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此女不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开始对土地有着强烈感情的时候,我已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了。也许现在的四年级学生还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撒娇,可是,从前的我们已是家里的好帮手。我们帮着母亲伺弄刚到手的珍贵的土地,像母亲一样对土地有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深的厚爱和眷恋。
每个周末,我们都会随着母亲走向田野,在土地上烙下春种秋收的小小脚印。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收获的却是爱心的回报。因此,在所有收获的日子,我们总是充满着等待、焦急、渴望与喜悦。特别是麦收时节,那种焦灼的情感更甚于其它。
每到春末夏初,当一种既不知名又无从见过的鸟(我把它们叫做“麦枯鸟”)突然从四面八方涌出来,一声声婉转地鸣叫着“麦枯——”“麦枯——”的时候,故乡的麦子似乎在一瞬间熟透,一片片金黄的麦浪在田野上逶迤翻腾,一阵阵浓郁的麦香在村庄上空袅袅飘荡。我的父老乡亲,那些饱经沧桑的脸上悄悄地漾起舒心的微笑,他们眼里摇曳着麦子,口里谈论着麦子,挥舞的手跃跃欲试等待着收割的也是麦子。男人们从古老的贮柜里取出闲置了一年的锈迹斑斑的镰刀,在柳荫下蘸着水豁豁地磨出锃亮的锋芒;女人们从尘埃飘浮的阁楼上翻出吱吱作响的梿枷,放在水里泡涨。
麦子黄了,麦香飘过,闻着年复一年熟悉的味道,终于有人在一个清晨或午后举着镰刀下地了。就像一道无声的命令,倾刻间,所有的镰刀都朝着太阳移动的方向挥舞如风,喀嚓作响。地里,是星星点点弯着腰收割的身影;路上,是来来往往运送麦子的人流;村里,是梿枷拍打麦穗噼噼啪啪的声响此刻的乡村,随意书写的任何一笔都是一幅气垫恢宏的麦收图!
我的家乡在鄂西北,多山,发源于山间的一条条小河蜿蜒向东流,经过无数年流水的冲刷,形成了或宽或窄的河谷川地。一个个的村庄,连绵不断地散落在河谷里,村后是山,村前是河,近处是水田,远处是山坡。因为地形地貌,更因为偏远落后,家乡的农业差不多还处于刀耕火种肩挑背驼的原始阶段。土地到户的最初两年,没有脱粒机,收割回来的麦子全部堆在场子里晒,晒的麦粒一碰即落的时候,就一层层地铺开,麦穗挨着麦穗,麦秸压着麦秸,然后操起梿枷,一下一下地拍打。通常是两个人对站,脚步一进一退,手臂一曲一伸,梿枷一起一落,你一下,我一下,噼噼啪啪,很有节凑。我总觉得,那优美的姿势无凝是一首诗,而那极有节凑的声响,又何尝不是一首意境悠远的音乐。前后整整一个月,村庄都被这种收获的节凑萦绕着覆盖着,直至最后一粒麦子被拍打干净。现在不会再有这样优美的画面了,梿枷已成柴火,早在多年前灰飞烟灭,那种独特的收获的诗与音乐只在记忆里一遍遍重现。
后来,村里的聪明人筹了钱从外地购了脱粒机回来,于是,曾经日复一日噼噼啪啪的梿枷的声响被轰轰隆隆的机器的鸣叫所代替。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家庭式的,一个人操起梿枷就可以开始;后者是联合式的,得左邻右舍齐心协力方可完成。十几个人一字儿排开,搬麦垛,割麦捆,将割开的麦捆摊匀,把摊匀的麦子喂进脱粒机飞速运转的大嘴,从另一端不停地铲开干净的麦粒、抄开麦草并堆积成垛每一个人必须高度紧张,每一个环节必须衔接到位,高速度,高效率,机器轰鸣,灰尘飞扬,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那样的日子,不分白天夜晚,不分你家我家,只要机器一响,不用号召,邻居们会齐集而至,自觉动手。乡村,一种纯朴的凝聚力在麦香飘荡的时节得以充分体现。
割麦、脱麦只是麦收的一部分,接下来还得将麦子晒干,入仓。这期间,大家一边悠闲地驱赶着偷吃的鸡,一边守着麦子轻松地聊天,比试着脱粒时用的时间长短,讨论着麦子的市场新行情。丰收的喜悦写在人们激情飞扬的脸上,扬溢于高喉咙大嗓的声调中。
当然,麦收时节不只是喜悦。雨水较多的年份,麦子无法收割,或是收割回来没有太阳无法脱粒,都会长芽,甚至霉烂。这样的年份,村庄里没有笑声,随意走过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哀声叹气,那么低沉,那么无奈。
如今,已离开村庄多年,可是每当麦收来临的时节,在远离乡村的城市,我似乎仍然能够听到一声声“麦枯鸟”的鸣叫,闻到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麦香。对于我来说,麦香飘过的时节永远是怀念土地走近土地的温馨日子。
2004.7.26.
开始对土地有着强烈感情的时候,我已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了。也许现在的四年级学生还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撒娇,可是,从前的我们已是家里的好帮手。我们帮着母亲伺弄刚到手的珍贵的土地,像母亲一样对土地有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深的厚爱和眷恋。
每个周末,我们都会随着母亲走向田野,在土地上烙下春种秋收的小小脚印。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收获的却是爱心的回报。因此,在所有收获的日子,我们总是充满着等待、焦急、渴望与喜悦。特别是麦收时节,那种焦灼的情感更甚于其它。
每到春末夏初,当一种既不知名又无从见过的鸟(我把它们叫做“麦枯鸟”)突然从四面八方涌出来,一声声婉转地鸣叫着“麦枯——”“麦枯——”的时候,故乡的麦子似乎在一瞬间熟透,一片片金黄的麦浪在田野上逶迤翻腾,一阵阵浓郁的麦香在村庄上空袅袅飘荡。我的父老乡亲,那些饱经沧桑的脸上悄悄地漾起舒心的微笑,他们眼里摇曳着麦子,口里谈论着麦子,挥舞的手跃跃欲试等待着收割的也是麦子。男人们从古老的贮柜里取出闲置了一年的锈迹斑斑的镰刀,在柳荫下蘸着水豁豁地磨出锃亮的锋芒;女人们从尘埃飘浮的阁楼上翻出吱吱作响的梿枷,放在水里泡涨。
麦子黄了,麦香飘过,闻着年复一年熟悉的味道,终于有人在一个清晨或午后举着镰刀下地了。就像一道无声的命令,倾刻间,所有的镰刀都朝着太阳移动的方向挥舞如风,喀嚓作响。地里,是星星点点弯着腰收割的身影;路上,是来来往往运送麦子的人流;村里,是梿枷拍打麦穗噼噼啪啪的声响此刻的乡村,随意书写的任何一笔都是一幅气垫恢宏的麦收图!
我的家乡在鄂西北,多山,发源于山间的一条条小河蜿蜒向东流,经过无数年流水的冲刷,形成了或宽或窄的河谷川地。一个个的村庄,连绵不断地散落在河谷里,村后是山,村前是河,近处是水田,远处是山坡。因为地形地貌,更因为偏远落后,家乡的农业差不多还处于刀耕火种肩挑背驼的原始阶段。土地到户的最初两年,没有脱粒机,收割回来的麦子全部堆在场子里晒,晒的麦粒一碰即落的时候,就一层层地铺开,麦穗挨着麦穗,麦秸压着麦秸,然后操起梿枷,一下一下地拍打。通常是两个人对站,脚步一进一退,手臂一曲一伸,梿枷一起一落,你一下,我一下,噼噼啪啪,很有节凑。我总觉得,那优美的姿势无凝是一首诗,而那极有节凑的声响,又何尝不是一首意境悠远的音乐。前后整整一个月,村庄都被这种收获的节凑萦绕着覆盖着,直至最后一粒麦子被拍打干净。现在不会再有这样优美的画面了,梿枷已成柴火,早在多年前灰飞烟灭,那种独特的收获的诗与音乐只在记忆里一遍遍重现。
后来,村里的聪明人筹了钱从外地购了脱粒机回来,于是,曾经日复一日噼噼啪啪的梿枷的声响被轰轰隆隆的机器的鸣叫所代替。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家庭式的,一个人操起梿枷就可以开始;后者是联合式的,得左邻右舍齐心协力方可完成。十几个人一字儿排开,搬麦垛,割麦捆,将割开的麦捆摊匀,把摊匀的麦子喂进脱粒机飞速运转的大嘴,从另一端不停地铲开干净的麦粒、抄开麦草并堆积成垛每一个人必须高度紧张,每一个环节必须衔接到位,高速度,高效率,机器轰鸣,灰尘飞扬,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那样的日子,不分白天夜晚,不分你家我家,只要机器一响,不用号召,邻居们会齐集而至,自觉动手。乡村,一种纯朴的凝聚力在麦香飘荡的时节得以充分体现。
割麦、脱麦只是麦收的一部分,接下来还得将麦子晒干,入仓。这期间,大家一边悠闲地驱赶着偷吃的鸡,一边守着麦子轻松地聊天,比试着脱粒时用的时间长短,讨论着麦子的市场新行情。丰收的喜悦写在人们激情飞扬的脸上,扬溢于高喉咙大嗓的声调中。
当然,麦收时节不只是喜悦。雨水较多的年份,麦子无法收割,或是收割回来没有太阳无法脱粒,都会长芽,甚至霉烂。这样的年份,村庄里没有笑声,随意走过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哀声叹气,那么低沉,那么无奈。
如今,已离开村庄多年,可是每当麦收来临的时节,在远离乡村的城市,我似乎仍然能够听到一声声“麦枯鸟”的鸣叫,闻到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麦香。对于我来说,麦香飘过的时节永远是怀念土地走近土地的温馨日子。
200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