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我来此界开神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蜀中定策开始,楚国的暗探就已经在南方各地扎根,就算是遥远的北国也有眼线。
说起来,吴国有此一败也不奇怪,毕竟你还在和越国互掐时,楚国就已经将你视为一定要拿下的目标。
当然还有一个楚国不先北伐的原因,那就是北方诸国不会轻易一统。
北方各大国背后都有仙门支持,??而他们都不会甘于人下。
再说仙人下界都是为了争取地盘和人口,最后得到仙道气运加身,让自己能有地仙之望,他们之间怎么可能亲密无间。
即使要联合对付神道扶持的楚国,但也是争道在前。
吴王吐血晕倒,大殿中顿时乱成一片。
“传太医!传太医……”
两封信被丢在地上,隐隐可见一些字样。
徐安国:“……无粮……非战之罪……援兵?”
濮沽:“臣守土有责,未能保全十万大军……裹挟百姓……民心之失罪在我一人……绝笔。”
徐闻气啊,气得是他的大臣都告诉他,??庐江的秋粮尚有截留,够用。
但事实是唐英哲带走一半后,舒城的粮还真就不够了。
突围求粮的信使全被围杀了?怎么没收到消息。
还有徐闻最气的是濮沽和徐安国所为之事,为了节省军粮和突围,糟蹋吴人军民之心。
如果保全十万大军,那一切好说,关键是两手都是空的。
濮沽一死,就能平息马上沸腾的舆论,就能挽回丢失的民心吗?
其实徐闻不过是急火攻心,虽然眼睛闭着,但思维却早早就清醒了,他只是在思考如何收拾这个乱摊子。
四郡已失其一,豫章也遭到越国小儿的觊觎,??无法抽掉兵马钱粮来援。
接下来的九江郡必不容有失,不然丢掉江北所有的地盘,仅凭江南一隅,??没有强力水师的情况下很难守住。
损兵十万不是一個小数目,??伤到了吴国根基啊!
徐闻心中长长一叹,接着猛地睁开双眼,脸上露出红润之色,一点也不像刚刚吐血昏迷的样子。
他招来几位重臣,中气十足地说道:“加快聚兵,孤要亲临江北。”
众人大惊失色,纷纷出言劝阻。
“大王万万不可,国君怎可轻易离开京畿……”
“君上,大将军此前之败乃非战之罪,我军仍有四十万大军,何至于此啊!”
“臣也不同意大王亲征……”
徐闻脸色越来越难看,没想到几位最信任的臣子没一个能看清眼前局势的。
“好了!太傅你说我能亲征吗?”徐闻怒喝一声后,旋即温和地看向唯一没说话的老人。
太傅翁阳,曾经一度是徐闻起家时的首席智囊,给吴国制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国家大策。
只是后来翁阳渐渐年老,精力有些跟不上年富力强的徐闻,加上吴国建立人才越来越多,翁阳这才逐渐淡出吴国政坛。
但很多朝中新贵都不知道,??这位常年居家的翁太傅,才是徐闻最信任的大臣。
“老臣以为,大王必须亲征。”在数位重臣和徐闻的注视下,翁阳缓缓说出自己的建议。
“这!”重臣们惊得有些说不出话来,要不是他们知道翁阳的资历,早就破口大骂了,这不是纯纯的奸臣吗?
“敢请太傅教我。”徐闻坐直身子,对翁阳一礼,恭敬地问道,一如当初他尚未起势之时。
翁阳也没太矜持,而是受了徐闻这一礼,既是君臣,也是师徒。
“楚国携灭蜀之威攻入我国,来势汹汹,我国面临的不是普通攻伐,而是亡国之祸。”翁阳开口就定了一个基调,很凌厉很危险。
他扫视了一圈几位逐渐冷静的宰辅重臣,接着说道:“其一,楚军军力远超我国,此次在我庐江的兵力就已然超过二十五万,而且还不断在增加。看起来数量比我们少,但其中有十五万禁军,人人玄甲黄袍,都是经历建楚灭蜀的百战老兵。还有,根据前线奏报,楚军似乎集中了武道高手,战场上纵横睥睨,非一队一营合杀不能制。
其二,依凭长江立国,水师却不能控扼江面,就连国都也处于敌军兵锋之下。要不是楚国想一口吞下吴越两国,不能损耗太过,我们现在已经迁都了。
其三,人心渐失。楚军付出数千精兵的代价,在我国腹地搅动处处烽烟,惹得各县震恐,百姓担忧。还有濮沽这厮为了保全大军,弄出裹挟百姓之事,更是激起众怒。
其四,国力差距。很多有识之士想着江南富庶,可以将楚国耗死,殊不知楚国现在是横跨荆益,蜀地比我们江南差很多?以半州抗衡两州,拖不下去。”
“亡国之祸就在眼前,诸君可还觉得我危言耸听?”翁阳剖析完,转身对着重臣们质问道。
近几千年来,扬州之富天下闻名,立于此地的国家无不是当世大国。
试看天下哪国不是占据一州方敢称王,只有扬州同时容下两个王国,而能得天下承认。
所以吴国之臣,吴国之民,都是有些自傲的,而现在翁阳只是点醒他们。
“请教太傅救国之策。”几位重臣宰辅脸色苍白,齐刷刷地躬身道。
他们都是吴国精英,稍一点拨,便看清了如今的局势。
吴国拖不住了,再十万十万地填,到最后只有沦为待宰羔羊。
索性尚且不晚,仍有一搏之力。
“局势变化太快,我们已在悬崖边上,没有其它方法,唯有请大王亲征。”翁阳轻轻摇头,对着徐闻果决地说道。
大略一定下,重臣们思路豁然开朗,他们明白只有大王亲征,才能统一调度全国兵马。不然三四十万大军谁有这个能力,或者说交给谁放心,大将军徐安国?
姑且不论他刚刚遭逢败绩,人心能考验吗?
“议一议吧,亲征一搏,该怎么博。”徐闻双眼明亮,似有精光泛出,他找回了当初打拼吴国基业时的雄心。
 ... -->>
从蜀中定策开始,楚国的暗探就已经在南方各地扎根,就算是遥远的北国也有眼线。
说起来,吴国有此一败也不奇怪,毕竟你还在和越国互掐时,楚国就已经将你视为一定要拿下的目标。
当然还有一个楚国不先北伐的原因,那就是北方诸国不会轻易一统。
北方各大国背后都有仙门支持,??而他们都不会甘于人下。
再说仙人下界都是为了争取地盘和人口,最后得到仙道气运加身,让自己能有地仙之望,他们之间怎么可能亲密无间。
即使要联合对付神道扶持的楚国,但也是争道在前。
吴王吐血晕倒,大殿中顿时乱成一片。
“传太医!传太医……”
两封信被丢在地上,隐隐可见一些字样。
徐安国:“……无粮……非战之罪……援兵?”
濮沽:“臣守土有责,未能保全十万大军……裹挟百姓……民心之失罪在我一人……绝笔。”
徐闻气啊,气得是他的大臣都告诉他,??庐江的秋粮尚有截留,够用。
但事实是唐英哲带走一半后,舒城的粮还真就不够了。
突围求粮的信使全被围杀了?怎么没收到消息。
还有徐闻最气的是濮沽和徐安国所为之事,为了节省军粮和突围,糟蹋吴人军民之心。
如果保全十万大军,那一切好说,关键是两手都是空的。
濮沽一死,就能平息马上沸腾的舆论,就能挽回丢失的民心吗?
其实徐闻不过是急火攻心,虽然眼睛闭着,但思维却早早就清醒了,他只是在思考如何收拾这个乱摊子。
四郡已失其一,豫章也遭到越国小儿的觊觎,??无法抽掉兵马钱粮来援。
接下来的九江郡必不容有失,不然丢掉江北所有的地盘,仅凭江南一隅,??没有强力水师的情况下很难守住。
损兵十万不是一個小数目,??伤到了吴国根基啊!
徐闻心中长长一叹,接着猛地睁开双眼,脸上露出红润之色,一点也不像刚刚吐血昏迷的样子。
他招来几位重臣,中气十足地说道:“加快聚兵,孤要亲临江北。”
众人大惊失色,纷纷出言劝阻。
“大王万万不可,国君怎可轻易离开京畿……”
“君上,大将军此前之败乃非战之罪,我军仍有四十万大军,何至于此啊!”
“臣也不同意大王亲征……”
徐闻脸色越来越难看,没想到几位最信任的臣子没一个能看清眼前局势的。
“好了!太傅你说我能亲征吗?”徐闻怒喝一声后,旋即温和地看向唯一没说话的老人。
太傅翁阳,曾经一度是徐闻起家时的首席智囊,给吴国制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国家大策。
只是后来翁阳渐渐年老,精力有些跟不上年富力强的徐闻,加上吴国建立人才越来越多,翁阳这才逐渐淡出吴国政坛。
但很多朝中新贵都不知道,??这位常年居家的翁太傅,才是徐闻最信任的大臣。
“老臣以为,大王必须亲征。”在数位重臣和徐闻的注视下,翁阳缓缓说出自己的建议。
“这!”重臣们惊得有些说不出话来,要不是他们知道翁阳的资历,早就破口大骂了,这不是纯纯的奸臣吗?
“敢请太傅教我。”徐闻坐直身子,对翁阳一礼,恭敬地问道,一如当初他尚未起势之时。
翁阳也没太矜持,而是受了徐闻这一礼,既是君臣,也是师徒。
“楚国携灭蜀之威攻入我国,来势汹汹,我国面临的不是普通攻伐,而是亡国之祸。”翁阳开口就定了一个基调,很凌厉很危险。
他扫视了一圈几位逐渐冷静的宰辅重臣,接着说道:“其一,楚军军力远超我国,此次在我庐江的兵力就已然超过二十五万,而且还不断在增加。看起来数量比我们少,但其中有十五万禁军,人人玄甲黄袍,都是经历建楚灭蜀的百战老兵。还有,根据前线奏报,楚军似乎集中了武道高手,战场上纵横睥睨,非一队一营合杀不能制。
其二,依凭长江立国,水师却不能控扼江面,就连国都也处于敌军兵锋之下。要不是楚国想一口吞下吴越两国,不能损耗太过,我们现在已经迁都了。
其三,人心渐失。楚军付出数千精兵的代价,在我国腹地搅动处处烽烟,惹得各县震恐,百姓担忧。还有濮沽这厮为了保全大军,弄出裹挟百姓之事,更是激起众怒。
其四,国力差距。很多有识之士想着江南富庶,可以将楚国耗死,殊不知楚国现在是横跨荆益,蜀地比我们江南差很多?以半州抗衡两州,拖不下去。”
“亡国之祸就在眼前,诸君可还觉得我危言耸听?”翁阳剖析完,转身对着重臣们质问道。
近几千年来,扬州之富天下闻名,立于此地的国家无不是当世大国。
试看天下哪国不是占据一州方敢称王,只有扬州同时容下两个王国,而能得天下承认。
所以吴国之臣,吴国之民,都是有些自傲的,而现在翁阳只是点醒他们。
“请教太傅救国之策。”几位重臣宰辅脸色苍白,齐刷刷地躬身道。
他们都是吴国精英,稍一点拨,便看清了如今的局势。
吴国拖不住了,再十万十万地填,到最后只有沦为待宰羔羊。
索性尚且不晚,仍有一搏之力。
“局势变化太快,我们已在悬崖边上,没有其它方法,唯有请大王亲征。”翁阳轻轻摇头,对着徐闻果决地说道。
大略一定下,重臣们思路豁然开朗,他们明白只有大王亲征,才能统一调度全国兵马。不然三四十万大军谁有这个能力,或者说交给谁放心,大将军徐安国?
姑且不论他刚刚遭逢败绩,人心能考验吗?
“议一议吧,亲征一搏,该怎么博。”徐闻双眼明亮,似有精光泛出,他找回了当初打拼吴国基业时的雄心。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