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边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用我们的心、我们手中的笔记述过许多有关喀喇昆仑军人战斗和生活的悲壮故事,而每一次动笔,眼前总会飘起那晶莹瑞丽的昆仑雪,我们的心灵就会接受崇高的精神洗礼。昆仑山上闪耀着“祖国至上、无私奉献”的光芒,它是中国军人用坚实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的。在昆仑山上,一切都是真实可感的,就连那崇高的精神,也演绎成白的雪、红的雪。
喀喇昆仑用博大的胸怀拥抱着众多的冰峰雪岭,也铸造出赤胆忠心、为党为国的中国军人。这是民族魂、昆仑魂。
昆仑之魂,不独是悲壮的美,更是那昂扬的崇高美。
北据西伯利亚滚滚寒流南下,南阻印度洋湿气流北上,横空出世的喀喇昆仑,很难寻觅的碰撞中,我们开始了喀喇昆仑高原艰难的采访历程。
昆仑山的官兵也是凡人
我们敢说,他们是非凡的凡人。
经过上上下下近十多次的神仙湾哨卡之行,这次到神仙湾哨卡采访,好像还有点人样--能坚持着采访、吃饭,甚至和战士们一起巡逻。
一大早,迎着擦肩而过的晨雾和纷纷扬扬的雪花,我们作为巡逻官兵中的成员,全副武装向海拔6000多米的喀喇昆仑山口跋涉。神仙湾哨卡海拔538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驻兵点。而作为神仙湾门户的喀喇昆仑山口,则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驿道。1970年,我边防战士曾在这里发现一块刻有“大清国叶尔羌至喀喇胡鲁木达坂”字迹的界碑。40年代中叶,盟国后期援华抗日的大批物资,就是从当时印度的列城经这里驮运至内地抗日前线的。
正因为这里是古代商道,这里历来有寸土必争。巡逻途中,战士们豪情满怀地说,尽管是生命禁区,但也是新中国的江山。当任何一种需要与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边防军人不可能有任何别的选择,也不可能再有什么“禁区”观念。
中国的边防军人如此,外军也是如此。
弥漫的风雪中,神仙湾哨卡官兵又一次从喀喇昆仑山口巡逻归来。咣的一声,战士们生气地把一块长方形铁制物件扔在地上。仔细一看,铁皮上漆绘着某国的国旗。喀喇昆仑山口的界碑,早在清朝就已勘定,是很明显的,但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对面那个国家的士兵,总爱越过界标,一米、二米、或者五米,插下一块绘着他们那个国家国旗图案的铁皮。他们插,我们拔;他们再插,我们再拔,就这么,神仙湾哨卡设点以来,已拔下国旗10多面。而且,对方的铁皮国旗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插得深。
一阵刺耳的飞机马达,从国境线另一侧上空传来,须臾,一架喷漆着异国国微标制的苏制米格飞机,越过山口一直飞到神仙湾上空,官兵们提着武器,冲出屋外。飞机在天上无所顾忌地旋转,战士们的枪口也随着它转。可天上的飞机根本不怕,越飞越低。得下它一下,战士们心里盘算着。那一天,飞机又来了,几个人七手八脚,推出并排放着四个大氧气瓶的板车,做出向天上瞄准的阵势。装氧气的钢瓶水桶般粗,近两米长,形状酷似炮管、导弹之类,天上的飞行员估不准是什么武器,吓得赶紧爬高,飞去了。
很明显,越境插旗,越境进行空中侦察,一切都表明,对方并不因为这片冰雪世界是生命禁区,而放松控制。
当然,对身居一线哨卡的边防战士来说,世界上不会有比维护国家领土尊严更光荣自豪的事情。
一大早出发,我们来到昆仑山口已是下午两点多了。这是巡逻点一号阵地,通往阵地的路只是一条小道,象纵卧昆仑的一条蛇。可不要小看这条陡峭的小道。在哨卡历史上,山下来的人,首长也好,记者也好,机关工作人员也好,爬上二三十米,一定要倒下,很少有人能在没有哨卡官兵加扶的情况下,独自爬上去。一位年轻力壮的摄影记者,到了哨卡,躺了三天起不来。战士们给他输氧输液、喂罐头水,使他搞过了高山反应。他看到阵地上哨兵肩枪伫立的形象不错,便上去抓拍几张照片。看似年轻,身体底子饱好,他奋力向山顶爬去,离山顶还有10米时,口吐白沫,面无人色,一屁股跌坐在上,昂贵的照相机也差点摔坏。后来两个战士轮流把他架了上去。他泪流满面,站不住跪在地上,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他说:“人来了三天了,躺了三天,连这么个坡都爬不上来,你们长年累月守在这里,天天走这条路上哨,不容易呀!我一定要把你们执行任务的情况多拍些,发表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们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士兵。”我俩虽比这位记者稍能坚持些,但爬到山口时,也是全身乏力,大汗淋漓,顾不得战士的笑话,一屁股坐下去,全身再也不听使唤了。陪同我们一起到喀喇昆仑山口巡逻的营长吕恩东被官兵们誉为“喀喇昆仑活地图”他1983年军校毕业分配到喀喇昆仑后,给其父亲---一位教了大半辈子书的吕国铨老人写了封汇报信,老人回信说:“杨六郎都能镇守边关,让你到边防也是应尽的义务儿呀,你可要好好报效祖国。”
吕恩东说:“父亲的话,就像一股暖流,给了初涉喀喇昆仑的儿子无穷的力量。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总是要看看这封凝聚着爱和期望的来信。”20多个月后,第一个下山的吕恩东已经成为当时防区业务上的多面手。
带领我们巡逻的郭风林团长,入伍后一直就没有离开过昆仑山,在神仙湾哨卡一呆就是9年,1979年他和妻子闫春兰在山西老家结了婚,两年后生了儿子小强,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儿子患高原遗传病,持续的高烧和抽风使小强落下了双眼斜视的残疾。为了给儿子治病,妻子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花完了家里所有的钱,借了许多的债,而为了边防,为了神仙湾哨卡,郭风林没能陪儿子看过一次病。1995年,他儿子的眼睛经过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手术治疗后,才矫正过来。然而,郭风林内疚的心情刚刚平息,1995年11月,儿子小强又患上了恶性淋巴肿瘤,儿子突如其来的疾病又使他绝望了。为了给儿子治病,花完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别人12万元之多的债。儿子小强生命垂危之际,拉着爸爸的手说:“我的病可能没救了,爸爸在部队工作忙,从来没有陪我玩过,求爸爸抽出一点时间陪陪我,让我再高高兴兴地活上几天。”听着儿子撕心裂肺的话语,全家人的心都碎了。经过新疆、南疆军区领导的帮助和解放军第307医院半年多的治疗,现在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能否彻底治愈连专家也不能肯定。
神仙湾哨卡的官兵也是凡人,无疑他们是非凡的凡人。
1、为了多守一年边防
海拔5190米的天文点哨卡,被称为“西陲第二卡”仅次于神仙湾哨卡。50年代初,国家天文气象勘察者艰难跋涉到该地区,在这无名山头装置了测定天文气象的标志,随之称该点为天文点。1959年我军设卡,也就称为天文点哨卡。
下午2点,我们走进哨卡,天上飘着雪花,全卡官兵早已迎候在门口,锣鼓、鞭炮齐鸣,唱呀,跳呀,充满了热闹的气氛。是呀,大自然留给官兵们的只是皑皑白雪,光秃秃的山脊,孤零零的哨楼,呼呼作响的寒风。政委卫庆荣从车上拿出一个花篮,官兵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夺着、抢着,你闻闻他嗅嗅,好香呢。“鲜花,真是鲜花!”官兵们显得异常兴奋,忘记了他们的团政委正站在瑟瑟的寒风中,可卫政委完全理解官兵的心情,寂寞、孤独占据官兵的心灵太久了,鲜花象征着新的生命,哨卡官兵应该拥有自己新的生活。蓦地,官兵们转过身去向着远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正是边关战士对绿色世界的崇敬。
高山气候对谁都不留情。当晚在哨卡过夜,是笔者有生以来在哨卡度过的第一个不眠之夜,头痛、心跳、恶心既是睡着不到十分钟也会醒来。窗外的呼呼风声叫人心悸,室内一个大火炉燃着熊熊的火焰。但不知是冻还是怕,仰或是高山反应,身子不停地在被窝里颤抖。深夜战士王军端来了一盆水,让我们洗洗,幸许高山反应就会轻点,我们知道这水是几天前战士们从10多公里外的冰川采集回来的。副连长李清玉说:”这儿的冰块最亮晶最干净,融化的水最清最好,恶劣的气候虽让大家皮肤干裂黝黑,而这雪山水能养胖人哩。”打冰取水是哨卡最苦最累的活,也是最快乐的事,战士们把它看作是一种荣耀。打冰取水往往选择在天气最坏的时候,气温低地表冻结汽车不易陷入冰湖。老战士王军在老兵复员的时候,指导员倪瑞征求他走留的意见,他憨憨地说,听从组织安排,就这样他被留下了。复员战友刚离开哨卡的第二天,他就带领留下的战友到9公里外的冰湖打冰取水。他们从早上10点一直忙到晚上6点,许多战士耳朵冻起了小水泡,手指冻得麻木,至今还留下伸不直的后遗症。那天他们一共打了15卡车冰。王军讲起这件事时按捺不住心情的激动流下了泪水,真实地说了自己当时的想法,只是和哨卡、和战友们相处感情太深,在哨卡多呆一年,多同战友相处一年,也就等于多守一年卡,对自己来说是失去了一些,可对祖国来说应该是贡献了一份,可乐而不为呢?
听着他的讲述,我们竟忘记了洗脸。这一夜,我们听到了许多有声有色、可歌可泣的故事,是难忘的一夜,是不眠的一夜,收获真是难以现象的,很大,很大。天亮时,战友们... -->>
用我们的心、我们手中的笔记述过许多有关喀喇昆仑军人战斗和生活的悲壮故事,而每一次动笔,眼前总会飘起那晶莹瑞丽的昆仑雪,我们的心灵就会接受崇高的精神洗礼。昆仑山上闪耀着“祖国至上、无私奉献”的光芒,它是中国军人用坚实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的。在昆仑山上,一切都是真实可感的,就连那崇高的精神,也演绎成白的雪、红的雪。
喀喇昆仑用博大的胸怀拥抱着众多的冰峰雪岭,也铸造出赤胆忠心、为党为国的中国军人。这是民族魂、昆仑魂。
昆仑之魂,不独是悲壮的美,更是那昂扬的崇高美。
北据西伯利亚滚滚寒流南下,南阻印度洋湿气流北上,横空出世的喀喇昆仑,很难寻觅的碰撞中,我们开始了喀喇昆仑高原艰难的采访历程。
昆仑山的官兵也是凡人
我们敢说,他们是非凡的凡人。
经过上上下下近十多次的神仙湾哨卡之行,这次到神仙湾哨卡采访,好像还有点人样--能坚持着采访、吃饭,甚至和战士们一起巡逻。
一大早,迎着擦肩而过的晨雾和纷纷扬扬的雪花,我们作为巡逻官兵中的成员,全副武装向海拔6000多米的喀喇昆仑山口跋涉。神仙湾哨卡海拔538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驻兵点。而作为神仙湾门户的喀喇昆仑山口,则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驿道。1970年,我边防战士曾在这里发现一块刻有“大清国叶尔羌至喀喇胡鲁木达坂”字迹的界碑。40年代中叶,盟国后期援华抗日的大批物资,就是从当时印度的列城经这里驮运至内地抗日前线的。
正因为这里是古代商道,这里历来有寸土必争。巡逻途中,战士们豪情满怀地说,尽管是生命禁区,但也是新中国的江山。当任何一种需要与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边防军人不可能有任何别的选择,也不可能再有什么“禁区”观念。
中国的边防军人如此,外军也是如此。
弥漫的风雪中,神仙湾哨卡官兵又一次从喀喇昆仑山口巡逻归来。咣的一声,战士们生气地把一块长方形铁制物件扔在地上。仔细一看,铁皮上漆绘着某国的国旗。喀喇昆仑山口的界碑,早在清朝就已勘定,是很明显的,但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对面那个国家的士兵,总爱越过界标,一米、二米、或者五米,插下一块绘着他们那个国家国旗图案的铁皮。他们插,我们拔;他们再插,我们再拔,就这么,神仙湾哨卡设点以来,已拔下国旗10多面。而且,对方的铁皮国旗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插得深。
一阵刺耳的飞机马达,从国境线另一侧上空传来,须臾,一架喷漆着异国国微标制的苏制米格飞机,越过山口一直飞到神仙湾上空,官兵们提着武器,冲出屋外。飞机在天上无所顾忌地旋转,战士们的枪口也随着它转。可天上的飞机根本不怕,越飞越低。得下它一下,战士们心里盘算着。那一天,飞机又来了,几个人七手八脚,推出并排放着四个大氧气瓶的板车,做出向天上瞄准的阵势。装氧气的钢瓶水桶般粗,近两米长,形状酷似炮管、导弹之类,天上的飞行员估不准是什么武器,吓得赶紧爬高,飞去了。
很明显,越境插旗,越境进行空中侦察,一切都表明,对方并不因为这片冰雪世界是生命禁区,而放松控制。
当然,对身居一线哨卡的边防战士来说,世界上不会有比维护国家领土尊严更光荣自豪的事情。
一大早出发,我们来到昆仑山口已是下午两点多了。这是巡逻点一号阵地,通往阵地的路只是一条小道,象纵卧昆仑的一条蛇。可不要小看这条陡峭的小道。在哨卡历史上,山下来的人,首长也好,记者也好,机关工作人员也好,爬上二三十米,一定要倒下,很少有人能在没有哨卡官兵加扶的情况下,独自爬上去。一位年轻力壮的摄影记者,到了哨卡,躺了三天起不来。战士们给他输氧输液、喂罐头水,使他搞过了高山反应。他看到阵地上哨兵肩枪伫立的形象不错,便上去抓拍几张照片。看似年轻,身体底子饱好,他奋力向山顶爬去,离山顶还有10米时,口吐白沫,面无人色,一屁股跌坐在上,昂贵的照相机也差点摔坏。后来两个战士轮流把他架了上去。他泪流满面,站不住跪在地上,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他说:“人来了三天了,躺了三天,连这么个坡都爬不上来,你们长年累月守在这里,天天走这条路上哨,不容易呀!我一定要把你们执行任务的情况多拍些,发表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们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士兵。”我俩虽比这位记者稍能坚持些,但爬到山口时,也是全身乏力,大汗淋漓,顾不得战士的笑话,一屁股坐下去,全身再也不听使唤了。陪同我们一起到喀喇昆仑山口巡逻的营长吕恩东被官兵们誉为“喀喇昆仑活地图”他1983年军校毕业分配到喀喇昆仑后,给其父亲---一位教了大半辈子书的吕国铨老人写了封汇报信,老人回信说:“杨六郎都能镇守边关,让你到边防也是应尽的义务儿呀,你可要好好报效祖国。”
吕恩东说:“父亲的话,就像一股暖流,给了初涉喀喇昆仑的儿子无穷的力量。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总是要看看这封凝聚着爱和期望的来信。”20多个月后,第一个下山的吕恩东已经成为当时防区业务上的多面手。
带领我们巡逻的郭风林团长,入伍后一直就没有离开过昆仑山,在神仙湾哨卡一呆就是9年,1979年他和妻子闫春兰在山西老家结了婚,两年后生了儿子小强,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儿子患高原遗传病,持续的高烧和抽风使小强落下了双眼斜视的残疾。为了给儿子治病,妻子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花完了家里所有的钱,借了许多的债,而为了边防,为了神仙湾哨卡,郭风林没能陪儿子看过一次病。1995年,他儿子的眼睛经过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手术治疗后,才矫正过来。然而,郭风林内疚的心情刚刚平息,1995年11月,儿子小强又患上了恶性淋巴肿瘤,儿子突如其来的疾病又使他绝望了。为了给儿子治病,花完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别人12万元之多的债。儿子小强生命垂危之际,拉着爸爸的手说:“我的病可能没救了,爸爸在部队工作忙,从来没有陪我玩过,求爸爸抽出一点时间陪陪我,让我再高高兴兴地活上几天。”听着儿子撕心裂肺的话语,全家人的心都碎了。经过新疆、南疆军区领导的帮助和解放军第307医院半年多的治疗,现在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能否彻底治愈连专家也不能肯定。
神仙湾哨卡的官兵也是凡人,无疑他们是非凡的凡人。
1、为了多守一年边防
海拔5190米的天文点哨卡,被称为“西陲第二卡”仅次于神仙湾哨卡。50年代初,国家天文气象勘察者艰难跋涉到该地区,在这无名山头装置了测定天文气象的标志,随之称该点为天文点。1959年我军设卡,也就称为天文点哨卡。
下午2点,我们走进哨卡,天上飘着雪花,全卡官兵早已迎候在门口,锣鼓、鞭炮齐鸣,唱呀,跳呀,充满了热闹的气氛。是呀,大自然留给官兵们的只是皑皑白雪,光秃秃的山脊,孤零零的哨楼,呼呼作响的寒风。政委卫庆荣从车上拿出一个花篮,官兵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夺着、抢着,你闻闻他嗅嗅,好香呢。“鲜花,真是鲜花!”官兵们显得异常兴奋,忘记了他们的团政委正站在瑟瑟的寒风中,可卫政委完全理解官兵的心情,寂寞、孤独占据官兵的心灵太久了,鲜花象征着新的生命,哨卡官兵应该拥有自己新的生活。蓦地,官兵们转过身去向着远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正是边关战士对绿色世界的崇敬。
高山气候对谁都不留情。当晚在哨卡过夜,是笔者有生以来在哨卡度过的第一个不眠之夜,头痛、心跳、恶心既是睡着不到十分钟也会醒来。窗外的呼呼风声叫人心悸,室内一个大火炉燃着熊熊的火焰。但不知是冻还是怕,仰或是高山反应,身子不停地在被窝里颤抖。深夜战士王军端来了一盆水,让我们洗洗,幸许高山反应就会轻点,我们知道这水是几天前战士们从10多公里外的冰川采集回来的。副连长李清玉说:”这儿的冰块最亮晶最干净,融化的水最清最好,恶劣的气候虽让大家皮肤干裂黝黑,而这雪山水能养胖人哩。”打冰取水是哨卡最苦最累的活,也是最快乐的事,战士们把它看作是一种荣耀。打冰取水往往选择在天气最坏的时候,气温低地表冻结汽车不易陷入冰湖。老战士王军在老兵复员的时候,指导员倪瑞征求他走留的意见,他憨憨地说,听从组织安排,就这样他被留下了。复员战友刚离开哨卡的第二天,他就带领留下的战友到9公里外的冰湖打冰取水。他们从早上10点一直忙到晚上6点,许多战士耳朵冻起了小水泡,手指冻得麻木,至今还留下伸不直的后遗症。那天他们一共打了15卡车冰。王军讲起这件事时按捺不住心情的激动流下了泪水,真实地说了自己当时的想法,只是和哨卡、和战友们相处感情太深,在哨卡多呆一年,多同战友相处一年,也就等于多守一年卡,对自己来说是失去了一些,可对祖国来说应该是贡献了一份,可乐而不为呢?
听着他的讲述,我们竟忘记了洗脸。这一夜,我们听到了许多有声有色、可歌可泣的故事,是难忘的一夜,是不眠的一夜,收获真是难以现象的,很大,很大。天亮时,战友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