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红楼之林如海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等圣上下旨赐婚呢,若是杨三奶奶不依不饶地生事,到时难免都不好看。”
林家为人厚道,俞皇后和长庆帝并俞老太太祖孙都得了他们的好处,到了这时候,俞皇后岂能不闻不问,有权有势的时候遇到此事,若是一味忍气吞声反倒是下下之策了。
俞皇后并不怕别人知道,故而当面说与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听。
南安太妃婆媳二人暗叫侥幸,幸亏知道杨昊太太拘霍灿进佛堂时,他们没替霍灿出面,不然,岂不得罪了皇后?忙唯唯诺诺地称是,连称不敢。
皇太后听了,却不免有些诧异,道:“几时的事情?怎么没听你说?猛然就说要赐婚?”
俞皇后笑道:“早就说定了,只是那年我兄弟想从科举出仕,前年去了江南,长庆元年的时候礼部请旨追封我父兄,乃因我兄弟不在京城,圣上便暂时收着,等我兄弟今年考试的结果,然后连同赐婚一并下旨。”
皇太后点头不语,暗叹俞老太太有心计本事,有林家这样的岳家,还怕俞恒没有前程?到时候袭了父兄的爵位,自己又是年少有为,少不得成为长庆帝跟前的红人。
皇太后娘家兄弟也有个小女儿,名唤清然,今年十五岁,生得聪明伶俐异常,只是婚姻上眼高于顶,寻常有功名的学子,或是世家子弟,她嫌嫁过去没有品级,要对人低头,因此想寻一门嫁过去就是有品级身份的人家,偏生寻常宗室公侯府中又没有年龄相当的,唯有俞恒是俞皇后嫡亲的兄弟,必要承袭父兄的爵位,不是公爵,就是侯爵,皆是超品,皇太后正想着等俞恒杏榜过后,替他们说和,谁料他们竟和林家说好了。
皇太后惋惜不已,早两年因俞恒天煞孤星的名声,他们家瞧不上俞恒,而后清然蹉跎了这两年,年龄渐大,倒不如从前那般容易说亲了,皇太后才想起俞恒。听俞皇后如此一说,皇太后就知道自己之前的打算不能再提了。
世人本就是跟红顶白,即使贵为皇太后,亦如此。
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从宫中出来,当即决定不再管霍灿,得罪了林家,就得罪了皇后,待她们听说俞皇后果然派遣了两位极厉害的嬷嬷给霍灿时,各自沉默。
俞皇后派这么两位嬷嬷过去,就是让她们看着霍灿,虽说霍灿没有本事,妨碍不了林家丝毫,但是留下这样刁钻古怪的人物时时刻刻地奚落人,处处针对林家,着实让人气愤,而且俞皇后从不小看任何人,毕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早些防患于未然的好。
因此事,京城各处都知道了俞家和林家结亲的消息,既惊且叹。
论及根基门第,两家原是相配的,只是林家声势正隆,俞家只俞恒一个,俞科俞秋两个早已分了家,畏惧俞恒的命格,并不如何来往,因此倒也有些不相配了,没想到林家竟然会答应俞家这门亲事,以爱女许之。这么一来,本来盘算着打听林姑娘行事为人的人家,都只能偃旗息鼓,没听说圣上要为他们赐婚么?
林睿和俞恒一心一意地用功,到了初九这日,各自去参加考试。
偏生这日一早竟下起了雪,不到半日,就见到有许多学子被抬了出来,贾敏知道后,忧心忡忡地道:“这样冷的天,他们都穿着单衣,怎么熬得下去?”当年林如海参加春闱时还没有这么冷,出来时养了好几日才缓过神来。
————————一个小时后,补齐,虽然是取巧,嘿嘿,但是三点前,我更了,(*^__^*)嘻嘻……——————
杨茹脚下一个踉跄,用力甩开霍灿,忙向众人赔罪,杨旭太太的脸上也不好看。
苏太太看着杨旭太太道:“今日是小女喜事,还请杨太太多多包涵。”
杨旭太太苦笑道:“该当我们赔罪才是,我那侄媳妇不懂事,还请各位多担待些。”说毕,亦向贾敏赔罪,忙忙地带霍灿和杨茹离去,免得在这里再得罪了人。
她们离开后,众人便叹道:“真真是来恶心人的不成?”言下之意都不喜霍灿。
北静太妃并未言语,此时此刻却道:“不必在意她,竟是疯魔了似的,今儿是苏姑娘大喜的日子,咱们正经吃酒看戏要紧。”
听了她的话,贾敏心中一怔,瞧霍灿的言行举止,可不是疯魔了一样?
至席终而散,从苏家赴宴回来,贾敏令人看着霍灿的动静,虽不惧她,却恐其再算计自己家,儿女即将成亲定亲,遂小心为上,何况她又特特问起过黛玉,若是在黛玉身上打主意,可就不好了。吩咐完,贾敏便不在意了,一心一意地照料林睿。
春闱在即,为二月初九,犹存冬之寒气,且一共三场,每场三天,贾敏担心林睿受不住,带着贴身丫鬟特地用厚实的料子给林睿缝制了三身单衣,又因俞老太太近来小恙,怕她不能周全打点俞恒考试之物,亦给俞恒做了三身,打发人送去。
俞老太太身上不好,早命丫鬟收拾了,但见贾敏如此用心,不免十分感激,对俞恒叹道:“林家待你,不比儿子差,将来,你亦好生孝顺他们才是。”
俞老太太这一病,愈觉有些下世的光景,留下俞恒独自一人,虽有叔叔和堂兄弟,却和没有一般,即便是正经的国舅,可是若仕途上没有人相助,总会艰难些,但愿林家一如既往地照料俞恒,亦扶持着他重现当日老太爷在世时的风光。
俞恒忙道:“祖母放心,孙儿是女婿,也是半子,理当孝顺岳父岳母。”
俞老太太点点头,道:“快去读书罢,再过两日就该考试了。”
俞恒答应一声,亲往林家致谢,回来后方继续用功。
俞老太太精力不济,依然静养,提亲的礼物和文定之礼她都预备妥当了,聘金聘礼除了些喜饼羊鹅等物,也都封存在库中,她知道黛玉的嫁妆极多,预备的聘礼和聘金亦是极多,只是宅子尚未修缮,不知自己是否能熬到他们成亲的时候。
一时丫鬟来回说有人下帖子,俞老太太一看,是先前请人说亲的人家,立时便拒了。
却说杨旭太太等人回到家中,霍灿仍旧气愤不已,她已看得明白了,自己在苏家备受冷遇,皆因贾敏之故,想来大家都奉承贾敏,故待自己冷淡。
杨茹抱怨道:“三堂嫂,我劝你竟是清静些,何苦说林太太的不是?现今谁不知道林大人一进京城,势必会高升,三堂哥不过是捐的虚职,如何能和人家相提并论?就是咱们家大伯父和父亲两人联合在一起,也不如林大人在圣上跟前的体面,何况他们家和皇后娘娘的娘家兄弟极好,别人和林家交好都来不及,偏嫂子反倒故意得罪林太太。”
想起霍灿在苏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杨茹神色颇为难看,她定了四月的日子出嫁,在这时候若传出什么不好的话,自己将来如何在夫家立足?杨茹不知旧事,但是单从眼前一事来看,霍灿必定会给自己家惹来麻烦。
回京这么些年,前两年杨茹又因堂姐之故,得杨昊太太调、教了一段时候,令她眼界大开,倒比在扬州时懂事了,大概明白了林家的声势,并不敢得罪他们。
霍灿面沉如水,不悦地道:“茹儿,你这是对我不满?”
杨茹脸上闪过一抹讽刺,旋即低下头来,不叫霍灿看到丝毫,免得再生风波。追根究底,霍灿到底是南安王府的女儿,南安郡王虽然一直远着她,来往并不热络,但是南安太妃却是极疼霍灿这个嫡亲的女儿,怎会让人欺负了霍灿去。这些年杨茹没少听家人说,南安太妃常打发人给霍灿送东西,也是不许杨家怠慢霍灿的意思。
因此杨茹淡淡地道:“我哪敢对郡主不满呢,只是想叫郡主明白些京城的形势,免得得罪了人,连累杨家上下。我妈拗不过郡主的命令,今儿才带郡主一起过去,明儿郡主若想出门,别再打着我们娘儿的主意了,毕竟咱们虽然同姓杨,却不是一家。”
说完,杨茹看都不看霍灿一眼,径自去找大伯母请安说话,留下霍灿气得浑身颤抖。
杨旭太太却畏惧南安王府的权势,又因杨旭几年不曾升迁,权势渐小,遂含笑赔罪道:“茹儿年纪小不懂事,郡主千万别她计较,等我晚上罚她一顿,好叫郡主消消气。”
霍灿怒气冲冲地道:“当不起!”说罢,径自回自己现今的居所了。
杨昊和杨旭乃是嫡亲的堂兄弟,两家的父亲早就分家了,但杨家族人甚多,仍旧聚居一处,故两府相邻,其间有门出入,霍灿今日坐杨旭太太的车去苏家,回来亦是,她无封号品级,杨旭太太到底是二品夫人,因而霍灿须得从杨旭家离开,再往自家。
杨昊太太听杨茹说完在苏家的一切,登时火冒三丈。当年她听说了霍灿在京城的名声后,就不喜霍灿进门,不过是南安王府以势压人,勉强才娶进门,兼之杨昊后来升任云南总督,辖制住了西海沿子那边的粮草,已去了的南安王爷方不好给霍灿撑腰。后来,南安王爷去世,霍煜和霍灿不亲,南安太妃鞭长莫及,霍灿倒也识趣,夹起尾巴做人,老实了几年,没想到一朝进京,竟而旧态复萌,端的叫人恼怒。
依杨昊太太看来,霍灿真是疯魔了一般,在家闹事时就是如此,不管不顾,但是夹起尾巴做人时看着却也进退有度,叫杨家上下心里暗暗称奇。
听闻霍灿回来也不请安,竟命人驾车要回娘家诉苦,杨昊太太二话不说,又恐霍灿问起黛玉意欲生事,立时命人收拾佛堂,在霍灿出门之前,命几个粗壮婆子押霍灿进佛堂清修,对外只说霍灿一心向佛,愿意侍奉佛祖云云,然后又备下重礼去给贾敏赔罪,另外打发长媳去南安王府,跟南安王妃说了此事的来龙去脉。
南安王妃是甄家之女,本和贾家是老亲,嫁到南安王府后,和贾家常来往,其母和贾敏也是多年的交情,又素知霍煜厌恶霍灿的由来,眼见着自己的儿女正在说亲,恨不得杨家把霍灿看得牢牢的,哪里会怪罪杨家,反倒是南安太妃心疼女儿,略有不悦。
南安王妃见状,因知南安太妃不是个糊涂人,忙拿着儿女的亲事来说,劝道:“叫姑奶奶清静些也好,免得惹出事来,咱们大家后悔莫及。”
南安太妃蓦地想起那年自己和老太妃向贾敏赔不是的情景,长叹一声,果然不再管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霍灿既嫁到杨家,杨家又不曾十分欺负了她,只是恐她闹事方拘在佛堂里,也在情理之中。正如南安王妃说的,孙儿孙女眼下正在说亲,好容易让人忘记了那些事,断然不能再因霍灿连累了孙子和孙女的前程。
不想,次日进宫请安时,皇太后淡淡地说了一句道:“别叫灿儿出门了,省得叫人厌恶。”
俞皇后在下面笑吟吟地赞同道:“我这就打发两个嬷嬷教导杨三奶奶一些规矩,也好叫她知晓些世事,纵不出门,该学的也得学了。”
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听了,战战兢兢地应是,口内半点不敢辩驳。
俞皇后笑眯眯地道:“眼瞅着恩科开试,还是别惹是生非的好,竟是叫林哥儿清清静静的考试罢。太妃和王妃不知道,我那老祖母为我那不争气的兄弟求娶了林家的大姑娘,正打算恩科后等圣上下旨赐婚呢,若是杨三奶奶不依不饶地生事,到时难免都不好看。”
林家为人厚道,俞皇后和长庆帝并俞老太太祖孙都得了他们的好处,到了这时候,俞皇后岂能不闻不问,有权有势的时候遇到此事,若是一味忍气吞声反倒是下下之策了。
俞皇后并不怕别人知道,故而当面说与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听。
南安太妃婆媳二人暗叫侥幸,幸亏知道杨昊太太拘霍灿进佛堂时,他们没替霍灿出面,不然,岂不得罪了皇后?忙唯唯诺诺地称是,连称不敢。
皇太后听了,却不免有些诧异,道:“几时的事情?怎么没听你说?猛然就说要赐婚?”
俞皇后笑道:“早就说定了,只是那年我兄弟想从科举出仕,前年去了江南,长庆元年的时候礼部请旨追封我父兄,乃因我兄弟不在京城,圣上便暂时收着,等我兄弟今年考试的结果,然后连同赐婚一并下旨。”
皇太后点头不语,暗叹俞老太太有心计本事,有林家这样的岳家,还怕俞恒没有前程?到时候袭了父兄的爵位,自己又是年少有为,少不得成为长庆帝跟前的红人。
皇太后娘家兄弟也有个小女儿,名唤清然,今年十五岁,生得聪明伶俐异常,只是婚姻上眼高于顶,寻常有功名的学子,或是世家子弟,她嫌嫁过去没有品级,要对人低头,因此想寻一门嫁过去就是有品级身份的人家,偏生寻常宗室公侯府中又没有年龄相当的,唯有俞恒是俞皇后嫡亲的兄弟,必要承袭父兄的爵位,不是公爵,就是侯爵,皆是超品,皇太后正想着等俞恒杏榜过后,替他们说和,谁料他们竟和林家说好了。
皇太后惋惜不已,早两年因俞恒天煞孤星的名声,他们家瞧不上俞恒,而后清然蹉跎了这两年,年龄渐大,倒不如从前那般容易说亲了,皇太后才想起俞恒。听俞皇后如此一说,皇太后就知道自己之前的打算不能再提了。
世人本就是跟红顶白,即使贵为皇太后,亦如此。
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从宫中出来,当即决定不再管霍灿,得罪了林家,就得罪了皇后,待她们听说俞皇后果然派遣了两位极厉害的嬷嬷给霍灿时,各自沉默。
俞皇后派这么两位嬷嬷过去,就是让她们看着霍灿,虽说霍灿没有本事,妨碍不了林家丝毫,但是留下这样刁钻古怪的人物时时刻刻地奚落人,处处针对林家,着实让人气愤,而且俞皇后从不小看任何人,毕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早些防患于未然的好。
因此事,京城各处都知道了俞家和林家结亲的消息,既惊且叹。
论及根基门第,两家原是相配的,只是林家声势正隆,俞家只俞恒一个,俞科俞秋两个早已分了家,畏惧俞恒的命格,并不如何来往,因此倒也有些不相配了,没想到林家竟然会答应俞家这门亲事,以爱女许之。这么一来,本来盘算着打听林姑娘行事为人的人家,都只能偃旗息鼓,没听说圣上要为他们赐婚么?
林睿和俞恒一心一意地用功,到了初九这日,各自去参加考试。
偏生这日一早竟下起了雪,不到半日,就见到有许多学子被抬了出来,贾敏知道后,忧心忡忡地道:“这样冷的天,他们都穿着单衣,怎么熬得下去?”当年林如海参加春闱时还没有这么冷,出来时养了好几日才缓过神来。</P></DIV>
<TR><
等圣上下旨赐婚呢,若是杨三奶奶不依不饶地生事,到时难免都不好看。”
林家为人厚道,俞皇后和长庆帝并俞老太太祖孙都得了他们的好处,到了这时候,俞皇后岂能不闻不问,有权有势的时候遇到此事,若是一味忍气吞声反倒是下下之策了。
俞皇后并不怕别人知道,故而当面说与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听。
南安太妃婆媳二人暗叫侥幸,幸亏知道杨昊太太拘霍灿进佛堂时,他们没替霍灿出面,不然,岂不得罪了皇后?忙唯唯诺诺地称是,连称不敢。
皇太后听了,却不免有些诧异,道:“几时的事情?怎么没听你说?猛然就说要赐婚?”
俞皇后笑道:“早就说定了,只是那年我兄弟想从科举出仕,前年去了江南,长庆元年的时候礼部请旨追封我父兄,乃因我兄弟不在京城,圣上便暂时收着,等我兄弟今年考试的结果,然后连同赐婚一并下旨。”
皇太后点头不语,暗叹俞老太太有心计本事,有林家这样的岳家,还怕俞恒没有前程?到时候袭了父兄的爵位,自己又是年少有为,少不得成为长庆帝跟前的红人。
皇太后娘家兄弟也有个小女儿,名唤清然,今年十五岁,生得聪明伶俐异常,只是婚姻上眼高于顶,寻常有功名的学子,或是世家子弟,她嫌嫁过去没有品级,要对人低头,因此想寻一门嫁过去就是有品级身份的人家,偏生寻常宗室公侯府中又没有年龄相当的,唯有俞恒是俞皇后嫡亲的兄弟,必要承袭父兄的爵位,不是公爵,就是侯爵,皆是超品,皇太后正想着等俞恒杏榜过后,替他们说和,谁料他们竟和林家说好了。
皇太后惋惜不已,早两年因俞恒天煞孤星的名声,他们家瞧不上俞恒,而后清然蹉跎了这两年,年龄渐大,倒不如从前那般容易说亲了,皇太后才想起俞恒。听俞皇后如此一说,皇太后就知道自己之前的打算不能再提了。
世人本就是跟红顶白,即使贵为皇太后,亦如此。
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从宫中出来,当即决定不再管霍灿,得罪了林家,就得罪了皇后,待她们听说俞皇后果然派遣了两位极厉害的嬷嬷给霍灿时,各自沉默。
俞皇后派这么两位嬷嬷过去,就是让她们看着霍灿,虽说霍灿没有本事,妨碍不了林家丝毫,但是留下这样刁钻古怪的人物时时刻刻地奚落人,处处针对林家,着实让人气愤,而且俞皇后从不小看任何人,毕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早些防患于未然的好。
因此事,京城各处都知道了俞家和林家结亲的消息,既惊且叹。
论及根基门第,两家原是相配的,只是林家声势正隆,俞家只俞恒一个,俞科俞秋两个早已分了家,畏惧俞恒的命格,并不如何来往,因此倒也有些不相配了,没想到林家竟然会答应俞家这门亲事,以爱女许之。这么一来,本来盘算着打听林姑娘行事为人的人家,都只能偃旗息鼓,没听说圣上要为他们赐婚么?
林睿和俞恒一心一意地用功,到了初九这日,各自去参加考试。
偏生这日一早竟下起了雪,不到半日,就见到有许多学子被抬了出来,贾敏知道后,忧心忡忡地道:“这样冷的天,他们都穿着单衣,怎么熬得下去?”当年林如海参加春闱时还没有这么冷,出来时养了好几日才缓过神来。
————————一个小时后,补齐,虽然是取巧,嘿嘿,但是三点前,我更了,(*^__^*)嘻嘻……——————
杨茹脚下一个踉跄,用力甩开霍灿,忙向众人赔罪,杨旭太太的脸上也不好看。
苏太太看着杨旭太太道:“今日是小女喜事,还请杨太太多多包涵。”
杨旭太太苦笑道:“该当我们赔罪才是,我那侄媳妇不懂事,还请各位多担待些。”说毕,亦向贾敏赔罪,忙忙地带霍灿和杨茹离去,免得在这里再得罪了人。
她们离开后,众人便叹道:“真真是来恶心人的不成?”言下之意都不喜霍灿。
北静太妃并未言语,此时此刻却道:“不必在意她,竟是疯魔了似的,今儿是苏姑娘大喜的日子,咱们正经吃酒看戏要紧。”
听了她的话,贾敏心中一怔,瞧霍灿的言行举止,可不是疯魔了一样?
至席终而散,从苏家赴宴回来,贾敏令人看着霍灿的动静,虽不惧她,却恐其再算计自己家,儿女即将成亲定亲,遂小心为上,何况她又特特问起过黛玉,若是在黛玉身上打主意,可就不好了。吩咐完,贾敏便不在意了,一心一意地照料林睿。
春闱在即,为二月初九,犹存冬之寒气,且一共三场,每场三天,贾敏担心林睿受不住,带着贴身丫鬟特地用厚实的料子给林睿缝制了三身单衣,又因俞老太太近来小恙,怕她不能周全打点俞恒考试之物,亦给俞恒做了三身,打发人送去。
俞老太太身上不好,早命丫鬟收拾了,但见贾敏如此用心,不免十分感激,对俞恒叹道:“林家待你,不比儿子差,将来,你亦好生孝顺他们才是。”
俞老太太这一病,愈觉有些下世的光景,留下俞恒独自一人,虽有叔叔和堂兄弟,却和没有一般,即便是正经的国舅,可是若仕途上没有人相助,总会艰难些,但愿林家一如既往地照料俞恒,亦扶持着他重现当日老太爷在世时的风光。
俞恒忙道:“祖母放心,孙儿是女婿,也是半子,理当孝顺岳父岳母。”
俞老太太点点头,道:“快去读书罢,再过两日就该考试了。”
俞恒答应一声,亲往林家致谢,回来后方继续用功。
俞老太太精力不济,依然静养,提亲的礼物和文定之礼她都预备妥当了,聘金聘礼除了些喜饼羊鹅等物,也都封存在库中,她知道黛玉的嫁妆极多,预备的聘礼和聘金亦是极多,只是宅子尚未修缮,不知自己是否能熬到他们成亲的时候。
一时丫鬟来回说有人下帖子,俞老太太一看,是先前请人说亲的人家,立时便拒了。
却说杨旭太太等人回到家中,霍灿仍旧气愤不已,她已看得明白了,自己在苏家备受冷遇,皆因贾敏之故,想来大家都奉承贾敏,故待自己冷淡。
杨茹抱怨道:“三堂嫂,我劝你竟是清静些,何苦说林太太的不是?现今谁不知道林大人一进京城,势必会高升,三堂哥不过是捐的虚职,如何能和人家相提并论?就是咱们家大伯父和父亲两人联合在一起,也不如林大人在圣上跟前的体面,何况他们家和皇后娘娘的娘家兄弟极好,别人和林家交好都来不及,偏嫂子反倒故意得罪林太太。”
想起霍灿在苏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杨茹神色颇为难看,她定了四月的日子出嫁,在这时候若传出什么不好的话,自己将来如何在夫家立足?杨茹不知旧事,但是单从眼前一事来看,霍灿必定会给自己家惹来麻烦。
回京这么些年,前两年杨茹又因堂姐之故,得杨昊太太调、教了一段时候,令她眼界大开,倒比在扬州时懂事了,大概明白了林家的声势,并不敢得罪他们。
霍灿面沉如水,不悦地道:“茹儿,你这是对我不满?”
杨茹脸上闪过一抹讽刺,旋即低下头来,不叫霍灿看到丝毫,免得再生风波。追根究底,霍灿到底是南安王府的女儿,南安郡王虽然一直远着她,来往并不热络,但是南安太妃却是极疼霍灿这个嫡亲的女儿,怎会让人欺负了霍灿去。这些年杨茹没少听家人说,南安太妃常打发人给霍灿送东西,也是不许杨家怠慢霍灿的意思。
因此杨茹淡淡地道:“我哪敢对郡主不满呢,只是想叫郡主明白些京城的形势,免得得罪了人,连累杨家上下。我妈拗不过郡主的命令,今儿才带郡主一起过去,明儿郡主若想出门,别再打着我们娘儿的主意了,毕竟咱们虽然同姓杨,却不是一家。”
说完,杨茹看都不看霍灿一眼,径自去找大伯母请安说话,留下霍灿气得浑身颤抖。
杨旭太太却畏惧南安王府的权势,又因杨旭几年不曾升迁,权势渐小,遂含笑赔罪道:“茹儿年纪小不懂事,郡主千万别她计较,等我晚上罚她一顿,好叫郡主消消气。”
霍灿怒气冲冲地道:“当不起!”说罢,径自回自己现今的居所了。
杨昊和杨旭乃是嫡亲的堂兄弟,两家的父亲早就分家了,但杨家族人甚多,仍旧聚居一处,故两府相邻,其间有门出入,霍灿今日坐杨旭太太的车去苏家,回来亦是,她无封号品级,杨旭太太到底是二品夫人,因而霍灿须得从杨旭家离开,再往自家。
杨昊太太听杨茹说完在苏家的一切,登时火冒三丈。当年她听说了霍灿在京城的名声后,就不喜霍灿进门,不过是南安王府以势压人,勉强才娶进门,兼之杨昊后来升任云南总督,辖制住了西海沿子那边的粮草,已去了的南安王爷方不好给霍灿撑腰。后来,南安王爷去世,霍煜和霍灿不亲,南安太妃鞭长莫及,霍灿倒也识趣,夹起尾巴做人,老实了几年,没想到一朝进京,竟而旧态复萌,端的叫人恼怒。
依杨昊太太看来,霍灿真是疯魔了一般,在家闹事时就是如此,不管不顾,但是夹起尾巴做人时看着却也进退有度,叫杨家上下心里暗暗称奇。
听闻霍灿回来也不请安,竟命人驾车要回娘家诉苦,杨昊太太二话不说,又恐霍灿问起黛玉意欲生事,立时命人收拾佛堂,在霍灿出门之前,命几个粗壮婆子押霍灿进佛堂清修,对外只说霍灿一心向佛,愿意侍奉佛祖云云,然后又备下重礼去给贾敏赔罪,另外打发长媳去南安王府,跟南安王妃说了此事的来龙去脉。
南安王妃是甄家之女,本和贾家是老亲,嫁到南安王府后,和贾家常来往,其母和贾敏也是多年的交情,又素知霍煜厌恶霍灿的由来,眼见着自己的儿女正在说亲,恨不得杨家把霍灿看得牢牢的,哪里会怪罪杨家,反倒是南安太妃心疼女儿,略有不悦。
南安王妃见状,因知南安太妃不是个糊涂人,忙拿着儿女的亲事来说,劝道:“叫姑奶奶清静些也好,免得惹出事来,咱们大家后悔莫及。”
南安太妃蓦地想起那年自己和老太妃向贾敏赔不是的情景,长叹一声,果然不再管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霍灿既嫁到杨家,杨家又不曾十分欺负了她,只是恐她闹事方拘在佛堂里,也在情理之中。正如南安王妃说的,孙儿孙女眼下正在说亲,好容易让人忘记了那些事,断然不能再因霍灿连累了孙子和孙女的前程。
不想,次日进宫请安时,皇太后淡淡地说了一句道:“别叫灿儿出门了,省得叫人厌恶。”
俞皇后在下面笑吟吟地赞同道:“我这就打发两个嬷嬷教导杨三奶奶一些规矩,也好叫她知晓些世事,纵不出门,该学的也得学了。”
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听了,战战兢兢地应是,口内半点不敢辩驳。
俞皇后笑眯眯地道:“眼瞅着恩科开试,还是别惹是生非的好,竟是叫林哥儿清清静静的考试罢。太妃和王妃不知道,我那老祖母为我那不争气的兄弟求娶了林家的大姑娘,正打算恩科后等圣上下旨赐婚呢,若是杨三奶奶不依不饶地生事,到时难免都不好看。”
林家为人厚道,俞皇后和长庆帝并俞老太太祖孙都得了他们的好处,到了这时候,俞皇后岂能不闻不问,有权有势的时候遇到此事,若是一味忍气吞声反倒是下下之策了。
俞皇后并不怕别人知道,故而当面说与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听。
南安太妃婆媳二人暗叫侥幸,幸亏知道杨昊太太拘霍灿进佛堂时,他们没替霍灿出面,不然,岂不得罪了皇后?忙唯唯诺诺地称是,连称不敢。
皇太后听了,却不免有些诧异,道:“几时的事情?怎么没听你说?猛然就说要赐婚?”
俞皇后笑道:“早就说定了,只是那年我兄弟想从科举出仕,前年去了江南,长庆元年的时候礼部请旨追封我父兄,乃因我兄弟不在京城,圣上便暂时收着,等我兄弟今年考试的结果,然后连同赐婚一并下旨。”
皇太后点头不语,暗叹俞老太太有心计本事,有林家这样的岳家,还怕俞恒没有前程?到时候袭了父兄的爵位,自己又是年少有为,少不得成为长庆帝跟前的红人。
皇太后娘家兄弟也有个小女儿,名唤清然,今年十五岁,生得聪明伶俐异常,只是婚姻上眼高于顶,寻常有功名的学子,或是世家子弟,她嫌嫁过去没有品级,要对人低头,因此想寻一门嫁过去就是有品级身份的人家,偏生寻常宗室公侯府中又没有年龄相当的,唯有俞恒是俞皇后嫡亲的兄弟,必要承袭父兄的爵位,不是公爵,就是侯爵,皆是超品,皇太后正想着等俞恒杏榜过后,替他们说和,谁料他们竟和林家说好了。
皇太后惋惜不已,早两年因俞恒天煞孤星的名声,他们家瞧不上俞恒,而后清然蹉跎了这两年,年龄渐大,倒不如从前那般容易说亲了,皇太后才想起俞恒。听俞皇后如此一说,皇太后就知道自己之前的打算不能再提了。
世人本就是跟红顶白,即使贵为皇太后,亦如此。
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从宫中出来,当即决定不再管霍灿,得罪了林家,就得罪了皇后,待她们听说俞皇后果然派遣了两位极厉害的嬷嬷给霍灿时,各自沉默。
俞皇后派这么两位嬷嬷过去,就是让她们看着霍灿,虽说霍灿没有本事,妨碍不了林家丝毫,但是留下这样刁钻古怪的人物时时刻刻地奚落人,处处针对林家,着实让人气愤,而且俞皇后从不小看任何人,毕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早些防患于未然的好。
因此事,京城各处都知道了俞家和林家结亲的消息,既惊且叹。
论及根基门第,两家原是相配的,只是林家声势正隆,俞家只俞恒一个,俞科俞秋两个早已分了家,畏惧俞恒的命格,并不如何来往,因此倒也有些不相配了,没想到林家竟然会答应俞家这门亲事,以爱女许之。这么一来,本来盘算着打听林姑娘行事为人的人家,都只能偃旗息鼓,没听说圣上要为他们赐婚么?
林睿和俞恒一心一意地用功,到了初九这日,各自去参加考试。
偏生这日一早竟下起了雪,不到半日,就见到有许多学子被抬了出来,贾敏知道后,忧心忡忡地道:“这样冷的天,他们都穿着单衣,怎么熬得下去?”当年林如海参加春闱时还没有这么冷,出来时养了好几日才缓过神来。</P></DIV>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