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巴谷癫癫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去清西陵游览,在北京坐车出发约摸过了一个多小时,有人说我们到易县地界了。我猛然想起,易县,不就是燕太子为荆轲刺秦王送别的那个地方吗?没错,正是这个地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荆轲的故事一直被传诵着,现在这里还有荆轲塔、荆轲渡口、易水寒流等纪念物。不过现在易水实在没有一点壮观的气势,我看到的那一段易水好象就要断流了似的,使人非常失望。
易水西北面就是清西陵了。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煤山树上吊死,清世祖顺治进关打到北京建立清朝,到清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清朝统治中国长达267年。在这两百多年间,清朝一共有过10个皇帝,先后修建了两处庞大的陵园:一处是遵化的清东陵,一处就是易县的清西陵。清东陵在顺治年间开始修建,先后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个皇帝和慈禧等15个后妃以及130多个王公公主埋葬在这里。清西陵在雍正年间开始修建,先后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和后妃以及王公公主14人埋葬在这里。
同一个王朝,却有一东一西两个陵园,历来使人费解。导游介绍说有两种说法:一说,雍正在位时他已发现东陵有地下水浸蚀,为使自己死后不被水浸,所以就命人另择陵园,结果就在易县为自己修建了陵墓;一说,雍正是篡改了康熙的遗诏才登上皇位的,因此死后不愿意和康熙葬在一起,所以就选了易县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
雍正登上皇位一向是一个迷。如果先撇开这个问题不论,从近些年介绍和评价雍正的一些材料看,雍正还是一个肯定多于否定的人物。首先他是一个勤于政事的皇帝,据说他一天要看奏折上百斤,以致累得吐血;他有雄才大略,驾驭了复杂的政治局势,处理了许多重大棘手的问题;他头脑清醒,分得清忠奸真伪,吏治严明,倡导廉洁,没有官吏不怕他的。历史上有“康乾盛世”的说法,雍正恰恰是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在位虽然只有13年,但“康乾盛世”的出现,不能说没有他的一份功劳。
清西陵所有的陵墓现在都已没有了昔日的光彩。空旷的陵区地上一些砖石已开始风化,有的已缺损。有些地方已长出很高的杂草。建筑物油漆斑驳,一些硕大圆柱外面加粗包裹的麻片和灰浆都露了出来。在所有这些陵墓中要数雍正的泰陵最气派。但雍正的泰陵曾经被人偷掘过。偷掘者撬开一道又一道几十吨重的地下大石门,把墓穴中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现在只剩下了地下一座空穴。整个陵区给人一种破败荒芜的感觉。这正印证了红楼梦里跛道人在好了歌中唱的“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一句歌词的景象。
倒是雍正泰陵的那座“功德碑”引起了我的兴趣。导游关于“功德碑”的介绍我没有完全听明白,回来后查了几处资料也没有查到关于“功德碑”的来龙去脉。导游说的大体意思是:清朝的哪一位皇帝立下了一条规矩:凡失寸土者,不得立功德碑。清朝的10个皇帝中,只有两人立了功德碑。其中一个就是雍正。我推测,有资格立这条规矩的怕只有乾隆以上4个皇帝,配立功德碑的应该也只有这4个皇帝。究竟是谁立的这条规矩,还有一块功德碑是给谁立的,有待进一步查证。
也许大凡人都愿意为后世留下一点什么,尤其象皇帝这样的一些人物,都希望自己永恒不朽,但事实上未必能做得到。当年的清西陵不可谓不奢华,曾几何时,就已颜色退尽;雍正的墓穴不可谓不坚固,区区几个盗贼说掘开就掘开了。看来永恒是最靠不住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东西可以永恒的话“凡失寸土者不得立功德碑”中传出的精神倒是对后人有永恒的启迪意义。我们在世的人何不多做一些于后人有益的事呢!
我们去清西陵游览,在北京坐车出发约摸过了一个多小时,有人说我们到易县地界了。我猛然想起,易县,不就是燕太子为荆轲刺秦王送别的那个地方吗?没错,正是这个地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荆轲的故事一直被传诵着,现在这里还有荆轲塔、荆轲渡口、易水寒流等纪念物。不过现在易水实在没有一点壮观的气势,我看到的那一段易水好象就要断流了似的,使人非常失望。
易水西北面就是清西陵了。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煤山树上吊死,清世祖顺治进关打到北京建立清朝,到清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清朝统治中国长达267年。在这两百多年间,清朝一共有过10个皇帝,先后修建了两处庞大的陵园:一处是遵化的清东陵,一处就是易县的清西陵。清东陵在顺治年间开始修建,先后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个皇帝和慈禧等15个后妃以及130多个王公公主埋葬在这里。清西陵在雍正年间开始修建,先后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和后妃以及王公公主14人埋葬在这里。
同一个王朝,却有一东一西两个陵园,历来使人费解。导游介绍说有两种说法:一说,雍正在位时他已发现东陵有地下水浸蚀,为使自己死后不被水浸,所以就命人另择陵园,结果就在易县为自己修建了陵墓;一说,雍正是篡改了康熙的遗诏才登上皇位的,因此死后不愿意和康熙葬在一起,所以就选了易县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
雍正登上皇位一向是一个迷。如果先撇开这个问题不论,从近些年介绍和评价雍正的一些材料看,雍正还是一个肯定多于否定的人物。首先他是一个勤于政事的皇帝,据说他一天要看奏折上百斤,以致累得吐血;他有雄才大略,驾驭了复杂的政治局势,处理了许多重大棘手的问题;他头脑清醒,分得清忠奸真伪,吏治严明,倡导廉洁,没有官吏不怕他的。历史上有“康乾盛世”的说法,雍正恰恰是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在位虽然只有13年,但“康乾盛世”的出现,不能说没有他的一份功劳。
清西陵所有的陵墓现在都已没有了昔日的光彩。空旷的陵区地上一些砖石已开始风化,有的已缺损。有些地方已长出很高的杂草。建筑物油漆斑驳,一些硕大圆柱外面加粗包裹的麻片和灰浆都露了出来。在所有这些陵墓中要数雍正的泰陵最气派。但雍正的泰陵曾经被人偷掘过。偷掘者撬开一道又一道几十吨重的地下大石门,把墓穴中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现在只剩下了地下一座空穴。整个陵区给人一种破败荒芜的感觉。这正印证了红楼梦里跛道人在好了歌中唱的“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一句歌词的景象。
倒是雍正泰陵的那座“功德碑”引起了我的兴趣。导游关于“功德碑”的介绍我没有完全听明白,回来后查了几处资料也没有查到关于“功德碑”的来龙去脉。导游说的大体意思是:清朝的哪一位皇帝立下了一条规矩:凡失寸土者,不得立功德碑。清朝的10个皇帝中,只有两人立了功德碑。其中一个就是雍正。我推测,有资格立这条规矩的怕只有乾隆以上4个皇帝,配立功德碑的应该也只有这4个皇帝。究竟是谁立的这条规矩,还有一块功德碑是给谁立的,有待进一步查证。
也许大凡人都愿意为后世留下一点什么,尤其象皇帝这样的一些人物,都希望自己永恒不朽,但事实上未必能做得到。当年的清西陵不可谓不奢华,曾几何时,就已颜色退尽;雍正的墓穴不可谓不坚固,区区几个盗贼说掘开就掘开了。看来永恒是最靠不住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东西可以永恒的话“凡失寸土者不得立功德碑”中传出的精神倒是对后人有永恒的启迪意义。我们在世的人何不多做一些于后人有益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