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灰色地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谈《北方城郭》兼与朱向前先生商榷
评论家朱向前先生写有两万余字的书评《是大作,但不是精品——三谈(北方城郭)及其它》,先在《当代》上发表,后收入他的新书《初心与正觉》中,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再次为柳建伟的作品大声疾呼,改变了一大批人之对《北方》的看法。
其论深邃独到、精彩纷呈,本来让我无话可说,因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来我渐渐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在此就教于朱先生,兼以商榷。
此混沌与彼混沌
朱先生用“大树”“推土机”来概括阅读《北方城郭》之后的感受,认为它躯干粗大、枝叶繁茂,反映了整体的、开阔的、长河一般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画卷,充分显示出作者自身的力量、吨位、气势之胜,克服了中国当代小说“半部杰作”的通病,使之神完气足、真力弥漫。
这些看法十分形象。但是朱先生又用“混沌”来形容《北方》则非我敢同意,在我看来,它至多只可以叫“复杂”(Complexity)。
美国威斯康幸大学物理学博士米歇尔?沃尔德罗普在《复杂》一书里说,“复杂”不同于“混沌”,它发生在“混沌”的边缘,具有将秩序和混沌融人特殊的平衡的能力。
所以,如果说巨著都含有一种“混沌感”的话,那么《北方》给我们的印象却只是复杂感——它的丰满的生活、繁杂的情节、黑洞般深不可测的人物表现出的都只是一种复杂感。原因在于《北方》的人物、思想、情节无一不具有形而下的清晰性,即使它拷问出第一主人公李金堂灵魂的深邃来了,这种深邃仍是一种形而下的清晰、形而下的复杂。
即就是说作家十分真实地写出了当代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种种现实——现实如此,他才如此去写,既未对这样的现实作以提升,亦未对它作以超拔,它始终在形而下的范围内做着巴尔扎克式的“时代记录员”,满足于对社会、人物关系、性格的复杂性之探究,缺少了形而上的诗性追问。
巨著的特点正在于它具有形而上的意味——《红楼梦》等作品既能从地上看到天上,又能从天上看到地下。
由于有了这类形而上的追问,它们才具备了无穷的多义性和一种叫人不知所始不知所终的浑茫感,这样的感觉我们方才称它做“混沌”,以此表明作品内容和思想的无法穷尽性。形而下的“复杂”却不同于形而上的“混沌”,无论多复杂它都可以穷尽与讲明,它的浑茫感只具有形而下的意味——相对于态度、倾向性比较明晰的作品来说,《北方》取消了作者本人的态度、倾向,让人不知道作者对人物真确的态度;但这不能叫“混沌”,它的浑茫只是相对的、能够说得清楚的,所以是形而下的。
《红楼梦》的“浑茫”却是绝对的——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祸福倚伏……一切不可知、不可测,一切给人幻灭感、迷离感,使我们不断叹问人生何为、历史何为。我们问天、我们问地,我们问不胜问。终究是不知所以,在这儿处处是形而上的疑点。这样的阅读感觉才叫“混沌”。
此混沌不同于彼混沌,形而下的“混沌”不妨叫它“复杂”,只把形而上的“混沌”叫做“混沌”。朱先生以为如何?
如果朱先生同意我的意见,那么我进一步要认为,柳建伟太注重故事情节,构思时太理性,所以他只能进行形而下的打捞,形而下的深抠细挖,形而下的宏观统驭……因此,这部作品也算出色了,但它与经典作品不可比拟,它不是巨著。
朱先生的文章恰恰给人的是那样的印象,可能是爱才心切的缘故。
二、何为“批判现实主义”
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的颠峰,“学习”巴尔扎克的《北方》是不是、算不算批判现实主义呢?
朱先生认为是的,我却同样不能苟同,虽然柳建伟深受巴氏影响,虽然他还说要像巴氏那样写作。
我如何对它进行定位呢?我只把叫做“写实”主义。
说它是写实的,是因为我们转型期社会中诸多的阴暗面被它曝光了,即使它依旧有嫌不够与不足,但宅的主要关注点在人物性格深度的展示上。这是无可厚非的。
不幸的是柳建伟仅仅局限于这些,到此为止了。
这样,它给我们的印象非但不像“批判”,反倒有认可、赞美之意。比如作者有意将李金堂拔成玩手腕的大师,并且玩出了极高的素养,以至于让我们难以相信这位“政治家”(原作中的称谓)17岁还在人... -->>
——谈《北方城郭》兼与朱向前先生商榷
评论家朱向前先生写有两万余字的书评《是大作,但不是精品——三谈(北方城郭)及其它》,先在《当代》上发表,后收入他的新书《初心与正觉》中,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再次为柳建伟的作品大声疾呼,改变了一大批人之对《北方》的看法。
其论深邃独到、精彩纷呈,本来让我无话可说,因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来我渐渐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在此就教于朱先生,兼以商榷。
此混沌与彼混沌
朱先生用“大树”“推土机”来概括阅读《北方城郭》之后的感受,认为它躯干粗大、枝叶繁茂,反映了整体的、开阔的、长河一般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画卷,充分显示出作者自身的力量、吨位、气势之胜,克服了中国当代小说“半部杰作”的通病,使之神完气足、真力弥漫。
这些看法十分形象。但是朱先生又用“混沌”来形容《北方》则非我敢同意,在我看来,它至多只可以叫“复杂”(Complexity)。
美国威斯康幸大学物理学博士米歇尔?沃尔德罗普在《复杂》一书里说,“复杂”不同于“混沌”,它发生在“混沌”的边缘,具有将秩序和混沌融人特殊的平衡的能力。
所以,如果说巨著都含有一种“混沌感”的话,那么《北方》给我们的印象却只是复杂感——它的丰满的生活、繁杂的情节、黑洞般深不可测的人物表现出的都只是一种复杂感。原因在于《北方》的人物、思想、情节无一不具有形而下的清晰性,即使它拷问出第一主人公李金堂灵魂的深邃来了,这种深邃仍是一种形而下的清晰、形而下的复杂。
即就是说作家十分真实地写出了当代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种种现实——现实如此,他才如此去写,既未对这样的现实作以提升,亦未对它作以超拔,它始终在形而下的范围内做着巴尔扎克式的“时代记录员”,满足于对社会、人物关系、性格的复杂性之探究,缺少了形而上的诗性追问。
巨著的特点正在于它具有形而上的意味——《红楼梦》等作品既能从地上看到天上,又能从天上看到地下。
由于有了这类形而上的追问,它们才具备了无穷的多义性和一种叫人不知所始不知所终的浑茫感,这样的感觉我们方才称它做“混沌”,以此表明作品内容和思想的无法穷尽性。形而下的“复杂”却不同于形而上的“混沌”,无论多复杂它都可以穷尽与讲明,它的浑茫感只具有形而下的意味——相对于态度、倾向性比较明晰的作品来说,《北方》取消了作者本人的态度、倾向,让人不知道作者对人物真确的态度;但这不能叫“混沌”,它的浑茫只是相对的、能够说得清楚的,所以是形而下的。
《红楼梦》的“浑茫”却是绝对的——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祸福倚伏……一切不可知、不可测,一切给人幻灭感、迷离感,使我们不断叹问人生何为、历史何为。我们问天、我们问地,我们问不胜问。终究是不知所以,在这儿处处是形而上的疑点。这样的阅读感觉才叫“混沌”。
此混沌不同于彼混沌,形而下的“混沌”不妨叫它“复杂”,只把形而上的“混沌”叫做“混沌”。朱先生以为如何?
如果朱先生同意我的意见,那么我进一步要认为,柳建伟太注重故事情节,构思时太理性,所以他只能进行形而下的打捞,形而下的深抠细挖,形而下的宏观统驭……因此,这部作品也算出色了,但它与经典作品不可比拟,它不是巨著。
朱先生的文章恰恰给人的是那样的印象,可能是爱才心切的缘故。
二、何为“批判现实主义”
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的颠峰,“学习”巴尔扎克的《北方》是不是、算不算批判现实主义呢?
朱先生认为是的,我却同样不能苟同,虽然柳建伟深受巴氏影响,虽然他还说要像巴氏那样写作。
我如何对它进行定位呢?我只把叫做“写实”主义。
说它是写实的,是因为我们转型期社会中诸多的阴暗面被它曝光了,即使它依旧有嫌不够与不足,但宅的主要关注点在人物性格深度的展示上。这是无可厚非的。
不幸的是柳建伟仅仅局限于这些,到此为止了。
这样,它给我们的印象非但不像“批判”,反倒有认可、赞美之意。比如作者有意将李金堂拔成玩手腕的大师,并且玩出了极高的素养,以至于让我们难以相信这位“政治家”(原作中的称谓)17岁还在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