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大明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舅舅,你认为还可从别处增加钱税收入?你是否已经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了?”朱厚照大声问道。
张延龄道:“皇上,臣可不是户部官员,对于钱粮财税这些事也没有特别的研究,这个问题,皇上得去问相关官员才是。让他们给出一个可行性的办法。”
朱厚照神色有些失望。
“不过……臣倒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以供参考。但臣要先说明一点,这些都是臣的个人观点,并非是向皇上的奏议。若有不当之处,皇上可莫要怪罪。”张延龄继续道。
朱厚照喜道:“舅舅但说无妨,舅舅何必如此谨慎?这可不像是舅舅的行事风格。”
张延龄笑道:“没办法啊,臣可不希望被人抓着小辫子攻讦一番。臣又非外廷官员,这种事不在臣职责范围内。臣若越俎代庖说出一些话来,难保会被人认为是越权行事。说的对还好些,说的不对岂非被人指谪笑话。”
朱厚照叹道:“没想到舅舅这样的人,现在也如此小心谨慎了。可见朝廷上下官员该有多么的小心翼翼了。这可不是好事啊。舅舅,你说吧,今日只你我闲谈,不会有人指谪你的。”
张延龄点头,沉声道:“臣所知,我大明财税份额如今是农税占七成以上,盐税一成,茶税商税舟船路关灯各种杂项一成多。由此可见,我大明财税很是单一,土地上收不到税收,则整个朝廷的税收便大受影响。”
朱厚照点头道:“是啊,否则朕为何会急于改革田亩之事?确实太仰仗农税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张延龄道:“臣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做‘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臣觉得很有道理。但凡富庶之朝,无不商业发达,贸易通畅。商税理当是朝廷税收的重要来源才是。而我大明商税所占税收比例之低令人咂舌。似乎连半成都占据不到,这是及其罕见的。赵宋之时,商业发达。商税一度占到税收三成之巨。年入四五百万两。我大明虽不能及,但若商税也占三成,年入税银也在一两百万两之巨。这里边的好处,不言而喻。”
朱厚照皱眉道:“这个……怕是有些难。”
张延龄笑道:“臣替皇上说吧,无非便是我大明的商业都是被王公贵族官员们所垄断。我大明朝大的商贾基本上都是这些人罢了。和庄园田税一样,朝廷要征商税,便得他们同意。而民间那些小商小贩也征收不了多少税钱上来。加之我大明朝一开始便重农抑商,所以这方面的税收聊胜于无。是不是?”
朱厚照叹道:“说到底,还是不能惹众怒啊。”
张延龄道:“可是为何不大力鼓励百姓经商呢?百姓经商,民间商贾崛起,盘子大了,不就税收可观了么?这对朝廷稳定,百姓生计也是有巨大效果的。土地本来就不够种,却还将百姓绑在土地上,土地养不活人,百姓便流离逃走,甚至引发治安之忧。说到底还是就业生计的问题。若是朝廷重视商业,鼓励商事。定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朱厚照道:“舅舅说的有道理,可是实情怕是没那么简单吧。鼓励商事,哪有那么简单?这里边牵扯许多事情呢。”
张延龄道:“事情当然是很复杂的,但是可以先易后难。比如说,我大明朝最好的商品是什么?无非茶叶丝绸瓷器这些东西了。以茶叶为例,我大明茶马司每年用茶叶和西北各族部落换马,这便是一个极好的成功的例子。茶叶是游牧各族的生活必需品,而我大明需要马匹,一举两得。这样形式和规模可以进一步的扩大。适合种茶的地方多了,没有土地的百姓也很多,开垦荒坡种茶,朝廷统一收购销售。岂非是可以安置百姓,让百姓们从耕田种粮变成专职种茶的茶农?收入一样可以养家安居。”
朱厚照皱眉道:“可是,这么一来,朝廷收的茶叶岂非太多了。茶马交易数量有限,我大明内部也消耗不了太多茶叶,朝廷照单全收,最后岂非是血本无归?”
张延龄笑道:“这是后话,且听臣继续跟皇上说。再拿桑蚕为例。我大明生产的丝绸都是高档的商品,养殖织造技术都很成熟。只是限于消费能力有限,无法扩大规模。但丝绸之精美,谁人不爱?这种东西,... -->>
“舅舅,你认为还可从别处增加钱税收入?你是否已经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了?”朱厚照大声问道。
张延龄道:“皇上,臣可不是户部官员,对于钱粮财税这些事也没有特别的研究,这个问题,皇上得去问相关官员才是。让他们给出一个可行性的办法。”
朱厚照神色有些失望。
“不过……臣倒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以供参考。但臣要先说明一点,这些都是臣的个人观点,并非是向皇上的奏议。若有不当之处,皇上可莫要怪罪。”张延龄继续道。
朱厚照喜道:“舅舅但说无妨,舅舅何必如此谨慎?这可不像是舅舅的行事风格。”
张延龄笑道:“没办法啊,臣可不希望被人抓着小辫子攻讦一番。臣又非外廷官员,这种事不在臣职责范围内。臣若越俎代庖说出一些话来,难保会被人认为是越权行事。说的对还好些,说的不对岂非被人指谪笑话。”
朱厚照叹道:“没想到舅舅这样的人,现在也如此小心谨慎了。可见朝廷上下官员该有多么的小心翼翼了。这可不是好事啊。舅舅,你说吧,今日只你我闲谈,不会有人指谪你的。”
张延龄点头,沉声道:“臣所知,我大明财税份额如今是农税占七成以上,盐税一成,茶税商税舟船路关灯各种杂项一成多。由此可见,我大明财税很是单一,土地上收不到税收,则整个朝廷的税收便大受影响。”
朱厚照点头道:“是啊,否则朕为何会急于改革田亩之事?确实太仰仗农税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张延龄道:“臣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做‘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臣觉得很有道理。但凡富庶之朝,无不商业发达,贸易通畅。商税理当是朝廷税收的重要来源才是。而我大明商税所占税收比例之低令人咂舌。似乎连半成都占据不到,这是及其罕见的。赵宋之时,商业发达。商税一度占到税收三成之巨。年入四五百万两。我大明虽不能及,但若商税也占三成,年入税银也在一两百万两之巨。这里边的好处,不言而喻。”
朱厚照皱眉道:“这个……怕是有些难。”
张延龄笑道:“臣替皇上说吧,无非便是我大明的商业都是被王公贵族官员们所垄断。我大明朝大的商贾基本上都是这些人罢了。和庄园田税一样,朝廷要征商税,便得他们同意。而民间那些小商小贩也征收不了多少税钱上来。加之我大明朝一开始便重农抑商,所以这方面的税收聊胜于无。是不是?”
朱厚照叹道:“说到底,还是不能惹众怒啊。”
张延龄道:“可是为何不大力鼓励百姓经商呢?百姓经商,民间商贾崛起,盘子大了,不就税收可观了么?这对朝廷稳定,百姓生计也是有巨大效果的。土地本来就不够种,却还将百姓绑在土地上,土地养不活人,百姓便流离逃走,甚至引发治安之忧。说到底还是就业生计的问题。若是朝廷重视商业,鼓励商事。定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朱厚照道:“舅舅说的有道理,可是实情怕是没那么简单吧。鼓励商事,哪有那么简单?这里边牵扯许多事情呢。”
张延龄道:“事情当然是很复杂的,但是可以先易后难。比如说,我大明朝最好的商品是什么?无非茶叶丝绸瓷器这些东西了。以茶叶为例,我大明茶马司每年用茶叶和西北各族部落换马,这便是一个极好的成功的例子。茶叶是游牧各族的生活必需品,而我大明需要马匹,一举两得。这样形式和规模可以进一步的扩大。适合种茶的地方多了,没有土地的百姓也很多,开垦荒坡种茶,朝廷统一收购销售。岂非是可以安置百姓,让百姓们从耕田种粮变成专职种茶的茶农?收入一样可以养家安居。”
朱厚照皱眉道:“可是,这么一来,朝廷收的茶叶岂非太多了。茶马交易数量有限,我大明内部也消耗不了太多茶叶,朝廷照单全收,最后岂非是血本无归?”
张延龄笑道:“这是后话,且听臣继续跟皇上说。再拿桑蚕为例。我大明生产的丝绸都是高档的商品,养殖织造技术都很成熟。只是限于消费能力有限,无法扩大规模。但丝绸之精美,谁人不爱?这种东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