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东唐再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心中道:“若非古代南北环境的差异不是这个时代的生物技术可以解决的,我还真不想跟淮南合作这件事,要知道原先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革命之后进入工业时代,最初靠的可主要就是纺织业。可惜这年头的棉花还远不如丝、麻等物推广得开,我要跟淮南合作,让杨行密在南方推广亚洲棉种植,才能有足够的原料……虽然这年头的运输成本实在太高了点,但有了水动力织布机,总还是大有利润的。而且……穿棉衣的军队,显然在御寒上有着更大的优势,这对北方藩镇而言,好处显而易见。”
第210章力挽天倾(廿二)
大河滔滔,高楼巍巍。名动天下的鹳雀楼座落在黄河东岸、蒲州城西,在今朝的小雨之中,巍峨而朦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名扬天下的鹳雀楼,今日仍如往常一般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不同往昔之处,只是楼里楼外那三步一哨、五步一岗肃立着的河中精兵。
这些腰佩横刀,手持长枪,身着黑甲黑袍,沉渊恃岳傲立雨中,任凭雨水淋湿全身也一动不动的士兵,无形中给人以巨大的压迫感,使得每一批前来的河中名流豪富俱不敢如往日那般轻松挥洒,肆意谈笑。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三层四檐,重檐歇于山顶,矗立在一座高大的石砌台基上,背靠蒲州,面向黄河,世人称之为河中第一胜景。当时北魏末年,大丞相高欢举兵造反,534年拥戴清河世子元善见称帝,都于安阳,建立了东魏。北魏大丞相宇文泰与高欢征战,保住了魏的半壁江山,535年,杀孝武帝元修,拥立南阳王元宝炬继帝位,都于长安,建立了西魏。东、西魏成了对峙之势。宇文泰掌管军国之政,召其侄宇文护封为王爵,称中山公,为其镇守天下。550年高欢之子高泽纂东魏天下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纂西魏天下立北周。北周与北齐继续对峙,互相争夺属地。北周帝年幼,由大冢宰宇文护掌管朝政,都城在长安。在河外一带,北周占据蒲州。自平阳(今临汾)以东,均为北齐的属地。宇文护为了镇守河外之地蒲州不失,在蒲州城西门外筑起高楼以作军事了望之用。
《蒲州府志》有记载:鹳雀楼旧在城西河洲渚上,周(公元557—571年)宇文护造。唐代李瀚有《河中鹳雀楼集序》云:“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横流,二百余载,独立乎中州,以其佳气在下,代为胜概。唐世诸公多有题咏。历宋至金明昌时尚存。有河中府录事李逵书楼额。”元代王恽《登鹳雀楼记》云:“至元壬申(公元1272年)三月,由御史里行来官晋府,十月戌寅,按事此州,获登故基,徙倚盘桓,逸情云上,虽杰观委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伟,云烟之胜,不殊于往古矣”是当元初楼已就毁。旧志云:“明初时,故址尚可按,后尽泯灭,或欲存其迹,以西城楼寄名曰鹳雀”。
及入唐代,河中府为李朝中都,与西都长安、中都洛阳、北都太原、南都扬州并称“五都”。城外普救寺里发生了崔莺莺、张生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城东诞生了柳宗元、司空图等不朽的大诗人;城南首阳独头村出了一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大美人杨贵妃。
有唐一代,蒲州均是人文荟萃的重镇,城西鹳雀楼更是文人雅士展示才情、诗酒唱和的好去处。很多大诗人在此极目山河、放歌抒怀。如李益的《登鹳雀楼》:“颧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萧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又如畅当的《题颧雀楼》:“迥临飞鸟上,河流入断山。天势围平野,高出尘世间。”这座坐拥山河之胜的蒲州名楼,几乎成了当时大诗人们的赛诗舞台。而留传最广、影响最大,可谓妇孺皆知的诗冠,毫无疑问当属太原才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蒲州颧雀楼,因王之涣一首诗而名重一时,名传千古。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迫使金主完颜氏都迁蒲州死守。蒙古铁骑攻占了平阳、绛州和陕西渭南,多次从金兵手中攻打蒲州,金元光元年(1222年)金与元兵展开城池争夺,金将侯小叔“夜半攻城以登,焚楼、橹,火照城中”,从此,无限辉煌的鹳雀楼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西城楼也实在是“盛名难却,其实难副”,数百年来给人留下无限遗憾。
今天鹳雀楼中之客,竟没有一人,有吟诗赋文的雅兴,他们匆匆而来,或紧张或兴奋,或忐忑或激动,所为之事,无非一个“参建东升新城”而已。
唯有最顶一层,那位一身紫袍,背负双手傲然而立,极目远眺黄河西岸的年轻男子,才有那份凌驾众人之上的泰然,才有那份万事决于一念后的闲心,这般恬淡自然。
只听他身后响起王抟的声音:“蒲帅身临名楼,登高望远,似有所悟。今日既有此番盛景,蒲帅亦是天下名流,何不就此赋诗一首,以为后世凭吊?”
李曜转头,见是王抟与王笉二人应邀前来,当下招呼他二人坐下,命侍女奉上茶水,这才笑道:“想当日李太白登黄鹤楼,也曾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如今这鹳雀楼上,王季凌公千里目尤在,似某这等徒负虚名之辈,岂敢在此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之家?”
黄鹤楼也是与鹳雀楼齐名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它位于武昌西边的黄鹤矶头,背依蛇山,前瞰大江,飞檐彩柱,辉煌壮丽,是历代的游览胜地。无数的文人、雅客,都爱登上黄鹤楼,欣赏大江两岸的景色,抒发胸中之块垒。为此,围绕黄鹤楼,历史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楹联。这其中最有影响的,当然要数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了。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连连叹气,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虽然如此,李白毕竟是李白,他一直记着这件憾事,总想有机会写首诗和崔颢的那首比一比。后来,李白在游金陵凤凰台(即今南京紫金山一带)的时候,仿效崔颢的诗,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永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的意思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游憩,凤凰飞走后只剩下凤凰台,但长江依然奔流不息,吴国王宫里,野花杂草埋没了僻静的小路,东晋时代的王公贵族们都死去了,只留了一座座荒凉的坟墓,从凤凰台上远望,三山隐没于烟雾之中,似有似无,位于江心的白鹭洲把水分开来,天上的浮云遮蔽了太阳的光辉,望不见长安,使人心中无限忧愁。
李白的这首诗也成为历代传诵的名作,在诗坛上两“鸟”比翼齐飞,琴瑟相和,留下一段佳话。李曜此处相比,自然不是把自己和李白相提并论,而是说:连李白都有因珠玉在前而不敢题诗的时候,何况我这等人?
谁料王抟闻言笑了一笑,看着王笉道:“季凌公虽我辈尊长,却非大宗堂[无风注:指族中地位一般],今有燕然手持家主印信,不如便先赋一诗,蒲帅以为如何?”
李曜抚掌笑道:“自是极好,自是极好,燕然,如何?”
王笉虽然略出意外,不过却也并不着慌,唐人请客吃饭都可能会即兴赋诗,作为她这等出身、这等学识,自然不会有甚推辞。当下便轻轻放下茶杯,略一思索,不快不慢地吟道:“黄河护中州,碧空映横流。烟笼盈春水,云栖鹳雀楼。家传天心训,愿为蒲州留。品茗默不语,只是羡白头。”[无风注:此为本书原创诗稿,谢绝转载,或请注明。]
李曜听罢,心中好笑,当下打趣道:“燕然虽肯留在蒲州,为某这河中医学院掌舵,却原来心中孤单,欲要成家了?这可如何是好,某今虽为河中节度,此前却从未在意哪家女子才能配得上燕然这般大才,如今,却是爱莫能助了。”
王抟咳嗽一声,装作喝茶,宽袍大袖掩住半张脸,似乎偷笑了一下,待放下茶杯时,脸色已然恢复严肃。
王笉脸上飞起淡淡红晕,解释道:“此白头非彼白头,此处是说鹳雀之白头。”
李曜长长地“哦”了一声,忍着笑,正色道:“原来燕然虽愿意为祖训‘医术为仁术,天心是我心’而留在河中,心中却仍向往那些游客隐士的悠闲生活……燕然为我河中放弃许多,某实不知何以为报。”
王笉却摇头道:“某留河中为此医学院做些事情,并非为图什么回报。”她似不欲对此事多说什么,又转过话头:“某已抛砖引玉,正阳兄莫非还要推辞?”
李曜笑道:“王相公当朝宰执,又是尊长,理当为先。”
王抟笑了笑,问道:“方才蒲帅凭栏西望,可是挂念关中局势?”
李曜笑容微敛,点头道:“闻陛下为韩建所挟,去了华州,某意华州城小,兵微将寡,实不是天子宜居之处。更何况,韩建前有犯阙之罪,如今兵围銮驾,万一有个不测之心,岂非……”
王抟点点头,微微沉吟,道:“既然蒲帅欲压轴在后,某便赠诗一首与蒲帅。”
李曜听他用“赠”,拱手道:“多谢王相公。”
王抟淡淡地道:“随上鹳雀楼,古今事堪愁。晋风随流水,汉骨没草丘。黄河西来绕,盘旋东升流。登高长一望,何不跨马游。”[无风注:此为本书原创诗稿,谢绝转载,或请注明。]
李曜听罢,心中点头,暗忖:“王抟身为天下宰执,宇量格局的确较燕然为高。燕然之诗,用词虽是雅致,奈何缺了些大气,有些郁郁。王抟这诗,虽也说愁,却不是为自己一人而愁,而是为天下而愁,为天子而愁,单是这一条,境界便要高了不少。不过你再如何思古悲今,甚至直言不讳地跟我说‘登高长一望,何不跨马游’也没用,现在终归不是我出兵之时。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韩建如今还未作出疯狂之举,我岂能轻易出兵,来招天下侧目?”
他笑了一笑,微微沉吟,摇头道:“二位俱是王氏中人,与王季凌公同留名篇于这鹳雀楼中,乃是天下雅事,然则某这徒负虚名之辈,焉能如此不知好歹?不过,既然二位已把这话说到此处,某若仍然推辞,未免显得自矜自傲。不如这样,某不为诗,却填上一阕长短句,也算为二位之和。”
王抟苦笑摇头:“蒲帅何须如此过谦?”
李曜却笑了笑,起身负手而立,踱了几步,悠然道:“立晋望秦陇,独领中州秀。今朝春雨无限好,来洗江山旧。”微微一顿,念出下阕:“持戈迎銮驾,把酒鹳雀楼。当年天水流不尽,黄河万里愁。”[无风注:此为本书原创诗稿,谢绝转载,或请注明。]
王笉闻之称善,王抟更是抚掌道:“蒲帅这长短句,果然最是应景。只是某有一事不明,还望蒲帅解惑。”
李曜微微笑道:“王相公请讲。”
王抟道:“既有无限好的春雨,要来洗这江山之旧,为何蒲帅还要望着李太白笔下的‘天上之水’,说这万里黄河,俱是愁苦?”
李曜面露无奈之色,叹息道:“只因时候未到。”他指着楼外的春雨,深皱眉头:“它这春雨下得,某这春雨,却还下不得啊。”
------------------------------
鹳雀楼的第二层已经聚集了几乎河中全部名流世家的代表,确切的说,因为是蒲帅亲自设宴,来的大多是各家家主,只有极少数世家因家主年老,是派了嫡长子代替。
p;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心中道:“若非古代南北环境的差异不是这个时代的生物技术可以解决的,我还真不想跟淮南合作这件事,要知道原先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革命之后进入工业时代,最初靠的可主要就是纺织业。可惜这年头的棉花还远不如丝、麻等物推广得开,我要跟淮南合作,让杨行密在南方推广亚洲棉种植,才能有足够的原料……虽然这年头的运输成本实在太高了点,但有了水动力织布机,总还是大有利润的。而且……穿棉衣的军队,显然在御寒上有着更大的优势,这对北方藩镇而言,好处显而易见。”
第210章力挽天倾(廿二)
大河滔滔,高楼巍巍。名动天下的鹳雀楼座落在黄河东岸、蒲州城西,在今朝的小雨之中,巍峨而朦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名扬天下的鹳雀楼,今日仍如往常一般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不同往昔之处,只是楼里楼外那三步一哨、五步一岗肃立着的河中精兵。
这些腰佩横刀,手持长枪,身着黑甲黑袍,沉渊恃岳傲立雨中,任凭雨水淋湿全身也一动不动的士兵,无形中给人以巨大的压迫感,使得每一批前来的河中名流豪富俱不敢如往日那般轻松挥洒,肆意谈笑。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三层四檐,重檐歇于山顶,矗立在一座高大的石砌台基上,背靠蒲州,面向黄河,世人称之为河中第一胜景。当时北魏末年,大丞相高欢举兵造反,534年拥戴清河世子元善见称帝,都于安阳,建立了东魏。北魏大丞相宇文泰与高欢征战,保住了魏的半壁江山,535年,杀孝武帝元修,拥立南阳王元宝炬继帝位,都于长安,建立了西魏。东、西魏成了对峙之势。宇文泰掌管军国之政,召其侄宇文护封为王爵,称中山公,为其镇守天下。550年高欢之子高泽纂东魏天下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纂西魏天下立北周。北周与北齐继续对峙,互相争夺属地。北周帝年幼,由大冢宰宇文护掌管朝政,都城在长安。在河外一带,北周占据蒲州。自平阳(今临汾)以东,均为北齐的属地。宇文护为了镇守河外之地蒲州不失,在蒲州城西门外筑起高楼以作军事了望之用。
《蒲州府志》有记载:鹳雀楼旧在城西河洲渚上,周(公元557—571年)宇文护造。唐代李瀚有《河中鹳雀楼集序》云:“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横流,二百余载,独立乎中州,以其佳气在下,代为胜概。唐世诸公多有题咏。历宋至金明昌时尚存。有河中府录事李逵书楼额。”元代王恽《登鹳雀楼记》云:“至元壬申(公元1272年)三月,由御史里行来官晋府,十月戌寅,按事此州,获登故基,徙倚盘桓,逸情云上,虽杰观委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伟,云烟之胜,不殊于往古矣”是当元初楼已就毁。旧志云:“明初时,故址尚可按,后尽泯灭,或欲存其迹,以西城楼寄名曰鹳雀”。
及入唐代,河中府为李朝中都,与西都长安、中都洛阳、北都太原、南都扬州并称“五都”。城外普救寺里发生了崔莺莺、张生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城东诞生了柳宗元、司空图等不朽的大诗人;城南首阳独头村出了一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大美人杨贵妃。
有唐一代,蒲州均是人文荟萃的重镇,城西鹳雀楼更是文人雅士展示才情、诗酒唱和的好去处。很多大诗人在此极目山河、放歌抒怀。如李益的《登鹳雀楼》:“颧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萧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又如畅当的《题颧雀楼》:“迥临飞鸟上,河流入断山。天势围平野,高出尘世间。”这座坐拥山河之胜的蒲州名楼,几乎成了当时大诗人们的赛诗舞台。而留传最广、影响最大,可谓妇孺皆知的诗冠,毫无疑问当属太原才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蒲州颧雀楼,因王之涣一首诗而名重一时,名传千古。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迫使金主完颜氏都迁蒲州死守。蒙古铁骑攻占了平阳、绛州和陕西渭南,多次从金兵手中攻打蒲州,金元光元年(1222年)金与元兵展开城池争夺,金将侯小叔“夜半攻城以登,焚楼、橹,火照城中”,从此,无限辉煌的鹳雀楼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西城楼也实在是“盛名难却,其实难副”,数百年来给人留下无限遗憾。
今天鹳雀楼中之客,竟没有一人,有吟诗赋文的雅兴,他们匆匆而来,或紧张或兴奋,或忐忑或激动,所为之事,无非一个“参建东升新城”而已。
唯有最顶一层,那位一身紫袍,背负双手傲然而立,极目远眺黄河西岸的年轻男子,才有那份凌驾众人之上的泰然,才有那份万事决于一念后的闲心,这般恬淡自然。
只听他身后响起王抟的声音:“蒲帅身临名楼,登高望远,似有所悟。今日既有此番盛景,蒲帅亦是天下名流,何不就此赋诗一首,以为后世凭吊?”
李曜转头,见是王抟与王笉二人应邀前来,当下招呼他二人坐下,命侍女奉上茶水,这才笑道:“想当日李太白登黄鹤楼,也曾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如今这鹳雀楼上,王季凌公千里目尤在,似某这等徒负虚名之辈,岂敢在此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之家?”
黄鹤楼也是与鹳雀楼齐名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它位于武昌西边的黄鹤矶头,背依蛇山,前瞰大江,飞檐彩柱,辉煌壮丽,是历代的游览胜地。无数的文人、雅客,都爱登上黄鹤楼,欣赏大江两岸的景色,抒发胸中之块垒。为此,围绕黄鹤楼,历史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楹联。这其中最有影响的,当然要数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了。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连连叹气,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虽然如此,李白毕竟是李白,他一直记着这件憾事,总想有机会写首诗和崔颢的那首比一比。后来,李白在游金陵凤凰台(即今南京紫金山一带)的时候,仿效崔颢的诗,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永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的意思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游憩,凤凰飞走后只剩下凤凰台,但长江依然奔流不息,吴国王宫里,野花杂草埋没了僻静的小路,东晋时代的王公贵族们都死去了,只留了一座座荒凉的坟墓,从凤凰台上远望,三山隐没于烟雾之中,似有似无,位于江心的白鹭洲把水分开来,天上的浮云遮蔽了太阳的光辉,望不见长安,使人心中无限忧愁。
李白的这首诗也成为历代传诵的名作,在诗坛上两“鸟”比翼齐飞,琴瑟相和,留下一段佳话。李曜此处相比,自然不是把自己和李白相提并论,而是说:连李白都有因珠玉在前而不敢题诗的时候,何况我这等人?
谁料王抟闻言笑了一笑,看着王笉道:“季凌公虽我辈尊长,却非大宗堂[无风注:指族中地位一般],今有燕然手持家主印信,不如便先赋一诗,蒲帅以为如何?”
李曜抚掌笑道:“自是极好,自是极好,燕然,如何?”
王笉虽然略出意外,不过却也并不着慌,唐人请客吃饭都可能会即兴赋诗,作为她这等出身、这等学识,自然不会有甚推辞。当下便轻轻放下茶杯,略一思索,不快不慢地吟道:“黄河护中州,碧空映横流。烟笼盈春水,云栖鹳雀楼。家传天心训,愿为蒲州留。品茗默不语,只是羡白头。”[无风注:此为本书原创诗稿,谢绝转载,或请注明。]
李曜听罢,心中好笑,当下打趣道:“燕然虽肯留在蒲州,为某这河中医学院掌舵,却原来心中孤单,欲要成家了?这可如何是好,某今虽为河中节度,此前却从未在意哪家女子才能配得上燕然这般大才,如今,却是爱莫能助了。”
王抟咳嗽一声,装作喝茶,宽袍大袖掩住半张脸,似乎偷笑了一下,待放下茶杯时,脸色已然恢复严肃。
王笉脸上飞起淡淡红晕,解释道:“此白头非彼白头,此处是说鹳雀之白头。”
李曜长长地“哦”了一声,忍着笑,正色道:“原来燕然虽愿意为祖训‘医术为仁术,天心是我心’而留在河中,心中却仍向往那些游客隐士的悠闲生活……燕然为我河中放弃许多,某实不知何以为报。”
王笉却摇头道:“某留河中为此医学院做些事情,并非为图什么回报。”她似不欲对此事多说什么,又转过话头:“某已抛砖引玉,正阳兄莫非还要推辞?”
李曜笑道:“王相公当朝宰执,又是尊长,理当为先。”
王抟笑了笑,问道:“方才蒲帅凭栏西望,可是挂念关中局势?”
李曜笑容微敛,点头道:“闻陛下为韩建所挟,去了华州,某意华州城小,兵微将寡,实不是天子宜居之处。更何况,韩建前有犯阙之罪,如今兵围銮驾,万一有个不测之心,岂非……”
王抟点点头,微微沉吟,道:“既然蒲帅欲压轴在后,某便赠诗一首与蒲帅。”
李曜听他用“赠”,拱手道:“多谢王相公。”
王抟淡淡地道:“随上鹳雀楼,古今事堪愁。晋风随流水,汉骨没草丘。黄河西来绕,盘旋东升流。登高长一望,何不跨马游。”[无风注:此为本书原创诗稿,谢绝转载,或请注明。]
李曜听罢,心中点头,暗忖:“王抟身为天下宰执,宇量格局的确较燕然为高。燕然之诗,用词虽是雅致,奈何缺了些大气,有些郁郁。王抟这诗,虽也说愁,却不是为自己一人而愁,而是为天下而愁,为天子而愁,单是这一条,境界便要高了不少。不过你再如何思古悲今,甚至直言不讳地跟我说‘登高长一望,何不跨马游’也没用,现在终归不是我出兵之时。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韩建如今还未作出疯狂之举,我岂能轻易出兵,来招天下侧目?”
他笑了一笑,微微沉吟,摇头道:“二位俱是王氏中人,与王季凌公同留名篇于这鹳雀楼中,乃是天下雅事,然则某这徒负虚名之辈,焉能如此不知好歹?不过,既然二位已把这话说到此处,某若仍然推辞,未免显得自矜自傲。不如这样,某不为诗,却填上一阕长短句,也算为二位之和。”
王抟苦笑摇头:“蒲帅何须如此过谦?”
李曜却笑了笑,起身负手而立,踱了几步,悠然道:“立晋望秦陇,独领中州秀。今朝春雨无限好,来洗江山旧。”微微一顿,念出下阕:“持戈迎銮驾,把酒鹳雀楼。当年天水流不尽,黄河万里愁。”[无风注:此为本书原创诗稿,谢绝转载,或请注明。]
王笉闻之称善,王抟更是抚掌道:“蒲帅这长短句,果然最是应景。只是某有一事不明,还望蒲帅解惑。”
李曜微微笑道:“王相公请讲。”
王抟道:“既有无限好的春雨,要来洗这江山之旧,为何蒲帅还要望着李太白笔下的‘天上之水’,说这万里黄河,俱是愁苦?”
李曜面露无奈之色,叹息道:“只因时候未到。”他指着楼外的春雨,深皱眉头:“它这春雨下得,某这春雨,却还下不得啊。”
------------------------------
鹳雀楼的第二层已经聚集了几乎河中全部名流世家的代表,确切的说,因为是蒲帅亲自设宴,来的大多是各家家主,只有极少数世家因家主年老,是派了嫡长子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