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xbqg.net,水烟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苦的滋味,在少年时莫过于没有吃食。

    对于吃的痛苦的体验,先是从听觉来的。长辈们说起那段缺吃少食的辛苦路,听着听着也不免心里凄凉。阿婆四十多岁就是一个人拉扯几个孩子了。阿公为了混一口饭吃,和一伙人去了海南,听说发黄肿死在了半路,至今家里连墓地也没有。大伯十来岁跟着人家飘洋过海下了南洋,到死也没回过家乡。大姑和姑父因为捱不住饥饿,连教师也不当了,回农村耕田。山坡上哪些草根、树叶有毒,哪些枝丫的嫩芽可以吃,阿婆很早就教我辨认。她说得那么头头是道,我听得也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她又含着泪水补了一句,“野菜还是不吃的好,那东西越吃越觉得饿,越饿越吃,晚上睡觉直流口水咧。”

    不知是阿婆教导好,还是我天性聪慧,我从小便学会了野外觅食。春雨下了,天刚蒙蒙亮,我拿把小铲子扛着一只竹箕向小河走去。河两岸是野生的竹林,地里的笋芽要破土了,开始挖竹笋了,竹笋切成薄片,泡在水里一两天,可以鲜炒着吃;那挖的竹笋多了,也可以熏成笋干。即使别人赶了头早,我也能从松土的半点蛛丝马迹或林子深处掏出笋芽来。竹箕从不落空。

    下雨的时候,农村人待在家里,干得最多的还是做豆腐。东家洗石磨了,西家也开始泡豆子了,家家都忙着,孩子都乐开了。那些日子,我懂得了黄豆全身都是宝,豆浆做成豆腐,浆水上面那层用筷子一刮就成了腐竹,豆腐渣可煎成饼子,豆皮拌着姜叶煮熟了也是一道菜。我打小对食物没有什么挑剔,只觉着有吃的就行,新鲜的就好。细的,粗的,软的,硬的,都那么有滋有味。

    阿婆不懂得什么是儒家思想,也不知道中国有个孔子先生,她不识字,但她会念《三字经》,念起来就象唱歌那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她常常对我说,小孩子不要去守别人的吃,看着别家吃东西,要赶紧走开;自己家有吃的,不管人家是在这里作客,还是路过,都要先端给别人吃,自个儿再吃。

    我疑惑地问,为什么对人家和对自己不一样。阿婆答,叫你这样做,你就这样做,错不了,要不别人说你没家教呢。我那样做了,我却错到心底里去了。

    农忙的三月又是青黄不接的三月。但那个三月,我有了同学,她们吃过午饭又来上学了,看见我还在躬着腰一撮一撮地插秧,一个个跳进田里,一字拉开来帮忙,虽都是小学生,可那个不是一会走路就上山下田的,一群小孩的阵势仿佛回到了生产队。很快,一垄田里都插满了秧苗。虽然有些东倒西歪,爸妈也不计较,催我快回家吃饭去上学。

    我想啊,阿婆不是教导我要好客吗,同学们帮了忙,更得叫上她们一块去家里吃饭了。我热情地邀请她们,一进家门就揭开锅,拿筷,端碗。她们也饿了,大概回家也没多少吃的,个个如老虎下山,人人嘴里都在不停地嚼,脸上又不断地笑。

    “楼儿,楼儿。”阿婆提着一只潲水桶回来,进门后桶也不放下,扯着我进了里间。“锅里的都给同学们吃了,你爸妈回来吃什么啊。”我惊慌得舌头都僵了。

    妈也回来了,她拉开阿婆的手,“不吃也吃了,都是孩子,都饿,别让她们听见了。”

    “那大人怎么办?一天吃多少米都量着呢,总不能把明天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