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两个猛人遭遇,一场恶战不可避免。泉企带二子元礼、仲遵拼命抵抗,高敖曹为流矢射中险些丧命,但孤城被围日久,援军不至,城内箭也射光了,泉企次子泉仲遵的眼睛受伤,自弘农来奔的郭琰眼见城池将破,仰天大哭道:“天意,天意,有什么理由助逆不助顺?”兵士们受其激励,都愿意拼死一战与城共存亡。最终城破全家父子三人共郭琰被俘。
高敖曹懂得优待俘虏的重要性,所以,他并不想为难泉家父子和郭琰。郭琰并不领情,他对高敖曹道:天子之臣,不想为逆贼所执,愿杀愿剐,随便给个痛快。
高敖曹早就知道郭琰的大名,所以并不以为意,派人将其送往并州让高欢亲自处置。就在高敖曹打算继续进军的时候,高欢派人送信命他弃军逃走。
高欢知道,一旦自己失败的消息传开,河南、山南一带的墙头草一定会叛变,高敖曹全军而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高欢决定丢卒保帅,保住高敖曹就等于保住了这面汉军旗帜。
但高敖曹不忍丢弃跟自己九死一生的部曲们,他决定带大家一起回家。高敖曹临走,以杜窟为洛州刺史,带泉企及其长子泉元礼东返,泉企的次子泉仲遵因为伤重留在家中养病。
半路上,泉元礼逃回,与泉仲遵相见,他们暗地里联络宗族豪强图谋光复州城,土人本就重泉轻杜,响应的人很多。于是,泉家兄弟率乡人袭击州城,将杜窟斩首,首级送到长安,作为奖励。西魏以泉元礼为世袭洛州刺史。泉氏兄弟的传奇故事仍将继续。
尔朱荣那个契胡已经为前辈高人们论证属于羯胡,好似陈寅恪先生说是魏收为了美化尔朱荣改的,历史上羯胡的名声的确不太好。羯胡据说是匈奴别部,我理解别部的意思就是非主流,非嫡系。属于被匈奴征服后归附的部族。陈寅恪论证是大月氏人,特征是高鼻深目。
他们在冉闵的杀胡政策下死伤殆尽,但其中一支部落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抓住机会向正在崛起的拓跋鲜卑宣誓效忠,从而得到优待,在离散部落的改制中依然保持了部族体制。秀容属于肆州。肆州在今山西沂州。
阿至罗人是一支高车部族,在原州一带居住,历史上曾经反反复复,正光年前接受大魏朝招安,六镇大起义后也随大流背叛了朝廷。高欢敏锐地看到了阿至罗人居住地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所以刻意招抚,
阿至罗人号称十万户归顺,东魏朝廷特地以高欢为大行台进行管理。
游牧民族总是逐水草而居,他们的居住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很多出身胡人的北朝名人都无法说籍贯。
只好笼统地说代人等等。匈奴人,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契丹人等,都曾经生活在北方大草原上,后者肯定与前者有割不断的联系。准确地考证出其部族的起源是困难的。
但是,入主中原的胡人也往往称继续住在草原上放羊牧马的人为胡人,说你是胡人等于骂你没文化。矛盾在与,这些人也骂汉人。
小关一战宇文泰杀窦泰却高欢取得了两魏分家后的第一场大胜利,参加此战的西魏将领们如贺拔胜、李弼、侯莫陈崇、若干惠、怡峰、刘亮(原名刘道德)、达奚武等也在自己的履历中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同宇文泰齐名的寇洛、赵贵、于谨、独孤如愿、李虎没有参加此战,那时候。独孤如愿和寇洛镇守长安皇城保护皇帝,李虎和赵贵联手对付河州叛逆梁仚定领导的羌人部落。于谨为北雍州刺史,刚刚平定了杨氏壁的叛乱。因为北雍州地接东土,所以宇文泰没敢轻易让他离开,不过,他的长子于寔一直跟在宇文泰身边。
虽然暂时解除了高欢这个威胁,但宇文泰依然一点也不轻松,因为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敌人要面对,这个敌人不是靠计谋靠将军们的勇敢能够解决的,解决这个敌人需要更大的智慧,这个敌人叫天灾。
很多时候,农耕和游牧都要靠天吃饭,老天爷只要风调雨顺,庄稼长得好牧草旺盛才能保住一年的收成,一旦出现天旱少雨的年景老百姓就会面临饥饿。关西这这场大旱自大统二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大统三年,夏粮再次大幅减产,老百姓家收下的粮食根本熬不过冬天,官府的征粮工作陷入困境,对于救命的粮食,百姓们自然能藏一点是一点。粮食收不上来,连长安的军粮供应也成了问题。
这时候,宇文泰已经对西魏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将自贺拔岳时代一脉相承的百战之师编为十二军作为自己的嫡系部队,每军一千人,由李弼、独孤如愿、梁御、赵贵、于谨、若干惠、怡峰、刘亮(刘道德)、王德、侯莫陈崇、李远、达奚武等十二将统领。
(周书.刘亮传:及太祖置十二军,简诸将以将之,亮领一军。每征讨,常与怡峰俱为骑将。)
为了对付饥饿,宇文泰将非嫡系的各路人马散落到各州郡,命各州郡刺史郡守们从民间征粮饷军,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先度过难关再说。老百姓家里的粮食本就不多,被官府收走了自己就得挨饿,所以民间怨声载道,有些人开始逃离家园成为流民。
宇文家的陈平宇文深为宇文泰献上一策。他建议宇文泰出兵夺取东魏控制的弘农郡,弘农一带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据说弘农城内粮食山积,这样一个大粮仓,对缺粮的关中非常重要。但弘农地接河南,洛阳方面很容易出兵救援,但宇文泰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先解决眼前的危机再说。
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八月,宇文泰率十二将大举东伐,以北雍州刺史于谨为前锋进军弘农,另以贺拔胜为中军大都督渡河征讨河东。兵至潼关,宇文泰下了一道军令:“与尔有众,奉天威,诛暴乱。惟尔士,整尔甲兵,戒尔戎事,无贪财以轻敌,无暴民以作威。
用命则有赏,不用命则有戮。尔众士其勉之。”用文典雅,还是周诰的体裁,当出自苏绰之手,无非是告诫众将不得贪财轻敌,不得欺凌百姓逞威,用命则赏,不用命则杀。
于谨率领前锋急攻盘豆,东魏守将高叔礼投降,守军一千被俘。宇文泰大军行至弘农,赶上连日大雨,诸军冒雨攻城,很快城溃,斩东魏陕州刺史李徽伯,俘虏战士八千,守将高干渡河逃走,遭到先行渡河的太师贺拔胜的截击被擒。
高叔礼和高干被押送长安。李徽伯就是曾经出卖杨津将定州献给杜洛周后被尔朱荣羁押在驼牛署的李裔,徽伯是李裔的字。
李裔虽然死了,他的儿女们仍将活跃在北朝舞台上。他的大儿子在东魏继承了他的爵位,小儿子流落长安后来出仕做官一直活到大隋朝,女儿李昌仪嫁给东魏权贵高仲密为妻,因为她还将引起一场东西惊天大战。不惟如此,李昌仪将来甚至还影响了与东魏一脉相承的北齐政局。
别小看了历史中的小女子,她们往往在历史前进的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跟随在宇文泰左右的杨摽请求前往邵郡游说当地的土豪归顺,原来他的父亲曾在邵郡白水县做过县令,与当地豪族颇有些交情。
宇文泰答应了,杨摽见到了土豪王覆怜,在他的劝说下王覆怜举兵起义,杀死东魏郡守程保和县令四人,宇文泰以王覆怜为郡守。受杨摽策反成功的鼓舞,西魏派出大批说客到东魏占领区劝降,一时归附的城堡络绎不绝。
东魏东雍州刺史司马恭弃城逃走,宇文泰以杨摽暂时代理正平郡事务。形势一片大好,但同样,大好的形势也刺激着东魏高层。
弘农粮食充足,宇文泰带亲军万人前后逗留五十余日。弘农的消息传到晋阳,高欢不干了,你们挨饿就来抢,还有没有天理?当然,天理是靠实力说话的,所以高欢没有提些诸如抗议之类没用的东西,东魏控制区人口多底子厚,所以高欢很快恢复了元气,他要为窦泰报仇,他要教训宇文泰,更重要的是,他要一统江山。战争的阴云再次逼近已经被大旱灾整得体无完肤的关中大地。(未完待续)
bsp; 两个猛人遭遇,一场恶战不可避免。泉企带二子元礼、仲遵拼命抵抗,高敖曹为流矢射中险些丧命,但孤城被围日久,援军不至,城内箭也射光了,泉企次子泉仲遵的眼睛受伤,自弘农来奔的郭琰眼见城池将破,仰天大哭道:“天意,天意,有什么理由助逆不助顺?”兵士们受其激励,都愿意拼死一战与城共存亡。最终城破全家父子三人共郭琰被俘。
高敖曹懂得优待俘虏的重要性,所以,他并不想为难泉家父子和郭琰。郭琰并不领情,他对高敖曹道:天子之臣,不想为逆贼所执,愿杀愿剐,随便给个痛快。
高敖曹早就知道郭琰的大名,所以并不以为意,派人将其送往并州让高欢亲自处置。就在高敖曹打算继续进军的时候,高欢派人送信命他弃军逃走。
高欢知道,一旦自己失败的消息传开,河南、山南一带的墙头草一定会叛变,高敖曹全军而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高欢决定丢卒保帅,保住高敖曹就等于保住了这面汉军旗帜。
但高敖曹不忍丢弃跟自己九死一生的部曲们,他决定带大家一起回家。高敖曹临走,以杜窟为洛州刺史,带泉企及其长子泉元礼东返,泉企的次子泉仲遵因为伤重留在家中养病。
半路上,泉元礼逃回,与泉仲遵相见,他们暗地里联络宗族豪强图谋光复州城,土人本就重泉轻杜,响应的人很多。于是,泉家兄弟率乡人袭击州城,将杜窟斩首,首级送到长安,作为奖励。西魏以泉元礼为世袭洛州刺史。泉氏兄弟的传奇故事仍将继续。
尔朱荣那个契胡已经为前辈高人们论证属于羯胡,好似陈寅恪先生说是魏收为了美化尔朱荣改的,历史上羯胡的名声的确不太好。羯胡据说是匈奴别部,我理解别部的意思就是非主流,非嫡系。属于被匈奴征服后归附的部族。陈寅恪论证是大月氏人,特征是高鼻深目。
他们在冉闵的杀胡政策下死伤殆尽,但其中一支部落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抓住机会向正在崛起的拓跋鲜卑宣誓效忠,从而得到优待,在离散部落的改制中依然保持了部族体制。秀容属于肆州。肆州在今山西沂州。
阿至罗人是一支高车部族,在原州一带居住,历史上曾经反反复复,正光年前接受大魏朝招安,六镇大起义后也随大流背叛了朝廷。高欢敏锐地看到了阿至罗人居住地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所以刻意招抚,
阿至罗人号称十万户归顺,东魏朝廷特地以高欢为大行台进行管理。
游牧民族总是逐水草而居,他们的居住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很多出身胡人的北朝名人都无法说籍贯。
只好笼统地说代人等等。匈奴人,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契丹人等,都曾经生活在北方大草原上,后者肯定与前者有割不断的联系。准确地考证出其部族的起源是困难的。
但是,入主中原的胡人也往往称继续住在草原上放羊牧马的人为胡人,说你是胡人等于骂你没文化。矛盾在与,这些人也骂汉人。
小关一战宇文泰杀窦泰却高欢取得了两魏分家后的第一场大胜利,参加此战的西魏将领们如贺拔胜、李弼、侯莫陈崇、若干惠、怡峰、刘亮(原名刘道德)、达奚武等也在自己的履历中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同宇文泰齐名的寇洛、赵贵、于谨、独孤如愿、李虎没有参加此战,那时候。独孤如愿和寇洛镇守长安皇城保护皇帝,李虎和赵贵联手对付河州叛逆梁仚定领导的羌人部落。于谨为北雍州刺史,刚刚平定了杨氏壁的叛乱。因为北雍州地接东土,所以宇文泰没敢轻易让他离开,不过,他的长子于寔一直跟在宇文泰身边。
虽然暂时解除了高欢这个威胁,但宇文泰依然一点也不轻松,因为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敌人要面对,这个敌人不是靠计谋靠将军们的勇敢能够解决的,解决这个敌人需要更大的智慧,这个敌人叫天灾。
很多时候,农耕和游牧都要靠天吃饭,老天爷只要风调雨顺,庄稼长得好牧草旺盛才能保住一年的收成,一旦出现天旱少雨的年景老百姓就会面临饥饿。关西这这场大旱自大统二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大统三年,夏粮再次大幅减产,老百姓家收下的粮食根本熬不过冬天,官府的征粮工作陷入困境,对于救命的粮食,百姓们自然能藏一点是一点。粮食收不上来,连长安的军粮供应也成了问题。
这时候,宇文泰已经对西魏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将自贺拔岳时代一脉相承的百战之师编为十二军作为自己的嫡系部队,每军一千人,由李弼、独孤如愿、梁御、赵贵、于谨、若干惠、怡峰、刘亮(刘道德)、王德、侯莫陈崇、李远、达奚武等十二将统领。
(周书.刘亮传:及太祖置十二军,简诸将以将之,亮领一军。每征讨,常与怡峰俱为骑将。)
为了对付饥饿,宇文泰将非嫡系的各路人马散落到各州郡,命各州郡刺史郡守们从民间征粮饷军,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先度过难关再说。老百姓家里的粮食本就不多,被官府收走了自己就得挨饿,所以民间怨声载道,有些人开始逃离家园成为流民。
宇文家的陈平宇文深为宇文泰献上一策。他建议宇文泰出兵夺取东魏控制的弘农郡,弘农一带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据说弘农城内粮食山积,这样一个大粮仓,对缺粮的关中非常重要。但弘农地接河南,洛阳方面很容易出兵救援,但宇文泰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先解决眼前的危机再说。
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八月,宇文泰率十二将大举东伐,以北雍州刺史于谨为前锋进军弘农,另以贺拔胜为中军大都督渡河征讨河东。兵至潼关,宇文泰下了一道军令:“与尔有众,奉天威,诛暴乱。惟尔士,整尔甲兵,戒尔戎事,无贪财以轻敌,无暴民以作威。
用命则有赏,不用命则有戮。尔众士其勉之。”用文典雅,还是周诰的体裁,当出自苏绰之手,无非是告诫众将不得贪财轻敌,不得欺凌百姓逞威,用命则赏,不用命则杀。
于谨率领前锋急攻盘豆,东魏守将高叔礼投降,守军一千被俘。宇文泰大军行至弘农,赶上连日大雨,诸军冒雨攻城,很快城溃,斩东魏陕州刺史李徽伯,俘虏战士八千,守将高干渡河逃走,遭到先行渡河的太师贺拔胜的截击被擒。
高叔礼和高干被押送长安。李徽伯就是曾经出卖杨津将定州献给杜洛周后被尔朱荣羁押在驼牛署的李裔,徽伯是李裔的字。
李裔虽然死了,他的儿女们仍将活跃在北朝舞台上。他的大儿子在东魏继承了他的爵位,小儿子流落长安后来出仕做官一直活到大隋朝,女儿李昌仪嫁给东魏权贵高仲密为妻,因为她还将引起一场东西惊天大战。不惟如此,李昌仪将来甚至还影响了与东魏一脉相承的北齐政局。
别小看了历史中的小女子,她们往往在历史前进的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跟随在宇文泰左右的杨摽请求前往邵郡游说当地的土豪归顺,原来他的父亲曾在邵郡白水县做过县令,与当地豪族颇有些交情。
宇文泰答应了,杨摽见到了土豪王覆怜,在他的劝说下王覆怜举兵起义,杀死东魏郡守程保和县令四人,宇文泰以王覆怜为郡守。受杨摽策反成功的鼓舞,西魏派出大批说客到东魏占领区劝降,一时归附的城堡络绎不绝。
东魏东雍州刺史司马恭弃城逃走,宇文泰以杨摽暂时代理正平郡事务。形势一片大好,但同样,大好的形势也刺激着东魏高层。
弘农粮食充足,宇文泰带亲军万人前后逗留五十余日。弘农的消息传到晋阳,高欢不干了,你们挨饿就来抢,还有没有天理?当然,天理是靠实力说话的,所以高欢没有提些诸如抗议之类没用的东西,东魏控制区人口多底子厚,所以高欢很快恢复了元气,他要为窦泰报仇,他要教训宇文泰,更重要的是,他要一统江山。战争的阴云再次逼近已经被大旱灾整得体无完肤的关中大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