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登场篇 (1/2)
笔趣阁 www.xbqg.net,少年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经学有两本入门着作:《易经》《春秋》。于是主父偃就从这两部大书学起。还好,有前人的研究和学习经验,再加悟性本来不错,主父偃学习不是特别吃力。很快的,他学上道了。
于是,主父偃再次出山。但他又发现了一残酷的事实:没一个读书人喜欢他。他走到哪里,想跟人家交流交流,拉个人气或混个眼熟,都没人愿意睬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事实上,认真揣测,就可弄通这帮读书人的心态。主父偃为什么学纵横学?为饭碗!又为什么改学经学?还是为了饭碗!
一切为了饭碗,这就是问题所在了!那些清高的儒生们认为:主父偃竟为了饭碗而强迫自己,去做一件乏味无比的学问。你这不崇高的人,怎能和我们这些为学术而献身的人相提并论呢?你主父偃半路弃纵横学而学经学,纯粹是抢我们饭碗来的。既这样,我们凭什么欢迎你这个意志不坚定、理想不崇高、专门抢人家饭碗的人呢?
当然,这还只不过是表层原因。深究其中,能发现主父偃之不受欢迎,还有一个学术派别的歧视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但两千年以来,鸣得响且鸣得久的估计只有两家:那就是儒家和道家。
于当时,儒家最瞧不起纵横家。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两家的理想信念不同。儒家认为纵横家就靠一张嘴皮子,毕生的理想追求就是出人头地。除此之外别无所求。这种职业,我们称之为政客。儒家的理想却不是政客,而是政治家。两者不同的便是政治家们不是为利而活,而是为道统而奋斗!何为儒家的道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然,儒家也被别家嘲笑。最有资格嘲笑他们的当属道家。道家认为儒家太过世俗,不像他们那般超脱…
主父偃在齐国碰了一鼻子灰。这次,他真是欲哭无泪了。好不容易与时俱进了,又不容易与人俱进,这到底是什么世道啊!更可悲的还有:主父偃没钱了,到处向人借钱,竟也没人舍得施他一个子儿…
世态炎凉,举世维艰,这就是家乡齐国临淄留给主父偃的成长经历!孤立无援的主父偃终于决定:背井离乡,到别国觅食。用一句很有骨气的话来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主父偃先后去了燕国、赵国、中山国,不知道他到底走了什么霉运,无论走到哪,都是被人婉拒。这种日子真的不好受。我主父偃不就是个中年转行而已嘛,为什么就那么多人讨厌我呢?
主父偃只好收拾悲伤,告别燕赵,向西而行。他这次的方向是:长安城!主父偃来到长安后,运气似有好转。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好人:卫青。卫青看人家漂了这么多年还一无所获,挺同情的。于是他向刘彻推荐主父偃,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有才,您可否考虑一下?
刘彻听了卫青的介绍,不点头也不摇头,更没留下什么传话。召见的也就黄了。但主父偃还没彻底绝望,继续留在长安,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但找工作是需要钱的。不能说托人,就算住宿和吃饭,都是一笔不小的花销。特别对主父偃这种吃了今天没明天的漂泊一族来说,的确是一种严峻考验…
说困难,困难就来了。不久,主父偃盘缠花光,吃饭成了问题。于是他只好厚着脸皮去蹭饭…
古往今来,没多少人是喜欢别人上门蹭饭的。想当初韩信曾无数次到亭长家蹭饭,结果被人家变相赶出大门。当然,长安城中富人多,人家也不在乎那两顿饭。问题是:主父偃凭什么要蹭他们的饭,给个理由先?非亲非故,我凭什么养你?
被人有如逐苍蝇的主父偃突然觉得:如靠巴结权贵,推荐找工作,恐怕黄花菜都凉了。靠别人,那是靠不住的。那么只能靠自己了!
主父偃是这样想的:既都能厚着脸皮蹭饭,为什么就不能厚着脸皮,主动找老板要工作呢?于是主父偃决定亲自给汉武帝刘彻上书,毛遂自荐!
主父偃给刘彻递交的自荐书是一篇策论。同时他还主动拉了两个人,一起向刘彻投递自荐书。
真奇怪了,主父偃不怕别人抢他的饭碗吗?其实主父偃拉同伙,是有目的的。这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临淄老乡严安、一个是非老乡的无终县人徐乐。
因主父偃的这篇策论,其中心思想就是反战。书**陈九事: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而严安的策论举亡秦为戒、徐乐的策论强调居安思危,二人的中心论调也都是反战。主父偃拉上这志同道合的两人。人多好壮威,这应该是主父偃想要的。
自荐书投出后,很快刘彻就读到了,马上下令,要同时召见这三个反战分子。
刘彻好战,天下皆知。一个好战的皇帝召见三个反对自己攻打匈奴的分子,好像有些莫名其妙?事实上一点都不莫名其妙。刘彻好战,但并不等于他不听反战的声音。只要是于国有用的声音,他都要洗耳恭听。这就是大汉天子的胸怀和人格魅力!
刘彻召见主父偃等三人,听了他们一番陈辞后摇头叹息“你们怎么现在才来啊?朕和你们真是相识恨晚啊”
在那一刻,主父偃的眼睛湿润了。多少年苦苦追求啊,为的就是得到... -->>
经学有两本入门着作:《易经》《春秋》。于是主父偃就从这两部大书学起。还好,有前人的研究和学习经验,再加悟性本来不错,主父偃学习不是特别吃力。很快的,他学上道了。
于是,主父偃再次出山。但他又发现了一残酷的事实:没一个读书人喜欢他。他走到哪里,想跟人家交流交流,拉个人气或混个眼熟,都没人愿意睬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事实上,认真揣测,就可弄通这帮读书人的心态。主父偃为什么学纵横学?为饭碗!又为什么改学经学?还是为了饭碗!
一切为了饭碗,这就是问题所在了!那些清高的儒生们认为:主父偃竟为了饭碗而强迫自己,去做一件乏味无比的学问。你这不崇高的人,怎能和我们这些为学术而献身的人相提并论呢?你主父偃半路弃纵横学而学经学,纯粹是抢我们饭碗来的。既这样,我们凭什么欢迎你这个意志不坚定、理想不崇高、专门抢人家饭碗的人呢?
当然,这还只不过是表层原因。深究其中,能发现主父偃之不受欢迎,还有一个学术派别的歧视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但两千年以来,鸣得响且鸣得久的估计只有两家:那就是儒家和道家。
于当时,儒家最瞧不起纵横家。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两家的理想信念不同。儒家认为纵横家就靠一张嘴皮子,毕生的理想追求就是出人头地。除此之外别无所求。这种职业,我们称之为政客。儒家的理想却不是政客,而是政治家。两者不同的便是政治家们不是为利而活,而是为道统而奋斗!何为儒家的道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然,儒家也被别家嘲笑。最有资格嘲笑他们的当属道家。道家认为儒家太过世俗,不像他们那般超脱…
主父偃在齐国碰了一鼻子灰。这次,他真是欲哭无泪了。好不容易与时俱进了,又不容易与人俱进,这到底是什么世道啊!更可悲的还有:主父偃没钱了,到处向人借钱,竟也没人舍得施他一个子儿…
世态炎凉,举世维艰,这就是家乡齐国临淄留给主父偃的成长经历!孤立无援的主父偃终于决定:背井离乡,到别国觅食。用一句很有骨气的话来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主父偃先后去了燕国、赵国、中山国,不知道他到底走了什么霉运,无论走到哪,都是被人婉拒。这种日子真的不好受。我主父偃不就是个中年转行而已嘛,为什么就那么多人讨厌我呢?
主父偃只好收拾悲伤,告别燕赵,向西而行。他这次的方向是:长安城!主父偃来到长安后,运气似有好转。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好人:卫青。卫青看人家漂了这么多年还一无所获,挺同情的。于是他向刘彻推荐主父偃,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有才,您可否考虑一下?
刘彻听了卫青的介绍,不点头也不摇头,更没留下什么传话。召见的也就黄了。但主父偃还没彻底绝望,继续留在长安,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但找工作是需要钱的。不能说托人,就算住宿和吃饭,都是一笔不小的花销。特别对主父偃这种吃了今天没明天的漂泊一族来说,的确是一种严峻考验…
说困难,困难就来了。不久,主父偃盘缠花光,吃饭成了问题。于是他只好厚着脸皮去蹭饭…
古往今来,没多少人是喜欢别人上门蹭饭的。想当初韩信曾无数次到亭长家蹭饭,结果被人家变相赶出大门。当然,长安城中富人多,人家也不在乎那两顿饭。问题是:主父偃凭什么要蹭他们的饭,给个理由先?非亲非故,我凭什么养你?
被人有如逐苍蝇的主父偃突然觉得:如靠巴结权贵,推荐找工作,恐怕黄花菜都凉了。靠别人,那是靠不住的。那么只能靠自己了!
主父偃是这样想的:既都能厚着脸皮蹭饭,为什么就不能厚着脸皮,主动找老板要工作呢?于是主父偃决定亲自给汉武帝刘彻上书,毛遂自荐!
主父偃给刘彻递交的自荐书是一篇策论。同时他还主动拉了两个人,一起向刘彻投递自荐书。
真奇怪了,主父偃不怕别人抢他的饭碗吗?其实主父偃拉同伙,是有目的的。这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临淄老乡严安、一个是非老乡的无终县人徐乐。
因主父偃的这篇策论,其中心思想就是反战。书**陈九事: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而严安的策论举亡秦为戒、徐乐的策论强调居安思危,二人的中心论调也都是反战。主父偃拉上这志同道合的两人。人多好壮威,这应该是主父偃想要的。
自荐书投出后,很快刘彻就读到了,马上下令,要同时召见这三个反战分子。
刘彻好战,天下皆知。一个好战的皇帝召见三个反对自己攻打匈奴的分子,好像有些莫名其妙?事实上一点都不莫名其妙。刘彻好战,但并不等于他不听反战的声音。只要是于国有用的声音,他都要洗耳恭听。这就是大汉天子的胸怀和人格魅力!
刘彻召见主父偃等三人,听了他们一番陈辞后摇头叹息“你们怎么现在才来啊?朕和你们真是相识恨晚啊”
在那一刻,主父偃的眼睛湿润了。多少年苦苦追求啊,为的就是得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