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北方索虏门下以南朝废太子自居,由于没人拿他太当回事,无奈再叛魏逃回江南,对于这样一个逆子,萧衍依然原谅了他,并加封为王,以德报怨换来的结果是,萧正德勾结侯景造反,甚至还和侯景约定台城攻破之日两宫(皇帝和太子)一个也不留。
皇帝的娇惯、纵容让这些梁朝宗室子弟们一个个成了无法无天的煞星,他们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萧衍妄图依靠他们撑起梁朝帝国的一片天,最终落了个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
可叹,四十年吃素礼佛,活到八十六岁,却依然没有看破政治的实质,在政治中掺杂了太多的感情,最终害了自己,毁了大家。
皇帝和太子就这样被约束在皇宫里,百官活下来的只要肯听话一律官复原职。
侯景让石城公萧大款持白虎幡到援兵大营宣旨,命令入援各军各自回归本任。
柳仲礼终于不能坐视不管了,撤兵还是继续进攻,涉及到城里的皇帝和太子,必须做出选择了,其实,明白人应该明白,皇帝在人家侯景的手里,皇帝的命令会是皇帝的本意吗?
柳仲礼召集各路援军的主帅们开会,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众人一个个沉默不语,邵陵王萧纶见气氛有点沉闷,心道今天的局面是你柳仲礼一手造成的,你自己收拾这个乱摊子吧,既然是你的责任,这千古骂名自然你承担最合适,于是他开口道:今天的事,只有柳将军决定了。
皮球踢给了柳仲礼,大家眼巴巴看着他,是和是战是走,都听你的了。
可是,柳仲礼静静地看着大家,半晌一句话也没有。
只有裴之高、王僧辩高声道:将军拥兵百万,竟然不能救宫城沦落,现在正是全力死战的时候,何须多言。
裴之高此刻一定后悔当初作出的决定,都怪韦粲,倘若由他统领援军,绝不会落到今天这种地步。
柳仲礼仍然沉默。众将无奈退出,各自为计。
南兗州刺史临成公萧大连、湘东世子萧方等、鄱阳世子萧嗣、北兗州刺史湘潭侯萧退、吴郡太守袁君正、晋陵太守陆经等各自领本部人马还镇,邵陵王萧纶逃奔会稽。
湘东王萧绎等各自退走。
柳仲礼及其弟柳敬礼、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开营降贼。
柳仲礼等入城,一起先拜侯景然后去见梁武帝,梁武帝一句话也不说。甚至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众人讪讪退出。
柳仲礼又去拜见父亲,柳津大哭:你不是我儿子,不劳相见。
大事已定,侯景把诸军收为己有,把柳敬礼、羊鸦仁留下。让柳仲礼、王僧辩西上回本镇。侯景对柳仲礼很放心,他拉着柳仲礼的手说:天下大事取决于将军,我把郢州、巴西托付给将军了。
至于王僧辩,侯景有向萧绎示好的意思。他万万没想到,王僧辩才是他命中注定的克星。王僧辩走了,但王僧辩一定还会回来的。
侯景要给柳仲礼在后渚摆酒送行。
柳敬礼却不是真心投降,他悄悄对柳仲礼说:侯景来了后,敬礼乘其不备抱住他,兄拔佩刀砍死他,敬礼死而无憾。柳仲礼听弟弟所言壮烈,不由热血上涌,答应了。酒过三巡。敬礼看火候差不多了,拿眼睛去瞅柳仲礼,柳仲礼明白弟弟的心思。但是他看到侯景戒备森严,知道自己纵然一击成功,要想保住性命却是万难,所以他把头一侧再也不去看柳敬礼。
柳敬礼行刺不成,但他除掉侯景的心意坚决,后来他与南康王萧会理一起图谋发难。被萧正德的侄子建安侯萧贲告密,终被杀害。临死前仍恨恨地说:我哥就是个老婢女,国破家亡。都是他的错,今日我死也是天意啊。
柳仲礼如果听到弟弟的这番话,岂不是惭愧死了!不过,柳仲礼的脸皮够厚,估计死不了。
侯景知道要真正夺取梁朝政权,单靠控制台城是不够的,所以他开始以皇帝的名义四面出击,攻击那些对自己怀有敌意的地方大员,安插自己人,扩大自己的实际控制区。
侯景令董绍先率部袭击广陵,南兗州刺史南康嗣王会理投降。
前潼州刺史郭凤密谋以淮阴响应侯景,北兗州刺史定襄侯萧祗与湘潭侯萧退自知不能抵抗,于是弃州投奔西魏。
侯景以萧弄璋为北兗州刺史,但遭到州民的强烈反对,萧弄璋无法进驻州城,侯景又派厢公丘子英、直阁将军羊海前去帮忙,却不料羊海早就想脱离侯景,现在逮着机会了,羊海斩丘子英投奔了西魏,淮阴纳入西魏版图。
侯景开始经略三吴地区,派大将于子悦、张大黑攻克吴郡。三吴地区遭到洗劫,世家大族成为烧杀抢掠的对象。侯景对江南的破坏是空前的,屠城成为侯景竖立威信的手段,江南士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江南士族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549年5月,身心备受折磨的八十六岁佛门天子驾崩,侯景迎皇太子萧纲即位,改元大宝,然而,对于这个在侯景劫持下即位的皇帝,诸王中实力最大的湘东王萧绎并不承认,在他势力所及的范围内,继续沿用了萧衍的太清年号。
一个月后,由侯景挑起的河南战事也结束了,东魏齐王高澄攻占颍川,守将王思政被俘,西魏势力撤出河南。然而,仅仅两个月后,高澄遇刺身亡,高澄的弟弟高洋闪亮登场继承了父兄的一切,东魏政坛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梁国内部各路诸侯互不统属,他们有的投靠了侯景,有的奉出镇地方的宗室为主,有的干脆拥兵独立,而手握重兵的梁朝宗室只顾互相争斗夺地盘,没有人记得台城受罪的皇帝,梁朝成了典型的多头国家,一盘散沙。
西魏和东魏趁火打劫,屡屡攻占梁朝领土,梁朝的淮南地、巴蜀、汉中被一点点蚕食。
萧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见侯景那段,还是很有四十年太平天子的那份从容与霸气。这份气质,是学不来的,李隆基也不想学这些。他只想着永远不再见到干儿子安禄山,逃亡的半路上还把安禄山朝思暮想的杨干娘给弄挂了。萧衍是南北朝史上一大传奇,绝对的另类皇帝,以这种人生结局收场,也是他没想到的,但也只有这样,历史才会牢牢记住这位“勤奋”,“不贪女色”而亡国的开国皇帝。
“勤奋”,“不贪女色”却依然弄得国破家亡,历史应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东魏丞相高澄从父亲手是接过的是一副创业元老不服、朝中大臣质疑、四周强敌环伺的臭牌,但他靠父亲的人脉和自己的能力最终打出了一把至尊宝,高澄用事实告诉人们,官二代并非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在同侯景、西魏、南梁的河南混战中,东魏获利最大,不但有效控制了河南大部分地区,而且借着侯景闹江南的契机将疆土不断地向南推进,在侯景折腾下失去了方向感的梁魏边境各州郡的地方实力派纷纷向东魏示好以求自保。
侯景带着主力干将们奔袭建康的时候留下外弟王贵显留守,奉命合围寿阳的梁国四道都督一路按兵不动,两路奔赴建康,只有南道都督鄱阳王萧范继续执行萧衍的方略,派大将梅伯龙、任忠抄侯景的老窝,一开始进展得挺顺利,寿阳罗城很快被攻下,但王显贵拼死守卫内城,梁军久攻不下,这时候建康的事越来越紧急,萧范只好退兵,让任忠跟儿子萧嗣到建康凑热闹去了。侯景攻打台城不利,王显贵便将寿阳当做礼物送给了东魏,东魏大都督斛律平进驻寿阳。
临贺王萧正德跟侯景勾结造反,其弟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萧正表担心周围的州郡跟自己过不去,索性送子入邺为质归顺了东魏。
这样一来,梁国的淮北三州孤悬敌境被切断了与江南的联系,台城也陷落了,于是青冀二州刺史明少遐、东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在淮阴的直阁将军羊海各举州归降东魏。(未完待续)
北方索虏门下以南朝废太子自居,由于没人拿他太当回事,无奈再叛魏逃回江南,对于这样一个逆子,萧衍依然原谅了他,并加封为王,以德报怨换来的结果是,萧正德勾结侯景造反,甚至还和侯景约定台城攻破之日两宫(皇帝和太子)一个也不留。
皇帝的娇惯、纵容让这些梁朝宗室子弟们一个个成了无法无天的煞星,他们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萧衍妄图依靠他们撑起梁朝帝国的一片天,最终落了个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
可叹,四十年吃素礼佛,活到八十六岁,却依然没有看破政治的实质,在政治中掺杂了太多的感情,最终害了自己,毁了大家。
皇帝和太子就这样被约束在皇宫里,百官活下来的只要肯听话一律官复原职。
侯景让石城公萧大款持白虎幡到援兵大营宣旨,命令入援各军各自回归本任。
柳仲礼终于不能坐视不管了,撤兵还是继续进攻,涉及到城里的皇帝和太子,必须做出选择了,其实,明白人应该明白,皇帝在人家侯景的手里,皇帝的命令会是皇帝的本意吗?
柳仲礼召集各路援军的主帅们开会,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众人一个个沉默不语,邵陵王萧纶见气氛有点沉闷,心道今天的局面是你柳仲礼一手造成的,你自己收拾这个乱摊子吧,既然是你的责任,这千古骂名自然你承担最合适,于是他开口道:今天的事,只有柳将军决定了。
皮球踢给了柳仲礼,大家眼巴巴看着他,是和是战是走,都听你的了。
可是,柳仲礼静静地看着大家,半晌一句话也没有。
只有裴之高、王僧辩高声道:将军拥兵百万,竟然不能救宫城沦落,现在正是全力死战的时候,何须多言。
裴之高此刻一定后悔当初作出的决定,都怪韦粲,倘若由他统领援军,绝不会落到今天这种地步。
柳仲礼仍然沉默。众将无奈退出,各自为计。
南兗州刺史临成公萧大连、湘东世子萧方等、鄱阳世子萧嗣、北兗州刺史湘潭侯萧退、吴郡太守袁君正、晋陵太守陆经等各自领本部人马还镇,邵陵王萧纶逃奔会稽。
湘东王萧绎等各自退走。
柳仲礼及其弟柳敬礼、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开营降贼。
柳仲礼等入城,一起先拜侯景然后去见梁武帝,梁武帝一句话也不说。甚至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众人讪讪退出。
柳仲礼又去拜见父亲,柳津大哭:你不是我儿子,不劳相见。
大事已定,侯景把诸军收为己有,把柳敬礼、羊鸦仁留下。让柳仲礼、王僧辩西上回本镇。侯景对柳仲礼很放心,他拉着柳仲礼的手说:天下大事取决于将军,我把郢州、巴西托付给将军了。
至于王僧辩,侯景有向萧绎示好的意思。他万万没想到,王僧辩才是他命中注定的克星。王僧辩走了,但王僧辩一定还会回来的。
侯景要给柳仲礼在后渚摆酒送行。
柳敬礼却不是真心投降,他悄悄对柳仲礼说:侯景来了后,敬礼乘其不备抱住他,兄拔佩刀砍死他,敬礼死而无憾。柳仲礼听弟弟所言壮烈,不由热血上涌,答应了。酒过三巡。敬礼看火候差不多了,拿眼睛去瞅柳仲礼,柳仲礼明白弟弟的心思。但是他看到侯景戒备森严,知道自己纵然一击成功,要想保住性命却是万难,所以他把头一侧再也不去看柳敬礼。
柳敬礼行刺不成,但他除掉侯景的心意坚决,后来他与南康王萧会理一起图谋发难。被萧正德的侄子建安侯萧贲告密,终被杀害。临死前仍恨恨地说:我哥就是个老婢女,国破家亡。都是他的错,今日我死也是天意啊。
柳仲礼如果听到弟弟的这番话,岂不是惭愧死了!不过,柳仲礼的脸皮够厚,估计死不了。
侯景知道要真正夺取梁朝政权,单靠控制台城是不够的,所以他开始以皇帝的名义四面出击,攻击那些对自己怀有敌意的地方大员,安插自己人,扩大自己的实际控制区。
侯景令董绍先率部袭击广陵,南兗州刺史南康嗣王会理投降。
前潼州刺史郭凤密谋以淮阴响应侯景,北兗州刺史定襄侯萧祗与湘潭侯萧退自知不能抵抗,于是弃州投奔西魏。
侯景以萧弄璋为北兗州刺史,但遭到州民的强烈反对,萧弄璋无法进驻州城,侯景又派厢公丘子英、直阁将军羊海前去帮忙,却不料羊海早就想脱离侯景,现在逮着机会了,羊海斩丘子英投奔了西魏,淮阴纳入西魏版图。
侯景开始经略三吴地区,派大将于子悦、张大黑攻克吴郡。三吴地区遭到洗劫,世家大族成为烧杀抢掠的对象。侯景对江南的破坏是空前的,屠城成为侯景竖立威信的手段,江南士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江南士族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549年5月,身心备受折磨的八十六岁佛门天子驾崩,侯景迎皇太子萧纲即位,改元大宝,然而,对于这个在侯景劫持下即位的皇帝,诸王中实力最大的湘东王萧绎并不承认,在他势力所及的范围内,继续沿用了萧衍的太清年号。
一个月后,由侯景挑起的河南战事也结束了,东魏齐王高澄攻占颍川,守将王思政被俘,西魏势力撤出河南。然而,仅仅两个月后,高澄遇刺身亡,高澄的弟弟高洋闪亮登场继承了父兄的一切,东魏政坛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梁国内部各路诸侯互不统属,他们有的投靠了侯景,有的奉出镇地方的宗室为主,有的干脆拥兵独立,而手握重兵的梁朝宗室只顾互相争斗夺地盘,没有人记得台城受罪的皇帝,梁朝成了典型的多头国家,一盘散沙。
西魏和东魏趁火打劫,屡屡攻占梁朝领土,梁朝的淮南地、巴蜀、汉中被一点点蚕食。
萧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见侯景那段,还是很有四十年太平天子的那份从容与霸气。这份气质,是学不来的,李隆基也不想学这些。他只想着永远不再见到干儿子安禄山,逃亡的半路上还把安禄山朝思暮想的杨干娘给弄挂了。萧衍是南北朝史上一大传奇,绝对的另类皇帝,以这种人生结局收场,也是他没想到的,但也只有这样,历史才会牢牢记住这位“勤奋”,“不贪女色”而亡国的开国皇帝。
“勤奋”,“不贪女色”却依然弄得国破家亡,历史应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东魏丞相高澄从父亲手是接过的是一副创业元老不服、朝中大臣质疑、四周强敌环伺的臭牌,但他靠父亲的人脉和自己的能力最终打出了一把至尊宝,高澄用事实告诉人们,官二代并非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在同侯景、西魏、南梁的河南混战中,东魏获利最大,不但有效控制了河南大部分地区,而且借着侯景闹江南的契机将疆土不断地向南推进,在侯景折腾下失去了方向感的梁魏边境各州郡的地方实力派纷纷向东魏示好以求自保。
侯景带着主力干将们奔袭建康的时候留下外弟王贵显留守,奉命合围寿阳的梁国四道都督一路按兵不动,两路奔赴建康,只有南道都督鄱阳王萧范继续执行萧衍的方略,派大将梅伯龙、任忠抄侯景的老窝,一开始进展得挺顺利,寿阳罗城很快被攻下,但王显贵拼死守卫内城,梁军久攻不下,这时候建康的事越来越紧急,萧范只好退兵,让任忠跟儿子萧嗣到建康凑热闹去了。侯景攻打台城不利,王显贵便将寿阳当做礼物送给了东魏,东魏大都督斛律平进驻寿阳。
临贺王萧正德跟侯景勾结造反,其弟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萧正表担心周围的州郡跟自己过不去,索性送子入邺为质归顺了东魏。
这样一来,梁国的淮北三州孤悬敌境被切断了与江南的联系,台城也陷落了,于是青冀二州刺史明少遐、东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在淮阴的直阁将军羊海各举州归降东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