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沧海笑书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到这本书,就不能不说一下他的出处了。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的语言很浅显,没有什么生僻的字。但微言大意,很多一目了然的话,不仔细体会,还真难以精准把握其中的大道理。还有自己本体会的道理,但不能准确表达,大学里寥寥数字边说得很清楚,看到是很舒服的。另外,一些平时经常说的来自大学的话,放在语境里才知道自己理解有误。如“无所不用其极”难怪朱熹告诫说“读者不可以其远而忽之也”
其实不要把这些古文看成是“中国英语”阅度这类文章可以分开层此阅读,这篇不足两千字的文章怎样去分层次呢,首先,要通读几遍。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在儒家看来就是“性本善”在佛家看来就是“原心智慧”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但是谈到这一点,我有些沮丧,因为我对现在中国的官场廉洁和是否为人民造福为人民做主并不乐观。相反,当官的还经场做人民的主!悲哀。接下来,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大学之论,意在说明,惟有“以德治心”才是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方略。在以“人治为主导刑治为辅助”的历史时期中,国家的安定和天下的太平,在根本环节上,取决于国家领导和社会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修心炼己与治国平天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在远古时代,人民以选举的形式推选出他们的领导,因为这个领导在他们心中有“德”这是很重要的,直到现在,还有三分之二的社会职位是选出来的,但是,令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失望的是,经过五千年的洗礼,这个泱泱古国的“德”并没有很大的进步,相反,还有向下滑的趋式。
教育理论的灵魂是道德,做学问的关键,就在于对德的认识,也就是一个“明”字。这里连用两个“明”字,阐释对德的认识和德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第一个“明”字,是指在理论和方法上要掌握和实践德道修养,彻底和全面地明白修养德道的理论和方法。第二个“明”字,是具体地指明这个德的关键属性和应当达到的状态。什么明?心明!礼德明亮,心中要光明,既能照亮自己的人生之旅,又能用此光明帮助别人造福于社会,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这个真学问首先要能够明德,用心光朗照自己的身国,掌握和具备完整的德心德性,五德(仁,义,礼,智,信)皆备,无一或缺。明,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光明,要学习太阳无私地自燃,为万物照明;学习月亮无欲地反照,为万物照明境。能够做到“明”的关键,是要像太阳和月亮那样无私无欲,奉献能量不求回报。人能做到无私无欲,则必然会心明而释放出无量光明!但是,天啊!我又“但是”了。焦裕禄死了,雷锋也挂了,还有焦雷么?当处说的好听“一个焦裕禄倒下了,千万个焦裕禄站起来了”请问一下,河北焦裕禄家怎么走?再请问一下,新疆焦裕禄家怎么走?再请问一下难道当初响应“党”的号召站起来的焦大爷们都英勇殉职了?不然或者,当初这只是一个口号?诚然,我不否认这些年涌现出很多新时代的新英雄。但是,好像只是昙花一现般的就消失了,他们去哪里了?这些年的报纸上的头条好多都是“某某局长贪污受贿”我很奇怪。到底是他们败坏了党的名声,还是,本来这就是一条规律?郁闷中
好像有些跑题了
接着说“明明德”由此引出的道所产生的五种德性能量,常人主要是经鼻孔通过呼吸系统引入体内。但是对道德修养实践者而言,如果将命体上的穴位门窗都打开,经络通道疏通,也就能充分地增强五德之炁进入体内的途径,能够更多地吸收天德之炁,进入体内给体内的众生传输补充能量,使它们处于富营养状态。现代人由于离道失德日久年深,无法观察到道德能量的五炁,对性命中性体系统的生理作用,将道德的德性虚无化,不能认识德的能量和营养作用。片面追求可见的物质享受,认假作真,本末倒置,只知以物养命,不识以德养性。盲目追逐“有之以为利”忽视甚至忘却了生命的真主人是性体系统,因而造成性与命和谐统一的阴阳失衡,导致疾病丛生,疑难杂症蜂起,社会犯罪率居高不下,整个世界灾难重重。人们盲目地追求物质利益,私心欲望没有扼制地膨胀扩张,使体内的道德能量日趋下降,私欲利己的个性张扬,阴我心神毫无道德制约。人们只知命不识性,人心的道德观,已经下滑到信德不存的最后底线。心灵道德的沙漠化,已经发展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这是人类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也是大学中“明明德”的真意所在。
好像说了这么多的话只是围绕“明明德”讲,这也正说明了,这种经典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理解的,我希望能有真正理解大学奥义的俊彦之士,可以教我。沧海拜谢!
说到这本书,就不能不说一下他的出处了。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的语言很浅显,没有什么生僻的字。但微言大意,很多一目了然的话,不仔细体会,还真难以精准把握其中的大道理。还有自己本体会的道理,但不能准确表达,大学里寥寥数字边说得很清楚,看到是很舒服的。另外,一些平时经常说的来自大学的话,放在语境里才知道自己理解有误。如“无所不用其极”难怪朱熹告诫说“读者不可以其远而忽之也”
其实不要把这些古文看成是“中国英语”阅度这类文章可以分开层此阅读,这篇不足两千字的文章怎样去分层次呢,首先,要通读几遍。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在儒家看来就是“性本善”在佛家看来就是“原心智慧”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但是谈到这一点,我有些沮丧,因为我对现在中国的官场廉洁和是否为人民造福为人民做主并不乐观。相反,当官的还经场做人民的主!悲哀。接下来,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大学之论,意在说明,惟有“以德治心”才是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方略。在以“人治为主导刑治为辅助”的历史时期中,国家的安定和天下的太平,在根本环节上,取决于国家领导和社会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修心炼己与治国平天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在远古时代,人民以选举的形式推选出他们的领导,因为这个领导在他们心中有“德”这是很重要的,直到现在,还有三分之二的社会职位是选出来的,但是,令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失望的是,经过五千年的洗礼,这个泱泱古国的“德”并没有很大的进步,相反,还有向下滑的趋式。
教育理论的灵魂是道德,做学问的关键,就在于对德的认识,也就是一个“明”字。这里连用两个“明”字,阐释对德的认识和德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第一个“明”字,是指在理论和方法上要掌握和实践德道修养,彻底和全面地明白修养德道的理论和方法。第二个“明”字,是具体地指明这个德的关键属性和应当达到的状态。什么明?心明!礼德明亮,心中要光明,既能照亮自己的人生之旅,又能用此光明帮助别人造福于社会,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这个真学问首先要能够明德,用心光朗照自己的身国,掌握和具备完整的德心德性,五德(仁,义,礼,智,信)皆备,无一或缺。明,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光明,要学习太阳无私地自燃,为万物照明;学习月亮无欲地反照,为万物照明境。能够做到“明”的关键,是要像太阳和月亮那样无私无欲,奉献能量不求回报。人能做到无私无欲,则必然会心明而释放出无量光明!但是,天啊!我又“但是”了。焦裕禄死了,雷锋也挂了,还有焦雷么?当处说的好听“一个焦裕禄倒下了,千万个焦裕禄站起来了”请问一下,河北焦裕禄家怎么走?再请问一下,新疆焦裕禄家怎么走?再请问一下难道当初响应“党”的号召站起来的焦大爷们都英勇殉职了?不然或者,当初这只是一个口号?诚然,我不否认这些年涌现出很多新时代的新英雄。但是,好像只是昙花一现般的就消失了,他们去哪里了?这些年的报纸上的头条好多都是“某某局长贪污受贿”我很奇怪。到底是他们败坏了党的名声,还是,本来这就是一条规律?郁闷中
好像有些跑题了
接着说“明明德”由此引出的道所产生的五种德性能量,常人主要是经鼻孔通过呼吸系统引入体内。但是对道德修养实践者而言,如果将命体上的穴位门窗都打开,经络通道疏通,也就能充分地增强五德之炁进入体内的途径,能够更多地吸收天德之炁,进入体内给体内的众生传输补充能量,使它们处于富营养状态。现代人由于离道失德日久年深,无法观察到道德能量的五炁,对性命中性体系统的生理作用,将道德的德性虚无化,不能认识德的能量和营养作用。片面追求可见的物质享受,认假作真,本末倒置,只知以物养命,不识以德养性。盲目追逐“有之以为利”忽视甚至忘却了生命的真主人是性体系统,因而造成性与命和谐统一的阴阳失衡,导致疾病丛生,疑难杂症蜂起,社会犯罪率居高不下,整个世界灾难重重。人们盲目地追求物质利益,私心欲望没有扼制地膨胀扩张,使体内的道德能量日趋下降,私欲利己的个性张扬,阴我心神毫无道德制约。人们只知命不识性,人心的道德观,已经下滑到信德不存的最后底线。心灵道德的沙漠化,已经发展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这是人类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也是大学中“明明德”的真意所在。
好像说了这么多的话只是围绕“明明德”讲,这也正说明了,这种经典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理解的,我希望能有真正理解大学奥义的俊彦之士,可以教我。沧海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