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大家请我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辽东一来,已经立文法,设官吏,历经两世而连破大明边军。”
“如今其之所以困顿者,不过是以小搏大,以弱胜强,蛇不足以吞象罢了!”
“其所困者,一曰粮草,二曰人口,故而其虽强入关而不能立足,蓋以待时机也!”
“本王欲夺天下者,非大明之天下,亦非后金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岂可养虎为患,反受其咎?”
“这……不至于此吧?”洪承畴闻言不由一愣道,“彼辈不过塞外小族,比之当年俺答汗又能如何?”
“不过封其为顺义王,答应互市,可也!”
“老奴无德嗜杀,不如俺答汗多矣,奈何其子洪太雄才大略,不可以胡虏视之!”张顺根据前世知识,不由慎重道。
“何以见得?”这一世洪承畴并未直接接触过后金兵锋,只是轻轻松松斩了皇太极手下败将林丹汗六千级,以为其亦不过尔尔罢了。
故而当张顺提出不可小视皇太极的时候,他还颇为不服。
“洪太登基之初,后金内外交困,民不聊生。唯其笼络诸伪王,拼死一搏,入关劫掠反而转危为安,此其一也!”
“辽东地处偏远,民困财乏,四面临敌,那洪太却趁大明围剿义军之时,东征朝鲜,西讨蒙古,北掳达斡尔诸部,足见其志不在小,此其二也!”
“虎墩兔既死,其余部本不足为虑,洪太复派遣伪亲王驻扎归化城,收拢其残部,意图从右翼包抄大明,此其三也。”
“若其果真一心做一处邦酋,心机岂能如此深沉?”
“如今其势已成,西至甘肃,东至朝鲜,两三千里边地皆受其威胁,一旦大明崩,吾何以处之也?”
“这……”洪承畴本非浪得虚名之辈,闻言不由脸色大变。
“果如舜王所言,天下孰能制之?”
“此事且从长计议,但果如本王所言,我等若是召其入关,吾恐怕其鸩占鹊巢矣!”张顺一边低声细语道,一边暗暗指了指营外诸义军部。
幕僚长洪承畴闻言不由大惊失色,肝胆俱裂。
他当然明白张顺的意思,如今这些人是走投无路,不得不投靠舜王。
如果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那他们会怎么选,可想而知矣!
第222章“吾皇万岁万万岁”
那洪承畴也是有野心之人,虽然他已经“从了贼”,可也不甘心一辈子做贼。
如今他听了张顺这一席话,不由又佩服又惊惧。
佩服的是张顺明察秋毫、见微知著,能够明见万里。
惊惧的是义军除了大明这个庞然大物以外,还有后金这样的虎狼,环伺在侧,实在是如芒在背,令人坐立难安。
“舜王所言甚是,如今虏酋已将要平定塞外诸部,为之奈何?”洪承畴不由忧心忡忡道。
如果洪太真如舜王所言胸怀大志,那么以后无论谁坐拥这万里江山,恐怕都睡不安稳!
张顺本来只是准备吓唬他一番,只是这般细细捋清了思路,心里也不由一寒。
甚至连洪承畴这样颇有见识之人听了这话都忐忑不安,若是这席话让别个听了过去,恐怕会引起悍然大波。
其实也难怪洪承畴吓了个够呛。若是随便一个人,他千辛万苦打完boss以后,还会有个更大的boss会在他状态不好,血量不健康的情况下出现,他也会破口大骂坑爹。
当年李自成就被这个“设计”坑了一脸,如今又有轮到张顺了。
不行,我得给他再打打气、鼓鼓劲才行!
想到此处,张顺不由面色沉重道:“为今之计,唯有以快打慢,以多欺少,方有一线生机。”
“何谓以快打慢,以多欺少?”洪承畴不意张顺心中早有成算,不由追问道。
“后金建制且割据一方早于义军,其文法制度完备,我不及也。故而若不能借助关内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之势,先据中原,则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自古以来,得关中者多成霸业,得中原者多得天下。蓋关中者,四塞之国也,得其地利;中原者,弥望之野也,得其人和。”
“我据而守之,待天下有变,则亲率主力北上,先于后金覆灭大明,得其天时。”
“如果我据万里之疆,治亿兆之民,天下百姓赢粮而影从,后金虏寇又何足道哉?”
“故而夺天下之机,宜快不宜慢。此非言尽快夺取天下,而是要先于后金占据中原,然后方可与之争一日之长短。是谓以快打慢,即以吾快于彼辈也!”
“吾既据中原,百姓不下两千万,兵马不下百万,十倍于虏,任凭他三头六臂,又如何抵得?是谓以多打少是也!”
辽东苦寒,再经过老奴一番杀戮之后,其实人口估计不过二三百万而已。
洪承畴听张顺这般逐步分析下来,顿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张顺这一席话看似针对后金而言,其实又何尝不是“顺营”的“隆中对”?
洪承畴何等样人,如何听不出张顺的心思打算?
第一步夺取河洛,建立义军根基;第二步夺取关中,与明金呈三足鼎立之势;第三步,统一北方定鼎中原,以抗南北。最后再席卷天下,浑元一统!
这是一个天生的圣人!一个念头从洪承畴的心里冒了出来。
他不由后退了两步,伏下身体,然后一丝不苟的行起了三叩九拜大礼。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辽东一来,已经立文法,设官吏,历经两世而连破大明边军。”
“如今其之所以困顿者,不过是以小搏大,以弱胜强,蛇不足以吞象罢了!”
“其所困者,一曰粮草,二曰人口,故而其虽强入关而不能立足,蓋以待时机也!”
“本王欲夺天下者,非大明之天下,亦非后金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岂可养虎为患,反受其咎?”
“这……不至于此吧?”洪承畴闻言不由一愣道,“彼辈不过塞外小族,比之当年俺答汗又能如何?”
“不过封其为顺义王,答应互市,可也!”
“老奴无德嗜杀,不如俺答汗多矣,奈何其子洪太雄才大略,不可以胡虏视之!”张顺根据前世知识,不由慎重道。
“何以见得?”这一世洪承畴并未直接接触过后金兵锋,只是轻轻松松斩了皇太极手下败将林丹汗六千级,以为其亦不过尔尔罢了。
故而当张顺提出不可小视皇太极的时候,他还颇为不服。
“洪太登基之初,后金内外交困,民不聊生。唯其笼络诸伪王,拼死一搏,入关劫掠反而转危为安,此其一也!”
“辽东地处偏远,民困财乏,四面临敌,那洪太却趁大明围剿义军之时,东征朝鲜,西讨蒙古,北掳达斡尔诸部,足见其志不在小,此其二也!”
“虎墩兔既死,其余部本不足为虑,洪太复派遣伪亲王驻扎归化城,收拢其残部,意图从右翼包抄大明,此其三也。”
“若其果真一心做一处邦酋,心机岂能如此深沉?”
“如今其势已成,西至甘肃,东至朝鲜,两三千里边地皆受其威胁,一旦大明崩,吾何以处之也?”
“这……”洪承畴本非浪得虚名之辈,闻言不由脸色大变。
“果如舜王所言,天下孰能制之?”
“此事且从长计议,但果如本王所言,我等若是召其入关,吾恐怕其鸩占鹊巢矣!”张顺一边低声细语道,一边暗暗指了指营外诸义军部。
幕僚长洪承畴闻言不由大惊失色,肝胆俱裂。
他当然明白张顺的意思,如今这些人是走投无路,不得不投靠舜王。
如果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那他们会怎么选,可想而知矣!
第222章“吾皇万岁万万岁”
那洪承畴也是有野心之人,虽然他已经“从了贼”,可也不甘心一辈子做贼。
如今他听了张顺这一席话,不由又佩服又惊惧。
佩服的是张顺明察秋毫、见微知著,能够明见万里。
惊惧的是义军除了大明这个庞然大物以外,还有后金这样的虎狼,环伺在侧,实在是如芒在背,令人坐立难安。
“舜王所言甚是,如今虏酋已将要平定塞外诸部,为之奈何?”洪承畴不由忧心忡忡道。
如果洪太真如舜王所言胸怀大志,那么以后无论谁坐拥这万里江山,恐怕都睡不安稳!
张顺本来只是准备吓唬他一番,只是这般细细捋清了思路,心里也不由一寒。
甚至连洪承畴这样颇有见识之人听了这话都忐忑不安,若是这席话让别个听了过去,恐怕会引起悍然大波。
其实也难怪洪承畴吓了个够呛。若是随便一个人,他千辛万苦打完boss以后,还会有个更大的boss会在他状态不好,血量不健康的情况下出现,他也会破口大骂坑爹。
当年李自成就被这个“设计”坑了一脸,如今又有轮到张顺了。
不行,我得给他再打打气、鼓鼓劲才行!
想到此处,张顺不由面色沉重道:“为今之计,唯有以快打慢,以多欺少,方有一线生机。”
“何谓以快打慢,以多欺少?”洪承畴不意张顺心中早有成算,不由追问道。
“后金建制且割据一方早于义军,其文法制度完备,我不及也。故而若不能借助关内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之势,先据中原,则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自古以来,得关中者多成霸业,得中原者多得天下。蓋关中者,四塞之国也,得其地利;中原者,弥望之野也,得其人和。”
“我据而守之,待天下有变,则亲率主力北上,先于后金覆灭大明,得其天时。”
“如果我据万里之疆,治亿兆之民,天下百姓赢粮而影从,后金虏寇又何足道哉?”
“故而夺天下之机,宜快不宜慢。此非言尽快夺取天下,而是要先于后金占据中原,然后方可与之争一日之长短。是谓以快打慢,即以吾快于彼辈也!”
“吾既据中原,百姓不下两千万,兵马不下百万,十倍于虏,任凭他三头六臂,又如何抵得?是谓以多打少是也!”
辽东苦寒,再经过老奴一番杀戮之后,其实人口估计不过二三百万而已。
洪承畴听张顺这般逐步分析下来,顿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张顺这一席话看似针对后金而言,其实又何尝不是“顺营”的“隆中对”?
洪承畴何等样人,如何听不出张顺的心思打算?
第一步夺取河洛,建立义军根基;第二步夺取关中,与明金呈三足鼎立之势;第三步,统一北方定鼎中原,以抗南北。最后再席卷天下,浑元一统!
这是一个天生的圣人!一个念头从洪承畴的心里冒了出来。
他不由后退了两步,伏下身体,然后一丝不苟的行起了三叩九拜大礼。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