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乱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隆基看后直皱眉。
大致有有三点。其一,安禄山向大唐天子称臣,但保留天子尊号。其二,唐朝须将河北道、河东道、以及都畿道作为安禄山的封地。其三,君臣名分重新定下以后,双方罢兵言和,各自相安。
李隆基看罢之后,并没有愤怒,安禄山提的条件的确是狮子大开口,任谁做皇帝都不可能答应。但何谈嘛,总要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他甚至在暗想,如果安禄山再退两步,仅要河北道为封地,去皇帝尊号为异性藩王,自己有没有可能答应。得出的结论竟是有很大的意愿会答应。
然则,这种讨价还价的事怎么可能出自天子之口呢?甚至都不应该出自于宰相之口。
经过了初时的激动,大唐天子李隆基很快平复下来,这份何谈的条件,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他也没有当即表态,而是直视着杨国忠询问意见。
“杨卿以为如何?”
杨国忠早在来的路上就大好了腹稿,就等着天子发问呢。
“臣以为,此事不宜公开,可由臣负责与严庄联络。若可缓和局势,朝廷休养生息三两载,不愁不能一举踏平了安贼逆胡!”
杨国忠说的热血沸腾,一面又观察李隆基的脸色,见他神情似乎颇有赞许之意,才壮着胆子将准备好的话和盘托出。
“臣窃以为,朝廷的底线,只允许河北道一地为安贼封地,必须去皇帝尊号,改称王,称臣。”
这些都与李隆基隐隐的想法不谋而合,但是作为天子,李隆基绝不会做表态的。
“此事还有谁知晓?”
杨国忠刚要回答只有他一人知晓,却听殿外黄门大声道:
“门下侍中魏方进觐见!”
听到魏方进求见,杨国忠又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此人如此急吼吼的求见,难道也是接到了严庄的求和信?
果不其然,魏方进被获准入殿以后,也向李隆基呈递了同样的一封书信。
君臣三人商议了好一阵,其实主要是杨国忠和魏方进商议,李隆基更多的时候仅仅是坐在榻上旁听,并不发表任何意见。
魏方进认为,杨国忠所设置的底线还不够,必须让伪燕裁撤人马,达到规定数目,如此才可以进一步解除他们对朝廷的威胁。
也就是当着天子李隆基的面,杨国忠忍住了没有骂魏方进迂腐愚蠢。
安禄山手握大兵,虽然潼关新败,却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猜测人马这等自断臂膀的行为,就算傻子也未必会做吧?
“魏相公,裁撤人马倒好说,不知当由谁去与之密议呢?”
魏方进显然没想过这个问题,被杨国忠问的一愣,然后才勉强回答道:
“自然是有司派人前去,难不成让负责统领国政的宰相去?”
杨国忠却揪住不放,继续问道:
“不知魏相公以为,有司何人妥当?”
“这,这个……”
魏方进只是顺口胡说了个建议,实际上哪有什么合适的人的标准呢?他所为的不过是在天子面前争一下宠,表现一下自己而已,但在这方面他显然不如杨国忠专业。
被问的哑口无言,杨国忠并没有打算放其一马,而是趁胜追击。
“倘若按照魏相公这等条件,也不用议了,难道指望着安禄山傻了脑袋,会自断臂膀?说到底,他们不过是想拖延点时间而已。”
杨国忠最后这句话深得李隆基心意,也是他所担心的。
“杨卿说说,逆胡是如何打算拖延时间,朝廷又如何具体应对处置?”
杨国忠的想法很周祥,一则抱着宁可信其成的态度与伪燕密议何谈,二则,又可用拖延时间作为遮掩的幌子。就实而言,两者虚虚实实,都可以当真,也都可以不作数。
如果伪燕安禄山需要拖延时间,唐朝也同样需要拖延时间。
最终,李隆基决断,以杨国忠全权负责此事,并严令魏方进不许对外吐露一丝一毫的消息。
与此同时,李隆基又立即将这个严庄送信的意外急递告知身在潼关的高仙芝,让他有所准备。孰料,高仙芝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明确强烈的表达了反对,甚至建议杀掉那些为逆胡送信的商贾。理由很简单,士气可鼓而不可泄,一旦与伪燕谈判,不仅会使唐朝威望尽失,还会使得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士气再度萎靡。
李隆基没想到高仙芝会公然反对,他立时觉得陷入了两难境地,最为倚重的元帅居然不赞同这种方略,实在令人头疼至极。
李隆基看后直皱眉。
大致有有三点。其一,安禄山向大唐天子称臣,但保留天子尊号。其二,唐朝须将河北道、河东道、以及都畿道作为安禄山的封地。其三,君臣名分重新定下以后,双方罢兵言和,各自相安。
李隆基看罢之后,并没有愤怒,安禄山提的条件的确是狮子大开口,任谁做皇帝都不可能答应。但何谈嘛,总要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他甚至在暗想,如果安禄山再退两步,仅要河北道为封地,去皇帝尊号为异性藩王,自己有没有可能答应。得出的结论竟是有很大的意愿会答应。
然则,这种讨价还价的事怎么可能出自天子之口呢?甚至都不应该出自于宰相之口。
经过了初时的激动,大唐天子李隆基很快平复下来,这份何谈的条件,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他也没有当即表态,而是直视着杨国忠询问意见。
“杨卿以为如何?”
杨国忠早在来的路上就大好了腹稿,就等着天子发问呢。
“臣以为,此事不宜公开,可由臣负责与严庄联络。若可缓和局势,朝廷休养生息三两载,不愁不能一举踏平了安贼逆胡!”
杨国忠说的热血沸腾,一面又观察李隆基的脸色,见他神情似乎颇有赞许之意,才壮着胆子将准备好的话和盘托出。
“臣窃以为,朝廷的底线,只允许河北道一地为安贼封地,必须去皇帝尊号,改称王,称臣。”
这些都与李隆基隐隐的想法不谋而合,但是作为天子,李隆基绝不会做表态的。
“此事还有谁知晓?”
杨国忠刚要回答只有他一人知晓,却听殿外黄门大声道:
“门下侍中魏方进觐见!”
听到魏方进求见,杨国忠又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此人如此急吼吼的求见,难道也是接到了严庄的求和信?
果不其然,魏方进被获准入殿以后,也向李隆基呈递了同样的一封书信。
君臣三人商议了好一阵,其实主要是杨国忠和魏方进商议,李隆基更多的时候仅仅是坐在榻上旁听,并不发表任何意见。
魏方进认为,杨国忠所设置的底线还不够,必须让伪燕裁撤人马,达到规定数目,如此才可以进一步解除他们对朝廷的威胁。
也就是当着天子李隆基的面,杨国忠忍住了没有骂魏方进迂腐愚蠢。
安禄山手握大兵,虽然潼关新败,却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猜测人马这等自断臂膀的行为,就算傻子也未必会做吧?
“魏相公,裁撤人马倒好说,不知当由谁去与之密议呢?”
魏方进显然没想过这个问题,被杨国忠问的一愣,然后才勉强回答道:
“自然是有司派人前去,难不成让负责统领国政的宰相去?”
杨国忠却揪住不放,继续问道:
“不知魏相公以为,有司何人妥当?”
“这,这个……”
魏方进只是顺口胡说了个建议,实际上哪有什么合适的人的标准呢?他所为的不过是在天子面前争一下宠,表现一下自己而已,但在这方面他显然不如杨国忠专业。
被问的哑口无言,杨国忠并没有打算放其一马,而是趁胜追击。
“倘若按照魏相公这等条件,也不用议了,难道指望着安禄山傻了脑袋,会自断臂膀?说到底,他们不过是想拖延点时间而已。”
杨国忠最后这句话深得李隆基心意,也是他所担心的。
“杨卿说说,逆胡是如何打算拖延时间,朝廷又如何具体应对处置?”
杨国忠的想法很周祥,一则抱着宁可信其成的态度与伪燕密议何谈,二则,又可用拖延时间作为遮掩的幌子。就实而言,两者虚虚实实,都可以当真,也都可以不作数。
如果伪燕安禄山需要拖延时间,唐朝也同样需要拖延时间。
最终,李隆基决断,以杨国忠全权负责此事,并严令魏方进不许对外吐露一丝一毫的消息。
与此同时,李隆基又立即将这个严庄送信的意外急递告知身在潼关的高仙芝,让他有所准备。孰料,高仙芝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明确强烈的表达了反对,甚至建议杀掉那些为逆胡送信的商贾。理由很简单,士气可鼓而不可泄,一旦与伪燕谈判,不仅会使唐朝威望尽失,还会使得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士气再度萎靡。
李隆基没想到高仙芝会公然反对,他立时觉得陷入了两难境地,最为倚重的元帅居然不赞同这种方略,实在令人头疼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