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御风者之传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庄子·齐物论》
一阶的课程以理论为主,这可是难坏了本就不爱看书的李秋阳;尤其是这最为枯燥的义理课,还在本来就容易犯困的下午。今日课堂上,李秋阳又被主讲老庄的汪夫子又抓了一次包:“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夫……李秋阳!不许睡!”
“到!”瞌睡虫上脑的李秋阳被夫子的点名和同学们的哄笑声惊醒,直直地站了起来。扭头一看,燕叶原都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弄得李秋阳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赶紧坐下。
汪夫子笑笑,说:“罢了罢了,午后的确容易犯困。《齐物论》这节刚好比较重要,与你们的御风术也十分相关,不如接下来的文本,我们来简单地辩一辩。”
燕叶原为缓解好兄弟的尴尬气氛,赶紧给夫子做起了捧哏:“哦?汪夫子您赶紧说说,咱们要辩哪一节呢?”
汪夫子摸摸下巴上的小山羊胡,笑道:“自然是这‘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一听说要辩论,大家都来了精神,午后的困意也被驱散了一大半。
汪夫子接着说:“风,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是天地自然予我们的馈赠。那么大家觉得,风是来自于何处呢?庄子在此章中回答道,‘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这是庄子的定义,但自古来对庄子此章的解读却又好几种说法,主要是针对‘大块’。郭象称:‘大块者,无物也。’成玄英疏:‘大块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郭象喜以有无论道,故他自然是以‘无’来解读,这便是第一种。成玄英解为‘自然’,便是第二种。约百年前的陆德明先生在《经典释文》还列举了《庄子》注家对‘大块’的多种说法,比如大朴之貌、凷之或体等等;所以也有解为天、也有解为地,还有解为天地之合的。这至少有五种说法了,大家可以来说一说、辩一辩,你们觉得‘风’来自于何处?庄子的‘大块’又是何解?”
夫子说罢,各人的反应不同;有赶紧去《齐物论》上下文中找答案的,也有翻家塾笔记、找当时夫子的讲解和自己的记录的,也有像李秋阳这样的直接回过头去跟燕叶原讨论开来的。
杨时雨笑而不语,坐在一旁的柳如云自然是按捺不住,赶紧抢答道:“这有什么好辩的,自然是解为‘大地’,原因有二:第一,本章后续讲的是地籁,自然是承接了语义说的大地;第二,庄子也认为风来自大地,否则文中说的,山林中的洞穴、大树中的洞穴,皆有风,发作起来万窍怒吼,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汪夫子摆摆手,似是对这个答案不满意,柳如云有些不解,汪夫子便提示道:“我既说了这是辩论,便是这也可以、那也可以,柳同学参与讨论可以,切不可把话说得太死,要给别的同学以讨论的余地才是上佳。”柳如云气呼呼地坐下,杨时雨继续笑而不语。
夫子:“别的同学还有什么见解吗?李秋阳?”
李秋阳一听夫子又点自己的名字,就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我……我觉得……咳咳,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是庄子大人的意思啊,我觉得风来自于自然。刚刚柳同学说山林洞穴中有风,但大海上也风,天空中也有风,并不只是大地上才有。所以我觉得风应该来自于比大地更大的事物中,像夫子刚刚说的那位成什么的夫子说的那样,造物之主、大自然,才是风的来源。”
夫子:“李同学谈了自己的见解,很好,还有别的同学吗?”
此时一位斜前方的女同学也加入了讨论,她叫叶晴月,也是这届为数不多的... -->>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庄子·齐物论》
一阶的课程以理论为主,这可是难坏了本就不爱看书的李秋阳;尤其是这最为枯燥的义理课,还在本来就容易犯困的下午。今日课堂上,李秋阳又被主讲老庄的汪夫子又抓了一次包:“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夫……李秋阳!不许睡!”
“到!”瞌睡虫上脑的李秋阳被夫子的点名和同学们的哄笑声惊醒,直直地站了起来。扭头一看,燕叶原都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弄得李秋阳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赶紧坐下。
汪夫子笑笑,说:“罢了罢了,午后的确容易犯困。《齐物论》这节刚好比较重要,与你们的御风术也十分相关,不如接下来的文本,我们来简单地辩一辩。”
燕叶原为缓解好兄弟的尴尬气氛,赶紧给夫子做起了捧哏:“哦?汪夫子您赶紧说说,咱们要辩哪一节呢?”
汪夫子摸摸下巴上的小山羊胡,笑道:“自然是这‘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一听说要辩论,大家都来了精神,午后的困意也被驱散了一大半。
汪夫子接着说:“风,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是天地自然予我们的馈赠。那么大家觉得,风是来自于何处呢?庄子在此章中回答道,‘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这是庄子的定义,但自古来对庄子此章的解读却又好几种说法,主要是针对‘大块’。郭象称:‘大块者,无物也。’成玄英疏:‘大块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郭象喜以有无论道,故他自然是以‘无’来解读,这便是第一种。成玄英解为‘自然’,便是第二种。约百年前的陆德明先生在《经典释文》还列举了《庄子》注家对‘大块’的多种说法,比如大朴之貌、凷之或体等等;所以也有解为天、也有解为地,还有解为天地之合的。这至少有五种说法了,大家可以来说一说、辩一辩,你们觉得‘风’来自于何处?庄子的‘大块’又是何解?”
夫子说罢,各人的反应不同;有赶紧去《齐物论》上下文中找答案的,也有翻家塾笔记、找当时夫子的讲解和自己的记录的,也有像李秋阳这样的直接回过头去跟燕叶原讨论开来的。
杨时雨笑而不语,坐在一旁的柳如云自然是按捺不住,赶紧抢答道:“这有什么好辩的,自然是解为‘大地’,原因有二:第一,本章后续讲的是地籁,自然是承接了语义说的大地;第二,庄子也认为风来自大地,否则文中说的,山林中的洞穴、大树中的洞穴,皆有风,发作起来万窍怒吼,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汪夫子摆摆手,似是对这个答案不满意,柳如云有些不解,汪夫子便提示道:“我既说了这是辩论,便是这也可以、那也可以,柳同学参与讨论可以,切不可把话说得太死,要给别的同学以讨论的余地才是上佳。”柳如云气呼呼地坐下,杨时雨继续笑而不语。
夫子:“别的同学还有什么见解吗?李秋阳?”
李秋阳一听夫子又点自己的名字,就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我……我觉得……咳咳,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是庄子大人的意思啊,我觉得风来自于自然。刚刚柳同学说山林洞穴中有风,但大海上也风,天空中也有风,并不只是大地上才有。所以我觉得风应该来自于比大地更大的事物中,像夫子刚刚说的那位成什么的夫子说的那样,造物之主、大自然,才是风的来源。”
夫子:“李同学谈了自己的见解,很好,还有别的同学吗?”
此时一位斜前方的女同学也加入了讨论,她叫叶晴月,也是这届为数不多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