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冰涵梦淡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不为家乡而后退。朋友不知是听进了我的劝告还是自己想清楚了,继续留在南方打拼。如今,他的事业我只能仰望了。濯缨先生评价此诗:借象棋中小卒只进不退,勉励友人勇往直前,形象恰切。
四、代人说话,反转立意
“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求新既是诗词写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难题。譬如七夕这个深得诗人词人宠爱的古代“情人节”古往今来留下无数篇章。同情牛郎织女的遭遇,赞颂他们不朽的爱情,几乎成为不变的主题,其中秦观的鹊桥仙成为千古名篇。某年七夕,我也想就这个题目吟咏一番,但是要求自己旧题要有新意,否则宁可不写。恰好此时蕲春网友青翰棹舣写了七律七夕发在网上,我就略反其意,和了一首:
七律牛郎的困惑(步韵和青翰棹舣诗)
金风玉露本无根,一慰相思万怆神。
天到夜阑仍浩渺,桥因鹊怠或沉沦。
恒期誓约年孤日,争及庸常月满身。
纵许恩情千古重,芸芸话后亦成尘。
诚然,爱情是美好的。但是,如果牛郎织女生活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浮躁的社会,在他们饱受生活压力、承受社会舆论、多少次权衡等待与获得之间是否失衡的严峻考验下,是不是仍然能够坚守漫长的一年之一夕呢?其次,金风玉露的相逢也是需要支持和帮助的,不说星星月亮提供光芒,就是喜鹊也要为他们架设桥梁,那些喜鹊难道不会因为没有报酬、没有耐心等等原因而怠工,使鹊桥坍塌吗?即便牛郎织女能够继续恩爱天上人间,在时间长河中,也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佐料罢了。这不是否定忠贞的爱情,不代表我的价值观,而是设身处地,代牛郎写出困惑和焦虑。这首诗没有因袭旧的主题,反转出了一定的新意。作为和诗,尤其不能顺着原作说原话,要注意反出或转出新意。诗在网上发出后,青翰棹舣给予了肯定。东北诗人塞上白衣先生如此评说:代人说话,翻出新意,诗法也。
五、巧合要素,定格场景
以描绘活动场景为主题的诗词,要巧妙地容纳、组合各种要素,切出有诗意的画面。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依归,两者对于诗意的凝练出彩都极为关键。活动场景中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衣着、地貌、景物、色彩、天气、节候、活动状态等等,要以切取画面场景为目标,以锤炼意象为手段,以画师的笔法为技法,将与诗意有关的要素精心裁剪、组合,争取达到主次分明、线条突出、色彩协调、场景有序的效果,从而通过诗语构建出一幅场景图。这样诗写出后,就有可能在读者的心目中永远定格这幅场景图。下诗是我的一个远不如人意的尝试。
七绝春姑过渡
抚伞风丝奏雨琴,顽舟缰断望难擒。
春姑眉锁双枝柳,彳亍溪边试水深。
方伟先生读后对此诗作了较全面的评析:此诗写一个雨天的渡头,船被水冲走了。想渡河的小姑娘急得柳眉深锁,只好在河边来回地试探,看哪里的水浅一点,好涉水过去。短短二十八字,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甚至还有场景描写和人物面貌、动作的描写。这么多的内容毫不冗塞,以轻灵之笔出之,足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偶然一见之小景,一入诗人笔下,遂定格成为永恒,读后令人难忘。
六、人物相融,意与境谐
我女儿出生于中秋,所以中秋月圆对于我们家具有特殊意义。女儿二十岁生日时我打算写首“水调歌头”庆贺,为此,我研究学习了历史上咏物兼咏人的一些诗词篇什。赏读前人佳作推究其艺术特色,我觉得此类诗词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创造出人与客观景物相交融、意与境自然谐调的浑然一体的诗境。此类诗词所咏对象有两种:人和物。物是形体实体,人是形象精神;物是所托之象,人是寄意的终极目标。人的神韵通过物来寄托体现,物的典型特征要巧妙的赋予人;人、物相互对比,更相互依存融合,在意蕴上要统合一体。所造之境也有两种:如在眼前的实境,见于言外的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水调歌头中秋赏月并贺女儿生日
廿载醉今夕,魂梦忆当时。
信为娟女临世,百哄更深窥。
欲遣浮云佩羽,常注甘霖洗礼,兢惕护娇姿。
心底一轮月,自写最神奇。
琢琼玉,拭明镜,嘱清晖:
周游万里,能共欢喜可安悲。
世象遵循轨迹,天海关怀家国,此去莫迟疑。
每到团圆处,寄我满庭诗。
本词在几个网络诗词论坛上被评为精华。“红袖添香”评语:上片咏月忆人,下片托月见人,人而似月,月而似人,非月非人,亦月亦人,神韵之笔。更起句“廿载醉今夕,魂梦忆当时”与结句“每到团圆处,寄我满庭诗”遥相呼应,乃“人月圆”佳作也!
本文发表于心潮诗词评论2015年第六期
,从不为家乡而后退。朋友不知是听进了我的劝告还是自己想清楚了,继续留在南方打拼。如今,他的事业我只能仰望了。濯缨先生评价此诗:借象棋中小卒只进不退,勉励友人勇往直前,形象恰切。
四、代人说话,反转立意
“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求新既是诗词写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难题。譬如七夕这个深得诗人词人宠爱的古代“情人节”古往今来留下无数篇章。同情牛郎织女的遭遇,赞颂他们不朽的爱情,几乎成为不变的主题,其中秦观的鹊桥仙成为千古名篇。某年七夕,我也想就这个题目吟咏一番,但是要求自己旧题要有新意,否则宁可不写。恰好此时蕲春网友青翰棹舣写了七律七夕发在网上,我就略反其意,和了一首:
七律牛郎的困惑(步韵和青翰棹舣诗)
金风玉露本无根,一慰相思万怆神。
天到夜阑仍浩渺,桥因鹊怠或沉沦。
恒期誓约年孤日,争及庸常月满身。
纵许恩情千古重,芸芸话后亦成尘。
诚然,爱情是美好的。但是,如果牛郎织女生活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浮躁的社会,在他们饱受生活压力、承受社会舆论、多少次权衡等待与获得之间是否失衡的严峻考验下,是不是仍然能够坚守漫长的一年之一夕呢?其次,金风玉露的相逢也是需要支持和帮助的,不说星星月亮提供光芒,就是喜鹊也要为他们架设桥梁,那些喜鹊难道不会因为没有报酬、没有耐心等等原因而怠工,使鹊桥坍塌吗?即便牛郎织女能够继续恩爱天上人间,在时间长河中,也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佐料罢了。这不是否定忠贞的爱情,不代表我的价值观,而是设身处地,代牛郎写出困惑和焦虑。这首诗没有因袭旧的主题,反转出了一定的新意。作为和诗,尤其不能顺着原作说原话,要注意反出或转出新意。诗在网上发出后,青翰棹舣给予了肯定。东北诗人塞上白衣先生如此评说:代人说话,翻出新意,诗法也。
五、巧合要素,定格场景
以描绘活动场景为主题的诗词,要巧妙地容纳、组合各种要素,切出有诗意的画面。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依归,两者对于诗意的凝练出彩都极为关键。活动场景中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衣着、地貌、景物、色彩、天气、节候、活动状态等等,要以切取画面场景为目标,以锤炼意象为手段,以画师的笔法为技法,将与诗意有关的要素精心裁剪、组合,争取达到主次分明、线条突出、色彩协调、场景有序的效果,从而通过诗语构建出一幅场景图。这样诗写出后,就有可能在读者的心目中永远定格这幅场景图。下诗是我的一个远不如人意的尝试。
七绝春姑过渡
抚伞风丝奏雨琴,顽舟缰断望难擒。
春姑眉锁双枝柳,彳亍溪边试水深。
方伟先生读后对此诗作了较全面的评析:此诗写一个雨天的渡头,船被水冲走了。想渡河的小姑娘急得柳眉深锁,只好在河边来回地试探,看哪里的水浅一点,好涉水过去。短短二十八字,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甚至还有场景描写和人物面貌、动作的描写。这么多的内容毫不冗塞,以轻灵之笔出之,足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偶然一见之小景,一入诗人笔下,遂定格成为永恒,读后令人难忘。
六、人物相融,意与境谐
我女儿出生于中秋,所以中秋月圆对于我们家具有特殊意义。女儿二十岁生日时我打算写首“水调歌头”庆贺,为此,我研究学习了历史上咏物兼咏人的一些诗词篇什。赏读前人佳作推究其艺术特色,我觉得此类诗词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创造出人与客观景物相交融、意与境自然谐调的浑然一体的诗境。此类诗词所咏对象有两种:人和物。物是形体实体,人是形象精神;物是所托之象,人是寄意的终极目标。人的神韵通过物来寄托体现,物的典型特征要巧妙的赋予人;人、物相互对比,更相互依存融合,在意蕴上要统合一体。所造之境也有两种:如在眼前的实境,见于言外的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水调歌头中秋赏月并贺女儿生日
廿载醉今夕,魂梦忆当时。
信为娟女临世,百哄更深窥。
欲遣浮云佩羽,常注甘霖洗礼,兢惕护娇姿。
心底一轮月,自写最神奇。
琢琼玉,拭明镜,嘱清晖:
周游万里,能共欢喜可安悲。
世象遵循轨迹,天海关怀家国,此去莫迟疑。
每到团圆处,寄我满庭诗。
本词在几个网络诗词论坛上被评为精华。“红袖添香”评语:上片咏月忆人,下片托月见人,人而似月,月而似人,非月非人,亦月亦人,神韵之笔。更起句“廿载醉今夕,魂梦忆当时”与结句“每到团圆处,寄我满庭诗”遥相呼应,乃“人月圆”佳作也!
本文发表于心潮诗词评论2015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