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皮的童年拾遗 (2/2)
笔趣阁 www.xbqg.net,宝8586贝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这也不是在得了便宜还卖乖了,您可千万别以为我愿意被人家这样称呼,其实打心眼儿里我是最最讨厌这样的称呼的,本来嘛,一个本应该和大家伙儿称兄道弟的小屁孩儿却要总是接受着比自己实际年龄老了好多的称呼,这本来就是一件不怎么爽的事情嘛!不过好在大家都还小也没有说过因为这个辈分儿的问题孤立我什么的,所以我也就一直得以成为一个孩子头,天天领着这些个不管是不我大还是比我小的孩子们疯玩儿着
我可能是小学二年级学会打扑克的吧,在那个年代里我们都玩些什么交公粮、打升级、跑得快、斗地主之类的,并且还是经常性的把鼻涕用袖子一擦便随便找个大石头或是大石板儿啥的就地一坐就开始了酣战,有时候也会玩的到吃饭点儿上也不落家门儿。还记得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奶奶总是迈着自己的一双小脚先是在侯家巷的巷口大吼上一声:“诺诺!”然后再跑到小学校园里和河滩子上吼上一声,这样子下来我也就基本上知道了该回家吃饭了,于是才肯恋恋不舍的放下手中的扑克,寻着奶奶的浑厚嘹亮的声音找去
对了,要不是提到奶奶称呼我为诺诺我都差点儿忘了和您介绍了,我的笔名叫羽诺,是爸爸给我取的。自从爸爸给取了这个名字之后我就开始上蹿下跳的给每个家庭成员做着思想工作,其中所牺牲的脑细胞也都不知道有多少,至于唇枪舌战那就更别提了,实在是多了去了,这不,我们家人这才最终同意了以后称呼我为羽诺或是诺诺,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禁有点觉得自己小时候还是挺臭美的,而且审美意识也是那么早就苏醒了,呵呵或许是吧,想想啊,有点审美意识的哪个人不知道诺诺比大皮好听多了啊!
其实除了较早的就知道臭美之外我的踢毽子和丢沙包的功夫可也是在我们大佛镇上的一枝独秀的。真的,还真不骗您,我真是踢得很好的,还记得我曾经在小学四年级时为了防止邻居家的小孩儿超过我,我硬是拼上了自己一直以来都引以为傲的每次考试都第一名的学习时间,愣是让那孩子没有超过我,当然了,人也都不是万能的,这不,我那次的考试就光荣的从第一名滑落到第九名了。不过我都不在乎这些,在我的世界里就是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我下学期努努力,拿第一名不肯定是手到擒来!
我们平日里活动的项目除了踢毽子丢沙包之外还有好多项呢!比如说抓子儿了,跳绳儿了好多,抓子儿在我们县里流行的主要是玩石头子儿,就是用和您的大拇指指甲盖儿那么大的五个小石子儿,用手抓起来从一乘一玩到一乘五,然后这一回合也就结束了,不过好多人因为玩儿的多了就成行家了,能一下子玩半个小时都不停下来。当然这只是我们县比较统一的玩法,具体到我们大佛镇可就不是这样了,我们这里主要流行的是玉米子儿,就是把玉米粒儿泡了半天之后用针线给穿起来然后给绑成一个圆圈打上结,总共要穿上八个吧大约,每一个上面大概穿上二十到二十五个玉米粒儿。玉米子儿用起来比石头子儿最好用的一点儿就是手感舒服,软和,不像石头子儿那么凉哇哇的,但是不利的一点儿也有,那就是我们镇子上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招老鼠,因此我们的玉米子儿就经常性的被老鼠叼走。不过我们才不怎么稀罕这些东西呢,我们每个人家里的玉米都多得是,只不过费点儿手工罢了,所以那些玉米刚丰收的日子里来到我们镇子您就经常能够看到好多有小孩儿的家里的好多地方都有我们用来泡玉米粒儿的碗了碟子了之类的。
大佛镇的日子真是让我一说起来也就没完没了起来,我想如果不是我十岁时搬离大佛镇,我在描述起这个镇子时话语会更多的吧!
是啊,十岁时我们家从大佛镇搬到了县城,侯家巷里也就只剩下爷爷奶奶,他们可能这一辈子都在这里住习惯了吧,反正不管爸爸妈妈磨了多少嘴皮子他们也不肯和我们一起搬走,可是爸爸和妈妈的工作都已经调动了,哥哥也在县城上了高中,没办法我们四个人便离开了大佛镇,不过严格意义上也不算离开,因为县城里我们镇子不是太远,每到周末我们便就都回到镇子上,听着奶奶唠一唠家长而我也顺便和童年的小伙伴们儿温习一下感情。
2000年之后,镇子上的人普遍的都靠雕玉贩玉富了起来,镇子上的宝马、奥迪、奔驰也多了起来,就连七匹狼、利郎、红蜻蜓这些分店也都开到了大佛镇,镇政府修了路,治理了赵河,开发了大佛湾旅游景区也盖好了大广场和玉文化博物馆,在镇子中心更是形成了几个超大的玉货市场,什么黛玉城和宝玉城还有什么早市晚市都好多个呢!
可以说如今我的家乡人都富了起来,而且现在成长起来的正是大佛镇中流砥柱的那批人也正是我们那群80后,他们有的留家里做了生意,有的在外求学工作,每次回到大佛镇碰到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我的心里也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有好多客套在里面也有好多陌生在里面,有时候我见了他们之后禁不住就会有一种很说不出的苦涩感。或许是人长大了,心思也多了,也各有各的事儿了,就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随意的在一起摸爬滚打没有距离了,不过尽管明白这些道理我还是心里有所不甘,真的不甘,我不甘心自己和这帮子80后之间的故事就到此结束了
于是,我采取了这种方式
想记住他们每个人给我印象最深的事儿,也记住每个人关于成长的一些个回忆
我这也不是在得了便宜还卖乖了,您可千万别以为我愿意被人家这样称呼,其实打心眼儿里我是最最讨厌这样的称呼的,本来嘛,一个本应该和大家伙儿称兄道弟的小屁孩儿却要总是接受着比自己实际年龄老了好多的称呼,这本来就是一件不怎么爽的事情嘛!不过好在大家都还小也没有说过因为这个辈分儿的问题孤立我什么的,所以我也就一直得以成为一个孩子头,天天领着这些个不管是不我大还是比我小的孩子们疯玩儿着
我可能是小学二年级学会打扑克的吧,在那个年代里我们都玩些什么交公粮、打升级、跑得快、斗地主之类的,并且还是经常性的把鼻涕用袖子一擦便随便找个大石头或是大石板儿啥的就地一坐就开始了酣战,有时候也会玩的到吃饭点儿上也不落家门儿。还记得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奶奶总是迈着自己的一双小脚先是在侯家巷的巷口大吼上一声:“诺诺!”然后再跑到小学校园里和河滩子上吼上一声,这样子下来我也就基本上知道了该回家吃饭了,于是才肯恋恋不舍的放下手中的扑克,寻着奶奶的浑厚嘹亮的声音找去
对了,要不是提到奶奶称呼我为诺诺我都差点儿忘了和您介绍了,我的笔名叫羽诺,是爸爸给我取的。自从爸爸给取了这个名字之后我就开始上蹿下跳的给每个家庭成员做着思想工作,其中所牺牲的脑细胞也都不知道有多少,至于唇枪舌战那就更别提了,实在是多了去了,这不,我们家人这才最终同意了以后称呼我为羽诺或是诺诺,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禁有点觉得自己小时候还是挺臭美的,而且审美意识也是那么早就苏醒了,呵呵或许是吧,想想啊,有点审美意识的哪个人不知道诺诺比大皮好听多了啊!
其实除了较早的就知道臭美之外我的踢毽子和丢沙包的功夫可也是在我们大佛镇上的一枝独秀的。真的,还真不骗您,我真是踢得很好的,还记得我曾经在小学四年级时为了防止邻居家的小孩儿超过我,我硬是拼上了自己一直以来都引以为傲的每次考试都第一名的学习时间,愣是让那孩子没有超过我,当然了,人也都不是万能的,这不,我那次的考试就光荣的从第一名滑落到第九名了。不过我都不在乎这些,在我的世界里就是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我下学期努努力,拿第一名不肯定是手到擒来!
我们平日里活动的项目除了踢毽子丢沙包之外还有好多项呢!比如说抓子儿了,跳绳儿了好多,抓子儿在我们县里流行的主要是玩石头子儿,就是用和您的大拇指指甲盖儿那么大的五个小石子儿,用手抓起来从一乘一玩到一乘五,然后这一回合也就结束了,不过好多人因为玩儿的多了就成行家了,能一下子玩半个小时都不停下来。当然这只是我们县比较统一的玩法,具体到我们大佛镇可就不是这样了,我们这里主要流行的是玉米子儿,就是把玉米粒儿泡了半天之后用针线给穿起来然后给绑成一个圆圈打上结,总共要穿上八个吧大约,每一个上面大概穿上二十到二十五个玉米粒儿。玉米子儿用起来比石头子儿最好用的一点儿就是手感舒服,软和,不像石头子儿那么凉哇哇的,但是不利的一点儿也有,那就是我们镇子上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招老鼠,因此我们的玉米子儿就经常性的被老鼠叼走。不过我们才不怎么稀罕这些东西呢,我们每个人家里的玉米都多得是,只不过费点儿手工罢了,所以那些玉米刚丰收的日子里来到我们镇子您就经常能够看到好多有小孩儿的家里的好多地方都有我们用来泡玉米粒儿的碗了碟子了之类的。
大佛镇的日子真是让我一说起来也就没完没了起来,我想如果不是我十岁时搬离大佛镇,我在描述起这个镇子时话语会更多的吧!
是啊,十岁时我们家从大佛镇搬到了县城,侯家巷里也就只剩下爷爷奶奶,他们可能这一辈子都在这里住习惯了吧,反正不管爸爸妈妈磨了多少嘴皮子他们也不肯和我们一起搬走,可是爸爸和妈妈的工作都已经调动了,哥哥也在县城上了高中,没办法我们四个人便离开了大佛镇,不过严格意义上也不算离开,因为县城里我们镇子不是太远,每到周末我们便就都回到镇子上,听着奶奶唠一唠家长而我也顺便和童年的小伙伴们儿温习一下感情。
2000年之后,镇子上的人普遍的都靠雕玉贩玉富了起来,镇子上的宝马、奥迪、奔驰也多了起来,就连七匹狼、利郎、红蜻蜓这些分店也都开到了大佛镇,镇政府修了路,治理了赵河,开发了大佛湾旅游景区也盖好了大广场和玉文化博物馆,在镇子中心更是形成了几个超大的玉货市场,什么黛玉城和宝玉城还有什么早市晚市都好多个呢!
可以说如今我的家乡人都富了起来,而且现在成长起来的正是大佛镇中流砥柱的那批人也正是我们那群80后,他们有的留家里做了生意,有的在外求学工作,每次回到大佛镇碰到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我的心里也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有好多客套在里面也有好多陌生在里面,有时候我见了他们之后禁不住就会有一种很说不出的苦涩感。或许是人长大了,心思也多了,也各有各的事儿了,就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随意的在一起摸爬滚打没有距离了,不过尽管明白这些道理我还是心里有所不甘,真的不甘,我不甘心自己和这帮子80后之间的故事就到此结束了
于是,我采取了这种方式
想记住他们每个人给我印象最深的事儿,也记住每个人关于成长的一些个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