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草原驹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号称“神探”的狄仁杰,是唐代名臣,官至宰相,杰出的政治家。且不说他每任一职,心系民生,政绩卓著;也不论他身居相位,辅国安邦,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做出的卓越贡献;单就狄仁杰的人品,高山景行,足以让后人钦佩敬仰。
古人云:观人于忽略。就是说看一个人要从具体的细小的事情上入手,就可知其高下。观狄仁杰的人品,就从他经历的几件事说起吧。
与人交而先其忧。狄仁杰在并州期间,同府的法曹参军郑崇质,母亲年老多病,需有人床前看顾。恰在这时,郑崇质接到一项任务,充当使者到极远的地方。重病缠身的老母怎么办?狄仁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主动对郑崇质说:“老母亲有危险的病,正要人照顾的时候,你却出使远方,这怎么能放心走呢?怎么可以将万里离别的忧愁留给老母呢?”于是,狄仁杰挺身而出,到并州长史蔺仁基那里,坚决要求代替郑崇质执行这艰巨的任务。狄仁杰的行动深深感动了蔺仁基。当时,蔺仁基与同僚李孝廉不和,明争暗斗,而眼前的狄仁杰却是先忧同事之难,热忱相帮,勇于担当,不辞劳苦,不避艰难,代为出征。相比之下,自愧不如。说道:“与仁杰相比,我们这些人难道不应该觉得惭愧吗?”从此,长史蔺仁基与司马李孝廉抛弃嫌隙,相待如初。正是狄仁杰的人格感化了上司,才会有这样的局面。
抗奏而不却。狄仁杰在唐高宗凤仪年间任大理丞。当时武威大将军权善才犯下误砍昭陵柏树的罪,狄仁杰上奏认为,权善才的罪应当免职。高宗帝却在盛怒之下下令立即处死。狄仁杰二次上奏认为权善才罪不当死。高宗帝变色道:“权善才砍伐陵墓上的树,这是让我不孝,必须处死他。”这时,高宗左右的人用眼睛示意狄仁杰,皇帝正在气头上,你就赶快出去吧。狄仁杰并不退让,他坚持说:“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宫廷门外的阙楼上,服劳役、流放、死罪,全有差别。哪有犯的罪不应处以极刑,却下令处死的道理?法律既不固定,那么老百姓又该怎么办好呢?汉文帝时,有人盗高祖庙玉环,文帝要杀其全族,廷尉张释之认为罪当只杀此人,不能株连全族。如果有人私取汉高祖陵墓上的一抔土,那么会定什么罪呢?最终盗者获斩,全族幸存。现在陛下因为昭陵的一株柏树而杀掉一个将军,千年以后,人们会认为陛下是怎么样的君主呢?这就是臣之所以不敢遵旨杀掉权善才,使陛下陷于不行德政的过失的原因。”在皇威面前,狄仁杰敢于坚持正确意见,秉持法理法律,一席在法在理的奏言,使高宗怒气逐渐消失,权善才因而免死。狄仁杰抗奏不却,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保全了一位将军的性命。狄仁杰刚正不阿,使高宗对他重新审视。过了数日,高宗任命狄仁杰为侍御史。
威武不能屈。狄仁杰任豫州刺史时,越王李贞发动叛乱,宰相张光辅率大军讨伐并平定了叛乱。将士们依仗平叛有功,多向地方索取财物,而狄仁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张光辅发怒,说道:“你一个小小州将,怎敢轻视元帅?”狄仁杰说:“搞乱河南的人,只是一个李贞罢了,现在一个李贞死了,又有一万个李贞诞生。”张光辅质问这是什么意思?狄仁杰说:“明公您统领大军三十万,平定一个乱臣,不约束军队,放任他们凶暴强横,使无罪的人肝脑涂地,这不是一万个李贞又是什么?况且那些被胁裹的老百姓听说王师到来,举城投降的人员达万人,这些归顺的人放绳子从城上下来,四面踩成小路,您为什么放任邀功求赏之徒杀死那么多归降的人?只怕是怨恨声沸腾,通于天了吧。如能得到天子的尚方斩马剑加在您的颈上,我虽死如归。”威焰熏天的张光辅在不屈的狄仁杰面前碰了钉子,面对狄仁杰的慷慨陈词无法反驳,心里恨透了狄仁杰。回到京城后,向高宗进言,说狄仁杰严辞不逊,狄仁杰被降为复州刺史。宦海沉浮,官职升降对狄仁杰来说并不放在心上,他对为保护百姓安宁而所做的事情感到无愧无憾。
胸怀比天阔。武则天天授二年,狄仁杰转任地官侍郎,兼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很得武则天的倚重。一次,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任职的时候,有很好的政绩,可是有人却在背后告你的黑状,你想知道告状诬陷你的是谁吗?”狄仁杰毫不犹豫地推辞说:“陛下认为臣有过错,臣当改之,陛下知道臣没有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臣不知道诬陷的人,可以和他成为好朋友,臣请求对诬陷的人不要让臣知道。”武则天为之动容,大为赞叹、惊异。狄仁杰已经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他只要问一声“是谁”答案马上揭晓,但他不愿也不想知道得罪他的人,更不想利用官职挟私报复,没有天一般的胸怀是难以做到的。
不义不为。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构陷下狱,当时一问就承认的人照例可减罪免死。来俊臣逼胁仁杰,让他承认造反。狄仁杰叹道:“大周革命,万物维新,我是唐朝旧臣,甘愿听任诛戮,那么说我造反是实情。”来俊臣于是对他略微宽松一点。这时判官王德寿趁机对狄仁杰说:“你一定可以减罪免死。我想找一个升迁阶梯,托你牵连杨执柔,可以吗?”狄仁杰说:“怎么样牵连他呢?”王德寿说:“你在春宫任职时,杨执柔也任这个部门的员外郎,拉上他,说他造反不就可以了。”狄仁杰一听,怒不可遏,说:“天神地神在上,竟让我干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完,以头触柱,血流满面。王德寿害怕,慌忙向他表示歉意。王德寿再也不敢提株连他人的事了。尽管狄仁杰最终由武则天过问逃出虎口,但在险恶的环境下,身陷囹圄,仍然坚持不义的事坚决不为。他可以虚与委蛇以求保全自己,但他绝不为保全自己而出卖、牵连、陷害其他无辜的人。相比之下,在过去历次政治运动中,那些为保全自己、表现自己而不惜出卖他人、陷害他人、对他人上纲上线、甚至落井下石的人,在狄仁杰人格面前,简直无地自容。
这就是狄仁杰的人品人格。
在中国历史上,号称“神探”的狄仁杰,是唐代名臣,官至宰相,杰出的政治家。且不说他每任一职,心系民生,政绩卓著;也不论他身居相位,辅国安邦,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做出的卓越贡献;单就狄仁杰的人品,高山景行,足以让后人钦佩敬仰。
古人云:观人于忽略。就是说看一个人要从具体的细小的事情上入手,就可知其高下。观狄仁杰的人品,就从他经历的几件事说起吧。
与人交而先其忧。狄仁杰在并州期间,同府的法曹参军郑崇质,母亲年老多病,需有人床前看顾。恰在这时,郑崇质接到一项任务,充当使者到极远的地方。重病缠身的老母怎么办?狄仁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主动对郑崇质说:“老母亲有危险的病,正要人照顾的时候,你却出使远方,这怎么能放心走呢?怎么可以将万里离别的忧愁留给老母呢?”于是,狄仁杰挺身而出,到并州长史蔺仁基那里,坚决要求代替郑崇质执行这艰巨的任务。狄仁杰的行动深深感动了蔺仁基。当时,蔺仁基与同僚李孝廉不和,明争暗斗,而眼前的狄仁杰却是先忧同事之难,热忱相帮,勇于担当,不辞劳苦,不避艰难,代为出征。相比之下,自愧不如。说道:“与仁杰相比,我们这些人难道不应该觉得惭愧吗?”从此,长史蔺仁基与司马李孝廉抛弃嫌隙,相待如初。正是狄仁杰的人格感化了上司,才会有这样的局面。
抗奏而不却。狄仁杰在唐高宗凤仪年间任大理丞。当时武威大将军权善才犯下误砍昭陵柏树的罪,狄仁杰上奏认为,权善才的罪应当免职。高宗帝却在盛怒之下下令立即处死。狄仁杰二次上奏认为权善才罪不当死。高宗帝变色道:“权善才砍伐陵墓上的树,这是让我不孝,必须处死他。”这时,高宗左右的人用眼睛示意狄仁杰,皇帝正在气头上,你就赶快出去吧。狄仁杰并不退让,他坚持说:“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宫廷门外的阙楼上,服劳役、流放、死罪,全有差别。哪有犯的罪不应处以极刑,却下令处死的道理?法律既不固定,那么老百姓又该怎么办好呢?汉文帝时,有人盗高祖庙玉环,文帝要杀其全族,廷尉张释之认为罪当只杀此人,不能株连全族。如果有人私取汉高祖陵墓上的一抔土,那么会定什么罪呢?最终盗者获斩,全族幸存。现在陛下因为昭陵的一株柏树而杀掉一个将军,千年以后,人们会认为陛下是怎么样的君主呢?这就是臣之所以不敢遵旨杀掉权善才,使陛下陷于不行德政的过失的原因。”在皇威面前,狄仁杰敢于坚持正确意见,秉持法理法律,一席在法在理的奏言,使高宗怒气逐渐消失,权善才因而免死。狄仁杰抗奏不却,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保全了一位将军的性命。狄仁杰刚正不阿,使高宗对他重新审视。过了数日,高宗任命狄仁杰为侍御史。
威武不能屈。狄仁杰任豫州刺史时,越王李贞发动叛乱,宰相张光辅率大军讨伐并平定了叛乱。将士们依仗平叛有功,多向地方索取财物,而狄仁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张光辅发怒,说道:“你一个小小州将,怎敢轻视元帅?”狄仁杰说:“搞乱河南的人,只是一个李贞罢了,现在一个李贞死了,又有一万个李贞诞生。”张光辅质问这是什么意思?狄仁杰说:“明公您统领大军三十万,平定一个乱臣,不约束军队,放任他们凶暴强横,使无罪的人肝脑涂地,这不是一万个李贞又是什么?况且那些被胁裹的老百姓听说王师到来,举城投降的人员达万人,这些归顺的人放绳子从城上下来,四面踩成小路,您为什么放任邀功求赏之徒杀死那么多归降的人?只怕是怨恨声沸腾,通于天了吧。如能得到天子的尚方斩马剑加在您的颈上,我虽死如归。”威焰熏天的张光辅在不屈的狄仁杰面前碰了钉子,面对狄仁杰的慷慨陈词无法反驳,心里恨透了狄仁杰。回到京城后,向高宗进言,说狄仁杰严辞不逊,狄仁杰被降为复州刺史。宦海沉浮,官职升降对狄仁杰来说并不放在心上,他对为保护百姓安宁而所做的事情感到无愧无憾。
胸怀比天阔。武则天天授二年,狄仁杰转任地官侍郎,兼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很得武则天的倚重。一次,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任职的时候,有很好的政绩,可是有人却在背后告你的黑状,你想知道告状诬陷你的是谁吗?”狄仁杰毫不犹豫地推辞说:“陛下认为臣有过错,臣当改之,陛下知道臣没有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臣不知道诬陷的人,可以和他成为好朋友,臣请求对诬陷的人不要让臣知道。”武则天为之动容,大为赞叹、惊异。狄仁杰已经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他只要问一声“是谁”答案马上揭晓,但他不愿也不想知道得罪他的人,更不想利用官职挟私报复,没有天一般的胸怀是难以做到的。
不义不为。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构陷下狱,当时一问就承认的人照例可减罪免死。来俊臣逼胁仁杰,让他承认造反。狄仁杰叹道:“大周革命,万物维新,我是唐朝旧臣,甘愿听任诛戮,那么说我造反是实情。”来俊臣于是对他略微宽松一点。这时判官王德寿趁机对狄仁杰说:“你一定可以减罪免死。我想找一个升迁阶梯,托你牵连杨执柔,可以吗?”狄仁杰说:“怎么样牵连他呢?”王德寿说:“你在春宫任职时,杨执柔也任这个部门的员外郎,拉上他,说他造反不就可以了。”狄仁杰一听,怒不可遏,说:“天神地神在上,竟让我干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完,以头触柱,血流满面。王德寿害怕,慌忙向他表示歉意。王德寿再也不敢提株连他人的事了。尽管狄仁杰最终由武则天过问逃出虎口,但在险恶的环境下,身陷囹圄,仍然坚持不义的事坚决不为。他可以虚与委蛇以求保全自己,但他绝不为保全自己而出卖、牵连、陷害其他无辜的人。相比之下,在过去历次政治运动中,那些为保全自己、表现自己而不惜出卖他人、陷害他人、对他人上纲上线、甚至落井下石的人,在狄仁杰人格面前,简直无地自容。
这就是狄仁杰的人品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