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梦幻清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金山县发展和改革局的一份资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社会经济的99%以上,个体、私有经济被限制、取消。在计划经济时期,县计划委员会属于县政府关于计划管理的议事决策机构,主要职能是加强对经济活动的领导,增强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计划性,以保证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计划、按比例增长;负责对重要物资的申报、分配、综合平衡方面的管理;调查、研究、编制年度计划、中长期计划及执行情况;负责基本建设项目的申报、检查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管理
―)
这段时期,国家仍然实行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县计划委员会编制了“六五”计划、两个专项计划和各个年度计划,对重要物资实行分配和平衡,安排全县基本建设项目。
一、中长期计划和专项计划的编制
1977年4月,县计划委员会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编制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八字”方针,抓好国民经济三年调整的设想、县农业生产三年调整规划。
1981年,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县“六五”和“七五”期间需要高、中等人才规划,经过10年的培养,到1990年,全县科技人员达到4862人,占全县职工总人数的,比1980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1982年,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完成1981年至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翻番设想的“六五”计划。“六五”计划的执行情况:1985年,全县社会总产值达到26243万元,年均增长;县属工农业总产值19887万元,年均增长;粮食总产万吨,超计划,油料总产6358吨,超计划6%;生猪出栏万头;县域工业总产值4292万元,年均增长;财政收入达到1135万元,年均增长2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523万元,年均增长;农民人平收入371元。全县人口411004人,此计划数下降。
二、年度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年度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作用是在中长期计划和专项计划的指导下,完成年度社会供求的大体平衡,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确定各行业的生产计划指标。年度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受到充分重视,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向县政府,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本年计划的编制和上一年各项计划的执行结果,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并得到通过,使年度计划(包括部分长期计划)有了一定的法律保障。182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年度计划十分具体,农业生产计划产品产量具体到14个品种的指标,工业生产计划到21个品种的产量计划指标。
三、重要物资的分配和平衡
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建筑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重要计划物资的分配、调进与销售下拔由县计划委员会、物资局执行。1978年底,全县调进重要计划物资总额万元,其中调进钢材1048吨,拨出974吨;调进生铁320吨,拨出315吨;调进铜材吨,拨出吨;调进焦炭吨,全部拨出;调进水泥3279吨,全部拨出;调进炸药836吨,拨出808吨,调进雷管252万发,拨出172万发;调进车床27台,拨出17台;调进汽车6台,拨出5台;调进柴油机8台,拨出7台;调进电动机143台,拨出123台;调进发电机28台,拨出27台。
四、县内重点基建项目的安排
182年,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努力向上争取,投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资金3349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558万元,自筹及其它来源2167万元,贷款624万元。安排了10多个重点基建项目,并由县物资局为这些项目配套承包所需建材物资的供应。这些项目是:化肥厂自1977年12月动工,投资1070万元,于1980年11月25日建成投产;县烟厂于1982年4月动工,首次投资202万元,10月投产;县塑料厂、县砖瓦厂、县羊毛衫厂、县线毯厂、县酒厂、县水泥制品厂、某某电站、某某电站。
在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共存条件下的计划管理
―)
在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九年,国家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变革。第一次变革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次变革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开始了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第三次变革是党的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国家调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要“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县计划委员会的计划管理的内容和重点也随之不断变革。九年间,编制2个五年计划,9个年度计划,2个专项计划、4个基本建设项目计划。
一、年度计划编制的改革
从1983年起,计划管理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在加强对经济工作计划管理的同时,注意发挥市场调节辅助作用,认真贯彻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在服从国家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实事求是地灵活变通。1984年,计划管理继续坚持“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理顺经济,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消费经济的增长,按照保证重点,适当照顾一般的原则,集中财力、物力把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搞上去。计划管理的重点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抓好年度计划编制管理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1985年,县计委认真贯彻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改革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县内计划管理开始了改革和转型。在计划编制中,逐步减少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指标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的管理基本上是单一的行政管理,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成为行政考核的重要内容。随着商品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编制的计划实行了行政的、政策的、法律的综合管理和动态管理。实行动态管理,进行监测分析,使编制的计划在执行中得到调整、补充、完善,不断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变化,更加合理科学,充分发挥计划的指导性作用。
二、“七五”、“八五”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1985年,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完成金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计划初步设想“七五”计划为5个部分,分别为“七五”期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七五”奋斗目标和总体布局、“七五”主要经济部门的有关指标、“七五”期间的社会发展、“七五”计划的实施措施。主要计划指标为:国民生产总值1990年达到亿元,国民收入使用额3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元,社会零售总额亿元。“七五”计划的执行情况: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年均增长,国民收入亿元,年均增长,农业生产总值亿元,平均增长,人平国民收入907元,平均增长,财政收入2438万元,平均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456元,年均增长。社会零售总额4亿元。
1989年,县计委编制完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三、专项计划的编制
专项计划是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关键环节而制定的规划。专项计划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专项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向、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引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改变某些方面的面貌,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985年,县计委牵头编写国土规划综合报告,完成县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后经过多次修改、完善,达到了国土规划的预定要求,作为县域制定其它各类规划的依据和基础。
1987年,县计划委员会同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1986年至2000年县贫困地区开发规划。规划共汇集为三类四册。综合类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二、三产业规划;科技和集镇发展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农产品商品基地规划及综合数据、表册。项目类分上、下两册,包括县属工业项目21个,小水电项目17个,水利工程项目6个,输变电站线项目7个,社会发展项目25个“八五”工业项目9个。图纸类包括全县45个贫困乡解决温饱规划目标,农业基地项目分布,工业项目分布等三份图纸。
四、基本建设项目计划的编制及重点基建项目
从1985年起,小型基建项目放宽审批权限,全县控制总的建设规模,除国家规定控制的建设项... -->>
金山县发展和改革局的一份资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社会经济的99%以上,个体、私有经济被限制、取消。在计划经济时期,县计划委员会属于县政府关于计划管理的议事决策机构,主要职能是加强对经济活动的领导,增强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计划性,以保证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计划、按比例增长;负责对重要物资的申报、分配、综合平衡方面的管理;调查、研究、编制年度计划、中长期计划及执行情况;负责基本建设项目的申报、检查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管理
―)
这段时期,国家仍然实行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县计划委员会编制了“六五”计划、两个专项计划和各个年度计划,对重要物资实行分配和平衡,安排全县基本建设项目。
一、中长期计划和专项计划的编制
1977年4月,县计划委员会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编制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八字”方针,抓好国民经济三年调整的设想、县农业生产三年调整规划。
1981年,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县“六五”和“七五”期间需要高、中等人才规划,经过10年的培养,到1990年,全县科技人员达到4862人,占全县职工总人数的,比1980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1982年,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完成1981年至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翻番设想的“六五”计划。“六五”计划的执行情况:1985年,全县社会总产值达到26243万元,年均增长;县属工农业总产值19887万元,年均增长;粮食总产万吨,超计划,油料总产6358吨,超计划6%;生猪出栏万头;县域工业总产值4292万元,年均增长;财政收入达到1135万元,年均增长2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523万元,年均增长;农民人平收入371元。全县人口411004人,此计划数下降。
二、年度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年度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作用是在中长期计划和专项计划的指导下,完成年度社会供求的大体平衡,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确定各行业的生产计划指标。年度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受到充分重视,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向县政府,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本年计划的编制和上一年各项计划的执行结果,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并得到通过,使年度计划(包括部分长期计划)有了一定的法律保障。182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年度计划十分具体,农业生产计划产品产量具体到14个品种的指标,工业生产计划到21个品种的产量计划指标。
三、重要物资的分配和平衡
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建筑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重要计划物资的分配、调进与销售下拔由县计划委员会、物资局执行。1978年底,全县调进重要计划物资总额万元,其中调进钢材1048吨,拨出974吨;调进生铁320吨,拨出315吨;调进铜材吨,拨出吨;调进焦炭吨,全部拨出;调进水泥3279吨,全部拨出;调进炸药836吨,拨出808吨,调进雷管252万发,拨出172万发;调进车床27台,拨出17台;调进汽车6台,拨出5台;调进柴油机8台,拨出7台;调进电动机143台,拨出123台;调进发电机28台,拨出27台。
四、县内重点基建项目的安排
182年,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努力向上争取,投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资金3349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558万元,自筹及其它来源2167万元,贷款624万元。安排了10多个重点基建项目,并由县物资局为这些项目配套承包所需建材物资的供应。这些项目是:化肥厂自1977年12月动工,投资1070万元,于1980年11月25日建成投产;县烟厂于1982年4月动工,首次投资202万元,10月投产;县塑料厂、县砖瓦厂、县羊毛衫厂、县线毯厂、县酒厂、县水泥制品厂、某某电站、某某电站。
在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共存条件下的计划管理
―)
在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九年,国家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变革。第一次变革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次变革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开始了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第三次变革是党的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国家调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要“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县计划委员会的计划管理的内容和重点也随之不断变革。九年间,编制2个五年计划,9个年度计划,2个专项计划、4个基本建设项目计划。
一、年度计划编制的改革
从1983年起,计划管理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在加强对经济工作计划管理的同时,注意发挥市场调节辅助作用,认真贯彻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在服从国家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实事求是地灵活变通。1984年,计划管理继续坚持“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理顺经济,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消费经济的增长,按照保证重点,适当照顾一般的原则,集中财力、物力把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搞上去。计划管理的重点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抓好年度计划编制管理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1985年,县计委认真贯彻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改革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县内计划管理开始了改革和转型。在计划编制中,逐步减少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指标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的管理基本上是单一的行政管理,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成为行政考核的重要内容。随着商品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编制的计划实行了行政的、政策的、法律的综合管理和动态管理。实行动态管理,进行监测分析,使编制的计划在执行中得到调整、补充、完善,不断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变化,更加合理科学,充分发挥计划的指导性作用。
二、“七五”、“八五”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1985年,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完成金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计划初步设想“七五”计划为5个部分,分别为“七五”期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七五”奋斗目标和总体布局、“七五”主要经济部门的有关指标、“七五”期间的社会发展、“七五”计划的实施措施。主要计划指标为:国民生产总值1990年达到亿元,国民收入使用额3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元,社会零售总额亿元。“七五”计划的执行情况: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年均增长,国民收入亿元,年均增长,农业生产总值亿元,平均增长,人平国民收入907元,平均增长,财政收入2438万元,平均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456元,年均增长。社会零售总额4亿元。
1989年,县计委编制完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三、专项计划的编制
专项计划是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关键环节而制定的规划。专项计划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专项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向、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引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改变某些方面的面貌,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985年,县计委牵头编写国土规划综合报告,完成县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后经过多次修改、完善,达到了国土规划的预定要求,作为县域制定其它各类规划的依据和基础。
1987年,县计划委员会同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1986年至2000年县贫困地区开发规划。规划共汇集为三类四册。综合类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二、三产业规划;科技和集镇发展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农产品商品基地规划及综合数据、表册。项目类分上、下两册,包括县属工业项目21个,小水电项目17个,水利工程项目6个,输变电站线项目7个,社会发展项目25个“八五”工业项目9个。图纸类包括全县45个贫困乡解决温饱规划目标,农业基地项目分布,工业项目分布等三份图纸。
四、基本建设项目计划的编制及重点基建项目
从1985年起,小型基建项目放宽审批权限,全县控制总的建设规模,除国家规定控制的建设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