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晋击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晋击天下
在一切即将准备就绪时,司马珂也与诸将关于北伐的路线讨论了许久。
一般来说,北伐的路线通常分为东、西和中三条路线。
西路是从荆州襄阳北上,出宛城攻洛阳,即荆州方向路线,历史上的岳飞走的就是这条路线。西路的缺点在于若要深入中原腹地,路途太远,补给线太长。
中路则是寿春方向那里是出淮南入豫州兖州,沿着汴水攻入梁郡,再攻入中原腹地,然后西入洛阳。但是由于汴长期没有疏通,非常难走。刘裕北伐时沈林子就是在这路一边推进一边挖河,结果荆州出击的檀道济打下洛阳了,他还没到梁郡。
东路则是出彭城经淮北越大岘山进入齐鲁,再沿黄河进入洛阳,历史上唯一一次北伐成功的朱元璋北伐走的就是这条路。
理论上来说,东路最为方便,也是唯一的一条北伐成功的路线。
正如朱重八所言“吾欲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振动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枢。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而克。既克其都,走行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矣。”
但是东路走齐鲁过大岘山,基本上是背山一战,平原打不过后赵的骑兵就很可能全军覆没。
而且无论中路和东路,都要开水路,否则大军都进军艰难。但是开水路不但耗时极长,而且大部分的人力、物力都用在挖河,进展太慢,无疑不是最佳的选择。
河道当然要开,有利于南北经济沟通和交流,但那是占据中原之后的事情。
司马珂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走西路,从襄阳往北,取南阳,攻许昌,进而占洛阳,西取函谷关为屏障。
历史上其他北伐军,一旦战胜,便长驱直入,一路杀到敌军的腹地,最后又后继无援,或者粮草不继,乖乖的退回江南。如陈庆之、桓温、刘义隆的北伐莫不是如此,虽然打出了个人的名声和威望,在史书上留下重彩浓墨的一笔,但是最终的效果基本是白白浪费国力。
司马珂的计划,是要将北伐分几步走,先占南阳、襄城、颍川、河南、荥阳、河内六郡,东面据守虎牢关拒敌,西面扼守函谷关。
石虎若疯狂的进攻,以他的精兵,外加虎牢雄关,不怕守不住。只是让敌军白白耗费粮草和兵力,拖垮其国力。而他则有荆州、江北诸郡以及京口的粮草,外加朝廷的拨给,源源不断的自轩辕关而入,进入洛阳,不怕石虎跟自己耗。
石虎若置之不理,则在六郡之地,作为根据地,开荒种地,收留流民,发展经济,待得六郡之地逐渐兴盛起来,再一州一郡的逐步蚕食,直至席卷整个中原之地。
有了高产且一年三熟的红薯和土豆种植,司马珂定的北伐计划是五年计划。每年至少必取一州,到了后期可一年取两州之地,五年之内必取则取豫、冀、青、徐、并和幽六州,直至收复整个长城以南的失地。进而取关中、西凉,乃至西域。
最后待得取了养马之地之后,再积蓄骑兵力量,横征大漠,以绝北面胡虏之患。
………………
夏去秋来。
公元339年,这一年正是江南之地风调雨顺的一年,不但土豆和红薯大丰收,稻米也同样是一个丰收之年。尤其是第二季的占城稻,更是平均亩产两百四五十斤以上。
光京口之地,司马珂手中的粮米就达到了三百万斛粮米,足够十万的兵马吃上一年半有余,至于土豆和红薯之类,更是堆得满地都是,已经找不到粮仓去存放。
不只是京口如此,荆州,南豫州,历阳、庐江和合肥等地,也都是粮米满仓。
而天策军、北府三军、背嵬军、陌刀营和羽林骑,经过长期的训练,也变成了精锐之师。
兵精,粮足,北伐呼声正旺,正是司马珂出兵的好时机。
北固山下那数以千计的猪圈,按照司马珂的命令出栏了五百头肥猪,全部依次宰杀,为即将出征的将士馔行。
…………
京口渡口,大江东去,水浪滚滚,江风猎猎。
江岸两旁旌旗密布,密密麻麻的排列着整装待发的士兵,枪矛如茂密的树林一般刺向苍穹,锋芒凛冽的锋刃在阳光下闪出一片片夺目的光芒。
一杆苍劲大旗上,金龙飞舞,正中绣着一个斗大“晋”字。
江面上,各种大型的运兵船只,堵塞了整个江面,一面面风帆鼓荡着,如同一片片云彩一般,远远的望过去,众兵船连在一起,又如同在长江之上的一座移动的城堡一般。
终于要北伐了,对于北府兵将士来说,等待这一天实在太久了,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
江面上,不是传来一阵阵自发的高喊号子声。
“杀胡!杀胡!杀胡!”
“出征!... -->>
,晋击天下
在一切即将准备就绪时,司马珂也与诸将关于北伐的路线讨论了许久。
一般来说,北伐的路线通常分为东、西和中三条路线。
西路是从荆州襄阳北上,出宛城攻洛阳,即荆州方向路线,历史上的岳飞走的就是这条路线。西路的缺点在于若要深入中原腹地,路途太远,补给线太长。
中路则是寿春方向那里是出淮南入豫州兖州,沿着汴水攻入梁郡,再攻入中原腹地,然后西入洛阳。但是由于汴长期没有疏通,非常难走。刘裕北伐时沈林子就是在这路一边推进一边挖河,结果荆州出击的檀道济打下洛阳了,他还没到梁郡。
东路则是出彭城经淮北越大岘山进入齐鲁,再沿黄河进入洛阳,历史上唯一一次北伐成功的朱元璋北伐走的就是这条路。
理论上来说,东路最为方便,也是唯一的一条北伐成功的路线。
正如朱重八所言“吾欲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振动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枢。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而克。既克其都,走行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矣。”
但是东路走齐鲁过大岘山,基本上是背山一战,平原打不过后赵的骑兵就很可能全军覆没。
而且无论中路和东路,都要开水路,否则大军都进军艰难。但是开水路不但耗时极长,而且大部分的人力、物力都用在挖河,进展太慢,无疑不是最佳的选择。
河道当然要开,有利于南北经济沟通和交流,但那是占据中原之后的事情。
司马珂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走西路,从襄阳往北,取南阳,攻许昌,进而占洛阳,西取函谷关为屏障。
历史上其他北伐军,一旦战胜,便长驱直入,一路杀到敌军的腹地,最后又后继无援,或者粮草不继,乖乖的退回江南。如陈庆之、桓温、刘义隆的北伐莫不是如此,虽然打出了个人的名声和威望,在史书上留下重彩浓墨的一笔,但是最终的效果基本是白白浪费国力。
司马珂的计划,是要将北伐分几步走,先占南阳、襄城、颍川、河南、荥阳、河内六郡,东面据守虎牢关拒敌,西面扼守函谷关。
石虎若疯狂的进攻,以他的精兵,外加虎牢雄关,不怕守不住。只是让敌军白白耗费粮草和兵力,拖垮其国力。而他则有荆州、江北诸郡以及京口的粮草,外加朝廷的拨给,源源不断的自轩辕关而入,进入洛阳,不怕石虎跟自己耗。
石虎若置之不理,则在六郡之地,作为根据地,开荒种地,收留流民,发展经济,待得六郡之地逐渐兴盛起来,再一州一郡的逐步蚕食,直至席卷整个中原之地。
有了高产且一年三熟的红薯和土豆种植,司马珂定的北伐计划是五年计划。每年至少必取一州,到了后期可一年取两州之地,五年之内必取则取豫、冀、青、徐、并和幽六州,直至收复整个长城以南的失地。进而取关中、西凉,乃至西域。
最后待得取了养马之地之后,再积蓄骑兵力量,横征大漠,以绝北面胡虏之患。
………………
夏去秋来。
公元339年,这一年正是江南之地风调雨顺的一年,不但土豆和红薯大丰收,稻米也同样是一个丰收之年。尤其是第二季的占城稻,更是平均亩产两百四五十斤以上。
光京口之地,司马珂手中的粮米就达到了三百万斛粮米,足够十万的兵马吃上一年半有余,至于土豆和红薯之类,更是堆得满地都是,已经找不到粮仓去存放。
不只是京口如此,荆州,南豫州,历阳、庐江和合肥等地,也都是粮米满仓。
而天策军、北府三军、背嵬军、陌刀营和羽林骑,经过长期的训练,也变成了精锐之师。
兵精,粮足,北伐呼声正旺,正是司马珂出兵的好时机。
北固山下那数以千计的猪圈,按照司马珂的命令出栏了五百头肥猪,全部依次宰杀,为即将出征的将士馔行。
…………
京口渡口,大江东去,水浪滚滚,江风猎猎。
江岸两旁旌旗密布,密密麻麻的排列着整装待发的士兵,枪矛如茂密的树林一般刺向苍穹,锋芒凛冽的锋刃在阳光下闪出一片片夺目的光芒。
一杆苍劲大旗上,金龙飞舞,正中绣着一个斗大“晋”字。
江面上,各种大型的运兵船只,堵塞了整个江面,一面面风帆鼓荡着,如同一片片云彩一般,远远的望过去,众兵船连在一起,又如同在长江之上的一座移动的城堡一般。
终于要北伐了,对于北府兵将士来说,等待这一天实在太久了,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
江面上,不是传来一阵阵自发的高喊号子声。
“杀胡!杀胡!杀胡!”
“出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