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晨风细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顾自己的历史,无论是在部队工作时,还是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一直在机关和文字打交道,并一直没有放下业余写作。最近,还将这么多年来写的文章编辑出版了一本晨风细雨文集。现在想来,我之所以走到今天,都缘于在我念小学时受到过老师的一句表扬。
我的作文受到老师表扬
记的那是上小学四年级时,第一次上作文课(我三年级没读,直接从小学二年级升入四年级)老师让我们写的作文是“记一位好同学”
从上小学起,我读的课外书可能就比别的同学多一些,因为,在我兄弟六个中我最小,前面哥哥们上学的书,尤其是语文书我经常阅读,我虽然上小学,但有些中学甚至高中的语文课本我也经常翻看。那时候农村的课外读物很少,有哥哥们的这些语文课本可读就是我比其他同学的优势。因为看的书多了,写起这种记叙文来就不感觉有什么困难。
记的我那篇作文写的是师俊刚同学。因为我和他是同桌,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他在我们班四十多名同学中,学习成绩是最好的,没有掉下过前三名,我们两个关系也很好。我写了他学习如何好,上课如何认真听讲,课后如何认真完成作业。又写了他如何乐于助人,尤其是在学习上如何耐心地给向他请教的同学解答问题,如何帮助辅导学习落后的同学等,都是围绕他是一个好同学来写的,我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四页并按时上交了作文。
一天,已经上初中一年级的五哥来看我,正赶上王宗道老师(也曾教过我五哥)抱着我们班的作文本进教室。王老师当着我的面对我五哥说:“其文,你还得好好用功啊,瞧你六弟才上四年级,他的作文就写得这么好。”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真是受宠若惊。这可是我第一次写作文,过去我都没有听说过还有作文课,更没有想到老师和同学们对写作文这么重视!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的这篇作文还能受到王老师的表扬。
王宗道老师是一位很受人尊敬的老师。他原来是县一中非常出名的数学老师,人称“王代数”我兄弟六人中有三个曾是他的学生。当时听说是因为被划为右派才下放到我们村当老师的。王老师到我们村里后,东、西、前元坊三个大队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要合并一个四年级班,当时我们西元坊大队没有三年级班,只有二年级班,为了让我们也合入四年级班,我们近二十位同学就跳过三年级直接升入四年级。
那时王宗道老师大概有四十多不到五十岁的样子,人长得又黑又瘦。平时不苟言笑,他很少表扬谁,但批评起人来非常严厉。同学们都很怕他,也很尊敬他。
刚开始,我们这个班的语文、数学等所有课程都由他一个人教。
在第二次的作文课时,王老师对上次全班的作文进行了讲评,特地对我的那篇作文提出了表扬,说我的作文写的好,文字通顺,内容丰富,全篇内容围绕如何表现那位好同学组织材料,写得有血有肉,是篇很好的作文,并希望我再接再励。后来,还将我那篇作文当成范文在全班宣读。
课后,班里很多同学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还有的女同学又将我的作文本要过去说是好好学习学习。
真的没想到,我的第一次作文能受到王老师的如此器重和表扬,王老师可是不轻易表扬人哩,能受到他的表扬真的不容易。
这对我来说一方面心里高兴,感觉在同学面前挺有面子。另一方面又感觉挺有压力,这次的作文受到老师表扬了,下次呢?现在,全班同学都知道我的作文写得好,我不能有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共识,不然的话自己多没面子啊。
从此我对作文更用功了
从此后,每一次的作文课,我都非常认真地对待,以能得到老师表扬,能当范文在全班宣读为奋斗目标。
于是,我在语文方面更加用功了,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想写好作文平时必须要多读、多看、多记的要求,千方百计地找一些课外读物看。记得我们村大队部订着一本山东文艺杂志,我每一期都借来阅读,对里面的一些山东快书、快板、相声等作品几乎都能背下来,有时还能给同学们表演一段。对小说里面关于人物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都大段大段地抄写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记不清是谁送我一本上海小学生作文选,尽管是大城市里的孩子写的作文,与我们的生活完全是两个世界,但仍然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记得上中学时,我就让正在万善、清水两个公社读高中的四哥和五哥分别在他们学校图书室里借书给我看。这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小说,如浩然的金光大道、艳阳天等大部头的小说也看了不少。看的书多了,掌握的词汇也就多了,文字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由于自己的努力,从上小学第一篇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起,一直到后来的上初中到高中,我的作文一直在全班都是比较好的,几乎是每次都被老师当成范文宣读。
1977年是结束文革后第一次考试入学。我是初中毕业在生产队劳动了一年后,又参加的高中入学考试,就因为我的那篇记一件最有意义的事作文写的好,老师给的评分高,我的语文单科成绩取得全公社第一名。
1980年参加高考时,也是因为语文成绩考的比较理想,给我往上拉了分,使我的总分超过了大学录取分数线,最终被一所军队院校录取。
进军校不忘业余写作
考入军校后,在紧张地学习、训练之余,除经常给中队的黑板报写一些表扬稿外,还结合学习内容给学校的教学研究学员天地等校刊投一些学习体会及教学建议的稿件,不断有“豆腐块”刊登。每年学校组织文艺联欢时,我都积极参加,还自编自演一些小节目,为此曾受到过大队和学校的奖励。
1983年军校毕业分到北京军区工兵某团,一开始先下连队当排长,半年后就被调到团政治处。后来团政治处李树炳主任曾告诉我:“你们这批学生官一来我就盯上你了,当时政治处没留你是因为你需要去连队锻炼一下。”原来政治处一直在物色文字写作能力强的干部。正好,那年一下子分到这个团19名军校毕业的学员,政治处主任对我们这些学员的档案逐一进行了审查,他们在我的档案中发现了因给校刊投稿成绩突出受到嘉奖的材料,于是政治处将我当成一个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学生官第一个调入团机关。
先在政治处任书记,这个书记可不是支部或党委书记,而是相当于秘书的角色,负责政治处的文件收发、公章使用以及办公文具的发放等,领导的意图主要是先让我熟悉一下政治处的情况。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正式任命我为宣传股新闻干事。
干上了新闻报道工作
新闻报道虽然是我比较喜欢的专业,但搞新闻报道和“喜欢文学”毕竟还不太一样。如何找新闻、抓新闻、写新闻,对我这个初到部队的学生官来说还是陌生的。于是,我一边抓紧自学新闻报道有关知识,一边深入连队采访。写稿子往往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班赶写,常常为了写稿子连机关放电影都不去看,那时写的新闻报道稿主要投寄给北京军区战友报。开始是写的多、投的多,大部分稿子都如石沉大海,没有了消息。但我不泄气,不气馁,边学边干,凭着一股热情,一种执着,不久,还真的有几篇稿子在军区的报纸上刊登了。后来,慢慢地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知道了搞新闻报道需要注意研究分析报纸,结合国家和部队的形势,及时地掌握报道重点,还学会了经常和报社的编辑进行沟通。这样慢慢地自己采写的稿子刊用率就提高了,后来还陆续地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了文章。我在我们团里和战友报社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因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连续两年我荣立三等功。
1987年我随所在部队赶赴云南老山前线执行防御作战任务。我们团的部队分散在老山、扣林山等一线阵地构筑野战永备工事。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天,温度高达摄氏四十多度,闷热潮湿,蚊虫肆虐,而且地雷遍布。敌人还不时地进行炮击,并时常派出小股分队进行偷袭。在这种情况下,要将成千上万吨水泥、砂石、钢筋、模板等建筑材料运上阵地。机械车辆都用不上,战士们只能用钢筋焊成的小背篓一趟一趟地往山上背。陡峭的山坡上拉着一根绳索,战士们背着上百斤重的砂石,双手攀着绳索往上爬,手、肩、背磨得血肉模糊,却没有一个喊苦叫累的。
在前线时,我除了负责编辑一周一期的南疆工兵报以外,还经常深入到各营、连,和战士同吃、同住、同战斗,亲身体验连队战士在前线的战斗生活。那时,我天天都被战士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舍身报国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我常常是白天和战士们一块战斗;晚上,在闷热的帐篷里赶写稿件。除给军队报社投稿以外,还给战士的家乡媒体投稿。每当战士们的事迹在他们的家乡报纸、电台被宣扬时,战士们的亲人都是含着眼泪阅读、收听,家乡就会掀起一阵阵拥军热潮;当这些信息再通过家书反馈到前线时,又更进一步激发了指战员的战斗热情。每当这时,我都深深地感觉到我作为一名新闻干事肩上所负责任的份量。更激励着我一定要将前线战士的英雄事迹,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向战士家乡的人民、向全国人民宣扬出去,让他们这种无私奉献... -->>
回顾自己的历史,无论是在部队工作时,还是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一直在机关和文字打交道,并一直没有放下业余写作。最近,还将这么多年来写的文章编辑出版了一本晨风细雨文集。现在想来,我之所以走到今天,都缘于在我念小学时受到过老师的一句表扬。
我的作文受到老师表扬
记的那是上小学四年级时,第一次上作文课(我三年级没读,直接从小学二年级升入四年级)老师让我们写的作文是“记一位好同学”
从上小学起,我读的课外书可能就比别的同学多一些,因为,在我兄弟六个中我最小,前面哥哥们上学的书,尤其是语文书我经常阅读,我虽然上小学,但有些中学甚至高中的语文课本我也经常翻看。那时候农村的课外读物很少,有哥哥们的这些语文课本可读就是我比其他同学的优势。因为看的书多了,写起这种记叙文来就不感觉有什么困难。
记的我那篇作文写的是师俊刚同学。因为我和他是同桌,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他在我们班四十多名同学中,学习成绩是最好的,没有掉下过前三名,我们两个关系也很好。我写了他学习如何好,上课如何认真听讲,课后如何认真完成作业。又写了他如何乐于助人,尤其是在学习上如何耐心地给向他请教的同学解答问题,如何帮助辅导学习落后的同学等,都是围绕他是一个好同学来写的,我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四页并按时上交了作文。
一天,已经上初中一年级的五哥来看我,正赶上王宗道老师(也曾教过我五哥)抱着我们班的作文本进教室。王老师当着我的面对我五哥说:“其文,你还得好好用功啊,瞧你六弟才上四年级,他的作文就写得这么好。”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真是受宠若惊。这可是我第一次写作文,过去我都没有听说过还有作文课,更没有想到老师和同学们对写作文这么重视!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的这篇作文还能受到王老师的表扬。
王宗道老师是一位很受人尊敬的老师。他原来是县一中非常出名的数学老师,人称“王代数”我兄弟六人中有三个曾是他的学生。当时听说是因为被划为右派才下放到我们村当老师的。王老师到我们村里后,东、西、前元坊三个大队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要合并一个四年级班,当时我们西元坊大队没有三年级班,只有二年级班,为了让我们也合入四年级班,我们近二十位同学就跳过三年级直接升入四年级。
那时王宗道老师大概有四十多不到五十岁的样子,人长得又黑又瘦。平时不苟言笑,他很少表扬谁,但批评起人来非常严厉。同学们都很怕他,也很尊敬他。
刚开始,我们这个班的语文、数学等所有课程都由他一个人教。
在第二次的作文课时,王老师对上次全班的作文进行了讲评,特地对我的那篇作文提出了表扬,说我的作文写的好,文字通顺,内容丰富,全篇内容围绕如何表现那位好同学组织材料,写得有血有肉,是篇很好的作文,并希望我再接再励。后来,还将我那篇作文当成范文在全班宣读。
课后,班里很多同学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还有的女同学又将我的作文本要过去说是好好学习学习。
真的没想到,我的第一次作文能受到王老师的如此器重和表扬,王老师可是不轻易表扬人哩,能受到他的表扬真的不容易。
这对我来说一方面心里高兴,感觉在同学面前挺有面子。另一方面又感觉挺有压力,这次的作文受到老师表扬了,下次呢?现在,全班同学都知道我的作文写得好,我不能有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共识,不然的话自己多没面子啊。
从此我对作文更用功了
从此后,每一次的作文课,我都非常认真地对待,以能得到老师表扬,能当范文在全班宣读为奋斗目标。
于是,我在语文方面更加用功了,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想写好作文平时必须要多读、多看、多记的要求,千方百计地找一些课外读物看。记得我们村大队部订着一本山东文艺杂志,我每一期都借来阅读,对里面的一些山东快书、快板、相声等作品几乎都能背下来,有时还能给同学们表演一段。对小说里面关于人物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都大段大段地抄写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记不清是谁送我一本上海小学生作文选,尽管是大城市里的孩子写的作文,与我们的生活完全是两个世界,但仍然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记得上中学时,我就让正在万善、清水两个公社读高中的四哥和五哥分别在他们学校图书室里借书给我看。这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小说,如浩然的金光大道、艳阳天等大部头的小说也看了不少。看的书多了,掌握的词汇也就多了,文字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由于自己的努力,从上小学第一篇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起,一直到后来的上初中到高中,我的作文一直在全班都是比较好的,几乎是每次都被老师当成范文宣读。
1977年是结束文革后第一次考试入学。我是初中毕业在生产队劳动了一年后,又参加的高中入学考试,就因为我的那篇记一件最有意义的事作文写的好,老师给的评分高,我的语文单科成绩取得全公社第一名。
1980年参加高考时,也是因为语文成绩考的比较理想,给我往上拉了分,使我的总分超过了大学录取分数线,最终被一所军队院校录取。
进军校不忘业余写作
考入军校后,在紧张地学习、训练之余,除经常给中队的黑板报写一些表扬稿外,还结合学习内容给学校的教学研究学员天地等校刊投一些学习体会及教学建议的稿件,不断有“豆腐块”刊登。每年学校组织文艺联欢时,我都积极参加,还自编自演一些小节目,为此曾受到过大队和学校的奖励。
1983年军校毕业分到北京军区工兵某团,一开始先下连队当排长,半年后就被调到团政治处。后来团政治处李树炳主任曾告诉我:“你们这批学生官一来我就盯上你了,当时政治处没留你是因为你需要去连队锻炼一下。”原来政治处一直在物色文字写作能力强的干部。正好,那年一下子分到这个团19名军校毕业的学员,政治处主任对我们这些学员的档案逐一进行了审查,他们在我的档案中发现了因给校刊投稿成绩突出受到嘉奖的材料,于是政治处将我当成一个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学生官第一个调入团机关。
先在政治处任书记,这个书记可不是支部或党委书记,而是相当于秘书的角色,负责政治处的文件收发、公章使用以及办公文具的发放等,领导的意图主要是先让我熟悉一下政治处的情况。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正式任命我为宣传股新闻干事。
干上了新闻报道工作
新闻报道虽然是我比较喜欢的专业,但搞新闻报道和“喜欢文学”毕竟还不太一样。如何找新闻、抓新闻、写新闻,对我这个初到部队的学生官来说还是陌生的。于是,我一边抓紧自学新闻报道有关知识,一边深入连队采访。写稿子往往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班赶写,常常为了写稿子连机关放电影都不去看,那时写的新闻报道稿主要投寄给北京军区战友报。开始是写的多、投的多,大部分稿子都如石沉大海,没有了消息。但我不泄气,不气馁,边学边干,凭着一股热情,一种执着,不久,还真的有几篇稿子在军区的报纸上刊登了。后来,慢慢地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知道了搞新闻报道需要注意研究分析报纸,结合国家和部队的形势,及时地掌握报道重点,还学会了经常和报社的编辑进行沟通。这样慢慢地自己采写的稿子刊用率就提高了,后来还陆续地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了文章。我在我们团里和战友报社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因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连续两年我荣立三等功。
1987年我随所在部队赶赴云南老山前线执行防御作战任务。我们团的部队分散在老山、扣林山等一线阵地构筑野战永备工事。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天,温度高达摄氏四十多度,闷热潮湿,蚊虫肆虐,而且地雷遍布。敌人还不时地进行炮击,并时常派出小股分队进行偷袭。在这种情况下,要将成千上万吨水泥、砂石、钢筋、模板等建筑材料运上阵地。机械车辆都用不上,战士们只能用钢筋焊成的小背篓一趟一趟地往山上背。陡峭的山坡上拉着一根绳索,战士们背着上百斤重的砂石,双手攀着绳索往上爬,手、肩、背磨得血肉模糊,却没有一个喊苦叫累的。
在前线时,我除了负责编辑一周一期的南疆工兵报以外,还经常深入到各营、连,和战士同吃、同住、同战斗,亲身体验连队战士在前线的战斗生活。那时,我天天都被战士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舍身报国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我常常是白天和战士们一块战斗;晚上,在闷热的帐篷里赶写稿件。除给军队报社投稿以外,还给战士的家乡媒体投稿。每当战士们的事迹在他们的家乡报纸、电台被宣扬时,战士们的亲人都是含着眼泪阅读、收听,家乡就会掀起一阵阵拥军热潮;当这些信息再通过家书反馈到前线时,又更进一步激发了指战员的战斗热情。每当这时,我都深深地感觉到我作为一名新闻干事肩上所负责任的份量。更激励着我一定要将前线战士的英雄事迹,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向战士家乡的人民、向全国人民宣扬出去,让他们这种无私奉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