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旧唐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刺史、御史中丞、湖南观察使。在镇二年,吏民称治。大和四年 卒,时年五十八,赠右散骑常侍。
史臣曰:贞元、太和之间,以文学耸动搢绅之伍者,宗元、禹锡而已。其巧丽 渊博,属辞比事,诚一代之宏才。如俾之咏歌帝载,黼藻王言,足以平揖古贤,气 吞时辈。而蹈道不谨,昵比小人,自致流离,前隳素业。故君子群而不党,戒惧慎 独,正为此也。韩、李二文公,于陵迟之末,遑遑仁义;有志于持世范,欲以人文 化成,而道未果也。至若抑杨、墨,排释、老,虽于道未弘,亦端士之用心也。
赞曰:天地经纶,无出斯文。愈、翱挥翰,语切典坟。牺鸡断尾,害马败群。 僻涂自噬,刘、柳诸君。
<b>部分译文</b>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名仲卿,无声名地位。韩愈三岁时便成了孤儿,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大历至贞元之间(766~805),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拟扬雄、董仲舒的著述风格,而独孤及、梁肃学问最为深奥,受到知识界推崇。韩愈同这一班人交往,锐意钻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崭露头角。及至应进士科考,文章投递到公卿之间,前宰相郑余庆极力为他播扬声誉,因此韩愈一时便出了名。
不久,韩愈便中了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戍大梁,征召韩愈为巡官。董晋调任,徐州张建封又聘请他做幕僚。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后来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时,朝政落到多家权贵手中,宰相不能决断机要事务,宫中宦官到民市强行买卖的弊端,谏官上奏批评,皇上不听取。韩愈曾呈递数千言的奏章竭力陈说,皇上不接受,反而发怒将韩愈贬为连州阳山县令,后酌情移近任江陵府属官。元和(806~820)初年,韩愈被召为国子博士,又升都官员外郎。当时华州刺史阎济美因公事停止华阴县令柳涧的职务,让他代行属吏职事。数月后,阎济美被罢免,离开官衙去住公馆,柳涧便煽动百姓拦路索取前些年的军务劳役费。后来刺史赵昌查出柳涧煽动之罪将此事上奏,贬柳涧为房州司马。韩愈因公差经过华州,闻知此事,认为继任刺史庇护前任,便上疏为柳涧辩护,皇上将奏疏留在禁中不予处理。皇上命监察御史李宗。。核查,查得柳涧贪污受贿的事实,再度贬柳涧为封溪县尉。因韩愈妄加议论,又将他降为国子博士。韩愈认为自己才学高深,却屡次遭贬斥,于是做进学解以自喻。文章写道:
“国子先生早晨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校舍前,教诲他们说:‘学业精深来自勤奋,学习荒废由于玩乐;德行养成依靠深思熟虑,德行败坏由于因循苟且。现今圣君贤臣相遇,法律政令俱已制订,铲除了凶险邪恶之辈,选拔了德才兼优的人。具些许长处者一概录用,以一技而出名的人无不授职。发掘搜罗鉴别挑选,除去污垢磨出光辉。或许有学问欠佳而侥幸中选者,谁说学识渊博的人得不到举用?诸位学子只须担心学业不能精深,不用害怕主管官员不能明察;只须担心德行不能养成,不要害怕主管官员不公正。’
“话未说完,就有学生在行列里笑着说:‘先生在骗我们吧!弟子跟着先生学习,至今有好些年了。先生口中从未停止吟诵六经文句,手中从未停止翻阅诸子百家著述。读纪事文章必定总结其要点,读说理文章必定探讨其深奥含义。贪图多学务求有所获,无论重大或细微的内容均不放弃。点灯燃烛夜以继日,终年孜孜不倦地刻苦用功。先生治学,可以说够勤奋了。抵制异端邪说,排斥佛教道教,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儒学道统,独自旁搜博引将它从远古继承下来;犹如防堵百川泛滥而使它东流入海,挽回已经倾泻的狂澜。先生对于捍卫和传播儒家学说,可以说劳苦功高了。沉浸在古代典籍之深厚义蕴中,咀嚼品味其中的精华,写成文章,那些著作把家里都堆满了。向上代取法,虞舜夏禹之作,深奥无穷。周诰、殷盘,文句艰深难读。春秋文辞简要严谨,左传语言铺张华美。易奇妙而有法则,诗纯正而华丽。往下学习,庄子、离骚,太史公史记,扬雄和司马相如辞赋,这些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先生所做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博大精深而文辞雄奇奔放了。少小时就懂得学习,勇于大胆实践;随着年龄增长便通晓事理,处理各种事情都能恰如其分。先生在做人方面,可以说是德行完美了。然而在公务上不能被人信任,私事上得不到朋友帮助,进退两难,动辄获罪。没当几天御史,就被撵到南方边远之地。三度任国子博士,是个闲职不能有所作为。命中注定老要同仇敌打交道,屡遭失败。冬季即使天气较暖孩子们也冷得叫喊,丰收之年妻子也因饥饿而啼哭。先生头顶秃了牙齿脱落,即使熬到死又能得到什么好处?不知多想想这些,反倒来教训别人!’
“先生说:‘喂,你到前面来。那大木头可做栋梁,小木头可做椽子,斗拱短柱,门臼门槛门闩门框,各派适当用场,用以建成房屋,这是工匠们的巧妙技术。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普通的车前草马勃菌,陈旧的鼓皮,兼收并蓄,备用而不至于缺遗,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选拔人才准确公正,优秀的、稍差的一并量才任用,有的以委曲周全见长,有的以超绝旷达出众,比较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将他们安置到适合各自特点的职位上,这是宰相用人的原则。古时孟轲擅长辩论,孔子的学说因而得以阐明传播,他的车迹遍及天下,在周游列国中度过一生。荀卿坚守正道,儒家的伟大理论因而发扬光大,为逃避齐人的谗言来到楚国,最后被楚国废为平民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就成为经典,一举一动都成为法则,远远超过同辈人,优异卓绝达到了圣人的境地,他们在世上的遭遇又怎样呢?今天先生我治学勤奋,但不能继承儒家道统;言论虽多,却未能切中要领;文章虽新奇,但不合于实用;德行虽具一定修养,却不能超群出众。尚且月月取用朝廷的俸钱,年年耗费国库的粮食,孩子们不会种田,妻子不会织布,我骑马出门带着随从,安坐家中便吃现成饭,沿着常人之路小心地迈步,从古籍中窃取前人的言论。然而圣主不加责罚,宰臣不斥逐我,这不是很幸运吗?动一动便遭毁谤,名声随之被毁坏。将我安放在闲散的位置,这是理所当然的。至于去思虑利禄之有无,计较职位的高低,而忘记自己的才干只适合担任什么职务,指责自己上司的毛病,这犹如质问木匠为何不用小木桩做屋柱、指责医师用昌蒲使人延年益寿而打算推荐猪苓一样的荒谬。’”
执政官看了这篇文章很同情他,认为他有史学方面的才识,改派他任比部郎中、史馆修撰。一年后,调任考郎中、兼掌制诺,又拜为中书舍人。
不久,有人不喜欢韩愈,抓住他的旧事不放,说韩愈先前降职为江陵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礼遇厚重,裴均之子裴锷乃平庸浅陋之人,最近裴锷回来看望父亲,韩愈在为裴锷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称呼裴锷的字。这一说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响,因此韩愈被改授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为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淮西、蔡州平定以后,十二月随裴度回朝,因功被授刑部侍郎,圣上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碑文,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当时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李。。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李。。之妻可以出入宫禁,于是诉说碑辞与事实不符,圣上便下令磨掉韩愈所写碑文。宪宗皇帝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刻石为碑。
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道:
“臣俯首以为佛这东西,不过是夷狄的一种法术。从后汉时开始流传到中国,上古时并不曾有。从前黄帝在位百年,活到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活了一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活了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活了一百零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活了一百一十八岁;帝舜和帝禹都年满百岁。这些年代天下太平,百姓安乐长寿,然而当时中国并没有佛。那以后商汤也活到百岁,他的孙子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史书未记载他们的年寿,推断他们的生年,大概都不少于一百岁。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武王活了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这时佛法也未传到中国,他们并非奉佛而能久居君位和高寿。
“汉明帝时开始有佛法,而他在位只有十八年。之后战乱亡国之祸接踵而来,国运不能久长,宋、齐、梁、陈、元魏以来,奉佛越来越恭谨虔诚,而朝代更加短促。其间只有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次舍身做佛徒,祭祀宗庙不再用牲畜做祭品,每昼夜只吃一餐,食物限于蔬菜和果品。后来竟为侯景所逼迫,饿死在台城,国家不久便灭亡。敬佛本为求福,反倒招致灾祸。由此看来,佛不值得信奉,可以明白了。
“高祖灭隋建国之初,即主张废止佛教。当时群臣缺乏远见,不能深刻领悟先王治政方略及古今理国的规律,传播圣上的英明见解,以补救奉佛造成的弊害,这事便没去做。臣曾为此深感遗憾呀!臣俯首思虑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来无人能比。陛下即位之初,就禁止剃度常人为僧尼、道士,又禁止另建佛寺道观。臣当时认为高祖的遗志,必经陛下之手而得以实现。眼下纵然不能立即实行,难道可以纵容奉佛之风使它愈演愈烈吗?
“现在听说陛下让僧人们从凤翔迎来佛骨,登楼观看,还抬进了皇宫,让各寺相继迎接供养。臣虽然十分愚笨,也必定知道陛下不会被佛法迷惑而采取大礼供奉以祈求福瑞吉祥,只不过是因年丰民乐,顺应人心,为京都士大夫百姓设置一个奇特的观赏物、一个游戏玩乐的器具而已。哪有如此圣明却肯相信这种荒诞事情的呢?可是百姓愚昧,易受诱惑难明事理,假如看陛下这样,会以为陛下真心信佛。于是都说天子最圣明,尚且虔心敬佛,咱们百姓渺小卑贱,奉佛难道还应吝惜自己的身家性命吗?所以焚灼头顶烧去手指,数十百人聚集一起,解衣脱衫散布钱财,从早到晚,转相仿效,唯恐落于众人之后,老老少少四处奔走,将谋生之事尽皆抛弃。如果不立即加以禁止,等到佛骨经过各寺庙,必定有砍断手臂割碎身体用以供养的。伤风败俗,被四方之国传为笑谈,这不是小事啊。
“佛本是夷狄之人,同中国言语不通,服饰形制完全不同。他口中不说合乎先王礼法的言论,身上不穿合乎先王礼法的衣服,不懂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之间的情分。假使他仍活着,奉着他们国家的使命,来我京师朝拜,陛下容纳并接待他,不过在宣政殿见他一见,安排一次待客的礼仪,赐他衣服一套,护送他出境,不会让他去迷惑百姓。何况他身死已久,不过是一块枯朽的骨头,污秽不祥的残物,怎么适宜让它进入宫禁呢!孔子说:‘敬重鬼神但要远离他。’古时诸侯,在国中进行祭吊,尚且命巫祝先用桃枝编的笤帚扫除不祥,然后再行祭吊。现在平白无故迎奉枯朽污秽之物,亲临观赏,不先命巫祝,不使用桃枝笤帚,群臣不说陛下有错,御史不指出陛下的过失,臣确实为此感到羞耻。乞求陛下将这块骨头交付水火,使奉佛之事永远断根,断绝当今天下人和后代的疑惑。让天下人知道大圣人的作为非同寻常,难道不是一桩盛美之举吗!难道不痛快吗!佛如有灵,真能降祸作祟,只要有灾殃,就加到我身上来吧。老天有眼,我不会怨恨后悔。”
疏文奏上,宪宗非常恼怒。隔了一天,皇上将疏文出示给宰臣看,打算对韩愈处以极刑,裴度、崔群奏道:“韩愈触犯陛下,确实应当问罪,然而若不是心怀忠诚,不惧罢官责罚,怎能到这样地步?乞求圣上稍赐宽容,以使别人敢于劝谏。”皇上道:“韩愈说我奉佛太过分,我还可以容忍。至于说东汉奉佛之后,帝王都招致性命夭折皇位短促,怎么话说得这样刺耳呢?韩愈身为人臣,胆敢如此狂妄,一定不能宽赦。”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便就事情本身为韩愈说情,于是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了潮阳,上奏道:
“臣于今年正月十四日,蒙恩被授潮州刺史,即日驱车上路。经南岭、涉大海,水陆万里途程。臣所任职州郡,在广府最东边,离广府虽说二千里路,然而往来都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经过海口,下到险恶的水域,波涛壮阔急流凶猛,难以测算行期,飓风时起鳄鱼出没,祸患不可预料。州南地近边界,海水涨时波涛连天,毒雾瘴气早晚散发。臣年轻时多病,年刚五十,便头发斑白牙齿脱落,按理命不久长。加上所犯之罪极重,所处之地又极偏远荒瘠,臣忧虑惶恐惭愧惊悸,死期不远了。臣立蛮夷之地,与山神鬼怪打交道。假使不是陛下哀怜而惦记我,谁肯为臣说一句话呢。
“臣生性愚笨无知,人情世故多有不懂,只酷爱做学问写文章,没有一天停止过,确实得到同辈人推崇赞许。臣在应时文章方面,也无过人之处,至于论述陛下功德,则能与诗、书相比并;所做诗歌,用为郊祀的献辞;记载泰山封禅大典,镂刻在白玉碑石上成为传世典籍;陈述宏大盛美齐天之功绩,传颂前无古人之伟业,编入诗、书之类的经典也毫无愧色,放置于天地之间也不觉逊色。即使古代文豪复生,臣也不肯多加退让。臣俯首以为大唐受天命而统治天下,四海之内,没有谁不称臣屈服,南北西东,各有疆域万里。自天宝以后,政令措施稍觉松懈,礼乐不完善,军备不雄厚。叛臣奸人,外表恭顺内心悖逆,父子相继,祖孙相传,像古时诸侯,独霸一方,不向圣上朝拜纳贡,有六七十年了。古时四圣所传秩序,直到陛下,您亲自听政断事,干戈所指,无不顺从。应当制定乐章,禀告神明,东巡泰山,向皇天奏报功勋,使江山万世长存,护佑我大唐成就伟业。正当此时,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可是臣负罪在身,被拘禁在海岛,忧伤叹息,一天天逼近死期,竟不能任侍从官职、服事御前,竭尽思虑使尽精力,以赎回先前的过失。心怀苦痛度尽时光,至死不能瞑目!遥望北极星,魂神飞离。俯首恳请陛下,您就是天地父母,同情、怜惜我吧。”
宪宗对宰臣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我,我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我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皇上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看宰臣们怎样答对。可是皇甫。。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于是任命韩愈为袁州刺史。
当初,韩愈到潮阳上任以后,向属吏询问百姓有何疾苦,都说:“那城西深潭之中有鳄鱼,产卵孵化,有数丈长,把百姓豢养的家畜都要吃光了,因此百姓贫穷。”过了几天,韩愈前去视察,命判官秦济烤了一只小猪一只羊,投进潭水中,祷告道:
前代德威衰降之君主,抛弃楚、越之地,那么鳄鱼在此栖息是可以的。现今天子神圣,四海之外,均能据有。何况古扬州地域,刺史县令管辖之境,需献出贡物赋税代天地祖先宗庙祭祀所用,鳄鱼怎能同刺史一同居处这块土地上呢?刺史受天子派遣,命他在此驻守,鳄鱼伏居潭中胆敢不安分,而去吞食供百姓猎用的熊鹿獐猪来喂肥自身,繁殖后代,与刺史争做主宰。刺史虽然低能懦弱,怎肯向鳄鱼低头屈服呢?现在大海在潮州南面,大至鲸鹏,小至虾蟹,无不容纳,鳄鱼早晨动身晚上即可到达。现与鳄鱼约定,三至七日内,如鳄鱼顽固不化不肯迁往大海,定要加害于人,那么刺史将挑选才高体壮之人,持强弓毒箭,同鳄鱼一决雌雄!
祷告的当晚,暴风雷霆从潭中生起。几天后,潭水干涸,迁移到旧潭以西六十里。从此潮州人再不受鳄鱼危害。
袁州风俗,平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于是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
元和十五年(820),征召韩愈为国子祭酒,转任兵部侍郎。正值镇州人杀了田弘正,拥立王廷凑,朝廷命韩愈去镇州传旨晓谕。韩愈到后,召集军民,说明反逆与归顺的不同后果,情感深挚言辞真切,王廷凑听了又怕又敬重。后韩愈改任户部侍郎,转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由于不参谒中臣,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说皇上恩准便不必参谒中臣。李绅、韩愈性情都固执不让,你往我来,争辩不止,于是派李绅出任浙西观察使,韩愈也被罢免京兆尹,任兵部侍郎。等到李绅告辞皇上赴镇任职,流泪陈说,穆宗怜惜他,便追发诏书授李绅为兵部侍郎,韩愈又任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韩愈辞世,时年五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韩愈性情开朗豁达,与人交往,无论对方发迹或是潦倒,他始终态度不变。年轻时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这两人声名地位还不高,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中赞扬推崇他们。张籍终于科考得中,荣获利禄官位。后来韩愈虽然身份显贵,每当办完公事的闲暇,便同他们一起谈话宴饮,论文赋诗,和过去一样。而对那些权豪势要,看作奴仆一般,瞪着眼睛不屑一顾。韩愈很善于诱导勉励后进,留在家中做宾客对待的十分之六七,即使自己早餐也吃不上了,仍然和颜悦色毫不在意。总是以振兴名声教化、弘扬仁义为己任。帮助内外亲和朋友的孤女婚嫁的近十人。韩愈常认为,自魏晋以来做文章的人多拘于骈句对偶,而古代经典的意旨,司马迁、扬雄的气韵风格,不再发扬了。所以韩愈所写文章,务必同近时文体相反,抒发意旨创立学说,自成一家崭新见解。当时作家很多,没人能超过他,所以世上有“韩文”之誉。但是他不时仗恃才华肆意而言,也有远离孔、孟的观点。譬如南方人荒唐地将柳宗元当作罗池神,而韩愈撰写罗池庙碑便作为真有其事来记载;李贺因父名晋肃,不应参加进士考试,而韩愈为李贺写了讳辩一文,让他去考进士;又写了毛颖传,讥讽戏谑不近人情:这是文章的最大失误。当时人称韩愈有史家的笔力,等到他撰写顺宗实录,由于繁简不当,叙事取舍也不恰当,深为当时人指责。殷宗、文宗都曾命令史臣增添修改,那时韩愈的女婿李汉、蒋系官居显位,诸位史臣很觉为难。而韦处厚竟然另外撰写了顺宗实录三卷。韩愈有文集四十卷,李汉为文集作序。
韩愈之子名昶,也考中了进士。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父刘云,父刘溆,历任州县官吏或幕僚,以儒学被世人称道。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应进士考及第,不久又考中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古文,善做五言诗,今体诗和文章亦富于才华、辞藻瑰丽。做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僚时,任掌书记,杜佑对他格外器重。后随杜佑入朝,任监察御史,同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友善。
贞元末,王叔文任太子侍读,许多年轻人欲求上进,都去依附他。王叔文特别赏识刘禹锡,把他作为宰相人选来对待。顺宗即位后,长期患病不能主持政务,朝廷文诰,都由王叔文掌管。王叔文将刘禹锡及柳宗元召入宫中,同他们商议,对二人的意见没有不听从的。刘禹锡调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他们颇依仗权势,中伤正直人士。柳宗元一向不喜欢武元衡,当时武元衡任御史中丞,于是被降职做右庶子。侍御史窦群上奏弹劾刘禹锡心怀叵测扰乱朝政,不宜留在朝内,结果窦群当天便被罢官。韩皋仗着自己出身显贵,不依附王叔文一党,便被调出任湖南观察使。他们既然凭自己的喜怒欺凌旁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名斥责,路上遇着则以白眼相看,当时号称二王(王叔文、王亻丕)、刘、柳。
王叔文失败后,刘禹锡亦获罪贬为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贬为郎州司马。郎州在西南夷人之地,风气很落后,习俗处处与中原不同,没有一个能交谈的人。刘禹锡在郎州十年,惟有靠作文吟诗来陶冶性情。蛮夷之风俗崇尚巫术,每每滥修祠庙,击鼓舞蹈,必定唱言辞俚俗的歌曲。刘禹锡间或也参与其中,便依照屈原等人作品,写了新辞教巫祝歌唱。所以郎州地方夷人唱歌,多是刘禹锡所做歌词。
当初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触犯众怒,宪宗也很生气,所以对他们一再贬谪。诏书上有“逢恩不宽恕”的命令。然而执政官惋惜他们的才华,欲待事情淡化后,逐步提升他们。等到程异再次掌管转运事务,朝廷下诏派韩皋以及刘禹锡等人任边远州郡刺史。恰好武元衡官居中书省,让谏官十余人列举理由,说刘禹锡等人不可再用,于是作罢。
刘禹锡多年在湘州、澧州一带,忧郁不乐,于是读张九龄文集,并做叙表明自己的见解道:“世人说张曲江做宰相时,建议被放逐之臣不宜到条件好的地方,因此多流放到湘黔五溪不毛之地。现在读他的文章,他从朝官被贬为始安郡守,便叹息身处烟瘴疫病之地;从宰相贬为荆州刺史,便感觉自己像被囚禁的犯人。托言于叹禽鸟,寄辞于咏草树,郁郁然具有与屈原之辈相同的风格。哎呀,自己本生长偏远之地,一旦失意便不能忍受,何况生长中原或出身士族之人,难道必定要遣送到贫瘠之地,然后才觉得称心如意吗?议者认为张曲江是个良臣,看出安禄山有反叛之意,羞于与那些平庸之辈同列朝班,便秘密启奏圣上,即使古代圣贤也赶不上他,作为辅佐之臣虽无人可比,却最终落得惨败。难道不是因忌妒之心不能宽恕人,暗中遭到最大的报复,即使二美也不能相救吗?若非如此,为什么袁安一平反楚王株连之冤狱便四世受福呢?把两者相比较,难道神灵是可以不信的吗?”
元和十年(815),刘禹锡从朗州被召回,宰相仍打算将他安置在郎署。当时刘禹锡做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句有讥讽朝政之嫌,宰相不高兴,再次将他调出京师任播州刺史。诏书下达,御史中丞裴度奏道:“刘禹锡有母,八十多岁了。这播州在京师西南极远处,是猿犭穴居住之地,人迹罕至。禹锡确实应受处罚,然而他的老母必定不能去,那么同这个儿子便是死别了,臣担心伤害陛下倡导的孝道之传统。臣俯首恳请委屈法规,将他换到稍近一点的地方。”宪宗道:“为人之子,每件事都要特别谨慎,时时担忧给亲人留下祸患。现在刘禹锡所获罪罚,应更重于旁人,爱卿怎能用这番道理原谅他。”裴度无言对答。过了许久皇上改变了态度说道:“我所说的,是责备为人之子所做的事,然而终究不想让他的亲人伤心。”于是改授刘禹锡为连州刺史。刘禹锡离开京师又十多年,接连做了几个郡的刺史。
大和二年(828),刘禹锡从和州任上被召回,官拜主客郎中。刘禹锡为先前的事含恨不已,又做游玄都观诗序说:“贞元二十一年(805)我任尚书省屯田员外郎,当时这观中没花木,这一年出京任连州刺史,接着便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召回京师,人人都说有道士在观中遍植红桃,如朝霞闪耀,于是做诗记述当时的事。很快又出京任职,至今已十四年,才回京任主客郎中,重游此观,空荡荡已无一株桃树,惟有兔葵燕麦在春风中摆动,因此又题二十八字,以待日后再来游览。”他所做前篇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到来”之句,人们赞赏他的才华而鄙薄他的行为。刘禹锡很恨武元衡、李逢吉,而裴度比较了解他。大和年间(827~835),裴度在中书省,打算让刘禹锡掌管制诰之事,而当权宰相又看到他的诗序,越发不高兴,因此只让他先后任礼部郎中、集贤院学士等职。裴度被罢宰相职务后,刘禹锡请求去东都洛阳任职。终究因仗恃才华心胸狭隘,不能长久任职朝内。六月,授苏州刺史,当即赐紫服佩金鱼袋。任满回朝,授汝州刺史,又调任太子宾客,到东都任职。
刘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写诗做文,一时无人超过他。白居易常与刘禹锡往来唱和,于是将唱和之诗汇编成集并做序道:“彭城刘梦得,是诗中豪杰。他的笔锋锐利,很少有人能同他匹敌。我自不量力,往往冒犯他。能应合者同样有美声,能相争者力量相当。你往我来,欲罢不能。于是每做一篇,先起草稿琢磨,琢磨透彻便诗兴大发,诗兴发做诗句便写成。一两年来,每日做诗,彼此赠答唱和,不觉越来越多。大和三年(829)春天以前,书写留存的,总计一百三十八首。其余乘兴或借醉,随口吟咏者不在此数之内。于是命小侄龟儿编录,刻印成两轴。并书写两本,一本交付龟儿,一本交付梦得的小儿子仑郎,令他们各自收藏,附于两家文集之后。我近来与元微之唱和颇多,有的已被人们传诵。我曾对微之打趣道:‘我与足下二十年为文友诗敌,幸运啊,也不幸呀。吟咏情性,播扬名声,舒畅而忘形,快乐而忘老,这是幸运。然而江南智男慧女言及才子,多半口称元、白,因您之故,使我不能在吴、越间独占鳌头,这也是不幸呀。现今年老又遇梦得。岂不是加倍的不幸吗?’梦得梦得,文字之神妙,首推诗歌。若说到诗的神妙,我怎敢占先?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可谓神妙哇。他的诗无论在哪儿,都应有神灵护佑,岂止是两家子弟秘藏呀!”作为名流他应享此称誉。梦得曾做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被江南文士誉为佳作。虽然他身份地位不高,公卿大僚许多人同他交往。开成(836~840)初年,刘禹锡再度担任太子宾客分司,不久又任同州刺史。会昌二年(842)七月,刘禹锡去世,时年七十一岁,追赠户部尚书。
子承雍,应考进士及第,亦有才华。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柳旦的远代子孙。他的曾伯祖父柳。。,高宗朝任宰相。父柳镇,曾任太常博士,最后官至侍御史。柳宗元从小聪明机警过人,尤精于写作西汉体诗赋。下笔构思,能与古人相比。精心剪裁细密安排,像珠贝灿然有光彩。当时文人们都推重他,后来任校书郎、蓝田县尉。贞元十九年(803),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当权,特别器重柳宗元。将他与监察御史吕温秘密引入宫中,同他们商议国事。不久柳宗元又升任尚书省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打算重用他,正好在职不久王叔文便失败,柳宗元与同辈的另七人均遭贬谪。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既遭放逐,身入蛮荒烟瘴之地,道路崎岖环境闭塞,胸中蕴蓄落魄诗人的郁闷伤感,无论抒情叙事,动笔皆成文章。写成骚体文十数篇,读过的人无不为之悲伤。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依例移任柳州刺史。当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调任播州刺史,诏令下达,柳宗元对亲近的人说:“禹锡有母年高,现在禹锡要去蛮荒之地当刺史,那里是西南边疆,往返万里,怎能逼着母亲同行。假如母子分居两地,就等于永别。我是禹锡的好友,怎忍心看到他这样?”立即写了奏章,恳请圣上将柳州刺史授与刘禹锡,自己前去播州。恰好裴度也向皇上奏请此事,刘禹锡终于改任连州刺史。
柳州当地风俗,借钱用子女做抵押,过期不还子女就没入钱主做奴婢。柳宗元便自己出钱替他们赎身,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长江五岭之间应进士科考的人,都不惜远行数千里前来跟随柳宗元学习;凡是经过他指教的,必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之多,声名震动当世,人们称他柳柳州。有文集四十卷传世。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逝世,终年四十七岁。子周六、周七,这时才三四岁。观察使裴行立主持丧事并护送柳宗元灵柩及其妻儿返回京师,当时人们赞赏裴行立的义举。
刺史、御史中丞、湖南观察使。在镇二年,吏民称治。大和四年 卒,时年五十八,赠右散骑常侍。
史臣曰:贞元、太和之间,以文学耸动搢绅之伍者,宗元、禹锡而已。其巧丽 渊博,属辞比事,诚一代之宏才。如俾之咏歌帝载,黼藻王言,足以平揖古贤,气 吞时辈。而蹈道不谨,昵比小人,自致流离,前隳素业。故君子群而不党,戒惧慎 独,正为此也。韩、李二文公,于陵迟之末,遑遑仁义;有志于持世范,欲以人文 化成,而道未果也。至若抑杨、墨,排释、老,虽于道未弘,亦端士之用心也。
赞曰:天地经纶,无出斯文。愈、翱挥翰,语切典坟。牺鸡断尾,害马败群。 僻涂自噬,刘、柳诸君。
<b>部分译文</b>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名仲卿,无声名地位。韩愈三岁时便成了孤儿,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大历至贞元之间(766~805),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拟扬雄、董仲舒的著述风格,而独孤及、梁肃学问最为深奥,受到知识界推崇。韩愈同这一班人交往,锐意钻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崭露头角。及至应进士科考,文章投递到公卿之间,前宰相郑余庆极力为他播扬声誉,因此韩愈一时便出了名。
不久,韩愈便中了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戍大梁,征召韩愈为巡官。董晋调任,徐州张建封又聘请他做幕僚。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后来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时,朝政落到多家权贵手中,宰相不能决断机要事务,宫中宦官到民市强行买卖的弊端,谏官上奏批评,皇上不听取。韩愈曾呈递数千言的奏章竭力陈说,皇上不接受,反而发怒将韩愈贬为连州阳山县令,后酌情移近任江陵府属官。元和(806~820)初年,韩愈被召为国子博士,又升都官员外郎。当时华州刺史阎济美因公事停止华阴县令柳涧的职务,让他代行属吏职事。数月后,阎济美被罢免,离开官衙去住公馆,柳涧便煽动百姓拦路索取前些年的军务劳役费。后来刺史赵昌查出柳涧煽动之罪将此事上奏,贬柳涧为房州司马。韩愈因公差经过华州,闻知此事,认为继任刺史庇护前任,便上疏为柳涧辩护,皇上将奏疏留在禁中不予处理。皇上命监察御史李宗。。核查,查得柳涧贪污受贿的事实,再度贬柳涧为封溪县尉。因韩愈妄加议论,又将他降为国子博士。韩愈认为自己才学高深,却屡次遭贬斥,于是做进学解以自喻。文章写道:
“国子先生早晨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校舍前,教诲他们说:‘学业精深来自勤奋,学习荒废由于玩乐;德行养成依靠深思熟虑,德行败坏由于因循苟且。现今圣君贤臣相遇,法律政令俱已制订,铲除了凶险邪恶之辈,选拔了德才兼优的人。具些许长处者一概录用,以一技而出名的人无不授职。发掘搜罗鉴别挑选,除去污垢磨出光辉。或许有学问欠佳而侥幸中选者,谁说学识渊博的人得不到举用?诸位学子只须担心学业不能精深,不用害怕主管官员不能明察;只须担心德行不能养成,不要害怕主管官员不公正。’
“话未说完,就有学生在行列里笑着说:‘先生在骗我们吧!弟子跟着先生学习,至今有好些年了。先生口中从未停止吟诵六经文句,手中从未停止翻阅诸子百家著述。读纪事文章必定总结其要点,读说理文章必定探讨其深奥含义。贪图多学务求有所获,无论重大或细微的内容均不放弃。点灯燃烛夜以继日,终年孜孜不倦地刻苦用功。先生治学,可以说够勤奋了。抵制异端邪说,排斥佛教道教,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儒学道统,独自旁搜博引将它从远古继承下来;犹如防堵百川泛滥而使它东流入海,挽回已经倾泻的狂澜。先生对于捍卫和传播儒家学说,可以说劳苦功高了。沉浸在古代典籍之深厚义蕴中,咀嚼品味其中的精华,写成文章,那些著作把家里都堆满了。向上代取法,虞舜夏禹之作,深奥无穷。周诰、殷盘,文句艰深难读。春秋文辞简要严谨,左传语言铺张华美。易奇妙而有法则,诗纯正而华丽。往下学习,庄子、离骚,太史公史记,扬雄和司马相如辞赋,这些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先生所做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博大精深而文辞雄奇奔放了。少小时就懂得学习,勇于大胆实践;随着年龄增长便通晓事理,处理各种事情都能恰如其分。先生在做人方面,可以说是德行完美了。然而在公务上不能被人信任,私事上得不到朋友帮助,进退两难,动辄获罪。没当几天御史,就被撵到南方边远之地。三度任国子博士,是个闲职不能有所作为。命中注定老要同仇敌打交道,屡遭失败。冬季即使天气较暖孩子们也冷得叫喊,丰收之年妻子也因饥饿而啼哭。先生头顶秃了牙齿脱落,即使熬到死又能得到什么好处?不知多想想这些,反倒来教训别人!’
“先生说:‘喂,你到前面来。那大木头可做栋梁,小木头可做椽子,斗拱短柱,门臼门槛门闩门框,各派适当用场,用以建成房屋,这是工匠们的巧妙技术。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普通的车前草马勃菌,陈旧的鼓皮,兼收并蓄,备用而不至于缺遗,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选拔人才准确公正,优秀的、稍差的一并量才任用,有的以委曲周全见长,有的以超绝旷达出众,比较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将他们安置到适合各自特点的职位上,这是宰相用人的原则。古时孟轲擅长辩论,孔子的学说因而得以阐明传播,他的车迹遍及天下,在周游列国中度过一生。荀卿坚守正道,儒家的伟大理论因而发扬光大,为逃避齐人的谗言来到楚国,最后被楚国废为平民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就成为经典,一举一动都成为法则,远远超过同辈人,优异卓绝达到了圣人的境地,他们在世上的遭遇又怎样呢?今天先生我治学勤奋,但不能继承儒家道统;言论虽多,却未能切中要领;文章虽新奇,但不合于实用;德行虽具一定修养,却不能超群出众。尚且月月取用朝廷的俸钱,年年耗费国库的粮食,孩子们不会种田,妻子不会织布,我骑马出门带着随从,安坐家中便吃现成饭,沿着常人之路小心地迈步,从古籍中窃取前人的言论。然而圣主不加责罚,宰臣不斥逐我,这不是很幸运吗?动一动便遭毁谤,名声随之被毁坏。将我安放在闲散的位置,这是理所当然的。至于去思虑利禄之有无,计较职位的高低,而忘记自己的才干只适合担任什么职务,指责自己上司的毛病,这犹如质问木匠为何不用小木桩做屋柱、指责医师用昌蒲使人延年益寿而打算推荐猪苓一样的荒谬。’”
执政官看了这篇文章很同情他,认为他有史学方面的才识,改派他任比部郎中、史馆修撰。一年后,调任考郎中、兼掌制诺,又拜为中书舍人。
不久,有人不喜欢韩愈,抓住他的旧事不放,说韩愈先前降职为江陵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礼遇厚重,裴均之子裴锷乃平庸浅陋之人,最近裴锷回来看望父亲,韩愈在为裴锷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称呼裴锷的字。这一说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响,因此韩愈被改授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为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淮西、蔡州平定以后,十二月随裴度回朝,因功被授刑部侍郎,圣上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碑文,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当时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李。。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李。。之妻可以出入宫禁,于是诉说碑辞与事实不符,圣上便下令磨掉韩愈所写碑文。宪宗皇帝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刻石为碑。
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道:
“臣俯首以为佛这东西,不过是夷狄的一种法术。从后汉时开始流传到中国,上古时并不曾有。从前黄帝在位百年,活到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活了一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活了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活了一百零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活了一百一十八岁;帝舜和帝禹都年满百岁。这些年代天下太平,百姓安乐长寿,然而当时中国并没有佛。那以后商汤也活到百岁,他的孙子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史书未记载他们的年寿,推断他们的生年,大概都不少于一百岁。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武王活了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这时佛法也未传到中国,他们并非奉佛而能久居君位和高寿。
“汉明帝时开始有佛法,而他在位只有十八年。之后战乱亡国之祸接踵而来,国运不能久长,宋、齐、梁、陈、元魏以来,奉佛越来越恭谨虔诚,而朝代更加短促。其间只有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次舍身做佛徒,祭祀宗庙不再用牲畜做祭品,每昼夜只吃一餐,食物限于蔬菜和果品。后来竟为侯景所逼迫,饿死在台城,国家不久便灭亡。敬佛本为求福,反倒招致灾祸。由此看来,佛不值得信奉,可以明白了。
“高祖灭隋建国之初,即主张废止佛教。当时群臣缺乏远见,不能深刻领悟先王治政方略及古今理国的规律,传播圣上的英明见解,以补救奉佛造成的弊害,这事便没去做。臣曾为此深感遗憾呀!臣俯首思虑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来无人能比。陛下即位之初,就禁止剃度常人为僧尼、道士,又禁止另建佛寺道观。臣当时认为高祖的遗志,必经陛下之手而得以实现。眼下纵然不能立即实行,难道可以纵容奉佛之风使它愈演愈烈吗?
“现在听说陛下让僧人们从凤翔迎来佛骨,登楼观看,还抬进了皇宫,让各寺相继迎接供养。臣虽然十分愚笨,也必定知道陛下不会被佛法迷惑而采取大礼供奉以祈求福瑞吉祥,只不过是因年丰民乐,顺应人心,为京都士大夫百姓设置一个奇特的观赏物、一个游戏玩乐的器具而已。哪有如此圣明却肯相信这种荒诞事情的呢?可是百姓愚昧,易受诱惑难明事理,假如看陛下这样,会以为陛下真心信佛。于是都说天子最圣明,尚且虔心敬佛,咱们百姓渺小卑贱,奉佛难道还应吝惜自己的身家性命吗?所以焚灼头顶烧去手指,数十百人聚集一起,解衣脱衫散布钱财,从早到晚,转相仿效,唯恐落于众人之后,老老少少四处奔走,将谋生之事尽皆抛弃。如果不立即加以禁止,等到佛骨经过各寺庙,必定有砍断手臂割碎身体用以供养的。伤风败俗,被四方之国传为笑谈,这不是小事啊。
“佛本是夷狄之人,同中国言语不通,服饰形制完全不同。他口中不说合乎先王礼法的言论,身上不穿合乎先王礼法的衣服,不懂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之间的情分。假使他仍活着,奉着他们国家的使命,来我京师朝拜,陛下容纳并接待他,不过在宣政殿见他一见,安排一次待客的礼仪,赐他衣服一套,护送他出境,不会让他去迷惑百姓。何况他身死已久,不过是一块枯朽的骨头,污秽不祥的残物,怎么适宜让它进入宫禁呢!孔子说:‘敬重鬼神但要远离他。’古时诸侯,在国中进行祭吊,尚且命巫祝先用桃枝编的笤帚扫除不祥,然后再行祭吊。现在平白无故迎奉枯朽污秽之物,亲临观赏,不先命巫祝,不使用桃枝笤帚,群臣不说陛下有错,御史不指出陛下的过失,臣确实为此感到羞耻。乞求陛下将这块骨头交付水火,使奉佛之事永远断根,断绝当今天下人和后代的疑惑。让天下人知道大圣人的作为非同寻常,难道不是一桩盛美之举吗!难道不痛快吗!佛如有灵,真能降祸作祟,只要有灾殃,就加到我身上来吧。老天有眼,我不会怨恨后悔。”
疏文奏上,宪宗非常恼怒。隔了一天,皇上将疏文出示给宰臣看,打算对韩愈处以极刑,裴度、崔群奏道:“韩愈触犯陛下,确实应当问罪,然而若不是心怀忠诚,不惧罢官责罚,怎能到这样地步?乞求圣上稍赐宽容,以使别人敢于劝谏。”皇上道:“韩愈说我奉佛太过分,我还可以容忍。至于说东汉奉佛之后,帝王都招致性命夭折皇位短促,怎么话说得这样刺耳呢?韩愈身为人臣,胆敢如此狂妄,一定不能宽赦。”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便就事情本身为韩愈说情,于是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了潮阳,上奏道:
“臣于今年正月十四日,蒙恩被授潮州刺史,即日驱车上路。经南岭、涉大海,水陆万里途程。臣所任职州郡,在广府最东边,离广府虽说二千里路,然而往来都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经过海口,下到险恶的水域,波涛壮阔急流凶猛,难以测算行期,飓风时起鳄鱼出没,祸患不可预料。州南地近边界,海水涨时波涛连天,毒雾瘴气早晚散发。臣年轻时多病,年刚五十,便头发斑白牙齿脱落,按理命不久长。加上所犯之罪极重,所处之地又极偏远荒瘠,臣忧虑惶恐惭愧惊悸,死期不远了。臣立蛮夷之地,与山神鬼怪打交道。假使不是陛下哀怜而惦记我,谁肯为臣说一句话呢。
“臣生性愚笨无知,人情世故多有不懂,只酷爱做学问写文章,没有一天停止过,确实得到同辈人推崇赞许。臣在应时文章方面,也无过人之处,至于论述陛下功德,则能与诗、书相比并;所做诗歌,用为郊祀的献辞;记载泰山封禅大典,镂刻在白玉碑石上成为传世典籍;陈述宏大盛美齐天之功绩,传颂前无古人之伟业,编入诗、书之类的经典也毫无愧色,放置于天地之间也不觉逊色。即使古代文豪复生,臣也不肯多加退让。臣俯首以为大唐受天命而统治天下,四海之内,没有谁不称臣屈服,南北西东,各有疆域万里。自天宝以后,政令措施稍觉松懈,礼乐不完善,军备不雄厚。叛臣奸人,外表恭顺内心悖逆,父子相继,祖孙相传,像古时诸侯,独霸一方,不向圣上朝拜纳贡,有六七十年了。古时四圣所传秩序,直到陛下,您亲自听政断事,干戈所指,无不顺从。应当制定乐章,禀告神明,东巡泰山,向皇天奏报功勋,使江山万世长存,护佑我大唐成就伟业。正当此时,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可是臣负罪在身,被拘禁在海岛,忧伤叹息,一天天逼近死期,竟不能任侍从官职、服事御前,竭尽思虑使尽精力,以赎回先前的过失。心怀苦痛度尽时光,至死不能瞑目!遥望北极星,魂神飞离。俯首恳请陛下,您就是天地父母,同情、怜惜我吧。”
宪宗对宰臣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我,我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我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皇上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看宰臣们怎样答对。可是皇甫。。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于是任命韩愈为袁州刺史。
当初,韩愈到潮阳上任以后,向属吏询问百姓有何疾苦,都说:“那城西深潭之中有鳄鱼,产卵孵化,有数丈长,把百姓豢养的家畜都要吃光了,因此百姓贫穷。”过了几天,韩愈前去视察,命判官秦济烤了一只小猪一只羊,投进潭水中,祷告道:
前代德威衰降之君主,抛弃楚、越之地,那么鳄鱼在此栖息是可以的。现今天子神圣,四海之外,均能据有。何况古扬州地域,刺史县令管辖之境,需献出贡物赋税代天地祖先宗庙祭祀所用,鳄鱼怎能同刺史一同居处这块土地上呢?刺史受天子派遣,命他在此驻守,鳄鱼伏居潭中胆敢不安分,而去吞食供百姓猎用的熊鹿獐猪来喂肥自身,繁殖后代,与刺史争做主宰。刺史虽然低能懦弱,怎肯向鳄鱼低头屈服呢?现在大海在潮州南面,大至鲸鹏,小至虾蟹,无不容纳,鳄鱼早晨动身晚上即可到达。现与鳄鱼约定,三至七日内,如鳄鱼顽固不化不肯迁往大海,定要加害于人,那么刺史将挑选才高体壮之人,持强弓毒箭,同鳄鱼一决雌雄!
祷告的当晚,暴风雷霆从潭中生起。几天后,潭水干涸,迁移到旧潭以西六十里。从此潮州人再不受鳄鱼危害。
袁州风俗,平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于是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
元和十五年(820),征召韩愈为国子祭酒,转任兵部侍郎。正值镇州人杀了田弘正,拥立王廷凑,朝廷命韩愈去镇州传旨晓谕。韩愈到后,召集军民,说明反逆与归顺的不同后果,情感深挚言辞真切,王廷凑听了又怕又敬重。后韩愈改任户部侍郎,转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由于不参谒中臣,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说皇上恩准便不必参谒中臣。李绅、韩愈性情都固执不让,你往我来,争辩不止,于是派李绅出任浙西观察使,韩愈也被罢免京兆尹,任兵部侍郎。等到李绅告辞皇上赴镇任职,流泪陈说,穆宗怜惜他,便追发诏书授李绅为兵部侍郎,韩愈又任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韩愈辞世,时年五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韩愈性情开朗豁达,与人交往,无论对方发迹或是潦倒,他始终态度不变。年轻时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这两人声名地位还不高,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中赞扬推崇他们。张籍终于科考得中,荣获利禄官位。后来韩愈虽然身份显贵,每当办完公事的闲暇,便同他们一起谈话宴饮,论文赋诗,和过去一样。而对那些权豪势要,看作奴仆一般,瞪着眼睛不屑一顾。韩愈很善于诱导勉励后进,留在家中做宾客对待的十分之六七,即使自己早餐也吃不上了,仍然和颜悦色毫不在意。总是以振兴名声教化、弘扬仁义为己任。帮助内外亲和朋友的孤女婚嫁的近十人。韩愈常认为,自魏晋以来做文章的人多拘于骈句对偶,而古代经典的意旨,司马迁、扬雄的气韵风格,不再发扬了。所以韩愈所写文章,务必同近时文体相反,抒发意旨创立学说,自成一家崭新见解。当时作家很多,没人能超过他,所以世上有“韩文”之誉。但是他不时仗恃才华肆意而言,也有远离孔、孟的观点。譬如南方人荒唐地将柳宗元当作罗池神,而韩愈撰写罗池庙碑便作为真有其事来记载;李贺因父名晋肃,不应参加进士考试,而韩愈为李贺写了讳辩一文,让他去考进士;又写了毛颖传,讥讽戏谑不近人情:这是文章的最大失误。当时人称韩愈有史家的笔力,等到他撰写顺宗实录,由于繁简不当,叙事取舍也不恰当,深为当时人指责。殷宗、文宗都曾命令史臣增添修改,那时韩愈的女婿李汉、蒋系官居显位,诸位史臣很觉为难。而韦处厚竟然另外撰写了顺宗实录三卷。韩愈有文集四十卷,李汉为文集作序。
韩愈之子名昶,也考中了进士。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父刘云,父刘溆,历任州县官吏或幕僚,以儒学被世人称道。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应进士考及第,不久又考中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古文,善做五言诗,今体诗和文章亦富于才华、辞藻瑰丽。做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僚时,任掌书记,杜佑对他格外器重。后随杜佑入朝,任监察御史,同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友善。
贞元末,王叔文任太子侍读,许多年轻人欲求上进,都去依附他。王叔文特别赏识刘禹锡,把他作为宰相人选来对待。顺宗即位后,长期患病不能主持政务,朝廷文诰,都由王叔文掌管。王叔文将刘禹锡及柳宗元召入宫中,同他们商议,对二人的意见没有不听从的。刘禹锡调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他们颇依仗权势,中伤正直人士。柳宗元一向不喜欢武元衡,当时武元衡任御史中丞,于是被降职做右庶子。侍御史窦群上奏弹劾刘禹锡心怀叵测扰乱朝政,不宜留在朝内,结果窦群当天便被罢官。韩皋仗着自己出身显贵,不依附王叔文一党,便被调出任湖南观察使。他们既然凭自己的喜怒欺凌旁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名斥责,路上遇着则以白眼相看,当时号称二王(王叔文、王亻丕)、刘、柳。
王叔文失败后,刘禹锡亦获罪贬为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贬为郎州司马。郎州在西南夷人之地,风气很落后,习俗处处与中原不同,没有一个能交谈的人。刘禹锡在郎州十年,惟有靠作文吟诗来陶冶性情。蛮夷之风俗崇尚巫术,每每滥修祠庙,击鼓舞蹈,必定唱言辞俚俗的歌曲。刘禹锡间或也参与其中,便依照屈原等人作品,写了新辞教巫祝歌唱。所以郎州地方夷人唱歌,多是刘禹锡所做歌词。
当初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触犯众怒,宪宗也很生气,所以对他们一再贬谪。诏书上有“逢恩不宽恕”的命令。然而执政官惋惜他们的才华,欲待事情淡化后,逐步提升他们。等到程异再次掌管转运事务,朝廷下诏派韩皋以及刘禹锡等人任边远州郡刺史。恰好武元衡官居中书省,让谏官十余人列举理由,说刘禹锡等人不可再用,于是作罢。
刘禹锡多年在湘州、澧州一带,忧郁不乐,于是读张九龄文集,并做叙表明自己的见解道:“世人说张曲江做宰相时,建议被放逐之臣不宜到条件好的地方,因此多流放到湘黔五溪不毛之地。现在读他的文章,他从朝官被贬为始安郡守,便叹息身处烟瘴疫病之地;从宰相贬为荆州刺史,便感觉自己像被囚禁的犯人。托言于叹禽鸟,寄辞于咏草树,郁郁然具有与屈原之辈相同的风格。哎呀,自己本生长偏远之地,一旦失意便不能忍受,何况生长中原或出身士族之人,难道必定要遣送到贫瘠之地,然后才觉得称心如意吗?议者认为张曲江是个良臣,看出安禄山有反叛之意,羞于与那些平庸之辈同列朝班,便秘密启奏圣上,即使古代圣贤也赶不上他,作为辅佐之臣虽无人可比,却最终落得惨败。难道不是因忌妒之心不能宽恕人,暗中遭到最大的报复,即使二美也不能相救吗?若非如此,为什么袁安一平反楚王株连之冤狱便四世受福呢?把两者相比较,难道神灵是可以不信的吗?”
元和十年(815),刘禹锡从朗州被召回,宰相仍打算将他安置在郎署。当时刘禹锡做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句有讥讽朝政之嫌,宰相不高兴,再次将他调出京师任播州刺史。诏书下达,御史中丞裴度奏道:“刘禹锡有母,八十多岁了。这播州在京师西南极远处,是猿犭穴居住之地,人迹罕至。禹锡确实应受处罚,然而他的老母必定不能去,那么同这个儿子便是死别了,臣担心伤害陛下倡导的孝道之传统。臣俯首恳请委屈法规,将他换到稍近一点的地方。”宪宗道:“为人之子,每件事都要特别谨慎,时时担忧给亲人留下祸患。现在刘禹锡所获罪罚,应更重于旁人,爱卿怎能用这番道理原谅他。”裴度无言对答。过了许久皇上改变了态度说道:“我所说的,是责备为人之子所做的事,然而终究不想让他的亲人伤心。”于是改授刘禹锡为连州刺史。刘禹锡离开京师又十多年,接连做了几个郡的刺史。
大和二年(828),刘禹锡从和州任上被召回,官拜主客郎中。刘禹锡为先前的事含恨不已,又做游玄都观诗序说:“贞元二十一年(805)我任尚书省屯田员外郎,当时这观中没花木,这一年出京任连州刺史,接着便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召回京师,人人都说有道士在观中遍植红桃,如朝霞闪耀,于是做诗记述当时的事。很快又出京任职,至今已十四年,才回京任主客郎中,重游此观,空荡荡已无一株桃树,惟有兔葵燕麦在春风中摆动,因此又题二十八字,以待日后再来游览。”他所做前篇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到来”之句,人们赞赏他的才华而鄙薄他的行为。刘禹锡很恨武元衡、李逢吉,而裴度比较了解他。大和年间(827~835),裴度在中书省,打算让刘禹锡掌管制诰之事,而当权宰相又看到他的诗序,越发不高兴,因此只让他先后任礼部郎中、集贤院学士等职。裴度被罢宰相职务后,刘禹锡请求去东都洛阳任职。终究因仗恃才华心胸狭隘,不能长久任职朝内。六月,授苏州刺史,当即赐紫服佩金鱼袋。任满回朝,授汝州刺史,又调任太子宾客,到东都任职。
刘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写诗做文,一时无人超过他。白居易常与刘禹锡往来唱和,于是将唱和之诗汇编成集并做序道:“彭城刘梦得,是诗中豪杰。他的笔锋锐利,很少有人能同他匹敌。我自不量力,往往冒犯他。能应合者同样有美声,能相争者力量相当。你往我来,欲罢不能。于是每做一篇,先起草稿琢磨,琢磨透彻便诗兴大发,诗兴发做诗句便写成。一两年来,每日做诗,彼此赠答唱和,不觉越来越多。大和三年(829)春天以前,书写留存的,总计一百三十八首。其余乘兴或借醉,随口吟咏者不在此数之内。于是命小侄龟儿编录,刻印成两轴。并书写两本,一本交付龟儿,一本交付梦得的小儿子仑郎,令他们各自收藏,附于两家文集之后。我近来与元微之唱和颇多,有的已被人们传诵。我曾对微之打趣道:‘我与足下二十年为文友诗敌,幸运啊,也不幸呀。吟咏情性,播扬名声,舒畅而忘形,快乐而忘老,这是幸运。然而江南智男慧女言及才子,多半口称元、白,因您之故,使我不能在吴、越间独占鳌头,这也是不幸呀。现今年老又遇梦得。岂不是加倍的不幸吗?’梦得梦得,文字之神妙,首推诗歌。若说到诗的神妙,我怎敢占先?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可谓神妙哇。他的诗无论在哪儿,都应有神灵护佑,岂止是两家子弟秘藏呀!”作为名流他应享此称誉。梦得曾做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被江南文士誉为佳作。虽然他身份地位不高,公卿大僚许多人同他交往。开成(836~840)初年,刘禹锡再度担任太子宾客分司,不久又任同州刺史。会昌二年(842)七月,刘禹锡去世,时年七十一岁,追赠户部尚书。
子承雍,应考进士及第,亦有才华。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柳旦的远代子孙。他的曾伯祖父柳。。,高宗朝任宰相。父柳镇,曾任太常博士,最后官至侍御史。柳宗元从小聪明机警过人,尤精于写作西汉体诗赋。下笔构思,能与古人相比。精心剪裁细密安排,像珠贝灿然有光彩。当时文人们都推重他,后来任校书郎、蓝田县尉。贞元十九年(803),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当权,特别器重柳宗元。将他与监察御史吕温秘密引入宫中,同他们商议国事。不久柳宗元又升任尚书省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打算重用他,正好在职不久王叔文便失败,柳宗元与同辈的另七人均遭贬谪。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既遭放逐,身入蛮荒烟瘴之地,道路崎岖环境闭塞,胸中蕴蓄落魄诗人的郁闷伤感,无论抒情叙事,动笔皆成文章。写成骚体文十数篇,读过的人无不为之悲伤。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依例移任柳州刺史。当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调任播州刺史,诏令下达,柳宗元对亲近的人说:“禹锡有母年高,现在禹锡要去蛮荒之地当刺史,那里是西南边疆,往返万里,怎能逼着母亲同行。假如母子分居两地,就等于永别。我是禹锡的好友,怎忍心看到他这样?”立即写了奏章,恳请圣上将柳州刺史授与刘禹锡,自己前去播州。恰好裴度也向皇上奏请此事,刘禹锡终于改任连州刺史。
柳州当地风俗,借钱用子女做抵押,过期不还子女就没入钱主做奴婢。柳宗元便自己出钱替他们赎身,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长江五岭之间应进士科考的人,都不惜远行数千里前来跟随柳宗元学习;凡是经过他指教的,必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之多,声名震动当世,人们称他柳柳州。有文集四十卷传世。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逝世,终年四十七岁。子周六、周七,这时才三四岁。观察使裴行立主持丧事并护送柳宗元灵柩及其妻儿返回京师,当时人们赞赏裴行立的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