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茌山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我心目中,二十几年前的临清是和聊城也无两样的,这不单是当时的聊城还没建设这么好,更因作为鲁西两大古城,临清给人的印象总是和鲁西的其他县城不同的,其商业与文化的历史渊源平添了她的厚重与神秘。虽然近二十年,由于聊城作为鲁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位置,各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提升,而临清作为一个县级市,由于客观的局限性,诸多方面已无法同聊城同日而语了,但她留给我的仍旧是充满文化氛围与经济活力的一座古城。
说起第一次去临清,还要追溯到83年夏天,当时我正上着业余电大,按照聊城总校的安排,我们茌平的全体学员在临清师范考点进行学年考试。在临清的几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时至今日唯一的一次看立体电影。好像在考试结束的最后一个晚上,晚饭后我和几个同学,绕过大众公园,来到熙熙攘攘的影剧院门前,买了票并各自领取了一个特制的眼镜。印象中那影剧院门前车水马龙的热闹,是与今天各影剧院门前的冷清形成极大反差的,我想象不出这是因为文化丰富了而人们的情趣有了分流,还是文化被经济的铜臭挤到了角落里少有人来赏,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反正这是令人困惑而又感慨的事情。我已记不清那立体电影的名字,只记得每每有火车向你隆隆开来,并从你的头顶轰然而过,令人如临其景又惊骇不已。
几天的临清之行留给我的是繁盛、是激情、是有着大众公园与立体电影的都邑之城,虽然那时的临清还没改市而称县。不过自那之后,便少有机会去临清了,等第二次再去时,已是十年之后。
93年深秋,黄河诗报主编桑恒昌老师去临清讲学,我也应邀前往了。在当晚的迎宾晚宴上,时任临清文化馆馆长的王子华老师作陪,另有诸多临清文友,席间畅谈艺术与人生,也谈了临清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当时王子华老师的小品正火,已分别在省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荣获大奖,正处艺术青春期,他作为我的茌平老乡,我既深受鼓舞,也别有一番家乡人的自豪。按同是故乡人的文友刘北说:“大家没给咱茌平人丢了脸面。”是的,憨厚率直的茌平人出了门,代表的就不是自己一个人了,也不能给家乡人丢人啊!就应该像王子华老师、刘北老弟,还有更多的在天南海北的茌平人那样,为家乡人争气争光啊!
第二天的早晨,友人带我去街边地摊品尝小吃,那种类似胡辣汤的甜沫与手掌大小的豆皮,是我不曾品尝过的,友人说小吃在临清也是一大文化,源远流长,只惜我来去匆匆,未及多多品尝。其实不单是小吃,就连酒席上的一道粉蒸肉也是颇具特色。我曾在文章中提及在临清吃到过的粉蒸肉,里面是大米,外面是宽宽的肥猪肉片子,记得当时大家好像并不怎么爱吃,可能由于太肥腻的原因,而我这发福之人却觉得那是一道美味,每次席间及近一半是我一人吃掉的。
一晃又是十年之后,今年麦假里,因了诸多的诱惑与念结,我决意去了临清一趟。前两次都不曾造访临清的名胜古迹,即便还有两次因出差路过临清,也只是在汽车上远观了临清的五样松与舍利宝塔,其余一概不曾静观细品,而这次我是专门为看望临清的名胜古迹而来的,是怀着一分特有的好奇与沉思而来的。看过了聊城与聊城周边县区的名胜古迹,而临清名胜古迹的不览与品,是我时常心亏半边的心病。
经聊城坐快客直达临清时已是下午4点,十年的变化让我已辨不清临清的诸多方位,也不知汽车新客站处在临清的哪个方向,好在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连忙同友人刘北取得联系,尔后乘的车很快到了临清宾馆。
不及停车,刘北老弟已迎了过来。多年的不见,刘北老弟发福了许多,人也更帅气了,这几年他佳作频出,并荣获第四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去年省、市还为他召开了作品研讨会,现又调至市文联负责临清文艺的编辑工作,可谓更加如鱼得水,正值风华正茂之年的他,真乃前途无可估量。想来这十几年,多少当年的文友如我一样中途作鸟散状不再痴迷于文学的神圣殿堂,或从政或经商或其他,大家不知忙什么去了,也不知忙出了怎样的业绩,能像刘北这样坚持下来并有所突出成就的已微乎其微,唯其少,更显刘北之奇瑰与挚诚,在我是特别钦羡他甚而崇拜他的,我甚至想,刘北多年为文的轨迹与现象,早已超出了其诗文自身的人文价值,应是一方地域、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文化积淀与写照。
&... -->>
在我心目中,二十几年前的临清是和聊城也无两样的,这不单是当时的聊城还没建设这么好,更因作为鲁西两大古城,临清给人的印象总是和鲁西的其他县城不同的,其商业与文化的历史渊源平添了她的厚重与神秘。虽然近二十年,由于聊城作为鲁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位置,各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提升,而临清作为一个县级市,由于客观的局限性,诸多方面已无法同聊城同日而语了,但她留给我的仍旧是充满文化氛围与经济活力的一座古城。
说起第一次去临清,还要追溯到83年夏天,当时我正上着业余电大,按照聊城总校的安排,我们茌平的全体学员在临清师范考点进行学年考试。在临清的几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时至今日唯一的一次看立体电影。好像在考试结束的最后一个晚上,晚饭后我和几个同学,绕过大众公园,来到熙熙攘攘的影剧院门前,买了票并各自领取了一个特制的眼镜。印象中那影剧院门前车水马龙的热闹,是与今天各影剧院门前的冷清形成极大反差的,我想象不出这是因为文化丰富了而人们的情趣有了分流,还是文化被经济的铜臭挤到了角落里少有人来赏,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反正这是令人困惑而又感慨的事情。我已记不清那立体电影的名字,只记得每每有火车向你隆隆开来,并从你的头顶轰然而过,令人如临其景又惊骇不已。
几天的临清之行留给我的是繁盛、是激情、是有着大众公园与立体电影的都邑之城,虽然那时的临清还没改市而称县。不过自那之后,便少有机会去临清了,等第二次再去时,已是十年之后。
93年深秋,黄河诗报主编桑恒昌老师去临清讲学,我也应邀前往了。在当晚的迎宾晚宴上,时任临清文化馆馆长的王子华老师作陪,另有诸多临清文友,席间畅谈艺术与人生,也谈了临清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当时王子华老师的小品正火,已分别在省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荣获大奖,正处艺术青春期,他作为我的茌平老乡,我既深受鼓舞,也别有一番家乡人的自豪。按同是故乡人的文友刘北说:“大家没给咱茌平人丢了脸面。”是的,憨厚率直的茌平人出了门,代表的就不是自己一个人了,也不能给家乡人丢人啊!就应该像王子华老师、刘北老弟,还有更多的在天南海北的茌平人那样,为家乡人争气争光啊!
第二天的早晨,友人带我去街边地摊品尝小吃,那种类似胡辣汤的甜沫与手掌大小的豆皮,是我不曾品尝过的,友人说小吃在临清也是一大文化,源远流长,只惜我来去匆匆,未及多多品尝。其实不单是小吃,就连酒席上的一道粉蒸肉也是颇具特色。我曾在文章中提及在临清吃到过的粉蒸肉,里面是大米,外面是宽宽的肥猪肉片子,记得当时大家好像并不怎么爱吃,可能由于太肥腻的原因,而我这发福之人却觉得那是一道美味,每次席间及近一半是我一人吃掉的。
一晃又是十年之后,今年麦假里,因了诸多的诱惑与念结,我决意去了临清一趟。前两次都不曾造访临清的名胜古迹,即便还有两次因出差路过临清,也只是在汽车上远观了临清的五样松与舍利宝塔,其余一概不曾静观细品,而这次我是专门为看望临清的名胜古迹而来的,是怀着一分特有的好奇与沉思而来的。看过了聊城与聊城周边县区的名胜古迹,而临清名胜古迹的不览与品,是我时常心亏半边的心病。
经聊城坐快客直达临清时已是下午4点,十年的变化让我已辨不清临清的诸多方位,也不知汽车新客站处在临清的哪个方向,好在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连忙同友人刘北取得联系,尔后乘的车很快到了临清宾馆。
不及停车,刘北老弟已迎了过来。多年的不见,刘北老弟发福了许多,人也更帅气了,这几年他佳作频出,并荣获第四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去年省、市还为他召开了作品研讨会,现又调至市文联负责临清文艺的编辑工作,可谓更加如鱼得水,正值风华正茂之年的他,真乃前途无可估量。想来这十几年,多少当年的文友如我一样中途作鸟散状不再痴迷于文学的神圣殿堂,或从政或经商或其他,大家不知忙什么去了,也不知忙出了怎样的业绩,能像刘北这样坚持下来并有所突出成就的已微乎其微,唯其少,更显刘北之奇瑰与挚诚,在我是特别钦羡他甚而崇拜他的,我甚至想,刘北多年为文的轨迹与现象,早已超出了其诗文自身的人文价值,应是一方地域、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文化积淀与写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