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汉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除了野战军团,除了淘汰掉一批老弱病残之外,徐州军还有三四万的人马,被刘泽编入了各郡国的城防兵之中。每郡国都设有一旅的城防军,人数正好是三千人,各郡国下属的县,依大中小县规模,大县置城防兵一营五百,中县置城防兵一营三百,小县置城防兵一营两百。刘泽治下一共六个郡国,置六个都尉,共计城驻守城防兵一万八千人。徐州五郡治下六十二个县,沛国治下二十一个县,总计八十三个县,平均按每县三百驻军,共需城防兵二万五千人。再加上一些紧要隘口的驻军,徐州城防军总兵力大约要五万人,缺口部分从当地征募,反正县兵只是平时维护治安,剿匪缉盗,真正要打仗的话,几百人就能守住一个县城,那几乎是扯淡。所以从野战军团到郡国城防兵再到县兵,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是呈递减的状态,最大可能地保持野战军团的作战能力。
刘泽虽然兼任着第一军团的都督之位,但他身为徐州牧,徐州军的最高统帅,自然没给自己授衔的道理。此次的授衔,涵盖了徐州军的所有军队,包括野战军团,郡国城防兵和县兵。准将以上的将领由刘泽亲自授衔。
关羽、张飞、张辽三将被授予了四星正将军衔,赵云、徐荣、高顺、臧霸、张郃、太史慈、高览等七将被授予了三星副将军衔,潘凤、陈到、管亥、周仓、曹性、徐宣、武安国、廖化、于毒、孙观、郝萌等十一将被授予偏将军衔,方悦、孟坦、俞涉、成廉、尹礼、吴敦、魏续、穆顺、毛晖、侯成、徐翕、宋宪、许眈等十三将被授予裨将军衔,章诳等三十九名旅都尉和王猛等六名郡国都尉及十二名校尉、锦鹰卫各分署统领被授予了准将军衔。
校级军官的授衔在各个军团内部进行,由军团都督亲自授衔。第一军团校级军官也享受了将级军官的待遇,由刘泽亲自给授的衔。一个小小的副校营副能得到这样的殊荣,不禁是喜极而泣。
尉级军官的授衔由各师总兵主持。各郡国的城防兵和县兵的校尉级军官都由各郡国都尉来授衔。普通士兵的授衔则是在各营进行。
东点军校的授衔也同步进行,教官按不同的职位被授予了副校至上校的军衔。学员们则是被清一色地授予了三等准尉的军衔。
各军团的参军俱是文职,不在授衔之列。四星正将享受的是二千石待遇,参军与都督是同级的,同样也给予了二千石的待遇。同时,简雍和糜竺也被授予了二千石,简雍是总揽财政大权,糜兰是负责总后事务。
军队编组完成之后,新军就正式地建了起来,但刘泽远没有轻松下来。下一步还需要建立完备的预备役和征兵体系。战事一开,军队的伤亡和减员将是必不可免的,只有建立完善的后备兵源体系,适时地补充兵源到缺员的营旅之中,才能让在前线作战的军团始终保持满员的高效运转机能。
自西汉以来,一直采用的是征兵制,凡十四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青壮男子,均有义务为朝庭服兵役。但自从黄巾乱起,民多逃亡离散,征兵制已经是名存实亡。渐渐地被募兵制取代。现在流民遍野,饥寒交迫,手中只要有钱有粮。一呼便可百应,曹操在函谷兵败之后,就曾跑到丹阳去募兵。不过募兵制的最大坏处就是兵源素质低下,极易发生阵前叛逃或倒戈的情况,曹操就是到丹阳拉了几千人,结果刚回到兖州就散了大半。
随着徐州的政局越来越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刘泽决定放弃募兵制,重开征兵制。由于汉代推行的是极为严苛的保甲制度。农民不得脱离土地,户籍管控严格。三国战乱时期,各地军阀征兵抽丁的比例一般都是十比一或者七八比一。刘泽可没有竭泽而渔的打算。将征兵比例控制在十五比一左右刘泽认为是很合适的,丁三抽一,即每户三个壮丁出一个兵役,既可以保证兵源不减,又可以不使田地荒芜,无人耕种。
征兵采用的是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强制就是丁三抽一,一户三个壮丁必须有一个服兵役,剩下的两个壮丁则是自愿入伍。由于军队之中的待遇优厚,军功赏赐极高,而且现在当兵,还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是以许多青壮男子都踊跃报名参军,甚至出现一家四五口男丁都争着去当兵的奇观。后来刘泽不得不发布法令,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男丁在家留守耕田,如果使田地荒芜,则重罚之。
>
除了野战军团,除了淘汰掉一批老弱病残之外,徐州军还有三四万的人马,被刘泽编入了各郡国的城防兵之中。每郡国都设有一旅的城防军,人数正好是三千人,各郡国下属的县,依大中小县规模,大县置城防兵一营五百,中县置城防兵一营三百,小县置城防兵一营两百。刘泽治下一共六个郡国,置六个都尉,共计城驻守城防兵一万八千人。徐州五郡治下六十二个县,沛国治下二十一个县,总计八十三个县,平均按每县三百驻军,共需城防兵二万五千人。再加上一些紧要隘口的驻军,徐州城防军总兵力大约要五万人,缺口部分从当地征募,反正县兵只是平时维护治安,剿匪缉盗,真正要打仗的话,几百人就能守住一个县城,那几乎是扯淡。所以从野战军团到郡国城防兵再到县兵,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是呈递减的状态,最大可能地保持野战军团的作战能力。
刘泽虽然兼任着第一军团的都督之位,但他身为徐州牧,徐州军的最高统帅,自然没给自己授衔的道理。此次的授衔,涵盖了徐州军的所有军队,包括野战军团,郡国城防兵和县兵。准将以上的将领由刘泽亲自授衔。
关羽、张飞、张辽三将被授予了四星正将军衔,赵云、徐荣、高顺、臧霸、张郃、太史慈、高览等七将被授予了三星副将军衔,潘凤、陈到、管亥、周仓、曹性、徐宣、武安国、廖化、于毒、孙观、郝萌等十一将被授予偏将军衔,方悦、孟坦、俞涉、成廉、尹礼、吴敦、魏续、穆顺、毛晖、侯成、徐翕、宋宪、许眈等十三将被授予裨将军衔,章诳等三十九名旅都尉和王猛等六名郡国都尉及十二名校尉、锦鹰卫各分署统领被授予了准将军衔。
校级军官的授衔在各个军团内部进行,由军团都督亲自授衔。第一军团校级军官也享受了将级军官的待遇,由刘泽亲自给授的衔。一个小小的副校营副能得到这样的殊荣,不禁是喜极而泣。
尉级军官的授衔由各师总兵主持。各郡国的城防兵和县兵的校尉级军官都由各郡国都尉来授衔。普通士兵的授衔则是在各营进行。
东点军校的授衔也同步进行,教官按不同的职位被授予了副校至上校的军衔。学员们则是被清一色地授予了三等准尉的军衔。
各军团的参军俱是文职,不在授衔之列。四星正将享受的是二千石待遇,参军与都督是同级的,同样也给予了二千石的待遇。同时,简雍和糜竺也被授予了二千石,简雍是总揽财政大权,糜兰是负责总后事务。
军队编组完成之后,新军就正式地建了起来,但刘泽远没有轻松下来。下一步还需要建立完备的预备役和征兵体系。战事一开,军队的伤亡和减员将是必不可免的,只有建立完善的后备兵源体系,适时地补充兵源到缺员的营旅之中,才能让在前线作战的军团始终保持满员的高效运转机能。
自西汉以来,一直采用的是征兵制,凡十四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青壮男子,均有义务为朝庭服兵役。但自从黄巾乱起,民多逃亡离散,征兵制已经是名存实亡。渐渐地被募兵制取代。现在流民遍野,饥寒交迫,手中只要有钱有粮。一呼便可百应,曹操在函谷兵败之后,就曾跑到丹阳去募兵。不过募兵制的最大坏处就是兵源素质低下,极易发生阵前叛逃或倒戈的情况,曹操就是到丹阳拉了几千人,结果刚回到兖州就散了大半。
随着徐州的政局越来越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刘泽决定放弃募兵制,重开征兵制。由于汉代推行的是极为严苛的保甲制度。农民不得脱离土地,户籍管控严格。三国战乱时期,各地军阀征兵抽丁的比例一般都是十比一或者七八比一。刘泽可没有竭泽而渔的打算。将征兵比例控制在十五比一左右刘泽认为是很合适的,丁三抽一,即每户三个壮丁出一个兵役,既可以保证兵源不减,又可以不使田地荒芜,无人耕种。
征兵采用的是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强制就是丁三抽一,一户三个壮丁必须有一个服兵役,剩下的两个壮丁则是自愿入伍。由于军队之中的待遇优厚,军功赏赐极高,而且现在当兵,还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是以许多青壮男子都踊跃报名参军,甚至出现一家四五口男丁都争着去当兵的奇观。后来刘泽不得不发布法令,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男丁在家留守耕田,如果使田地荒芜,则重罚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