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存忠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明节,是怀念故去亲人的日子,也是春天里令人忧伤的日子。这几天,我想到了三年前去世的爷爷。
关于爷爷的回忆,童年的时候,只是散落的几个片断。记得在城里造纸厂当炊事员的爷爷,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总是匆匆忙忙的回来,又匆匆忙忙的回去。那时,我和母亲和两个弟弟在家,日子过得很辛苦,我们都盼着爷爷能够经常回家。因为爷爷的到来,会给我带来一些好吃的,如桔子瓣糖、薄荷糖、麻花什么的,拿到街上吃,在小伙伴中间还是很炫耀的。爷爷也时常会给家里买一些蔬菜,如黄瓜、西红柿什么的,那时在农村是很少吃到的。有时买上一斤肉,用报纸包着,很吊我们的胃口。
听父亲说,奶奶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去世的。那是上个世纪的40年代,国家正兵荒马乱,我们家乡闹旱灾,粮食颗粒无收。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爷爷、奶奶带着年幼的父亲背井离乡,逃荒去了日本人霸占的东北。到了那里,也没有好日子过,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后来,奶奶积劳成疾,客死他乡,年仅23岁。1948年,当听说家乡解放后,爷爷带着父亲,背着奶奶的遗骨,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历进千辛万苦,一步一步走着回到了老家。
不知什么原因,从那么年轻开始,爷爷就带着父亲艰难度日,到去世也没有再找新的老伴,一辈子一直孤单一人。我听人说,不是没有人提起过,而是爷爷始终不同意。而爷爷在造纸厂的工作,则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城里上学的父亲给找的。
爷爷为人非常善良,乐于助人。记得我邻居家有个爷爷,有一年突生重病,爷爷在县城的医院里陪了他好几天,还给他输了血。那时候,村里人都很穷。有的人家实在揭不开锅了,爷爷经常把钱送给他们。有时爷爷回家,还把带回的蔬菜和馒头,匀给我家周围的邻居。
我初中毕业考中专的那几天,就住在造纸厂的伙房里。那是一个很大的集体宿舍,有十几个人在一起住。院子里有一根很高很高的烟筒,一个很大的煤堆,还有一个自来水龙头。每到开饭时间,打饭的工人就在窗口排起长队。有的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有的用铁勺敲得饭盒铛档响,好不热闹。每当开过饭后,爷爷总是认真把收到的饭票一张一张的数好,一摞一摞的捆扎起来。
我在中专读书的时候,爷爷曾经坐着公共汽车,去看过我两次。每次都呆上两三天。带去一些吃的,分给同学们,晚上就住在我们的学生宿舍。当我上课的时候,爷爷就跑到学校的伙房里,和那里的工人说话,好像他们很有共同语言。
爷爷是在65岁那年退休回家的。我的老家有两套宅院,爷爷自己住在前面的一套。宽敞的屋子里,摆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还有一张床。吃饭的时候,由弟弟送过去。爷爷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蔬菜,有黄瓜,芸豆,扁豆什么的。快70多岁的时候,还自己挑水。
后来,爷爷回到了城里,跟我的父亲、母亲住在一起。76岁那年得过一场病。记得那天晚上,鼻子出血不止。可能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爷爷当时很害怕,流了很多眼泪。等不到天亮,我们便急匆匆地用车把爷爷拉进了青州的医院,一呆就是20多天。我也去陪了许多的日子。
爷爷一辈子抽烟、喝酒。爷爷的烟抽的很猛,每天都在两包以上,有时半夜起来,就点上烟,一直抽到天亮。爷爷生活节俭,也许是过惯了穷日子的原因,抽的都是很廉价的香烟。酒几乎是天天喝,60岁以后,中午、晚上都喝上一杯,最初是喝白酒,后来喝啤酒,得病之前还喝过红酒。
晚年的爷爷,日子过得还算舒坦,精神上却有些孤独。非常喜欢和孙子、孙女在一起。经常是一个腿上坐着一个,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讲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有时,到商场里给他们买糖、买饮料。爷爷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在除夕夜给三个孙子和孙女压岁钱,满脸喜爱和慈祥。平时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家里看电视,就是在街上看人。每天吃过早饭,总是拿一个小板凳,在马路边上,有时就在政府的大门口,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一起闲聊,有时还非常起劲。后来,那些和爷爷经常在一起的老人,都先爷爷而去。
爷爷是在85岁那年的秋天得了痴呆症,卧床不起,整天处于混沌状态,吃、喝和大小便都没有了感觉和意识,全靠别人了,有时候在床上大叫,说一些常人根本无法听懂的话。没有了时间的概念,没有了欲望的折磨,没有了行动的能力,如一片枯萎的树叶,没有了水分,失去了鲜活的绿色。
那时候,我就想,对一个人来说,有时最简单的东西,也许是最重要的东西。比如走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然而对于年迈的爷爷,却再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了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所以,能走的时候多走走,想去的地方多看看,趁你还能够自在的活动的时候多活动活动。直到2004年1月去世,年迈的爷爷再也没有自己站起来走出家门半步。
爷爷走后,和年轻的奶奶一起葬在了我们老家的西山上。去年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在坟前给爷爷立了一块很大的墓碑。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从风华正茂到风烛残年,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过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失去的永远不会再拥有。好好的珍惜现在,珍惜生命中爱你的亲人和知己,珍惜自己健康的身体,珍惜每个人仅有一次的有时是非常脆弱的生命。
在2006年清明节到来的时候,我写下这些话,寄托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思。
清明节,是怀念故去亲人的日子,也是春天里令人忧伤的日子。这几天,我想到了三年前去世的爷爷。
关于爷爷的回忆,童年的时候,只是散落的几个片断。记得在城里造纸厂当炊事员的爷爷,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总是匆匆忙忙的回来,又匆匆忙忙的回去。那时,我和母亲和两个弟弟在家,日子过得很辛苦,我们都盼着爷爷能够经常回家。因为爷爷的到来,会给我带来一些好吃的,如桔子瓣糖、薄荷糖、麻花什么的,拿到街上吃,在小伙伴中间还是很炫耀的。爷爷也时常会给家里买一些蔬菜,如黄瓜、西红柿什么的,那时在农村是很少吃到的。有时买上一斤肉,用报纸包着,很吊我们的胃口。
听父亲说,奶奶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去世的。那是上个世纪的40年代,国家正兵荒马乱,我们家乡闹旱灾,粮食颗粒无收。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爷爷、奶奶带着年幼的父亲背井离乡,逃荒去了日本人霸占的东北。到了那里,也没有好日子过,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后来,奶奶积劳成疾,客死他乡,年仅23岁。1948年,当听说家乡解放后,爷爷带着父亲,背着奶奶的遗骨,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历进千辛万苦,一步一步走着回到了老家。
不知什么原因,从那么年轻开始,爷爷就带着父亲艰难度日,到去世也没有再找新的老伴,一辈子一直孤单一人。我听人说,不是没有人提起过,而是爷爷始终不同意。而爷爷在造纸厂的工作,则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城里上学的父亲给找的。
爷爷为人非常善良,乐于助人。记得我邻居家有个爷爷,有一年突生重病,爷爷在县城的医院里陪了他好几天,还给他输了血。那时候,村里人都很穷。有的人家实在揭不开锅了,爷爷经常把钱送给他们。有时爷爷回家,还把带回的蔬菜和馒头,匀给我家周围的邻居。
我初中毕业考中专的那几天,就住在造纸厂的伙房里。那是一个很大的集体宿舍,有十几个人在一起住。院子里有一根很高很高的烟筒,一个很大的煤堆,还有一个自来水龙头。每到开饭时间,打饭的工人就在窗口排起长队。有的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有的用铁勺敲得饭盒铛档响,好不热闹。每当开过饭后,爷爷总是认真把收到的饭票一张一张的数好,一摞一摞的捆扎起来。
我在中专读书的时候,爷爷曾经坐着公共汽车,去看过我两次。每次都呆上两三天。带去一些吃的,分给同学们,晚上就住在我们的学生宿舍。当我上课的时候,爷爷就跑到学校的伙房里,和那里的工人说话,好像他们很有共同语言。
爷爷是在65岁那年退休回家的。我的老家有两套宅院,爷爷自己住在前面的一套。宽敞的屋子里,摆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还有一张床。吃饭的时候,由弟弟送过去。爷爷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蔬菜,有黄瓜,芸豆,扁豆什么的。快70多岁的时候,还自己挑水。
后来,爷爷回到了城里,跟我的父亲、母亲住在一起。76岁那年得过一场病。记得那天晚上,鼻子出血不止。可能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爷爷当时很害怕,流了很多眼泪。等不到天亮,我们便急匆匆地用车把爷爷拉进了青州的医院,一呆就是20多天。我也去陪了许多的日子。
爷爷一辈子抽烟、喝酒。爷爷的烟抽的很猛,每天都在两包以上,有时半夜起来,就点上烟,一直抽到天亮。爷爷生活节俭,也许是过惯了穷日子的原因,抽的都是很廉价的香烟。酒几乎是天天喝,60岁以后,中午、晚上都喝上一杯,最初是喝白酒,后来喝啤酒,得病之前还喝过红酒。
晚年的爷爷,日子过得还算舒坦,精神上却有些孤独。非常喜欢和孙子、孙女在一起。经常是一个腿上坐着一个,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讲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有时,到商场里给他们买糖、买饮料。爷爷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在除夕夜给三个孙子和孙女压岁钱,满脸喜爱和慈祥。平时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家里看电视,就是在街上看人。每天吃过早饭,总是拿一个小板凳,在马路边上,有时就在政府的大门口,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一起闲聊,有时还非常起劲。后来,那些和爷爷经常在一起的老人,都先爷爷而去。
爷爷是在85岁那年的秋天得了痴呆症,卧床不起,整天处于混沌状态,吃、喝和大小便都没有了感觉和意识,全靠别人了,有时候在床上大叫,说一些常人根本无法听懂的话。没有了时间的概念,没有了欲望的折磨,没有了行动的能力,如一片枯萎的树叶,没有了水分,失去了鲜活的绿色。
那时候,我就想,对一个人来说,有时最简单的东西,也许是最重要的东西。比如走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然而对于年迈的爷爷,却再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了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所以,能走的时候多走走,想去的地方多看看,趁你还能够自在的活动的时候多活动活动。直到2004年1月去世,年迈的爷爷再也没有自己站起来走出家门半步。
爷爷走后,和年轻的奶奶一起葬在了我们老家的西山上。去年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在坟前给爷爷立了一块很大的墓碑。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从风华正茂到风烛残年,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过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失去的永远不会再拥有。好好的珍惜现在,珍惜生命中爱你的亲人和知己,珍惜自己健康的身体,珍惜每个人仅有一次的有时是非常脆弱的生命。
在2006年清明节到来的时候,我写下这些话,寄托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