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大好江山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谈黑客帝国的人本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放弃一切的猜疑、怯懦与缺乏信仰,让你的思想自由!”这是电影黑客帝国中摩尔菲斯教尼奥练习跳跃时说的一句话。第一次看到黑客帝国时,我就被这句话深深触动,并且为了这句话,以后我又不厌其烦地回顾这部电影,不厌其烦地透过电影中绚丽壮美的表现手法去领会人的奋斗与成长的真实的心路历程。
黑客帝国本名矩阵((the matrix),另一个译名是二十二世纪杀人网络,是1999年度的当红科幻电影,并且夺得了2000年第七十二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的大奖,以离奇的情节、诡谲的想象、雄浑的制作和应时而生的网络主题,成为当年仅次于最佳影片美国丽人的一部电影力作。而高精度的电脑合成技术也让它的获奖当之无愧。
但是和其他艺术一样,电影是一种时尚的艺术,所谓一部影片的经久魅力大多只存在于专业的历史记录中而不是普遍的受众之中。不管是黑客帝国还是美国丽人,都像其它任何一部优秀电影一样,事过境迁大多被人淡忘,或者被大多数人淡忘了。两年来,虽然时或还有人提到黑客帝国,也大多只是从视觉效果(比如从弹壳从上面落下来的创意、尼奥和特丽尼蒂冲入陆军基地的枪战等等)回顾它,很少有人认真在人本角度上审度过它的意义。也许是因为所有的科幻题材都无一例外地有着朴素的人本立场,比如拯救人类、反抗异化等等,所以人们对科幻题材影片的人本意义已经不是很在意了也未可知。
毋庸讳言,出于商业上的考虑,科幻影片的人本意义大多失于简单庸俗,失于概念化与模式化,没有什么纵深,更谈不上有什么真正切实的人本关注,所以所谓的科幻影片的人本意义不入于方家法眼也是情理之中的。坦率地讲,作为票房相当成功的商业巨片,黑客帝国也不能免于这些局限性,诸如好莱坞惯性一般的个人英雄主义,西方彼岸思想传统下的救世主意识,以及基于上述二者的不可避免的精英主义倾向等等,都是和真正的人本关注相去甚远的,甚至是南辕北辙的。但是我还是要谈一谈黑客帝国的人本寓意,倒不是因为我对它的格外偏爱,而是它隐含的人本寓意有着其他科幻影片甚至更注重人文生活的影片所不具备的明晰性与启示性。或者也可以说,正是黑客帝国中的人本寓意的明晰性与启示性,才让我对它格外地偏爱。
所谓明晰性与启示性,其实是以透彻的理论性为前提的。黑客帝国讨论的是关于矩阵的概念,探讨控制的问题——特别是控制论在社会应用上的滥觞的问题,并且通过直观的视觉手法诠释了人突破限制的自我拯救与拯救责任的问题。在一个有限的容量中探讨这样一些问题,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影片就很难用通俗的脚本形式阐述这些容量巨大的问题,因此势必会形成一些令人不悦的说教气。从这个意义上讲,黑客帝国的说教气也许伤害了它的艺术性——有一种颇为流行也颇为中肯的观念,就是说教气与艺术性是格格不入的,如果不是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与魅力四射的音响效果,这部影片或许将因此而彻底失败。但是正是这种说教式的明晰性与启示性让我对它(较之其他影片)格外地重视。
看过黑客帝国的人都知道,黑客帝国从故事基础上和魔鬼终结者系列有些相似之处,都是建构在人工智能与人的冲突之上的,具体地讲都是人对异化的抗争。当年的魔鬼终结者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也将科幻动作片引入一个新纪元,动作巨星施瓦辛格的有些夸张的型格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我没有对魔鬼终结者形成更深刻的印象,或者说我对魔鬼终结者的印象完全停留在视觉刺激之上,没有形成观念性的痕迹。想来这不应该是我的责任,魔鬼终结者展现的都是一些战术性的问题,比如用雷管和机械设备甚至酸液摧毁机器人等等,虽然充斥着劲爆的场面与刺激的追逐对抗,但是里面的人文含量微乎其微,特别是魔鬼终结者2,居然上升到机器与机器对抗的地步,人文含量已经弱化到零甚至负值,特别是最后机器人的竖起拇指的“拟人化”更是透着人类对“人道主义”的感召力的盲目信心。
相比之下,黑客帝国揭示的问题、提供的途径要深刻的多。黑客帝国不是人与异化的简单意义上的冲突,更不是人与异化的简单意义上的抗争。在黑客帝国中,人的被网络异化更多地是人自身的弱点使然,具体地说是人的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加诸自身的不自由状况使人对矩阵的控制产生由衷的依赖,这种依赖在必要的时候甚至会使人成为捍卫矩阵秩序的“守卫者”在依附于系统的时候,怯懦自有其嚣张的秉性,猜疑也表现出义无反顾,缺乏信仰更是被强硬的偏见遮蔽,这就是人在网络之异化中的角色,也是人被网络异化的惰性。这种对人自身弱点的反省与超越的尝试虽然以救世主的目的为承诺,最终将立足点超出此岸,但是仍然透着更为完整也更为切实的人本关注。
回顾一下黑客帝国,我们不难发现它与其他科幻拯救主题的影片的不同之处,黑客帝国更多地是强调一个英雄从平庸的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向自明觉醒的过程,诠释的是一个英雄的主观成就,是一个英雄的成长的心路历程。从尼奥的身上,我们正可看出傅雷先生写在约翰?克利斯朵夫前面的那番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遮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虽然我们不能说黑客帝国像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样具有史诗般的魅力,但是我们也可以说,黑客帝国“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因此即便它远远不能成为“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不能成为“贝多芬式的大交响乐”但是它却完全可以成为“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
尼奥的一生——从结局上看我们完全可以说是他的一生,或者说尼奥精神上的一生,便向我们启示着这个道理,启示着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就的途径,由于影片中尼奥的大部分行为都是精神在系统中的投射,是一种数码进位式的投射,因此我们可以说尼奥的成就是精神上的成就,所以,尼奥启示的途径也是一个人超越自我走向精神成就的途径。正是尼奥这面镜子,让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一个我们耳熟目染却又因为自身的怯懦、猜疑、缺乏信仰等弱点而熟视无睹的事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回顾一下黑客帝国的主要情节:
大约是公元二零九九年前后,世界已经被人工智能统治了一个世纪之久。据说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人造智慧和人类之间发生了战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人类断绝了人造智慧的太阳能源,人造智慧最初是以太阳能源生存的。但是人造智慧却把人类变成一种能量来源,用人体代替了原本的太阳能源。为此人造智慧设计了矩阵系统,控制人类的意志,遮蔽人类的思想,以便把人类变成适用于机器的“电池”矩阵作为一个封闭的完整系统,将置身其中的个体完全体制化,并且矩阵中的一切信息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向人们遮蔽真理,而真理就是: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思想的监狱里”用摩尔菲斯的另一句话表达就是:“人类已不再降生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只是被饲养。”饲养来用作人造智慧的能量来源。
不过事情并不是糟到无可挽回,仍然有一些觉醒的斗士在坚持和矩阵进行斗争,从系统运行之日起,这种斗争便前仆后继,从未间断过。而且据说在矩阵刚刚形成的时候,有一个人有能力重新设定程序系统,改变人类的命运,但是他死了。预言认为有朝一日他还会在矩阵中重生并摧毁矩阵系统,释放被饲养的人类。处在极端不利地位的反抗者便以寻找这个重生的拯救者为要义,他们出生入死,冒着被守卫者追杀的风险在矩阵中守望着那个人的出现,影片开始时特丽尼蒂与干探的追逐便是据此生发出来的。
特丽尼蒂守望的是一个叫尼奥的人,在矩阵中他叫安德森。尼奥是一个从精神上与矩阵的规则有深刻冲突的人,正如他在电脑公司的老板说的那样:他“认为自己有着我们(矩阵)的规则之外的特殊性”这种冲突使尼奥隐隐约约觉察到矩阵的存在,并感受到身在其中的种种不适,但是这种模糊的感觉并不明确,于是他甚至整夜不睡地在电脑上寻找有关矩阵的线索。寻找自己困扰与不适的答案。后来在一个叫特丽尼蒂的黑客的引导下,安德森找到了当时黑客的主要首领之一摩尔菲斯,成为摩尔菲斯反抗矩阵组织的主要成员之一。
作为一个反抗者需要很多必要的训练,特别是像尼奥(安德森)这样一个肩负着重大使命的反抗者更是如此,摩尔菲斯坚持认为:尼奥就是可以打破矩阵控制的那个拯救者,正如摩尔菲斯说的那样:“一个时期以来你一直在找我,可是我一生都在矩阵中寻找你。”在摩尔菲斯的陪同与引导下,尼奥经受了搏击训练、跳跃训练、干探训练等严格的训练内容。就是在跳跃训练中,摩尔菲斯告诫尼奥要放弃一切猜疑、怯懦与缺乏信仰,让自己的思想自由。
之后,摩尔菲斯带领尼奥去见神谕者,在摩尔菲斯看来,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路程和茫然地走自己的路程是有区别的,他的本意或许是想让神谕者启示尼奥的身份,帮助尼奥了解自己的路程,从而唤醒尼奥的使命感。但是神谕者在这个方向上没有给尼奥任何启示,相反她只是告诉尼奥他将面临选择,因为摩尔菲斯和他之间将有一个人死去,究竟谁死取决于尼奥。至于尼奥的身份问题,神谕者只是含蓄地表示:“你很有天分孩子,但是你似乎在等待。”
这样的预言显然给尼奥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从神谕者那里出来,他几次试图将这个预言告诉摩尔菲斯,都被摩尔菲斯拒绝了。想来尼奥也没有想到,神谕者预言的选择居然这样快就摆在他面前。在返回的路上,他们被干探伏击,摩尔菲斯为了救他,落入干探手中,由于叛徒的从中作梗,逃出来的反抗成员也损失惨重,最后只剩下特丽尼蒂、尼奥和操作员登克。更为严重的是,摩尔菲斯作为首领之一掌握着反抗者中心系统的密码,这些密码落入干探手中,反抗者就会全军覆没,唯一的办法就是切断摩尔菲斯的数码联系,拔掉插头,杀死摩尔菲斯。这就是尼奥面临的选择。他不想眼看着摩尔菲斯为他而死,因此他才决定去救摩尔菲斯。那一刻尼奥意识到摩尔菲斯所说的信仰的真谛,他也愿意为自己信奉的东西做出牺牲。虽然从没有一个人敢于进入矩阵主动向干探挑战,但是尼奥还是这样做了。
救人的经过异常艰苦,特丽尼蒂、尼奥和摩尔菲斯几乎都是九死一生,最后,摩尔菲斯和特丽尼蒂安全回到飞船基地,尼奥却被困在矩阵当中,并在最后关头死在干探的枪下,虽然不是完全出于本意,但事实上尼奥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死。不过一切并没有就此结束,特丽尼蒂用自己感情真挚的吻重新唤醒了尼奥,重生的尼奥终于成为那个肩负着摧毁矩阵的使命的拯救者。在重生的尼奥眼中,那个矩阵系统引发的幻象变成大片的绿色数据码滚动着,矩阵在睿智的目光中显现出本来的面目,而系统中的守卫者在重生的尼奥面前也显得不堪一击影片像大部分好莱坞商业片一样在乐观的充满希望的气氛中结束了。
上面是对黑客帝国的简述,当然,这样的一些情节概述只是简单的剧情回顾,实为了解梗概之用,并不能从中见出黑客帝国的人本寓意的真义,所以下面我们将围绕具体情节,就一些问题从几个侧面谈谈黑客帝国的人本问题。
黑客帝国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幻象对现实的遮蔽,带给我们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突然变成一个不真实的世界的失落感引发的离奇感受,开场的打斗和追逐便以一种新奇的态势将观众的注意力抓住。当然,如果我们对特里尼蒂在电话线上的逃逸缺乏足够的理解力,我们便会被开篇的整个情节最后了结在一个撞碎的电话之上弄得懵懵懂懂,就会像一些人感受的那样不知所云,影片在开场便用这样夸张的手法与这样离奇的思路收结,坦率地讲实在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现代控制论的奠基者之一维纳就曾经提出用电话线传送人的大胆的理论设想,可见在控制论中这种离奇思路是一个很普通的前瞻性推论。黑客帝国的情节就是以电话线传送“人”这一概念展开的。
一经电话线的传送,一个普通人便变得异常神勇近乎超人,他甚至可以在这种虚拟的精神投射中最大限度地克服重力原则等一些现实中的基本局限,成为一个天马行空般无拘无碍的自由者。虽然摩尔菲斯强调这样的虚拟投射——甚至包括干探们——都不能克服重力原则,但是横跨街道在两个楼之间纵跃,却给人一种飞翔之梦境一般的感召力与震撼力。就像在搏击训练中摩尔菲斯提示的那样:“你以为我的速度和我的肌肉有关?你以为你真的是在呼吸空气吗?”网络把人之活动的基础动摇了,网络揭示给人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原则,这就是黑客帝国情节延伸的一个逻辑前提,是一个立足网络现实的真正的创意。
从实际的网络生活中我们可见这一创意的建构基础。网络生活让人们释放出平时压抑甚至弃绝已久的许多心理能量,在网上人们的主观显得恣意而更少修饰性,人们可以在光缆上向一个只活在网络上的熟人表达隐私一样的主观,仅仅是因为那些网络上的熟人都是现实中的一些陌生人而。网络就是通过这种实质性的抽象将人的主观拉近,将人的主观投射变成一种亦真亦幻的系统模拟。由于和现实的疏离可以让人更为随机的设定自己的角色甚至内容,因此网络上的主观投射往往带给人远比现实生活体现出的更为巨大的心理能量。很多人为此深深迷恋着网络,更有一些人因此更愿意相信网络中的生活才是真实的,这种人的自我在网络中的迷失便是黑客帝国对矩阵的诠释与说明。
无法否认,网络上的自我是真实的,而且与现实相比,这种网络上的自我总是更为真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络上的生活是真实的。更多的时候,网络上的自我是那种放纵的本然自我,网络自我的较少修饰性使它既具备了直观性同时又具备了抽象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网络自我的局限性。通常看来,网络的开放性似乎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人的主观提供的空间也是庞大的象是无边无际的。但是作为一个系统,网络的开放性只能是一种通过概率方法兼容更大范围的可能性的封闭性,从本质上讲仍是封闭性的,至少与一个人的真正主观的全部能量或者大部分能量相比,它只是一个狭窄的封闭系统。维纳曾经说过:“机器的最大弱点——正是这个弱点使我们远不至于被它统治住的——就是它还计算不出表征人事变化幅度甚大的几率性。”这里所谓的“人事变化幅度甚大的几率性”就是人的真正主观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能量的直接结果,是人的创造力的集中体现。面对人的能动的创造性,网络只能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完善背景,仅此而已。任何片面依附网络系统的主观都是不完整的,如果这中间还体现出系统一定程度的企图,这种不完整就体现为一种奴役了。这种自我之于系统的联系就是黑客帝国中人在矩阵中的荒谬之所在。
一个自觉性不充分的自我在网络中的迷失,就像一个被饲养的人在矩阵中的迷失一样必然,一样可悲。人们因为软弱等自我弱点而不得不依赖系统生存,并在没有准备好面对自由的时候随时准备为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系统而战,系统为了约束人们也有意地限制人们的坚强秉性,他们通过不择手段的强硬劝导使那些偏于坚强的主观就范,扼杀所有个性的苗头。二者的契合让矩阵系统显得颇为强大,也颇为坚定,面对一个具体的对手,这种结合的优势几乎是绝对的。看看尼奥的老板对他的... -->>
——也谈黑客帝国的人本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放弃一切的猜疑、怯懦与缺乏信仰,让你的思想自由!”这是电影黑客帝国中摩尔菲斯教尼奥练习跳跃时说的一句话。第一次看到黑客帝国时,我就被这句话深深触动,并且为了这句话,以后我又不厌其烦地回顾这部电影,不厌其烦地透过电影中绚丽壮美的表现手法去领会人的奋斗与成长的真实的心路历程。
黑客帝国本名矩阵((the matrix),另一个译名是二十二世纪杀人网络,是1999年度的当红科幻电影,并且夺得了2000年第七十二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的大奖,以离奇的情节、诡谲的想象、雄浑的制作和应时而生的网络主题,成为当年仅次于最佳影片美国丽人的一部电影力作。而高精度的电脑合成技术也让它的获奖当之无愧。
但是和其他艺术一样,电影是一种时尚的艺术,所谓一部影片的经久魅力大多只存在于专业的历史记录中而不是普遍的受众之中。不管是黑客帝国还是美国丽人,都像其它任何一部优秀电影一样,事过境迁大多被人淡忘,或者被大多数人淡忘了。两年来,虽然时或还有人提到黑客帝国,也大多只是从视觉效果(比如从弹壳从上面落下来的创意、尼奥和特丽尼蒂冲入陆军基地的枪战等等)回顾它,很少有人认真在人本角度上审度过它的意义。也许是因为所有的科幻题材都无一例外地有着朴素的人本立场,比如拯救人类、反抗异化等等,所以人们对科幻题材影片的人本意义已经不是很在意了也未可知。
毋庸讳言,出于商业上的考虑,科幻影片的人本意义大多失于简单庸俗,失于概念化与模式化,没有什么纵深,更谈不上有什么真正切实的人本关注,所以所谓的科幻影片的人本意义不入于方家法眼也是情理之中的。坦率地讲,作为票房相当成功的商业巨片,黑客帝国也不能免于这些局限性,诸如好莱坞惯性一般的个人英雄主义,西方彼岸思想传统下的救世主意识,以及基于上述二者的不可避免的精英主义倾向等等,都是和真正的人本关注相去甚远的,甚至是南辕北辙的。但是我还是要谈一谈黑客帝国的人本寓意,倒不是因为我对它的格外偏爱,而是它隐含的人本寓意有着其他科幻影片甚至更注重人文生活的影片所不具备的明晰性与启示性。或者也可以说,正是黑客帝国中的人本寓意的明晰性与启示性,才让我对它格外地偏爱。
所谓明晰性与启示性,其实是以透彻的理论性为前提的。黑客帝国讨论的是关于矩阵的概念,探讨控制的问题——特别是控制论在社会应用上的滥觞的问题,并且通过直观的视觉手法诠释了人突破限制的自我拯救与拯救责任的问题。在一个有限的容量中探讨这样一些问题,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影片就很难用通俗的脚本形式阐述这些容量巨大的问题,因此势必会形成一些令人不悦的说教气。从这个意义上讲,黑客帝国的说教气也许伤害了它的艺术性——有一种颇为流行也颇为中肯的观念,就是说教气与艺术性是格格不入的,如果不是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与魅力四射的音响效果,这部影片或许将因此而彻底失败。但是正是这种说教式的明晰性与启示性让我对它(较之其他影片)格外地重视。
看过黑客帝国的人都知道,黑客帝国从故事基础上和魔鬼终结者系列有些相似之处,都是建构在人工智能与人的冲突之上的,具体地讲都是人对异化的抗争。当年的魔鬼终结者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也将科幻动作片引入一个新纪元,动作巨星施瓦辛格的有些夸张的型格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我没有对魔鬼终结者形成更深刻的印象,或者说我对魔鬼终结者的印象完全停留在视觉刺激之上,没有形成观念性的痕迹。想来这不应该是我的责任,魔鬼终结者展现的都是一些战术性的问题,比如用雷管和机械设备甚至酸液摧毁机器人等等,虽然充斥着劲爆的场面与刺激的追逐对抗,但是里面的人文含量微乎其微,特别是魔鬼终结者2,居然上升到机器与机器对抗的地步,人文含量已经弱化到零甚至负值,特别是最后机器人的竖起拇指的“拟人化”更是透着人类对“人道主义”的感召力的盲目信心。
相比之下,黑客帝国揭示的问题、提供的途径要深刻的多。黑客帝国不是人与异化的简单意义上的冲突,更不是人与异化的简单意义上的抗争。在黑客帝国中,人的被网络异化更多地是人自身的弱点使然,具体地说是人的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加诸自身的不自由状况使人对矩阵的控制产生由衷的依赖,这种依赖在必要的时候甚至会使人成为捍卫矩阵秩序的“守卫者”在依附于系统的时候,怯懦自有其嚣张的秉性,猜疑也表现出义无反顾,缺乏信仰更是被强硬的偏见遮蔽,这就是人在网络之异化中的角色,也是人被网络异化的惰性。这种对人自身弱点的反省与超越的尝试虽然以救世主的目的为承诺,最终将立足点超出此岸,但是仍然透着更为完整也更为切实的人本关注。
回顾一下黑客帝国,我们不难发现它与其他科幻拯救主题的影片的不同之处,黑客帝国更多地是强调一个英雄从平庸的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向自明觉醒的过程,诠释的是一个英雄的主观成就,是一个英雄的成长的心路历程。从尼奥的身上,我们正可看出傅雷先生写在约翰?克利斯朵夫前面的那番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遮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虽然我们不能说黑客帝国像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样具有史诗般的魅力,但是我们也可以说,黑客帝国“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因此即便它远远不能成为“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不能成为“贝多芬式的大交响乐”但是它却完全可以成为“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
尼奥的一生——从结局上看我们完全可以说是他的一生,或者说尼奥精神上的一生,便向我们启示着这个道理,启示着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就的途径,由于影片中尼奥的大部分行为都是精神在系统中的投射,是一种数码进位式的投射,因此我们可以说尼奥的成就是精神上的成就,所以,尼奥启示的途径也是一个人超越自我走向精神成就的途径。正是尼奥这面镜子,让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一个我们耳熟目染却又因为自身的怯懦、猜疑、缺乏信仰等弱点而熟视无睹的事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回顾一下黑客帝国的主要情节:
大约是公元二零九九年前后,世界已经被人工智能统治了一个世纪之久。据说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人造智慧和人类之间发生了战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人类断绝了人造智慧的太阳能源,人造智慧最初是以太阳能源生存的。但是人造智慧却把人类变成一种能量来源,用人体代替了原本的太阳能源。为此人造智慧设计了矩阵系统,控制人类的意志,遮蔽人类的思想,以便把人类变成适用于机器的“电池”矩阵作为一个封闭的完整系统,将置身其中的个体完全体制化,并且矩阵中的一切信息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向人们遮蔽真理,而真理就是: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思想的监狱里”用摩尔菲斯的另一句话表达就是:“人类已不再降生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只是被饲养。”饲养来用作人造智慧的能量来源。
不过事情并不是糟到无可挽回,仍然有一些觉醒的斗士在坚持和矩阵进行斗争,从系统运行之日起,这种斗争便前仆后继,从未间断过。而且据说在矩阵刚刚形成的时候,有一个人有能力重新设定程序系统,改变人类的命运,但是他死了。预言认为有朝一日他还会在矩阵中重生并摧毁矩阵系统,释放被饲养的人类。处在极端不利地位的反抗者便以寻找这个重生的拯救者为要义,他们出生入死,冒着被守卫者追杀的风险在矩阵中守望着那个人的出现,影片开始时特丽尼蒂与干探的追逐便是据此生发出来的。
特丽尼蒂守望的是一个叫尼奥的人,在矩阵中他叫安德森。尼奥是一个从精神上与矩阵的规则有深刻冲突的人,正如他在电脑公司的老板说的那样:他“认为自己有着我们(矩阵)的规则之外的特殊性”这种冲突使尼奥隐隐约约觉察到矩阵的存在,并感受到身在其中的种种不适,但是这种模糊的感觉并不明确,于是他甚至整夜不睡地在电脑上寻找有关矩阵的线索。寻找自己困扰与不适的答案。后来在一个叫特丽尼蒂的黑客的引导下,安德森找到了当时黑客的主要首领之一摩尔菲斯,成为摩尔菲斯反抗矩阵组织的主要成员之一。
作为一个反抗者需要很多必要的训练,特别是像尼奥(安德森)这样一个肩负着重大使命的反抗者更是如此,摩尔菲斯坚持认为:尼奥就是可以打破矩阵控制的那个拯救者,正如摩尔菲斯说的那样:“一个时期以来你一直在找我,可是我一生都在矩阵中寻找你。”在摩尔菲斯的陪同与引导下,尼奥经受了搏击训练、跳跃训练、干探训练等严格的训练内容。就是在跳跃训练中,摩尔菲斯告诫尼奥要放弃一切猜疑、怯懦与缺乏信仰,让自己的思想自由。
之后,摩尔菲斯带领尼奥去见神谕者,在摩尔菲斯看来,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路程和茫然地走自己的路程是有区别的,他的本意或许是想让神谕者启示尼奥的身份,帮助尼奥了解自己的路程,从而唤醒尼奥的使命感。但是神谕者在这个方向上没有给尼奥任何启示,相反她只是告诉尼奥他将面临选择,因为摩尔菲斯和他之间将有一个人死去,究竟谁死取决于尼奥。至于尼奥的身份问题,神谕者只是含蓄地表示:“你很有天分孩子,但是你似乎在等待。”
这样的预言显然给尼奥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从神谕者那里出来,他几次试图将这个预言告诉摩尔菲斯,都被摩尔菲斯拒绝了。想来尼奥也没有想到,神谕者预言的选择居然这样快就摆在他面前。在返回的路上,他们被干探伏击,摩尔菲斯为了救他,落入干探手中,由于叛徒的从中作梗,逃出来的反抗成员也损失惨重,最后只剩下特丽尼蒂、尼奥和操作员登克。更为严重的是,摩尔菲斯作为首领之一掌握着反抗者中心系统的密码,这些密码落入干探手中,反抗者就会全军覆没,唯一的办法就是切断摩尔菲斯的数码联系,拔掉插头,杀死摩尔菲斯。这就是尼奥面临的选择。他不想眼看着摩尔菲斯为他而死,因此他才决定去救摩尔菲斯。那一刻尼奥意识到摩尔菲斯所说的信仰的真谛,他也愿意为自己信奉的东西做出牺牲。虽然从没有一个人敢于进入矩阵主动向干探挑战,但是尼奥还是这样做了。
救人的经过异常艰苦,特丽尼蒂、尼奥和摩尔菲斯几乎都是九死一生,最后,摩尔菲斯和特丽尼蒂安全回到飞船基地,尼奥却被困在矩阵当中,并在最后关头死在干探的枪下,虽然不是完全出于本意,但事实上尼奥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死。不过一切并没有就此结束,特丽尼蒂用自己感情真挚的吻重新唤醒了尼奥,重生的尼奥终于成为那个肩负着摧毁矩阵的使命的拯救者。在重生的尼奥眼中,那个矩阵系统引发的幻象变成大片的绿色数据码滚动着,矩阵在睿智的目光中显现出本来的面目,而系统中的守卫者在重生的尼奥面前也显得不堪一击影片像大部分好莱坞商业片一样在乐观的充满希望的气氛中结束了。
上面是对黑客帝国的简述,当然,这样的一些情节概述只是简单的剧情回顾,实为了解梗概之用,并不能从中见出黑客帝国的人本寓意的真义,所以下面我们将围绕具体情节,就一些问题从几个侧面谈谈黑客帝国的人本问题。
黑客帝国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幻象对现实的遮蔽,带给我们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突然变成一个不真实的世界的失落感引发的离奇感受,开场的打斗和追逐便以一种新奇的态势将观众的注意力抓住。当然,如果我们对特里尼蒂在电话线上的逃逸缺乏足够的理解力,我们便会被开篇的整个情节最后了结在一个撞碎的电话之上弄得懵懵懂懂,就会像一些人感受的那样不知所云,影片在开场便用这样夸张的手法与这样离奇的思路收结,坦率地讲实在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现代控制论的奠基者之一维纳就曾经提出用电话线传送人的大胆的理论设想,可见在控制论中这种离奇思路是一个很普通的前瞻性推论。黑客帝国的情节就是以电话线传送“人”这一概念展开的。
一经电话线的传送,一个普通人便变得异常神勇近乎超人,他甚至可以在这种虚拟的精神投射中最大限度地克服重力原则等一些现实中的基本局限,成为一个天马行空般无拘无碍的自由者。虽然摩尔菲斯强调这样的虚拟投射——甚至包括干探们——都不能克服重力原则,但是横跨街道在两个楼之间纵跃,却给人一种飞翔之梦境一般的感召力与震撼力。就像在搏击训练中摩尔菲斯提示的那样:“你以为我的速度和我的肌肉有关?你以为你真的是在呼吸空气吗?”网络把人之活动的基础动摇了,网络揭示给人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原则,这就是黑客帝国情节延伸的一个逻辑前提,是一个立足网络现实的真正的创意。
从实际的网络生活中我们可见这一创意的建构基础。网络生活让人们释放出平时压抑甚至弃绝已久的许多心理能量,在网上人们的主观显得恣意而更少修饰性,人们可以在光缆上向一个只活在网络上的熟人表达隐私一样的主观,仅仅是因为那些网络上的熟人都是现实中的一些陌生人而。网络就是通过这种实质性的抽象将人的主观拉近,将人的主观投射变成一种亦真亦幻的系统模拟。由于和现实的疏离可以让人更为随机的设定自己的角色甚至内容,因此网络上的主观投射往往带给人远比现实生活体现出的更为巨大的心理能量。很多人为此深深迷恋着网络,更有一些人因此更愿意相信网络中的生活才是真实的,这种人的自我在网络中的迷失便是黑客帝国对矩阵的诠释与说明。
无法否认,网络上的自我是真实的,而且与现实相比,这种网络上的自我总是更为真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络上的生活是真实的。更多的时候,网络上的自我是那种放纵的本然自我,网络自我的较少修饰性使它既具备了直观性同时又具备了抽象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网络自我的局限性。通常看来,网络的开放性似乎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人的主观提供的空间也是庞大的象是无边无际的。但是作为一个系统,网络的开放性只能是一种通过概率方法兼容更大范围的可能性的封闭性,从本质上讲仍是封闭性的,至少与一个人的真正主观的全部能量或者大部分能量相比,它只是一个狭窄的封闭系统。维纳曾经说过:“机器的最大弱点——正是这个弱点使我们远不至于被它统治住的——就是它还计算不出表征人事变化幅度甚大的几率性。”这里所谓的“人事变化幅度甚大的几率性”就是人的真正主观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能量的直接结果,是人的创造力的集中体现。面对人的能动的创造性,网络只能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完善背景,仅此而已。任何片面依附网络系统的主观都是不完整的,如果这中间还体现出系统一定程度的企图,这种不完整就体现为一种奴役了。这种自我之于系统的联系就是黑客帝国中人在矩阵中的荒谬之所在。
一个自觉性不充分的自我在网络中的迷失,就像一个被饲养的人在矩阵中的迷失一样必然,一样可悲。人们因为软弱等自我弱点而不得不依赖系统生存,并在没有准备好面对自由的时候随时准备为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系统而战,系统为了约束人们也有意地限制人们的坚强秉性,他们通过不择手段的强硬劝导使那些偏于坚强的主观就范,扼杀所有个性的苗头。二者的契合让矩阵系统显得颇为强大,也颇为坚定,面对一个具体的对手,这种结合的优势几乎是绝对的。看看尼奥的老板对他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