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谁在认真的胡说八道 > 第74章 古城忠州(第1页)

第74章 古城忠州(第1页)

对于古城小镇的历史,除了县志在轰动的大事例后又点滴的记载外,很难在史料中还原出影视般的连贯完整画面。

站在今天,张煤油絮说一座没有电力的夜间小城,它冷铁般的死寂中两盏朱门斗拱下的灯笼泛着淡淡的红光。

睡眠是小城伴随黑夜的唯一方式。过早的入睡让大多数小城的人在凌晨与鸡鸣一起醒来,用一盏煤油灯的摇晃光亮,开始一天的劳作。

这样,林路听到了石磨磨碾的声音。豆腐作坊的黄豆出浆了,烧浆的柴火映红了半间屋子及对照的人脸。

听到很多家劈柴的声音。

看到赶着马车的车夫歪斜一道影子出城。

车架前挂一盏摇摆的马灯,把路一节节照亮。

去两百里外云阳挑盐的脚夫,十几人结伴而行。担子里带了十几双草鞋。去来一趟,十几双草鞋会磨损在崎岖的路上。

从一大早白雾中钻出的蒸笼挑子立在大户门外,梆子声敲了两趟,门才被敲开。仗势的下人向售甜米粑的挑子伸长一个懒腰。

对过去了很久很久的小城,林路有了一点印象。

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在唐贞观八年李世民改名忠州前叫临江城。

取名忠州的缘由在《华阳国志》等史书上有记载。是说上古,约公元前441年,巴国朐忍(万州)一带发生暴乱,几大绅豪雇佣兵勇胁迫国君退位。国军招将军蔓子平叛。

蔓子在想,国力势微,才使豪绅势起,如果平叛不能一举功成,势必助敌气焰,殃及更广。遂与公元前441年,向楚国借兵。

楚与巴唇齿相依,互有协同。曾共伐申国,又于鲁文公16年联手伐鄂西庸国,两伐皆胜。楚王不望巴国有乱,答应借兵,但需以三座城池相割,并以蔓子子嗣为质。

蔓子曰,子嗣多有,与此遥彼。如坐等人质,贼势必旺。无如借兵在前,索城于后。不能呈兑,愿以项上人头谢罪。

楚王见将军愿将人头作保,便应允殿榻,许下借兵开拔日期。

是年,巴楚联军平定朐忍内乱,叛首一一斩于江边。

楚使便来蔓子将军府讨要三座城池。

将军曰,借兵平叛,解我急忧,楚扼腕之情,巴世代铭记。今若不履承诺,是为无信,若割让国土,是为不忠。借兵当日,末将有言,现自刎项上人头,以换城池。

言罢,巴蔓子砍下头颅,献于使臣。

《华阳国志》:“蔓子乃自刎,以受使臣”。

这便点出一幕惊人场景:

吓得楚国使臣连连后退。头在巴蔓子的手上说:你带着我头回复楚王,万不可因三座城池兴师动众。我巴臣民,无一愿改巴为楚,誓与城池共存亡。

楚使从巴蔓子手中接过人头。

巴蔓子转身向聚集在将军府外的民众走去。

无头将军已不能言语,举手向百姓致意,让他们放心,有他此举,不会为楚国囚民。将军走入哀嚎一片的人群。民众纷纷与将军握手作别。

将军从现在的滨江路走到当年的十字街下的半边街处,胸向长江,立定下来。人们看到无头将军慢慢倒下时,江水在翠坪山下冒出了数处冲天水柱。

每一个忠州人都记得楚王有一句遗传千年的话:如得此将军,何须几座城池。

早些年,农历三月初四至三月初六,也就是巴蔓子将军刎首留城之日,百姓要举行“三月会”的祭祀活动,悼念忠义两全的巴蔓子将军。

明代忠州县令陈秉彝《禁土主庙大烛记》对“三月会”有十分详尽的描述。其文称:每值会期,旗帜塞巷,金鼓鸣街。彩亭锦棚,相望盈道。乡城士女,走相拥挤,其男女之别以不讲矣……炙蜡烧烛,其大如囷,饰以锦绣珠玉,以三十二人撵之,环游城阓,三日乃止。

这一天,忠州百姓与另两座城池的百姓欢聚一堂。舞台上锣鼓钹钗,戏曲着将军的事迹。人人皆戴将军头颅,面面相对时揭开头颅互为道贺。识与不识,都成“三月会”城池一家。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balisong菊文集  悲催的改命生涯  银幕背后  特工连这个也要做吗  我磕的cp成了我男朋友  韩娱之作妖系统  无限怖形  碧波伊人文集  我在星际奋斗那些年  与女友的一万种打开方式  在末世买买买  保持常态文集  正能量系统  从DNF剑魔开始  娇凄出轨日记之引狼入室  重生的我决不飞升  废柴嫡女沈娇娇  慾乳浪母  重生之都市修仙宇宙篇  尘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