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去年秋季,史思明大举侵入河南,洛阳势不可守,于是为了给李光弼、来瑱等将留足布防的时间,为了维护朝廷威望,张巡率兵退入洛阳宫城,至今已然快到十个月了。
然而时移事易,如今的状况终究与大半年前不同,因此许远召聚友朋商议,其中几个稍稍识得些军争、兵要的,便奉劝道:“今李司空已在河阳站稳脚跟,且有余力东出怀州……”
——李光弼攻打怀州,乃是本年度二月间事,史思明闻讯往救,被摧破于沁水之上,唐军斩首三千;旋即三月间,李光弼又在怀州城下大败安太清所部,继而转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复斩首千余。
“……陕州方面,也有卫瑗(卫伯玉)于礓子阪,以数百敌数千,迫退李归仁,由此北道、西道,皆已稳固。所虑者唯有南道……
“然而有李司空守在河阳,史贼正不敢大举南下,侵入江淮,洛阳宫城作为牵制贼势的前哨要冲,作用已不甚大。这不似昔日许公与张大夫在睢阳,为保江淮,睢阳绝不可失,失则南方租庸断绝,国家倾覆在即;如今之洛阳宫城,苦守其实无益,还不如寄语张大夫,趁着粮食未尽,就此破围西归为好。”
许远当即苦笑道:“我知张君也,既然自请守备洛阳宫城,他是绝不肯半途而废的。”
朋友们就建议:“倘若朝廷下令,命其弃守,想必张大夫不敢抗旨。”
许远心说这倒是个办法,便即再上奏疏,恳请正式颁令,召回洛阳宫城的守军。然而宰相们连日商议,却谁都不敢下此决断——这敕命一发出去,那就是要主动放弃东都洛阳啊,军民百姓会怎么看?皇帝又会做何感想?则谁署此令,必遭骂名,继而相位不保……
乃使人暗讽许远:我们也有难处啊,你体谅体谅,就别再一封封的奏疏往上呈递啦。这也幸亏许远身居高位,又是平叛功臣,平素在朝中人缘也好,否则宰相们肯定直接驳回所奏,连理都不带理的。
倘若换了一个刚强气盛的,比方说李栖筠、崔祐甫等人,说不定会大闹政事堂,直接把自家的奏疏拍宰相脸上——若驳我奏,就请给出个明确的理由来,否则的话,国家奉养公等,就是让你们跟这儿吃白饭的吗?
“世无姚文贞(姚崇),公等乃并袖手,做伴食宰相耶?!”
反正如今的几位宰相,如苗晋卿、李揆等,全都没有足够的威望,不能服众——起码朝臣对他们的畏惧,还不到害怕李辅国的半成。
然而许远终究是个忠厚人,也知道这事儿确实有点儿难为宰相们了,于是恳请入觐,打算直接去向李亨求恳。奈何李亨据说身体又不大好了,一连三日,都不肯召许远进宫。
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许远为了挽救生死战友张巡的性命,左右无路可走,这才冒死跑来含元殿前伏阙痛哭,希望能够上达天听,感动皇帝吧。
然而李汲估摸着,那混蛋皇帝恐怕是很难感动得了的。根据他这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李亨虽然居于深宫,三天两头因为身体问题而罢朝觐,其实并没有彻底撂挑子,举凡大政方针,虽在外人看来,都由李辅国裁断,其实多出李亨授意——他顶多也就是懒得搭理一些细务罢了。则许远的奏疏,事关是否要放弃东都洛阳,宰相们必不敢隐,而必奏于宫内,李亨若肯应允,早就下诏或者召见了。
关键是如此重责大任,宰相们不敢承担,李亨也不愿意承担啊。
李汲感于许远之谏,忧心洛阳诸友,当即一撩衣襟,便欲上前,却被马燧给扯住了。马燧劝说道:“此非你我所可置喙也,强自出头,反倒会坏了许公之事——长卫,三思而后行啊。”
李汲长吸了两口气,使自己的心绪稍稍平复一些,随即转过头去对马燧说:“我欲先走一步,衙中诸事,仍赖洵美……我的印章便留下了,洵美代我施用便是。”反正也没啥大事儿,不必要都由自己亲自签署。
话说陈仙甫虽为神策军观军容使,其实本职还在内侍省,不常到外朝来监察军事,日常处理事务的仍为都虞候刘希暹;英武军方面同样如此,王驾鹤基本上就一甩手掌柜,而窦文场、霍仙鸣高升之后,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内廷,军中庶务,全仰李汲。
主要是这些宦官资历都还浅,不敢象鱼朝恩那样,即便放出京外,数年不归,照样恩宠不衰;他们得多在皇帝(或者皇后)面前露脸儿,寻机献媚,才能稳固权势,并且谋求晋升的机会啊。
再者说了,虽然张皇后想要掌控神策军,李豫父子想要抓牢英武军,但那些内宦不在军中摸爬滚打个好几年,是不可能积累经验,成长起来的,他们怎么懂得收拢将兵之心呢?顶多刻意笼络和盯牢几名中高级将吏,如刘希暹、李汲等人罢了。
因此那些宦官不跑出来坐衙的日子,英武军中就是李汲说了算,他要早退,还用找人请示吗?当下跟马燧交代了几句,便欲收拾东西出宫——他打算去拜访李适,游说小家伙在这件事上,帮忙出一把气力。
才刚转身,忽听“轰”的一声巨响,几乎天摇地动。李汲愕然回首,只见烟尘腾起,含元殿东侧重檐,竟崩一角!断椽碎瓦翻滚着沿阶而下,吓得几名簇拥着许远的官吏踉跄后退,甚至于某个废物才转过身,还直接一跟头,左脚绊右脚,狠狠地跌了个狗吃屎。
唯有许远,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李汲急了,不顾什么礼仪规矩,正待跑上前去救护,只听许远一声长嚎,随即直起身来,双手高举过顶,大叫道:“天亦有情,悯忠忧难——含元殿崩矣!此天示警,人君岂可不顾?!”
其实含元殿崩塌之事吧,一点儿都不奇怪。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大朝正殿,始建于龙朔三年,至今已经一百余载了。其主殿为一体式建筑,坐落在三层高台之上,面阔十三间,进深六间,若再加上左右的翔鸾、栖凤二楼,以后世的尺寸来论,东西宽近两百米,连台高达四十米!即便李汲的灵魂来自于后世,初见此殿时亦不禁高山仰止——
>
去年秋季,史思明大举侵入河南,洛阳势不可守,于是为了给李光弼、来瑱等将留足布防的时间,为了维护朝廷威望,张巡率兵退入洛阳宫城,至今已然快到十个月了。
然而时移事易,如今的状况终究与大半年前不同,因此许远召聚友朋商议,其中几个稍稍识得些军争、兵要的,便奉劝道:“今李司空已在河阳站稳脚跟,且有余力东出怀州……”
——李光弼攻打怀州,乃是本年度二月间事,史思明闻讯往救,被摧破于沁水之上,唐军斩首三千;旋即三月间,李光弼又在怀州城下大败安太清所部,继而转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复斩首千余。
“……陕州方面,也有卫瑗(卫伯玉)于礓子阪,以数百敌数千,迫退李归仁,由此北道、西道,皆已稳固。所虑者唯有南道……
“然而有李司空守在河阳,史贼正不敢大举南下,侵入江淮,洛阳宫城作为牵制贼势的前哨要冲,作用已不甚大。这不似昔日许公与张大夫在睢阳,为保江淮,睢阳绝不可失,失则南方租庸断绝,国家倾覆在即;如今之洛阳宫城,苦守其实无益,还不如寄语张大夫,趁着粮食未尽,就此破围西归为好。”
许远当即苦笑道:“我知张君也,既然自请守备洛阳宫城,他是绝不肯半途而废的。”
朋友们就建议:“倘若朝廷下令,命其弃守,想必张大夫不敢抗旨。”
许远心说这倒是个办法,便即再上奏疏,恳请正式颁令,召回洛阳宫城的守军。然而宰相们连日商议,却谁都不敢下此决断——这敕命一发出去,那就是要主动放弃东都洛阳啊,军民百姓会怎么看?皇帝又会做何感想?则谁署此令,必遭骂名,继而相位不保……
乃使人暗讽许远:我们也有难处啊,你体谅体谅,就别再一封封的奏疏往上呈递啦。这也幸亏许远身居高位,又是平叛功臣,平素在朝中人缘也好,否则宰相们肯定直接驳回所奏,连理都不带理的。
倘若换了一个刚强气盛的,比方说李栖筠、崔祐甫等人,说不定会大闹政事堂,直接把自家的奏疏拍宰相脸上——若驳我奏,就请给出个明确的理由来,否则的话,国家奉养公等,就是让你们跟这儿吃白饭的吗?
“世无姚文贞(姚崇),公等乃并袖手,做伴食宰相耶?!”
反正如今的几位宰相,如苗晋卿、李揆等,全都没有足够的威望,不能服众——起码朝臣对他们的畏惧,还不到害怕李辅国的半成。
然而许远终究是个忠厚人,也知道这事儿确实有点儿难为宰相们了,于是恳请入觐,打算直接去向李亨求恳。奈何李亨据说身体又不大好了,一连三日,都不肯召许远进宫。
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许远为了挽救生死战友张巡的性命,左右无路可走,这才冒死跑来含元殿前伏阙痛哭,希望能够上达天听,感动皇帝吧。
然而李汲估摸着,那混蛋皇帝恐怕是很难感动得了的。根据他这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李亨虽然居于深宫,三天两头因为身体问题而罢朝觐,其实并没有彻底撂挑子,举凡大政方针,虽在外人看来,都由李辅国裁断,其实多出李亨授意——他顶多也就是懒得搭理一些细务罢了。则许远的奏疏,事关是否要放弃东都洛阳,宰相们必不敢隐,而必奏于宫内,李亨若肯应允,早就下诏或者召见了。
关键是如此重责大任,宰相们不敢承担,李亨也不愿意承担啊。
李汲感于许远之谏,忧心洛阳诸友,当即一撩衣襟,便欲上前,却被马燧给扯住了。马燧劝说道:“此非你我所可置喙也,强自出头,反倒会坏了许公之事——长卫,三思而后行啊。”
李汲长吸了两口气,使自己的心绪稍稍平复一些,随即转过头去对马燧说:“我欲先走一步,衙中诸事,仍赖洵美……我的印章便留下了,洵美代我施用便是。”反正也没啥大事儿,不必要都由自己亲自签署。
话说陈仙甫虽为神策军观军容使,其实本职还在内侍省,不常到外朝来监察军事,日常处理事务的仍为都虞候刘希暹;英武军方面同样如此,王驾鹤基本上就一甩手掌柜,而窦文场、霍仙鸣高升之后,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内廷,军中庶务,全仰李汲。
主要是这些宦官资历都还浅,不敢象鱼朝恩那样,即便放出京外,数年不归,照样恩宠不衰;他们得多在皇帝(或者皇后)面前露脸儿,寻机献媚,才能稳固权势,并且谋求晋升的机会啊。
再者说了,虽然张皇后想要掌控神策军,李豫父子想要抓牢英武军,但那些内宦不在军中摸爬滚打个好几年,是不可能积累经验,成长起来的,他们怎么懂得收拢将兵之心呢?顶多刻意笼络和盯牢几名中高级将吏,如刘希暹、李汲等人罢了。
因此那些宦官不跑出来坐衙的日子,英武军中就是李汲说了算,他要早退,还用找人请示吗?当下跟马燧交代了几句,便欲收拾东西出宫——他打算去拜访李适,游说小家伙在这件事上,帮忙出一把气力。
才刚转身,忽听“轰”的一声巨响,几乎天摇地动。李汲愕然回首,只见烟尘腾起,含元殿东侧重檐,竟崩一角!断椽碎瓦翻滚着沿阶而下,吓得几名簇拥着许远的官吏踉跄后退,甚至于某个废物才转过身,还直接一跟头,左脚绊右脚,狠狠地跌了个狗吃屎。
唯有许远,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李汲急了,不顾什么礼仪规矩,正待跑上前去救护,只听许远一声长嚎,随即直起身来,双手高举过顶,大叫道:“天亦有情,悯忠忧难——含元殿崩矣!此天示警,人君岂可不顾?!”
其实含元殿崩塌之事吧,一点儿都不奇怪。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大朝正殿,始建于龙朔三年,至今已经一百余载了。其主殿为一体式建筑,坐落在三层高台之上,面阔十三间,进深六间,若再加上左右的翔鸾、栖凤二楼,以后世的尺寸来论,东西宽近两百米,连台高达四十米!即便李汲的灵魂来自于后世,初见此殿时亦不禁高山仰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