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巴山异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今天又被别人忽悠了。”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这么说。我最初见到忽悠一词是在一本杂志上,它描述的是大旗被风吹得摇晃不定,说大旗被风吹得直忽悠。显而易见,忽悠一词的意思是晃动之意。但随着赵本山忽悠着把拐、轮椅、车卖给范伟,忽悠一词频频在春晚上亮相,忽悠便跟着也火了一把,它比赵本山和范伟本人更火更红更具有魔力。
“忽悠”这个词大致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因为在更早的时候,语言变化特别少,也很少转意使用。在七十年代以前的东北,忽悠一词是从“忽忽悠悠”转变过来的。原意是“物质在空气中的一种状态,慢慢的降落、上升或飘忽不定的意思。”例如:天空中有一片云彩,忽忽悠悠的飘了过来,一会就下起雨来了。这个“忽忽悠悠”就是“忽悠”一词的前身。
东北的早期语言使用,应该说和现在的北京话比较接近。满清统一中国以后,山海关内的汉人向关东迁徙的越来越多,一部分是有陆路迁徙,这部分人直隶(今河北)居多;另一部分是由渤海、黄海迁徙过去的,这部分人山东的居多。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1860年的时候,直隶、山东等受到战乱的影响,20年间近20万人由华北和山东迁徙到东北。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东北大规模移民,在更早的时间里,汉族人很少愿意迁徙到少数民族地区居住。尽管在明代辽东属于中央政权管辖,但最多也是满汉混居而已,而且汉人占少数。早期的东北口音,北部以直隶音为主,如长春、哈尔滨;南部以山东音,如大连、丹东、通化等地区。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东北北部继续延续直隶音,南部继续使用山东话基本互不融合。这种情况一直到新七十年代中后期,人口流动性加大,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口音。以沈阳为中心的直隶山东合成音的东北口音影响了整个东北,形成了现在的东北口音。但直到目前,大连和丹东地区还保留着胶东话的特点,听起来和青岛、烟台、威海的口音差别不是很大。
最早的忽悠一词,就是“胡说”“谣传”的意思,有使用状态为例。如某人从它处听来一件事情,回到家中转述,家人如果表示怀疑这件事情,就可以这样说:“你别听他忽悠你了。”再后来“忽悠”一词又有了新的意义,有“吹牛、煽动”的意思。比如形容某人在公众面前夸夸其谈,而且有不真实的成分,就可以说“这个人可真能忽悠”再后来,就有“劝说、鼓动、怂恿”的意思了,如果想让人做某件事情,但是考虑到这个人有可能不愿意做,就可以说“我们去忽悠忽悠他,他就去了。”这个词在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中的应用环境,已经完全使这个词变成贬义词了,就是“欺骗、骗人”之意了。一般来说,方言解释起来,很难十分准确,只能根据不同的语言使用情况去理解了。即使在东北年龄特别大的人也不知道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义,也不会使用。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个词意义还“忽悠”的真快。
庄子中记载了关于忽悠一词这一神话故事: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名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倏和忽经常到混沌那里去玩,混沌招待他们很殷勤周到,倏和忽心里很过意不去,就想报答混沌。倏和忽见混沌没有七窍,心想:这不但很难看,心里一定也不好受,咱们就帮他凿出七窍吧。于是倏和忽用斧头、凿子等工具每天为混沌凿出一窍。倏和忽整整忙了七天七夜,终于帮混沌凿成了七窍,使他变得好看多了。倏和忽心里很高兴,以为帮了混沌的大忙,于是就叫混沌睁眼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不想混沌刚把凿成的眼睛睁开,就死去了。搂草打兔子,是不是真相在... -->>
“我今天又被别人忽悠了。”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这么说。我最初见到忽悠一词是在一本杂志上,它描述的是大旗被风吹得摇晃不定,说大旗被风吹得直忽悠。显而易见,忽悠一词的意思是晃动之意。但随着赵本山忽悠着把拐、轮椅、车卖给范伟,忽悠一词频频在春晚上亮相,忽悠便跟着也火了一把,它比赵本山和范伟本人更火更红更具有魔力。
“忽悠”这个词大致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因为在更早的时候,语言变化特别少,也很少转意使用。在七十年代以前的东北,忽悠一词是从“忽忽悠悠”转变过来的。原意是“物质在空气中的一种状态,慢慢的降落、上升或飘忽不定的意思。”例如:天空中有一片云彩,忽忽悠悠的飘了过来,一会就下起雨来了。这个“忽忽悠悠”就是“忽悠”一词的前身。
东北的早期语言使用,应该说和现在的北京话比较接近。满清统一中国以后,山海关内的汉人向关东迁徙的越来越多,一部分是有陆路迁徙,这部分人直隶(今河北)居多;另一部分是由渤海、黄海迁徙过去的,这部分人山东的居多。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1860年的时候,直隶、山东等受到战乱的影响,20年间近20万人由华北和山东迁徙到东北。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东北大规模移民,在更早的时间里,汉族人很少愿意迁徙到少数民族地区居住。尽管在明代辽东属于中央政权管辖,但最多也是满汉混居而已,而且汉人占少数。早期的东北口音,北部以直隶音为主,如长春、哈尔滨;南部以山东音,如大连、丹东、通化等地区。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东北北部继续延续直隶音,南部继续使用山东话基本互不融合。这种情况一直到新七十年代中后期,人口流动性加大,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口音。以沈阳为中心的直隶山东合成音的东北口音影响了整个东北,形成了现在的东北口音。但直到目前,大连和丹东地区还保留着胶东话的特点,听起来和青岛、烟台、威海的口音差别不是很大。
最早的忽悠一词,就是“胡说”“谣传”的意思,有使用状态为例。如某人从它处听来一件事情,回到家中转述,家人如果表示怀疑这件事情,就可以这样说:“你别听他忽悠你了。”再后来“忽悠”一词又有了新的意义,有“吹牛、煽动”的意思。比如形容某人在公众面前夸夸其谈,而且有不真实的成分,就可以说“这个人可真能忽悠”再后来,就有“劝说、鼓动、怂恿”的意思了,如果想让人做某件事情,但是考虑到这个人有可能不愿意做,就可以说“我们去忽悠忽悠他,他就去了。”这个词在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中的应用环境,已经完全使这个词变成贬义词了,就是“欺骗、骗人”之意了。一般来说,方言解释起来,很难十分准确,只能根据不同的语言使用情况去理解了。即使在东北年龄特别大的人也不知道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义,也不会使用。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个词意义还“忽悠”的真快。
庄子中记载了关于忽悠一词这一神话故事: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名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倏和忽经常到混沌那里去玩,混沌招待他们很殷勤周到,倏和忽心里很过意不去,就想报答混沌。倏和忽见混沌没有七窍,心想:这不但很难看,心里一定也不好受,咱们就帮他凿出七窍吧。于是倏和忽用斧头、凿子等工具每天为混沌凿出一窍。倏和忽整整忙了七天七夜,终于帮混沌凿成了七窍,使他变得好看多了。倏和忽心里很高兴,以为帮了混沌的大忙,于是就叫混沌睁眼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不想混沌刚把凿成的眼睛睁开,就死去了。搂草打兔子,是不是真相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