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盛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相信李刺史是好官,也相信晋州的官府已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天灾时期,粮食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粮食,做再多的事情都是徒劳无功的。
“李刺史,不知晋州境内如今百姓所余几何,官仓粮草所余几何,百姓伤亡几何,治下是否太平,有没有乱民滋事,诸如此类的情况,请李刺史详细告之。”罗云生缓缓地道。
李刺史吸了吸鼻子,擦了一把眼泪,深呼吸平复了一下情绪后,才哽咽道:“昨日辖下各县令派人递来了消息,如今晋州四野村郭百姓纷纷离乡逃难,真正留在晋州本地的,大概只有十之三四,总数约莫在三万人左右,其中聚集在城外的,大约六千余人,余者有的进了深山采集野菇或打猎,有的则不知所踪,无从知晓。
至于官仓粮食,下官刚才说过,去岁年景并不好,官仓粮食去年中秋时押送了大部入充长安国库,剩下的旧米陈黍约四百余石,如若赈济百姓,这点粮食顶多只够百姓们吃十天,而且没有三省批文,下官也万万不敢打开官仓放粮……”
罗云生迅速扭头,与李治对视一眼,随即李治点点头,罗云生重重一挥手:“先开官仓赈济百姓,稳住百姓人心,度过这个难关再说,万事有晋王殿下担待便是。”
李治在一旁飞快点头。
李刺史犹豫了一下,然后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笑道:“若晋王殿下首肯,下官就不愁了,晋州百姓人心可定矣……再说,三日后户部便有赈灾粮草至,下官还担心什么?这就命人搭建棚帐,绝不让百姓挨饿受冻……”
话没说完,罗云生阴沉着脸瞥了他一眼,幽幽地道:“谁告诉你,三日后户部有赈灾粮草至?”
李刺史一呆,接着额头流下冷汗,脸色也迅速发白了,指着堂外廊下如木桩般伫立不动的刘苦瓜,结结巴巴地道:“刚才不是这位,这位将军,说……说……”
罗云生叹道:“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要不要这么天真烂漫?李刺史,你跟这位将军很熟吗?”
做人不能太天真,做刺史更不能天真,一耳朵能听出真话假话才算修炼到家。
李刺史显然还差了把火候,他把假话当成了真话。
刘苦瓜在城外百姓面前一脸冷酷且笃定的语气,说出三日内朝廷必有粮草到,百姓被糊弄得一愣一愣的,二话不说就信了,可惜刘苦瓜的戏演得太逼真,连刺史大人都信了。
能当上刺史的人,自然不是愚笨之辈,眼睛睁圆愣了片刻,立马明白过来了,然后,一脸哀怨绝望的看着罗云生。
“刚才那位将军所言……只是为了稳住百姓人心?”
罗云生笑道:“然也,否则今日百姓真会闹起来了。”
李刺史仰天长叹,为何长安朝廷派来了一群骗子?
“也就是说,三日内朝廷的赈灾粮草根本到不了晋州?”李刺史接着追问道。
“然也,别说三日,三十日都不一定……”罗云生收起了笑容,黯然叹道:“年景就是这样,你也知道,国库最近的花销,偌大的库房里空荡荡的能跑耗子,如今大唐北方四道皆受灾。
户部火急火燎筹备粮草,然而受灾的地方实在太多,面积太大,几乎半壁江山的官府都在眼巴巴等着朝廷的赈粮,就算朝廷果真将赈粮送到晋州,你觉得能有多少粮食?李刺史,陛下和朝廷有心无力啊……”
李刺史呆住,接着脸色发白,这个玩笑开大了,可是,今日此情此景,若刘苦瓜不说这番谎言,还能怎么办?
失魂落魄地惨笑两声,李刺史又流泪了:“如此,晋州百姓生望断绝矣!第一个百姓饿死之日,下官便从城头跳下,以此残躯向乡亲父老谢罪便是……”
罗云生抿唇黯然不语。
从长安出发,一直到晋州,一路所见所闻,不得不说,大唐的官吏果然都是心系百姓的好官,几乎没见到作威作福或是怠政懒惰的庸官和贪官,每到一地,官员总是忙前忙后,顶着百姓的咒骂和指责,不发怒,也不冷漠,个个都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任劳任怨形象,挖心掏肺对百姓,最后无力回天时,把自己的命搭上算是谢罪……
都是好人,都是好官,从不见他们喊过什么空洞的口号,可做的事情却是实实在在的造福守牧一方。
生于斯世,何其幸哉。
罗云生心头泛起淡淡的感动,因为感动,所以必须要为百姓和这些可爱的官员们做点事。
“先开官仓……”罗云生断然道:“官仓的粮食能撑十日,这十日里,我来想点别的办法。”
李刺史垂头不语,脸上的绝望之色一直未曾消退,显然,他对罗云生这一行人也不抱任何希望了。
罗云生也很无奈,他几乎都对自己绝望了。
人还没到晋阳,他已觉得前后无路,进退两难,这趟差事果然来者不善。
奉旨出长安时,李世民的旨意是追查谣言,这是最主要的任务,可一路走到现在,罗云生忽然发觉,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填饱百姓的肚子,而且这是所有问题和隐患的根源,百姓的肚子管住了,谁还有本事煽动大家造反?谁还有能力让谣言肆虐蔓延?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筹集粮食?
户部和国库指望不了了,不是朝廷不管百姓死活,而是受灾太广,而国库粮草有限,分配到每个地方的粮草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晋州也好,晋阳也好,现在主要只能靠自筹自救。
想到这里,罗云生不由重重叹气,整个晋州的百姓都已沦落到啃树皮草根的地步了,如何自救?怎么救?神仙也变不出粮食啊。
罗云生一行暂时在刺史府住下。
李刺史尽了礼数,亲自将李治和罗云生等人安置在刺史府后院东边的厢房里,然后便顾不得官场的规矩,告了罪后风风火火去安置城外难民了。
李治盘腿坐在厢房内,手托着腮,一脸愁意地叹气。
罗云生眉头紧蹙,凝神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赵老蔫,武二郎和刘苦瓜等人则守在屋外廊下,厢房内外一片死寂。
不容乐观的情势令所有人心头仿佛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抑得有点喘不过气来。看书喇
不仅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也是关乎社稷安危的大事,若不能解决眼前的困境,等待罗云生和李治的,或者说等待李世民和大唐的,将是关内四道烽烟尽起,各地民乱如火如荼,好好的贞观盛世,最后只能换来刀剑屠戮,将这大好盛世亲手葬送。
厢房内,李治小脸蛋布满愁容,拧结成难看的一团,小小年纪的他,也知道如今遇到了麻烦,天大的麻烦。
“恩师,咱们如何办?上哪里弄那么多粮食赈济难民呢?”李治幽幽叹道。
罗云生苦笑:“你问我,我问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事再大也变不出粮食……”
“难道眼睁睁看百姓饿死?”
“这句是废话,说点有营养的……”罗云生翻了个白眼,道:“幸好官仓还能支撑十日,这十日内,我终归会想到办法的……”
李治精神一振,喜道:“恩师真能想出办法吗?真的吗?”
“又是一句废话……”罗云生叹道,沉吟半晌,又道:“粮食先不提,现在重要的是晋州城外的难民,既然动工搭建棚帐,那就必须有个章程,也必须立一些规矩,否则必生大乱。”
“什么章程规矩?”李治满头雾水道:“搭好棚帐让百姓住进去,如果觉得冷就生几堆篝火,还待怎样?”
罗云生摇头道:“这样不行,大灾有大灾的章程,不能等闲处之……”
说着罗云生直起身,扬声道:“赵老蔫,进来一下。”
门外的赵老蔫昂首而入。
罗云生沉思许久,缓缓地道:“老蔫叔,有几件事要拜托你办,这几件事交给晋州官府我不放心。”
赵老蔫抱拳:“侯爷尽管吩咐。”
“将咱家的亲卫部曲以及晋王殿下的仪仗禁军都派出城外监工,首先,搭建棚帐要有章法... -->>
他相信李刺史是好官,也相信晋州的官府已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天灾时期,粮食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粮食,做再多的事情都是徒劳无功的。
“李刺史,不知晋州境内如今百姓所余几何,官仓粮草所余几何,百姓伤亡几何,治下是否太平,有没有乱民滋事,诸如此类的情况,请李刺史详细告之。”罗云生缓缓地道。
李刺史吸了吸鼻子,擦了一把眼泪,深呼吸平复了一下情绪后,才哽咽道:“昨日辖下各县令派人递来了消息,如今晋州四野村郭百姓纷纷离乡逃难,真正留在晋州本地的,大概只有十之三四,总数约莫在三万人左右,其中聚集在城外的,大约六千余人,余者有的进了深山采集野菇或打猎,有的则不知所踪,无从知晓。
至于官仓粮食,下官刚才说过,去岁年景并不好,官仓粮食去年中秋时押送了大部入充长安国库,剩下的旧米陈黍约四百余石,如若赈济百姓,这点粮食顶多只够百姓们吃十天,而且没有三省批文,下官也万万不敢打开官仓放粮……”
罗云生迅速扭头,与李治对视一眼,随即李治点点头,罗云生重重一挥手:“先开官仓赈济百姓,稳住百姓人心,度过这个难关再说,万事有晋王殿下担待便是。”
李治在一旁飞快点头。
李刺史犹豫了一下,然后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笑道:“若晋王殿下首肯,下官就不愁了,晋州百姓人心可定矣……再说,三日后户部便有赈灾粮草至,下官还担心什么?这就命人搭建棚帐,绝不让百姓挨饿受冻……”
话没说完,罗云生阴沉着脸瞥了他一眼,幽幽地道:“谁告诉你,三日后户部有赈灾粮草至?”
李刺史一呆,接着额头流下冷汗,脸色也迅速发白了,指着堂外廊下如木桩般伫立不动的刘苦瓜,结结巴巴地道:“刚才不是这位,这位将军,说……说……”
罗云生叹道:“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要不要这么天真烂漫?李刺史,你跟这位将军很熟吗?”
做人不能太天真,做刺史更不能天真,一耳朵能听出真话假话才算修炼到家。
李刺史显然还差了把火候,他把假话当成了真话。
刘苦瓜在城外百姓面前一脸冷酷且笃定的语气,说出三日内朝廷必有粮草到,百姓被糊弄得一愣一愣的,二话不说就信了,可惜刘苦瓜的戏演得太逼真,连刺史大人都信了。
能当上刺史的人,自然不是愚笨之辈,眼睛睁圆愣了片刻,立马明白过来了,然后,一脸哀怨绝望的看着罗云生。
“刚才那位将军所言……只是为了稳住百姓人心?”
罗云生笑道:“然也,否则今日百姓真会闹起来了。”
李刺史仰天长叹,为何长安朝廷派来了一群骗子?
“也就是说,三日内朝廷的赈灾粮草根本到不了晋州?”李刺史接着追问道。
“然也,别说三日,三十日都不一定……”罗云生收起了笑容,黯然叹道:“年景就是这样,你也知道,国库最近的花销,偌大的库房里空荡荡的能跑耗子,如今大唐北方四道皆受灾。
户部火急火燎筹备粮草,然而受灾的地方实在太多,面积太大,几乎半壁江山的官府都在眼巴巴等着朝廷的赈粮,就算朝廷果真将赈粮送到晋州,你觉得能有多少粮食?李刺史,陛下和朝廷有心无力啊……”
李刺史呆住,接着脸色发白,这个玩笑开大了,可是,今日此情此景,若刘苦瓜不说这番谎言,还能怎么办?
失魂落魄地惨笑两声,李刺史又流泪了:“如此,晋州百姓生望断绝矣!第一个百姓饿死之日,下官便从城头跳下,以此残躯向乡亲父老谢罪便是……”
罗云生抿唇黯然不语。
从长安出发,一直到晋州,一路所见所闻,不得不说,大唐的官吏果然都是心系百姓的好官,几乎没见到作威作福或是怠政懒惰的庸官和贪官,每到一地,官员总是忙前忙后,顶着百姓的咒骂和指责,不发怒,也不冷漠,个个都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任劳任怨形象,挖心掏肺对百姓,最后无力回天时,把自己的命搭上算是谢罪……
都是好人,都是好官,从不见他们喊过什么空洞的口号,可做的事情却是实实在在的造福守牧一方。
生于斯世,何其幸哉。
罗云生心头泛起淡淡的感动,因为感动,所以必须要为百姓和这些可爱的官员们做点事。
“先开官仓……”罗云生断然道:“官仓的粮食能撑十日,这十日里,我来想点别的办法。”
李刺史垂头不语,脸上的绝望之色一直未曾消退,显然,他对罗云生这一行人也不抱任何希望了。
罗云生也很无奈,他几乎都对自己绝望了。
人还没到晋阳,他已觉得前后无路,进退两难,这趟差事果然来者不善。
奉旨出长安时,李世民的旨意是追查谣言,这是最主要的任务,可一路走到现在,罗云生忽然发觉,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填饱百姓的肚子,而且这是所有问题和隐患的根源,百姓的肚子管住了,谁还有本事煽动大家造反?谁还有能力让谣言肆虐蔓延?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筹集粮食?
户部和国库指望不了了,不是朝廷不管百姓死活,而是受灾太广,而国库粮草有限,分配到每个地方的粮草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晋州也好,晋阳也好,现在主要只能靠自筹自救。
想到这里,罗云生不由重重叹气,整个晋州的百姓都已沦落到啃树皮草根的地步了,如何自救?怎么救?神仙也变不出粮食啊。
罗云生一行暂时在刺史府住下。
李刺史尽了礼数,亲自将李治和罗云生等人安置在刺史府后院东边的厢房里,然后便顾不得官场的规矩,告了罪后风风火火去安置城外难民了。
李治盘腿坐在厢房内,手托着腮,一脸愁意地叹气。
罗云生眉头紧蹙,凝神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赵老蔫,武二郎和刘苦瓜等人则守在屋外廊下,厢房内外一片死寂。
不容乐观的情势令所有人心头仿佛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抑得有点喘不过气来。看书喇
不仅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也是关乎社稷安危的大事,若不能解决眼前的困境,等待罗云生和李治的,或者说等待李世民和大唐的,将是关内四道烽烟尽起,各地民乱如火如荼,好好的贞观盛世,最后只能换来刀剑屠戮,将这大好盛世亲手葬送。
厢房内,李治小脸蛋布满愁容,拧结成难看的一团,小小年纪的他,也知道如今遇到了麻烦,天大的麻烦。
“恩师,咱们如何办?上哪里弄那么多粮食赈济难民呢?”李治幽幽叹道。
罗云生苦笑:“你问我,我问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事再大也变不出粮食……”
“难道眼睁睁看百姓饿死?”
“这句是废话,说点有营养的……”罗云生翻了个白眼,道:“幸好官仓还能支撑十日,这十日内,我终归会想到办法的……”
李治精神一振,喜道:“恩师真能想出办法吗?真的吗?”
“又是一句废话……”罗云生叹道,沉吟半晌,又道:“粮食先不提,现在重要的是晋州城外的难民,既然动工搭建棚帐,那就必须有个章程,也必须立一些规矩,否则必生大乱。”
“什么章程规矩?”李治满头雾水道:“搭好棚帐让百姓住进去,如果觉得冷就生几堆篝火,还待怎样?”
罗云生摇头道:“这样不行,大灾有大灾的章程,不能等闲处之……”
说着罗云生直起身,扬声道:“赵老蔫,进来一下。”
门外的赵老蔫昂首而入。
罗云生沉思许久,缓缓地道:“老蔫叔,有几件事要拜托你办,这几件事交给晋州官府我不放心。”
赵老蔫抱拳:“侯爷尽管吩咐。”
“将咱家的亲卫部曲以及晋王殿下的仪仗禁军都派出城外监工,首先,搭建棚帐要有章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