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乱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展开奏报,果然是关于永王李璘的消息,只是内容让高力士颇为心惊。李璘居然已经从江陵起兵南下直抵广陵,并且已经得到绝大多数江淮系军将的投效,竟渐渐有了成势的模样。他暗暗咋舌,想不到当年那个身体有缺陷的瘦弱皇子竟也有如此魄力和手段,以前还真是小看了此人。
高力士并非糊涂人,虽然很多事他表面上装的糊涂,可心里都清楚的很。
当初李隆基逃出长安,到达成都以后就大封诸子到各地去领兵,为了是使李氏江山不至于断绝,不论哪个儿子可以成事,这江山终究还是姓李的。不过,等道太子李亨自立为帝的消息传至成都时,李隆基依旧坚持此前分封诸子就藩的诏书,其用意也就破耐人玩味了。
以常理揣度,但凡社稷有覆亡之危,天子当竭力扶持身为储君的太子才是,并且应该倾尽所能的为其清理掉一切障碍,这也是一个老迈而几乎失去整个天下的皇帝最后应该做的事情。只可惜,太上皇并没有这么做,甚至都没有想过为太子铺路,这当然有马嵬驿那场兵变的怨恨在作祟,而更根本的原因则是,他从来都没有信任过这个嫡子,心中所存的只有提防和忌惮。到了成都以后尤其更甚。
太上皇一生都擅长平衡相制之术,用这种法子,他可以稳稳的控制住朝局,没有一个权臣乃至于宗亲敢于造反,如果不是出了安禄山这个异类,只怕太子依旧还是那个战战兢兢的小绵羊呢!
可现在呢,一旦当了皇帝,便也名正言顺的与太上皇分庭抗礼了。
高力士偷眼看了看太上皇,原本他的须发是灰多白少,现在想找出几根黑发来,却是困难极了,心中不免一阵恻然。
说到底,太上皇把李璘封到江陵去,是对他寄予了厚望的,后来又授予其广陵大都督,以及江南四道节度使,更是希望他能据地而自重,可以由江南起兵平乱,最终以达到钳制日渐坐大的李亨。
想想睿宗皇帝凄凉的晚景,高力士亦是亲眼所见过的,被亲生儿子夺权幽禁,郁郁而死,太上皇不肯轻易放权,他自然清楚原因所在了。
也就是说,李璘在江南越是坐大,李亨就越不敢对太上皇有进一步的动作,甚至要主动与之妥协,以换取太上皇的支持。
这种制衡的把戏,高力士见过太多次了,就算闭着眼睛也能看的清清楚楚。
“恭喜太上皇,永王不负众望!”
李隆基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苦笑。曾几何时,他何须如此忌惮那个绵羊一般的儿子呢?现在被夺了皇位不说,还要竭尽所能的加以钳制,当真世易时移啊,许多事实难预料。
然则,这终归是诸多坏消息里的一件好消息,李璘越是壮大,自己也就越是安全。
“既然永王在江南已经渐渐成势,太上皇何妨就走的快一些,想必皇帝也急着与太上皇分享这个好消息呢,届时朝廷可以分从关中与江南夹击安禄山叛贼!”
李隆基笑了,笑了多少有点顽皮,他可清楚极了,李亨在得知李璘成势的消息以后,一定是如坐针毡的。
不过,现在还不是加快返回长安的时候,他要等,李亨一定不会放任李璘在江南坐大,也必然会派人去予以剿杀,只等着李亨在江南碰壁,甚至于一败涂地,才是他回到长安最佳的时机。
高力士想了想,还是建议道:
“陛下总该见一见皇帝的使者,如果总是由老奴接待,恐怕……”
他是怕李亨面子上过不去,只会越发加深父子矛盾,这么做除了泄愤以外,对太上皇并无好处。
李隆基摆手道:
“知道你在顾虑什么,不必如此婆婆妈妈,就去告诉那些使者么,朕身子不爽,就不召见了!”
李隆基这么慢待李亨派过来的使者也是有所依仗的,现在连蜀中都在传奇得位不正,而且恰逢李璘在江南竖起了反对李亨的大旗,李亨就更加急于希望李隆基对他的合法性予以确定和承认。
其实,李隆基什么都不用做,只须尽早的返回长安,坐镇长安,就等于向天下人昭示,他是支持李亨的。
事实恰恰与之相反,李隆基一路上慢吞吞的磨蹭,就是不希望给予李亨这种支持,同时也是暗助了李璘一把。只要李璘争气,挫败了李亨派去江南的人,所有的谋划便成功了一半。虽然他再难夺回皇位,可夺回一些权力总是大有可能的。
从巴州到符阳,短短七十里的距离,车队竟整整走了七日,几乎用一日十里的速度在前进。三波滞留在车队里的天子使者都急的没有办法,按照这个速度,只怕要走到至德三年才有... -->>
展开奏报,果然是关于永王李璘的消息,只是内容让高力士颇为心惊。李璘居然已经从江陵起兵南下直抵广陵,并且已经得到绝大多数江淮系军将的投效,竟渐渐有了成势的模样。他暗暗咋舌,想不到当年那个身体有缺陷的瘦弱皇子竟也有如此魄力和手段,以前还真是小看了此人。
高力士并非糊涂人,虽然很多事他表面上装的糊涂,可心里都清楚的很。
当初李隆基逃出长安,到达成都以后就大封诸子到各地去领兵,为了是使李氏江山不至于断绝,不论哪个儿子可以成事,这江山终究还是姓李的。不过,等道太子李亨自立为帝的消息传至成都时,李隆基依旧坚持此前分封诸子就藩的诏书,其用意也就破耐人玩味了。
以常理揣度,但凡社稷有覆亡之危,天子当竭力扶持身为储君的太子才是,并且应该倾尽所能的为其清理掉一切障碍,这也是一个老迈而几乎失去整个天下的皇帝最后应该做的事情。只可惜,太上皇并没有这么做,甚至都没有想过为太子铺路,这当然有马嵬驿那场兵变的怨恨在作祟,而更根本的原因则是,他从来都没有信任过这个嫡子,心中所存的只有提防和忌惮。到了成都以后尤其更甚。
太上皇一生都擅长平衡相制之术,用这种法子,他可以稳稳的控制住朝局,没有一个权臣乃至于宗亲敢于造反,如果不是出了安禄山这个异类,只怕太子依旧还是那个战战兢兢的小绵羊呢!
可现在呢,一旦当了皇帝,便也名正言顺的与太上皇分庭抗礼了。
高力士偷眼看了看太上皇,原本他的须发是灰多白少,现在想找出几根黑发来,却是困难极了,心中不免一阵恻然。
说到底,太上皇把李璘封到江陵去,是对他寄予了厚望的,后来又授予其广陵大都督,以及江南四道节度使,更是希望他能据地而自重,可以由江南起兵平乱,最终以达到钳制日渐坐大的李亨。
想想睿宗皇帝凄凉的晚景,高力士亦是亲眼所见过的,被亲生儿子夺权幽禁,郁郁而死,太上皇不肯轻易放权,他自然清楚原因所在了。
也就是说,李璘在江南越是坐大,李亨就越不敢对太上皇有进一步的动作,甚至要主动与之妥协,以换取太上皇的支持。
这种制衡的把戏,高力士见过太多次了,就算闭着眼睛也能看的清清楚楚。
“恭喜太上皇,永王不负众望!”
李隆基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苦笑。曾几何时,他何须如此忌惮那个绵羊一般的儿子呢?现在被夺了皇位不说,还要竭尽所能的加以钳制,当真世易时移啊,许多事实难预料。
然则,这终归是诸多坏消息里的一件好消息,李璘越是壮大,自己也就越是安全。
“既然永王在江南已经渐渐成势,太上皇何妨就走的快一些,想必皇帝也急着与太上皇分享这个好消息呢,届时朝廷可以分从关中与江南夹击安禄山叛贼!”
李隆基笑了,笑了多少有点顽皮,他可清楚极了,李亨在得知李璘成势的消息以后,一定是如坐针毡的。
不过,现在还不是加快返回长安的时候,他要等,李亨一定不会放任李璘在江南坐大,也必然会派人去予以剿杀,只等着李亨在江南碰壁,甚至于一败涂地,才是他回到长安最佳的时机。
高力士想了想,还是建议道:
“陛下总该见一见皇帝的使者,如果总是由老奴接待,恐怕……”
他是怕李亨面子上过不去,只会越发加深父子矛盾,这么做除了泄愤以外,对太上皇并无好处。
李隆基摆手道:
“知道你在顾虑什么,不必如此婆婆妈妈,就去告诉那些使者么,朕身子不爽,就不召见了!”
李隆基这么慢待李亨派过来的使者也是有所依仗的,现在连蜀中都在传奇得位不正,而且恰逢李璘在江南竖起了反对李亨的大旗,李亨就更加急于希望李隆基对他的合法性予以确定和承认。
其实,李隆基什么都不用做,只须尽早的返回长安,坐镇长安,就等于向天下人昭示,他是支持李亨的。
事实恰恰与之相反,李隆基一路上慢吞吞的磨蹭,就是不希望给予李亨这种支持,同时也是暗助了李璘一把。只要李璘争气,挫败了李亨派去江南的人,所有的谋划便成功了一半。虽然他再难夺回皇位,可夺回一些权力总是大有可能的。
从巴州到符阳,短短七十里的距离,车队竟整整走了七日,几乎用一日十里的速度在前进。三波滞留在车队里的天子使者都急的没有办法,按照这个速度,只怕要走到至德三年才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