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混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汴州城外,刺史倪若水面沉如水,静静地站在驿道边上。他领着汴州大小官员,在城外迎候治蝗钦差定国公张宝儿。
“刺史大人,听说定国公可不好对付,若因灭蝗之事得罪于他,恐怕不太好吧?”倪若水身后的长史小声劝道。
“为何要管他好不好对付,我这是为了大唐社稷着想,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他能奈我何?”
倪若水嘴中虽如此说,可心中也在打鼓,这定国公张宝儿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了,若他真要对付自己,那……
就在倪若水前思后想之计,一旁有人提醒道:“刺史大人,来了!”
倪若水抬头望去,驿道上数十匹快马飞驰而来。张宝儿这钦差与别人钦差果然不同,别的钦差都是仪仗开路,排场大的很,他这里却没有任何仪仗。
转眼间,快马便到了眼前,为首的是一个俊郎的白衣公子,不过白衣之上沾满了灰尘,一看便知是急急赶路所致。
白衣公子勒住马一抱拳道:“在下张宝儿,不知倪若水刺史可在。”
倪若水上前一步道:“下官倪若水,迎候钦差大人!”
“汴州的灭蝗可否已经开始?”张宝儿问道。
“钦差大人,下官有要情禀报。”
张宝儿勃然大怒:“这么说,还未开始?”
“正是!”倪若水点头道。
张宝儿面上阴晴不定,好一会,他对身后的随从小声说了几句什么,几名随从从队伍中飞奔而去。
张宝儿下马,对倪若水道:“刺史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倪若水犹豫了一下,便跟张宝儿到了一旁。
“倪大人,字子泉,恒州藁城人,则天皇帝时的进士。开元初,在朝廷、担任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后外调汴州任刺史,倪大人在其任上,倡教育,且直言敢谏,在地方官中名声颇佳,我说的可对。”
张宝儿来之前可是做足了功课,对倪若水调查的清清楚楚。
“正是!”
“你反对灭蝗,认为蝗虫是天灾,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所谓天灾就是上天的警告,应该让陛下修德才是。你还说当年十六国时期,后汉皇帝刘聪也捕过蝗虫,最后越捕越多,连国家都亡了!这是前车之鉴!是这意思吗?”
“正是!”倪若水理直气壮道。
张宝儿摇头笑道:“倪大人,亏你做了这么多年官,有些事情居然看不明白。你怎么敢拿刘聪来跟当今陛下比呢?刘聪是伪主,所以德不胜妖,自然制服不了蝗虫。可如今是圣朝,妖不胜德。凭陛下的圣明,一定能消灭蝗虫!你难道对陛下的正统性有怀疑吗?”
倪若水一听脑门上的汗水便下来了,虽然张宝儿此话说的有些牵强,可他当初递奏折的确没有想到这一点,这可是陛下的忌讳。
张宝儿接着质问道:“你不是说蝗虫是上天的警告,应该让陛下修德吗?按你这说法,倪大人道德高尚,蝗虫应该不会进入你这个州了。为何偏偏是汴州先出现蝗灾的,这是不是说你这个刺史品德不好呢?”
张宝儿这是以其之矛攻其之盾,让倪若水哑口无言。
“去年,陛下派宦官到江南征集珍贵鸟类,想要放在禁苑之中。宦官下江南,必然要经过汴州,到了之后也是要酒、要肉,异常飞扬跋扈。倪大人见看宦官如此放肆,便向陛下进进谏说,如今正是农忙的时候,陛下却让各地捕鸟来充实后花园。这些鸟从江南、岭南运往长安,不知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每到一个地方,使者也要吃肉,鸟也要吃肉,让老百姓看了多不好啊!大家会说陛下您贱人贵鸟啊!你还说,陛下什么时候能把凤凰当成凡鸟,把麒麟当成凡兽,天下才真是有福气了!倪大人的这次上谏,是为民请命,得到了陛下的大力表彰。为国家交纳赋税的是百姓,种田的是百姓,可现在,倪大人却为了不灭蝗,而置老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这不是昏了头是什么?”
张宝儿所说向陛下进谏之事,一直是倪若水最引以为豪、也是最为出彩的一件事。如今,张宝儿用此事来讥讽自己反对灭蝗的举动,让他很是愤怒,可却也无法辩驳。
“来的时候,姚阁老交待过,在此次灭蝗中表现突出的地方官员,要优先提拔到朝廷任职。而抵制灭蝗的官员,会毫不犹豫地就地免职。”
张宝儿的这句话让倪若水震动很大,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开元二年,李隆基颁下制书,在京官内选择博学通识、能力强的人任职地方,授予都督、刺史之职;同样,在地方官中选择政绩突出的,升任京官。这个制书一颁行,许多能力不错的京官就任职地方了,身为尚书右丞的倪若水,就因为这道制书被外派到了汴州担任刺史。尚书右丞是四品官,而汴州刺史是三品官,算是升职了。但是,长期以来,官场都有重京官、轻外官的观念,所以倪若水还是闷闷不乐。
在倪若水到达汴州的时候,正好一个叫班景的地方官也因这道诏令,从扬州调到长安担任大理少卿。路过汴州,倪若水给他饯行,羡慕得眼睛都红了。喝完送别酒后,眼看着班景的马绝尘而去,倪若水站在灰尘之中,一动不动,眼睛都直了。
他对手下人道:“班生此去,何异登仙!”
手下人劝他:“人走远了,这里灰尘大,咱们回吧。”
倪若水还是舍不得走:“这哪里是灰尘,分明是仙尘嘛!让我再沾沾仙气吧。”
倪若水虽然不愿意当地方官,但是他的才能还是有的,而且他为了早日回到长安,在汴州干的很是卖力。
正因为这一点,张宝儿才会对倪若水谆谆诱导,若换了别人,他何须如此多的废话?
在张宝儿的威逼利诱之下,倪若水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了。他嗫嗫道:“定国公,我明白了,可现在汴州的灭蝗之事已经耽误了,这如何是好?”
张宝儿摆手道:“这倒未必,说不定蝗虫会自杀呢,我们还是先进城再说吧!”
“蝗虫会自杀?”倪若水眼珠子差点瞪出来了,他还待细问,却见张宝儿已经上马,向城中而去了。
到达汴州的第二日,张宝儿派出的随从也回来了。
“主人,灭蝗使两天前便到了汴州,汴州下属的六个县中,两名不配合灭蝗的县令被免职,由灭蝗使代理,如今六个县都已经开始了灭蝗。两日内共灭蝗一万三千担。”
听了张宝儿随从的禀报,倪若水愣住了。三天前,朝廷派来的灭蝗使总共六组十八人的确到了汴州,他们要求倪若水配合灭蝗,但倪若水坚持要等钦差来了之后再说。后来,驿馆官员来报,这些人离开了汴州城,不知所踪,敢情这些人越过了倪若水,直接赴各县去灭蝗了。
“一万三千担,不错,看来效果是不错的。”张宝儿满意地点点头。
“这些蝗虫真的是自杀?”倪若水还是不信。
“倪大人不信,可以亲自派人去打探。”张宝儿笑道。
又过了一日,倪若水派出打探的衙役回来了。
“刺史大人,我带人到汴州城外的小李庄打探过了,而且我还带着死蝗虫回来向大人复命了。”
“哦?带回多少?”倪若水急忙问道。
衙役道:“大人您还是亲自去看看吧!”
倪若水急步走到外面一看,只见沿路一溜停了七八辆马车,有几名衙役正从马车上往下搬箩筐,不大工夫,地上就摆了五六十只筐,倪若水上前一看,筐内全是死蝗虫。
前往打探的衙役过来道:“请大人验货,这只是小李庄在一夜之间捕杀的蝗虫。”
倪若水问衙役:“你亲眼看见这是他在一夜捕杀的吗?”
衙役答道:“是的,大人,里正叫人在地头烧了几十堆火,然后往火里撒进一些药,不久之后就有大群蝗虫飞来,有些自己飞进火里烧死了,很多堆在地上用条帚一打就打死了。”
倪若水这才信服,他长叹道:“没想到这蝗虫竟然真的会自杀。”
张宝儿哈哈笑道:“其实那不是自杀,是在火里放了特制的药,药气飘到空中,诱得蝗虫前来投火投地而趁机灭之。”
“如此说来,灭蝗并非难事了。”倪若水也觉得欣慰。
“哪有如此容易,这才刚开始!”张宝儿给倪若水泼了盆冷水:“从明日起,我要巡视各县灭蝗,烦请倪刺史给我派个熟悉情况之人。”
“定国公,要不下官与你同去吧!”倪若水向张宝儿征询道。
“你在汴州坐镇,协调督促各地灭蝗,统计灾情,做好赈灾准备。就不必下去了。”
……
开元三年寒食节,陈留县城郊,十来个人负手四处张望着。
“看来,汴州蝗灾还真不轻!”张宝儿神色凝重地对身边的杨玄圭道。
杨玄圭是汴州的司户参军,由于他对汴州各地的情况比较熟悉,故而... -->>
汴州城外,刺史倪若水面沉如水,静静地站在驿道边上。他领着汴州大小官员,在城外迎候治蝗钦差定国公张宝儿。
“刺史大人,听说定国公可不好对付,若因灭蝗之事得罪于他,恐怕不太好吧?”倪若水身后的长史小声劝道。
“为何要管他好不好对付,我这是为了大唐社稷着想,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他能奈我何?”
倪若水嘴中虽如此说,可心中也在打鼓,这定国公张宝儿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了,若他真要对付自己,那……
就在倪若水前思后想之计,一旁有人提醒道:“刺史大人,来了!”
倪若水抬头望去,驿道上数十匹快马飞驰而来。张宝儿这钦差与别人钦差果然不同,别的钦差都是仪仗开路,排场大的很,他这里却没有任何仪仗。
转眼间,快马便到了眼前,为首的是一个俊郎的白衣公子,不过白衣之上沾满了灰尘,一看便知是急急赶路所致。
白衣公子勒住马一抱拳道:“在下张宝儿,不知倪若水刺史可在。”
倪若水上前一步道:“下官倪若水,迎候钦差大人!”
“汴州的灭蝗可否已经开始?”张宝儿问道。
“钦差大人,下官有要情禀报。”
张宝儿勃然大怒:“这么说,还未开始?”
“正是!”倪若水点头道。
张宝儿面上阴晴不定,好一会,他对身后的随从小声说了几句什么,几名随从从队伍中飞奔而去。
张宝儿下马,对倪若水道:“刺史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倪若水犹豫了一下,便跟张宝儿到了一旁。
“倪大人,字子泉,恒州藁城人,则天皇帝时的进士。开元初,在朝廷、担任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后外调汴州任刺史,倪大人在其任上,倡教育,且直言敢谏,在地方官中名声颇佳,我说的可对。”
张宝儿来之前可是做足了功课,对倪若水调查的清清楚楚。
“正是!”
“你反对灭蝗,认为蝗虫是天灾,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所谓天灾就是上天的警告,应该让陛下修德才是。你还说当年十六国时期,后汉皇帝刘聪也捕过蝗虫,最后越捕越多,连国家都亡了!这是前车之鉴!是这意思吗?”
“正是!”倪若水理直气壮道。
张宝儿摇头笑道:“倪大人,亏你做了这么多年官,有些事情居然看不明白。你怎么敢拿刘聪来跟当今陛下比呢?刘聪是伪主,所以德不胜妖,自然制服不了蝗虫。可如今是圣朝,妖不胜德。凭陛下的圣明,一定能消灭蝗虫!你难道对陛下的正统性有怀疑吗?”
倪若水一听脑门上的汗水便下来了,虽然张宝儿此话说的有些牵强,可他当初递奏折的确没有想到这一点,这可是陛下的忌讳。
张宝儿接着质问道:“你不是说蝗虫是上天的警告,应该让陛下修德吗?按你这说法,倪大人道德高尚,蝗虫应该不会进入你这个州了。为何偏偏是汴州先出现蝗灾的,这是不是说你这个刺史品德不好呢?”
张宝儿这是以其之矛攻其之盾,让倪若水哑口无言。
“去年,陛下派宦官到江南征集珍贵鸟类,想要放在禁苑之中。宦官下江南,必然要经过汴州,到了之后也是要酒、要肉,异常飞扬跋扈。倪大人见看宦官如此放肆,便向陛下进进谏说,如今正是农忙的时候,陛下却让各地捕鸟来充实后花园。这些鸟从江南、岭南运往长安,不知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每到一个地方,使者也要吃肉,鸟也要吃肉,让老百姓看了多不好啊!大家会说陛下您贱人贵鸟啊!你还说,陛下什么时候能把凤凰当成凡鸟,把麒麟当成凡兽,天下才真是有福气了!倪大人的这次上谏,是为民请命,得到了陛下的大力表彰。为国家交纳赋税的是百姓,种田的是百姓,可现在,倪大人却为了不灭蝗,而置老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这不是昏了头是什么?”
张宝儿所说向陛下进谏之事,一直是倪若水最引以为豪、也是最为出彩的一件事。如今,张宝儿用此事来讥讽自己反对灭蝗的举动,让他很是愤怒,可却也无法辩驳。
“来的时候,姚阁老交待过,在此次灭蝗中表现突出的地方官员,要优先提拔到朝廷任职。而抵制灭蝗的官员,会毫不犹豫地就地免职。”
张宝儿的这句话让倪若水震动很大,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开元二年,李隆基颁下制书,在京官内选择博学通识、能力强的人任职地方,授予都督、刺史之职;同样,在地方官中选择政绩突出的,升任京官。这个制书一颁行,许多能力不错的京官就任职地方了,身为尚书右丞的倪若水,就因为这道制书被外派到了汴州担任刺史。尚书右丞是四品官,而汴州刺史是三品官,算是升职了。但是,长期以来,官场都有重京官、轻外官的观念,所以倪若水还是闷闷不乐。
在倪若水到达汴州的时候,正好一个叫班景的地方官也因这道诏令,从扬州调到长安担任大理少卿。路过汴州,倪若水给他饯行,羡慕得眼睛都红了。喝完送别酒后,眼看着班景的马绝尘而去,倪若水站在灰尘之中,一动不动,眼睛都直了。
他对手下人道:“班生此去,何异登仙!”
手下人劝他:“人走远了,这里灰尘大,咱们回吧。”
倪若水还是舍不得走:“这哪里是灰尘,分明是仙尘嘛!让我再沾沾仙气吧。”
倪若水虽然不愿意当地方官,但是他的才能还是有的,而且他为了早日回到长安,在汴州干的很是卖力。
正因为这一点,张宝儿才会对倪若水谆谆诱导,若换了别人,他何须如此多的废话?
在张宝儿的威逼利诱之下,倪若水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了。他嗫嗫道:“定国公,我明白了,可现在汴州的灭蝗之事已经耽误了,这如何是好?”
张宝儿摆手道:“这倒未必,说不定蝗虫会自杀呢,我们还是先进城再说吧!”
“蝗虫会自杀?”倪若水眼珠子差点瞪出来了,他还待细问,却见张宝儿已经上马,向城中而去了。
到达汴州的第二日,张宝儿派出的随从也回来了。
“主人,灭蝗使两天前便到了汴州,汴州下属的六个县中,两名不配合灭蝗的县令被免职,由灭蝗使代理,如今六个县都已经开始了灭蝗。两日内共灭蝗一万三千担。”
听了张宝儿随从的禀报,倪若水愣住了。三天前,朝廷派来的灭蝗使总共六组十八人的确到了汴州,他们要求倪若水配合灭蝗,但倪若水坚持要等钦差来了之后再说。后来,驿馆官员来报,这些人离开了汴州城,不知所踪,敢情这些人越过了倪若水,直接赴各县去灭蝗了。
“一万三千担,不错,看来效果是不错的。”张宝儿满意地点点头。
“这些蝗虫真的是自杀?”倪若水还是不信。
“倪大人不信,可以亲自派人去打探。”张宝儿笑道。
又过了一日,倪若水派出打探的衙役回来了。
“刺史大人,我带人到汴州城外的小李庄打探过了,而且我还带着死蝗虫回来向大人复命了。”
“哦?带回多少?”倪若水急忙问道。
衙役道:“大人您还是亲自去看看吧!”
倪若水急步走到外面一看,只见沿路一溜停了七八辆马车,有几名衙役正从马车上往下搬箩筐,不大工夫,地上就摆了五六十只筐,倪若水上前一看,筐内全是死蝗虫。
前往打探的衙役过来道:“请大人验货,这只是小李庄在一夜之间捕杀的蝗虫。”
倪若水问衙役:“你亲眼看见这是他在一夜捕杀的吗?”
衙役答道:“是的,大人,里正叫人在地头烧了几十堆火,然后往火里撒进一些药,不久之后就有大群蝗虫飞来,有些自己飞进火里烧死了,很多堆在地上用条帚一打就打死了。”
倪若水这才信服,他长叹道:“没想到这蝗虫竟然真的会自杀。”
张宝儿哈哈笑道:“其实那不是自杀,是在火里放了特制的药,药气飘到空中,诱得蝗虫前来投火投地而趁机灭之。”
“如此说来,灭蝗并非难事了。”倪若水也觉得欣慰。
“哪有如此容易,这才刚开始!”张宝儿给倪若水泼了盆冷水:“从明日起,我要巡视各县灭蝗,烦请倪刺史给我派个熟悉情况之人。”
“定国公,要不下官与你同去吧!”倪若水向张宝儿征询道。
“你在汴州坐镇,协调督促各地灭蝗,统计灾情,做好赈灾准备。就不必下去了。”
……
开元三年寒食节,陈留县城郊,十来个人负手四处张望着。
“看来,汴州蝗灾还真不轻!”张宝儿神色凝重地对身边的杨玄圭道。
杨玄圭是汴州的司户参军,由于他对汴州各地的情况比较熟悉,故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