭腔“我没有钱怎么办?”
“没有钱,拿粮食顶也行。”小b也挺起了胸脯。
i一声不发的打开了锁,又打开了屋里的柜子,从里面搬出两尼龙袋麦子“行了吧,我有的是粮食。没粮食怎么娶媳妇。”
围观的人又“哗”的一声笑了起来,阿扁瞪了他一眼,扭头就走。
那天晚上,作为酬劳,支书又请我们吃了一锅鱼,吃完后又给大家每人几条鱼,算是一点心意。
从收公粮这件事上,和阿扁学到了很多东西。这让我总结出,阿扁真是一个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确实也是这样,凡是碰上不好办的事情,领导们总爱拉上他,由此也可以见他在s乡政府的份量。
在s乡政府呆了一年多,对阿扁的认识也就更深刻了。在机关,阿扁是大伙背后谈论最多的人。阿扁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和领导的关系搞得相当好。不论哪一任书记乡长当权,他都能会服务得舒舒贴贴的,而且二者关系处理得非常微妙。书记乡长都会把他当朋友。y乡长刚一上任,阿扁就把一打机关饭票给送过去,恰巧y乡长要出门,阿扁就紧赶两步,直递过去“给你一点饭票。”态度不卑不亢。据说就连一脸严肃,上任初期对阿扁异常反感,但后来又常赞扬的t乡长都不得不佩服“渍渍,阿扁这个人不简单。”甚至在一次机关大会上,t乡长还郑重的要求所有机关年轻后生们“你们不是人才,阿扁才是人才,你们要多向他学习。”第二个特点是不爱答理人,特别是那些年轻一点的,更是不屑一顾。也许就是因为这两个缘故,机关里就流传起各种各样的阿扁的故事了。
“阿扁的父亲是日本翻译,要不是s县解放得早,早就被带到日本去了。”
“领导拉屎要是没有带手纸,阿扁就会亲自解决。”
“为了争着给书记打水,阿扁还和看门的老侯头恨恨的干过一仗。”
“y乡长的儿子结婚,阿扁一家子都去落忙了,开席前第一个到,散席后最后一个走。据说y乡答应给他儿子安排一个工作的。”
“阿扁那只黑皮包里,总是装着公家的东西,他每次上班都是不走空的。”
故事传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甚至是越来越难听。但后来却传出阿扁的一句话“我他妈的就是一个临时工,凭什么在这儿混?我不低三下四的把头儿伺候好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被卷铺盖卷家走了呢。”闻者语愕。
这才是最精典的话语呢。这里面折射出一个人求生的本能和生存技巧。能把最本性的东西说出来并付出行动,这在乡政府机关里是大多数人都办不到的。这也是人们佩服阿扁的根本原因。
在s乡政府机关里,阿扁是老好人,没和多少人闹过矛盾,但因为他只爱答理对他有用的人,所以大多数人并不喜欢他,不老实的如此,老实的也如此,包括我在内。那是农办的一位同事生病住院,机关里动员给他捐一点款。本来老早我就站在捐款箱前,但收款的阿扁却总是收我身后人的款。一下子我急了,大声对他说“我捐30”就把钱塞到他手里。但张榜公布时,我们本办公室都是30元,唯独我是20元。而别的办公室的一般工作人员都是20,唯独阿扁是30。你说这事闹的。
有了这样的事,我就更懒得答理阿扁了。阿扁还是每天的早来晚走,办公室里还是到处流传着阿扁的故事。后来,我调到了s市委,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个人的面。
阿扁死了,据说早有人曾指出他走路有些嗖档,那是病得很深的体态特征,但阿扁不相信,也没有到医院检查,后来就突发病死了。象一缕轻烟从s乡政府消失了,正如阿扁对旁人不屑一样,机关里的人对阿扁的死也没表现出什么,但关于阿扁的故事每天还在流传着,上演着。也许随着时间的流去其会慢慢的消逝。没有人再像过去那样大谈阿扁了,见惯不怪,他们毕竟已经把思想解放到和阿扁差不多的境界了,当然也就更不会写点什么了。现在国家推行税费改革,农民朋友交“皇粮国税”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何等的功德!偶然一个机会,想起了在z村“征战”的事情,也就让我想起了阿扁,于是便有了上面的文字。
nbsp;阿扁的脸挂上了愠气,显然他对这个中年鳏居农户的回答很不满意。他把目光转向了破柜上一台沾满了黑色油污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上“小b,把它搬到大队去,等什么时候有了钱,你再来换。”小b不情愿又小心翼翼把那个脏家伙搬到了吉普车上,他今天换了一身新西服,怕被电视油脏了的。
村民a家的任务就这样完成了。会计大哥又领着我们杀向了另一个胡同的村民i家。
i家的条件要比a的条件好一点,他家有一堵土坯做成的墙头。四根较粗的木头拼成一个长方形,上面再镶上两张铁丝网就成了一个门。但显然他知道了主任要来他家,那两道铅丝拧成的门鼻子上挂了一把铁锁,暗示主人没有在家。
“怎么没人。”阿扁走在前边,随即回头看了看跟在后面围观的4、5个人。
“i借钱去了吧。”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揣着手说。
阿扁看了看老j,老j脱掉棉大衣,黑着脸凑上前去,狠狠的用脚揣起道门,那破门顿时震颤起来,墙头也跟着震颤起来,看架式,他要把门和墙头一起揣倒。
“哎——哎——干什么”一个四十来岁,身材较瘦的男人从胡同口跑了出来,气冲冲地说“干什么,你们。
“干什么,交公粮。”阿扁捋起了粗大的胳膊,瞪起了眼睛,也凑上前去,准备打仗的样子“你是这家的么?”
“是,怎么样。我刚娶完媳妇,没有钱,怎么着。”中年男人已凑上来,挺起了胸脯,但声音有些发颤。
“你是要到派出所去呢还是愿意呆在家搂老婆?”老j板着脸。
围观的人发出一阵笑声。中年男人支撑着,显然他的腿有些发拌了,略带着哭腔“我没有钱怎么办?”
“没有钱,拿粮食顶也行。”小b也挺起了胸脯。
i一声不发的打开了锁,又打开了屋里的柜子,从里面搬出两尼龙袋麦子“行了吧,我有的是粮食。没粮食怎么娶媳妇。”
围观的人又“哗”的一声笑了起来,阿扁瞪了他一眼,扭头就走。
那天晚上,作为酬劳,支书又请我们吃了一锅鱼,吃完后又给大家每人几条鱼,算是一点心意。
从收公粮这件事上,和阿扁学到了很多东西。这让我总结出,阿扁真是一个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确实也是这样,凡是碰上不好办的事情,领导们总爱拉上他,由此也可以见他在s乡政府的份量。
在s乡政府呆了一年多,对阿扁的认识也就更深刻了。在机关,阿扁是大伙背后谈论最多的人。阿扁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和领导的关系搞得相当好。不论哪一任书记乡长当权,他都能会服务得舒舒贴贴的,而且二者关系处理得非常微妙。书记乡长都会把他当朋友。y乡长刚一上任,阿扁就把一打机关饭票给送过去,恰巧y乡长要出门,阿扁就紧赶两步,直递过去“给你一点饭票。”态度不卑不亢。据说就连一脸严肃,上任初期对阿扁异常反感,但后来又常赞扬的t乡长都不得不佩服“渍渍,阿扁这个人不简单。”甚至在一次机关大会上,t乡长还郑重的要求所有机关年轻后生们“你们不是人才,阿扁才是人才,你们要多向他学习。”第二个特点是不爱答理人,特别是那些年轻一点的,更是不屑一顾。也许就是因为这两个缘故,机关里就流传起各种各样的阿扁的故事了。
“阿扁的父亲是日本翻译,要不是s县解放得早,早就被带到日本去了。”
“领导拉屎要是没有带手纸,阿扁就会亲自解决。”
“为了争着给书记打水,阿扁还和看门的老侯头恨恨的干过一仗。”
“y乡长的儿子结婚,阿扁一家子都去落忙了,开席前第一个到,散席后最后一个走。据说y乡答应给他儿子安排一个工作的。”
“阿扁那只黑皮包里,总是装着公家的东西,他每次上班都是不走空的。”
故事传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甚至是越来越难听。但后来却传出阿扁的一句话“我他妈的就是一个临时工,凭什么在这儿混?我不低三下四的把头儿伺候好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被卷铺盖卷家走了呢。”闻者语愕。
这才是最精典的话语呢。这里面折射出一个人求生的本能和生存技巧。能把最本性的东西说出来并付出行动,这在乡政府机关里是大多数人都办不到的。这也是人们佩服阿扁的根本原因。
在s乡政府机关里,阿扁是老好人,没和多少人闹过矛盾,但因为他只爱答理对他有用的人,所以大多数人并不喜欢他,不老实的如此,老实的也如此,包括我在内。那是农办的一位同事生病住院,机关里动员给他捐一点款。本来老早我就站在捐款箱前,但收款的阿扁却总是收我身后人的款。一下子我急了,大声对他说“我捐30”就把钱塞到他手里。但张榜公布时,我们本办公室都是30元,唯独我是20元。而别的办公室的一般工作人员都是20,唯独阿扁是30。你说这事闹的。
有了这样的事,我就更懒得答理阿扁了。阿扁还是每天的早来晚走,办公室里还是到处流传着阿扁的故事。后来,我调到了s市委,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个人的面。
阿扁死了,据说早有人曾指出他走路有些嗖档,那是病得很深的体态特征,但阿扁不相信,也没有到医院检查,后来就突发病死了。象一缕轻烟从s乡政府消失了,正如阿扁对旁人不屑一样,机关里的人对阿扁的死也没表现出什么,但关于阿扁的故事每天还在流传着,上演着。也许随着时间的流去其会慢慢的消逝。没有人再像过去那样大谈阿扁了,见惯不怪,他们毕竟已经把思想解放到和阿扁差不多的境界了,当然也就更不会写点什么了。现在国家推行税费改革,农民朋友交“皇粮国税”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何等的功德!偶然一个机会,想起了在z村“征战”的事情,也就让我想起了阿扁,于是便有了上面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