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第四章
[1]关于李彦升、尉迟敬德、安禄山的民族问题,系据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2]康国和安国,在《魏书》和《隋书》的《西域传》都有记载,《隋书·西域传》并称安国国王姓昭氏武,与康国国王同族。但安波至是否安国的王族之后,尚不能确定。亦请参看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3]如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即称独孤信家族为汉化的匈奴氏族,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则称该家族为突厥望族,但一般都主张其族别为鲜卑。其来历,《周书·独孤信传》有简单介绍。
[4]见《周书·独孤信传》。
[5]见《隋书·文献独孤皇后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八。
[6]见《隋书·文献独孤皇后传》。
[7]见《旧唐书》之《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传》、《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传》。
[8]渗透王朝和征服王朝,是美国德裔历史学家魏特夫(wittfogel)和中国学者冯家升合著之《中国社会史:辽》一书导言提出的概念(该导言有中译本),在欧美和日本影响很大。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注80。
[9]混血王朝是本书提出的概念,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二元帝国”,请参看雷海宗《国史纲要》。
[10]羁縻作为一种统治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惠王灭巴国后,仍以巴氏为蛮夷君主,但成为制度是在唐。最早是贞观三年以南蛮东谢酋长为应州刺史,南谢酋长为庄州刺史,不过真正产生影响是贞观四年为战败的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
[11]据统计,唐代设置的羁縻州多达856个,远远超过只有358个的普通州,可见此项政策之重要。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12]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
[13]称唐太宗为“华夷父母”的是铁勒部的一个豪酋,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
[14]南疆、北疆和东疆不是行政区划,而是习惯称谓。大体上天山以南为南疆,以北为北疆,以东的哈密和吐鲁番地区为东疆。
[15]狭义的西域概念见《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阸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16]请参看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法)勒内·格鲁塞《中国的文明》。
[17]玻璃制品很早就传入了中国,经由路线则有海路和陆路。但可以肯定有一部分是从丝绸之路传入的,唐人所谓“葡萄美酒夜光杯”即可证明。请参看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8]高昌本为军事基地,西汉宣帝时屯田于车师前部,十六国时建郡。公元460年,柔然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是为高昌建国之始,以后历经阚氏、张氏、马氏、麴氏四代政权,唐太宗时国王为麴文泰。麴文泰与玄奘法师的故事见《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归顺大唐事在贞观四年十二月,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
[19]以上见新旧《唐书》之《高昌传》、《侯君集传》、《阿史那社尔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
[20]见《新唐书·焉耆传》。
[21]唐军统帅名单见《新唐书·龟兹传》,行进路线则见《旧唐书·龟兹传》。现在,库车县与独山子之间有独库公路,当年唐军很可能即沿此线穿过天山。
[22]见《旧唐书·龟兹传》,并请参看勒内·格鲁塞《中国的文明》。
[23]格桑花又称格桑梅朵,具体为何种植物存在广泛的争议。在藏语中,梅朵是花,格桑是美好时光或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长期以来一直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雅砻江则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又名若水、打冲江、小金沙江,藏语称尼雅曲,意为多鱼之水。据说,吐蕃王朝的前身悉补野即兴起于雅砻河谷地区。
[24]吐蕃的得名有各种说法。一般都认为,蕃是藏文bod(拉丁字母转写,下同)的音译,为古代藏族的自称。其来历可能由于雅砻河谷地区当时为高原农业的中心,称为蕃域,与卓(bro,牧区)相对应。也有人认为蕃是本(bon,藏族原始宗教)的音转。吐的含义也有多种解释,比如山南、上部、大,等等。
[25]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又,羊同即藏文zhangzhung的音译,又译象雄,见罗广武《两唐书吐蕃传译注》。
[26]见《新唐书·吐蕃传》,王忠《新唐书吐蕃传笺证》。
[27]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阎立本《步辇图》中,端坐于舆中的是唐太宗,留着浓密胡须面对太宗皇帝的(画面左起第三人)就是禄东赞。
[28]以上事见新旧《唐书》之《吐蕃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一百九十六。另请参看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美)白桂思《吐蕃在中亚: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争夺史》,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29]见索南坚赞著、刘立千译注《西藏王统记(吐蕃王朝世系明鉴)》。
[30]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另外,藏文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佛教学者认为是公元七世纪由国王松赞干布派遣藏族语言学家吞弥·桑布扎到北印度学习梵文,回国后引用梵文字母创制的。但雍仲本教学者则认为藏文完全是从象雄文演变而来。
[31]两次会盟分别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和唐穆宗长庆元年(821)。此后,唐蕃战争宣告结束,他们也都开始日薄西山。
[32]请参看林幹《突厥与回纥史》。
[33]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
[34]以下所述无另注者,均见《旧唐书·回纥传》、《新唐书·回鹘传》,《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同时请参看林幹《突厥与回纥史》,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5]据《旧唐书·回纥传》和《新唐书·回鹘传》,宁国公主被回纥可汗册封为可敦(皇后)。该可汗去世后,回纥人原本要以公主殉葬,被公主严词拒绝,然后回到了大唐。
[36]一匹绢宽1尺8寸,长4丈,即宽54厘米,长12米。
[37]我国历史学家沈福伟和日本历史学家气贺泽保规都谈到了这一点。据沈福伟先生的研究,在公元8世纪中到9世纪中,由于河西走廊被吐蕃切断,回纥成为葱岭以东最大的绢丝贸易中间商。他们和粟特商人一起,每年都将成千上万的绢帛运往中亚和西亚,给大唐造成的却是巨大的财政赤字。气贺泽保规先生则特别谈到了绢帛作为高额通货和结算手段为回纥带来巨额财富,从而改变其社会性质的问题。见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8]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9]见《回鹘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
[40]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宗教卷》。
[41]见《新唐书·回鹘传》。
[42]李德裕《会昌一品集》卷二即称,回纥在长安造成的风气,是逐利之人甚多,邪恶之人影从(交利者风偃,挟邪者景附)。
[43]裕固族的前身包括武则天时期迁徙到今张掖、武威的回纥和公元840年以后迁来的回鹘,元、明时称撒里畏兀儿,1953年定名裕固族。维吾尔是本族的自称,一般认为有联合、协助的意思,其族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回鹘西迁后,天山一带和南疆各民族被回鹘化;另一种认为新疆自古就有维吾尔族,与回鹘同为古维吾尔人,两者汇合即为后来的维吾尔族。请参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
[44]关于伊斯兰文明与中华史的关系,请详见本中华史下一卷。
[45]以上据《新唐书·回鹘传》附录,林惠祥《中国民族史》。
[46]这两个数据见《唐会要》卷七十三,《新唐书·回鹘传》,并请参看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 第四章
[1]关于李彦升、尉迟敬德、安禄山的民族问题,系据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2]康国和安国,在《魏书》和《隋书》的《西域传》都有记载,《隋书·西域传》并称安国国王姓昭氏武,与康国国王同族。但安波至是否安国的王族之后,尚不能确定。亦请参看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3]如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即称独孤信家族为汉化的匈奴氏族,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则称该家族为突厥望族,但一般都主张其族别为鲜卑。其来历,《周书·独孤信传》有简单介绍。
[4]见《周书·独孤信传》。
[5]见《隋书·文献独孤皇后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八。
[6]见《隋书·文献独孤皇后传》。
[7]见《旧唐书》之《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传》、《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传》。
[8]渗透王朝和征服王朝,是美国德裔历史学家魏特夫(wittfogel)和中国学者冯家升合著之《中国社会史:辽》一书导言提出的概念(该导言有中译本),在欧美和日本影响很大。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注80。
[9]混血王朝是本书提出的概念,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二元帝国”,请参看雷海宗《国史纲要》。
[10]羁縻作为一种统治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惠王灭巴国后,仍以巴氏为蛮夷君主,但成为制度是在唐。最早是贞观三年以南蛮东谢酋长为应州刺史,南谢酋长为庄州刺史,不过真正产生影响是贞观四年为战败的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
[11]据统计,唐代设置的羁縻州多达856个,远远超过只有358个的普通州,可见此项政策之重要。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12]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
[13]称唐太宗为“华夷父母”的是铁勒部的一个豪酋,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
[14]南疆、北疆和东疆不是行政区划,而是习惯称谓。大体上天山以南为南疆,以北为北疆,以东的哈密和吐鲁番地区为东疆。
[15]狭义的西域概念见《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阸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16]请参看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法)勒内·格鲁塞《中国的文明》。
[17]玻璃制品很早就传入了中国,经由路线则有海路和陆路。但可以肯定有一部分是从丝绸之路传入的,唐人所谓“葡萄美酒夜光杯”即可证明。请参看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8]高昌本为军事基地,西汉宣帝时屯田于车师前部,十六国时建郡。公元460年,柔然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是为高昌建国之始,以后历经阚氏、张氏、马氏、麴氏四代政权,唐太宗时国王为麴文泰。麴文泰与玄奘法师的故事见《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归顺大唐事在贞观四年十二月,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
[19]以上见新旧《唐书》之《高昌传》、《侯君集传》、《阿史那社尔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
[20]见《新唐书·焉耆传》。
[21]唐军统帅名单见《新唐书·龟兹传》,行进路线则见《旧唐书·龟兹传》。现在,库车县与独山子之间有独库公路,当年唐军很可能即沿此线穿过天山。
[22]见《旧唐书·龟兹传》,并请参看勒内·格鲁塞《中国的文明》。
[23]格桑花又称格桑梅朵,具体为何种植物存在广泛的争议。在藏语中,梅朵是花,格桑是美好时光或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长期以来一直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雅砻江则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又名若水、打冲江、小金沙江,藏语称尼雅曲,意为多鱼之水。据说,吐蕃王朝的前身悉补野即兴起于雅砻河谷地区。
[24]吐蕃的得名有各种说法。一般都认为,蕃是藏文bod(拉丁字母转写,下同)的音译,为古代藏族的自称。其来历可能由于雅砻河谷地区当时为高原农业的中心,称为蕃域,与卓(bro,牧区)相对应。也有人认为蕃是本(bon,藏族原始宗教)的音转。吐的含义也有多种解释,比如山南、上部、大,等等。
[25]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又,羊同即藏文zhangzhung的音译,又译象雄,见罗广武《两唐书吐蕃传译注》。
[26]见《新唐书·吐蕃传》,王忠《新唐书吐蕃传笺证》。
[27]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阎立本《步辇图》中,端坐于舆中的是唐太宗,留着浓密胡须面对太宗皇帝的(画面左起第三人)就是禄东赞。
[28]以上事见新旧《唐书》之《吐蕃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一百九十六。另请参看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美)白桂思《吐蕃在中亚: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争夺史》,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29]见索南坚赞著、刘立千译注《西藏王统记(吐蕃王朝世系明鉴)》。
[30]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另外,藏文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佛教学者认为是公元七世纪由国王松赞干布派遣藏族语言学家吞弥·桑布扎到北印度学习梵文,回国后引用梵文字母创制的。但雍仲本教学者则认为藏文完全是从象雄文演变而来。
[31]两次会盟分别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和唐穆宗长庆元年(821)。此后,唐蕃战争宣告结束,他们也都开始日薄西山。
[32]请参看林幹《突厥与回纥史》。
[33]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
[34]以下所述无另注者,均见《旧唐书·回纥传》、《新唐书·回鹘传》,《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同时请参看林幹《突厥与回纥史》,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5]据《旧唐书·回纥传》和《新唐书·回鹘传》,宁国公主被回纥可汗册封为可敦(皇后)。该可汗去世后,回纥人原本要以公主殉葬,被公主严词拒绝,然后回到了大唐。
[36]一匹绢宽1尺8寸,长4丈,即宽54厘米,长12米。
[37]我国历史学家沈福伟和日本历史学家气贺泽保规都谈到了这一点。据沈福伟先生的研究,在公元8世纪中到9世纪中,由于河西走廊被吐蕃切断,回纥成为葱岭以东最大的绢丝贸易中间商。他们和粟特商人一起,每年都将成千上万的绢帛运往中亚和西亚,给大唐造成的却是巨大的财政赤字。气贺泽保规先生则特别谈到了绢帛作为高额通货和结算手段为回纥带来巨额财富,从而改变其社会性质的问题。见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8]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9]见《回鹘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
[40]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宗教卷》。
[41]见《新唐书·回鹘传》。
[42]李德裕《会昌一品集》卷二即称,回纥在长安造成的风气,是逐利之人甚多,邪恶之人影从(交利者风偃,挟邪者景附)。
[43]裕固族的前身包括武则天时期迁徙到今张掖、武威的回纥和公元840年以后迁来的回鹘,元、明时称撒里畏兀儿,1953年定名裕固族。维吾尔是本族的自称,一般认为有联合、协助的意思,其族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回鹘西迁后,天山一带和南疆各民族被回鹘化;另一种认为新疆自古就有维吾尔族,与回鹘同为古维吾尔人,两者汇合即为后来的维吾尔族。请参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
[44]关于伊斯兰文明与中华史的关系,请详见本中华史下一卷。
[45]以上据《新唐书·回鹘传》附录,林惠祥《中国民族史》。
[46]这两个数据见《唐会要》卷七十三,《新唐书·回鹘传》,并请参看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