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我们的165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孙队长如此腹黑完全是被吴厂长逼出来的,不听使唤还不行,毕竟以后海安队的战舰还得指望人家安江厂不是?其实吴厂长就说了一句话:人工烘干的木料没有自然风干的好,海安队要想有好船,就多弄点儿船回来,西洋的大夹板最好。
不同于明人队员的交口称赞,孙大队长提交的的报告中认为汉唐急需开发护航用的巡洋舰。首先,安江级吨位太小,风浪中航行时太过颠簸,海安队员们没有不吐的;其次,乘员空间太小,不利于队员休息;再次,由于有效载重太低,海上自持能力太差,多装点弹药就装不了多少补给了:有时候还要商船给它补充淡水。
船厂方面表示毫无压力:五十米级三桅和七十米级四桅纵帆战舰、七十米机帆双动战舰早已完成纸面设计、模型测试和工艺推演,只要相关单位能跟上,新舰两个月内就可以进行下水舾装。差不多第三次护航时就可以使用新舰了。
吴厂长的船(3)珠江舰
参加完远洋投放工作汇报会,吴厂长立即给红星机械厂下了两套钢结构件的订单,构件都是设计好的,cad图样早就发过去了。动力系统已经进入交货期---那本就是根据船厂的要求研发的,而新动力的生产周期太长,所以船厂提前订了两套。
吴厂长跳过了五十米级别的设计,直接上马了七十米级别的机帆巡洋舰---嫌回头升级换代太麻烦!不过五十米级别三桅纵帆商船的设计仍然保留。两个月后首舰“珠江号”顺利入水舾装,从此该级舰被称为珠江级。它全长(取消了艏斜杠)71米、宽12.9米、满载吃水5.6米,设计排水量1600吨、设计航速16节。
这是本时空全球第一艘钢肋木壳船。给红星厂下完订单两天后,构件就从红星厂源源不断送来,龙骨、船肋分段锻造,运到船台按编号铆接;船壳及甲板板材也是预加工好的,只要照着图样上的编号按位置和顺序安装就行。板材的断面都被切割出w形长槽,便于板材之间拼接时相互咬合;船板安装时断面涂上酪素胶,并且船壳内外均使用了海量锔钉,使整个船壳成为一个整体,以提高强度。
安江厂将船只的安全问题放在了性能之前,珠江舰不但继续采用双层船壳,而且水线以下的舱室互不相通,还把大块的巴沙木加工成相应尺寸填充在内外船壳之间,并使之与船板严密贴合(巴沙木比重0.1,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本来是买来用于切割成小块填充救生衣的,后来吴厂长打报告加大了采购量)。他们把过去的水密舱变成了“木密舱”,即使战舰触礁或遭遇强热带风暴导致外层船壳破损,也不会损失多少浮力。后来这种“水线木密舱结构”成了汉唐军舰的标准设计,只不过把填材料改成了更轻的阻燃发泡材料。
新舰为腾出纵向空间加装动力设备而减去一根桅杆,现采用三桅纵帆形式,并重新计算了桅杆位置。钢制锥形空心桅杆高达52米,而同级的商船仍然采用四桅纵帆的设计。珠江舰前两桅的帆缆系统和安江级一样使用带帆脚索的全骨平顶帆;尾帆则改用了三角帆,以便给桅杆加装后支索,来加强桅杆强度。
当船帆船侧顺风航行时,风压中心会前移,使船只产生向下风一侧转向的趋势形成下风舵;当船只逆风(不是顶风)航行时,风压中心会后移,使船只产生向上风侧转向的趋势形成上风舵。以往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上风舵时向下风转舵、下风舵时向上风转舵以维持航向,当转舵也解决不了时就要降帆(上风舵时降尾帆,下风舵时降前帆)或放松相应的帆脚索(松帆)但是这些办法都会影响航速。珠江舰则独创性地安装了可移动披水板,它安装在下风一侧,通过前后移动,在增加横向阻力的同时移动了船只的横向阻力中心,来平衡上风舵或下风舵问题,还不降低风帆的效率(披水板俗称“腰舵”,其作用是增加船只的横向阻力,逆风航行时安装在下风侧的舯部以减少横漂。所有台湾纵帆船都有披水板,但是珠江号给它赋予了全新的功能)。
珠江号安装了一台最新款蒸汽机,它由一台4吨、1.25mpa的水管式锅炉推动。蒸汽机最大功率为840马力力,单用机器最高航速12.5节。在独立冷凝器的配合下,这台三涨四缸双动蒸汽机的效率高达20%,动力系统满负荷工作时耗煤量为每小时480公斤(6000大卡精选烟煤)。珠江号的煤舱载煤50吨,即使帆缆全损时,也可全速航行1250海里或以9节的速度巡航4000海里。
鉴于安江级的火力已经足够强大,所以珠江级采用与安江级完全相同的火力配置(据说安江级的火力将被削减一半,腾出的空间重新安排舱室以改善船员的生活空间)。该舰首次使用了气动/脚踏两用绞盘,极大地减少了水手的工作强度,每班仅需三名水手值守即可。
珠江舰定员仅49人,其中领导组4人(三副需经过领航员或舵手考核、二副以上需通过领航员和舵手双重考核)、领航员2人、舵手2人、水手9人,瞭望兼旗手4人,厨房4人,轮机、司炉、管损(兼木匠、铁匠)8人、火力手16人(每炮三人、每枪二人)。它的空间和载重非常宽裕,所以按照平均每人2.2立方米生活空间设计舱位(一战前只有英国巡洋舰达到1.9,其它国家的战舰只有1.5左右),同时可以携带大量补给和淡水,在允许船员每周洗澡一次的情况下,其海上自持能力也能达到100天以上!
吴厂长的船(4)老实人的野望
孙队长在首次远洋投放训练成果汇报会上提到个问题:即使我们有先进成熟的定位技术,即使我们有超时代的精确航海图,我们也不敢领着明人船队直航1000海里以上的港口---明人的船太慢了,那些个福船、广船全程算下来也就平均3节的水平,我们怕船队到半途断了补给。而海船运力宝贵,大家都习惯多带货物、沿途补给,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沿着海岸线跑,生生把1000海里直航距离跑成了2000海里。再加上靠岸补给的时间,从厦门到马六甲一千多海里,明人船队整整“爬”了五十天!
老吴心想,要是明人都用咱们产的商船完全可以直航,到马六甲顶天七八天就到了,完全不用担心补给。那样的话航运周转岂不是能快上五六倍?那得多赚多少钱啊!想着想着,他的思绪就飘向了远方~~听武董事长说过,在英国称霸全球的十九世纪,英国人的商船遍及五大洲三大洋,控制着一百多条航线。吴厂长想:咱们怎么也不能比英国人差了吧?
称霸海洋的基础是什么?要最好的船!要很多很多最好的船!老吴脑海里出现一个个画面:安江船厂建设了上百个船坞,无数工人在船坞里紧张地工作,每天新船象老母鸡下蛋似的下水---木制的、铁制的、玻璃钢的,风帆的、烧煤的、烧油的、太阳能的,游艇、客轮、货轮、邮轮、军舰等等等等。想着想着,他觉得梦境中的百来个船坞都不够用了,看来要设立分厂了!
老吴摇摇头摆脱了脑海中的幻想,路要一步步地走,饭要一口口地吃。汉唐的人太少了,单靠自己没法包打天下只能扶植亲汉唐的人或势力,如果跟随汉唐脚步的人都发了大财,那咱们汉唐自然能一呼百应、天下景从。具体要怎么办呢?首先要吸引明人购买安江厂的远洋运输船;其次要开发直航航线,为采用安江远洋运输船的客户提供领航和护航服务;第三要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出强势货币,掌握货币发行权(咳咳,吴厂长你想多了,那是梅经理的事)
一通乱想,吴厂长决定先展示造船实力,提高潜在客户的信心。为此他决定提前推出七十米级别的钢肋木壳战舰和商船,并且修改原设计,给商船也装备钢桅,同时提前拿出了蒸汽机帆船战舰设计。
两个月后,两艘新船先后下水了:机帆巡洋舰全长71米(取消了艏斜杠)、宽12.9米、满载吃水5.6米,设计排水量1600吨;四桅纵帆商船全长77米(含9米长的钢制首斜杠)、宽15.1米、满载吃水6.1米,满载排水量2800吨,由于采用了薄皮大馅的钢肋木壳结构,它的载重量达到了2100吨。
船是造出来了,可是直到第二艘四桅商船下水都没有收到订单,双桅商船的订单倒是排到了一年之后:看来首次护航时安江级的优秀性能产生广告效应了。船厂连忙给董事会打报告:一是要增加船坞数量,计划从三座增加到六座,新建的船坞每座要能够同时开建两艘70米级或三艘五十米级的船只。二是请求董事会尽快组织一次远洋护航行动,这次行动的目的就是要展示安江产船只速度,所以每次船队靠岸补给的间隔设定为1200-1500海里,这就天然排除了安江产品之外的船只参加。现有的两艘四桅商船也要加入进去,让海安队员驾驶,零散出租货舱吸引小业主参与海贸,赚钱倒在其次,主要目的是打广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双桅船热销就是个好例子。
吴厂长的船(5)进步还是退步
老吴的报告与公司近期的发展方向非常契合,所以很快就批下来了,但是海安队关于两年内再建八艘珠江级巡洋舰的报告却被驳回。
董事会给出的解释是,下一阶段船厂的生产力将非常紧张,应该首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珠江级好是好了,但是你好好的一艘军舰搞得像个游轮干什么?餐厅大到能开舞会,乘员舱都赶上那边世界的游轮的二等舱了。还有那个海上自持100天,现阶段能有什么任务用得着你在海上转悠100天不靠岸的?
不管外行不外行,他们提出了一个思路:设计一款最初级的巡洋舰,它有几个基本要求:第一,要安全,汉唐人都是宝贵的,损失不起,战舰绝不能因为风浪或者敌人的炮火沉没了;第二,海上自持能力要能达到三十天;第三,当两舰伴航时,遇到任何国家的主力舰队要战而胜之;第四,在保证前三条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建造周期(意思就是要足够小,毕竟战舰的大小与建造周期几乎成正比)。
同时董事会承诺,将抓紧船坞建设,其中第一座大型船坞将于三个月内建成。该船坞投入使用的第一时间就建造三艘初级巡洋舰,供海安大队初步形成常备的远洋投放力量。另外,以后安江厂每下水十艘远洋商船,就批准建造一艘初级巡洋舰;每下水十五艘近海商船,就批准建造一艘初级驱逐舰。(别怪公司抠门,没有商船要你护什么航?)
孙队长与吴厂长在网上与嘀咕了一天,最终孙队长还是忍不住跑到安江造船厂跟吴厂长当面沟通。两个人熬又了一夜,终于拿出了初级巡洋舰的设计方案,他们当即上网向董事会提出要当面汇报:毕竟是以后要大量列装的东西,郑重一点不为过。
次日董事会就安排他们正式接见,看来他们也挺重视。
吴厂长将u盘插入笔记本,打开相应的文件夹,伍董事长长与李董事头靠头看着屏幕--今天接见就他们俩,其他董事没时间。
这是在原三桅战舰设计方案的升级版。因为钢制桅已经成熟,所以原37米三桅改成40米两桅;外船壳和上甲板加厚到一米(40英寸);重新规划舱位,为以后安装动力系统预留了空间(珠江号的动力系统移植过来的话就没地方住人了,600吨和1600吨不是一个级别,而红星厂早期产的小型机老吴看不上。)另外,一些珠江、安江舰上被证明有效可靠的设计(如双船壳+“木密舱”、移动式披水板等)也继承了过来。
李子强:“船壳为什么要这么厚?”
孙瑜回答:“船大了不够灵活,万一被小船围上了,起码要能扛上几炮!还有,这个时代西方流行撞角战术,被他们的大家伙撞一下可不是开玩笑的!”
“六门火炮有点多,能不能少点儿?”
“没法子,要想面对国家正规舰队战而胜之,一侧三个火力点是起码的,少了的话,万一哪门炮瞎火就没经念了(还是怕陷入重围)。”
“这个人员配置是不是有点多?”
“您看:一门火炮一个炮长负责瞄准和指挥、一名装填手负责调整引信和装弹、一门炮手负责炮门和炮闩,六门炮就是十八人,两挺机枪四个人,火力手就要二十二个,两支桅杆最少要六名水手负责,三个班就要十八人;瞭望手是个苦活计,要四个人;厨师一天做四顿饭,每顿饭最少两个人干活,错开统筹的话,最少四个人;还要三个舵手分班掌舵;另外还要有医生、工匠、翻译、领航员,五十六个定员已经很少了!”
李子强一嘬牙花子:“那不是比珠江级还多了?”
本来一言不发的吴厂长台起头来:“那个船上火力点少,另外还有气动绞盘!”
吴厂长的船(6)一块泡沫
“民康,别给我打埋伏了,”武大鹏太了解老吴了,“你一开口我就知道你有想法,把你的干货拿出来吧!”
“就知道瞒不过你,”他打开一个名为“泡沫”的文件夹:“这个方案的灵感来自于那种电器包装盒里的白色硬泡沫。”吴厂长咧嘴一笑,黑脸间露出一口白牙,怪糝人的。
武董和李董又开始头靠头。。。
“嘶?”“嘶?”两个人轮流嘬牙花子。
他们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景像:一块巨大的白泡沫被削成船的形状,平面上挖几个小坑当船舱,上上下下贴上薄薄的硬木壳,扔下海里再栽上桅杆。嗯,就是这个样子!
这套方案太极端了!这仍是一艘钢肋木壳船,硬木船壳厚度只有20厘米,下甲板高出水面1.8米。除了细长的补给舱外,甲板之下、船壳之内的空间,全部被巴沙木(俗称轻木)木方严丝合缝地填满,并灌胶使之与船壳、骨架、舱室、甲板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简直就是一艘长着钢筋铁骨的“独木舟”。别说这个船触个礁挨个炮什么的,你就是剥光了它的壳子再扔到海里,它也沉不了。
“这都是被你们逼出来的!”老吴又开始炫他的白牙。
这艘“独木舟”长49米(含艏斜杠)、宽8.6米、吃水4.1米,设计排水量380吨。风帆采用单桅纵帆形式,45米的钢制高桅设计成菱形截面以减少风阻。前帆带有换向自动过帆系统减少工作量。前帆和大前帆的卷帆器装在钢制艏斜杠上。主帆为全骨帆,除了控帆索外还有两根帆脚索,分别控制中、高部位帆面的扭曲角度。
樊修设计过一种4寸轻木、1寸硬木反复层叠胶合而成的“复合装甲”,这种结构可以迅速衰减冲击动能。这次为了提高防护性能、减少水上重量,“复合装甲”被拿到方案里头,用于水线以上船体和甲板、艉楼的防护。
驾驶室位于艉楼上,其后为海图室和舰长室,往下是上甲板(其实只能算是舱顶盖),两层甲板之间为主要活动区:乘员舱在最前面,有上下两层共24个铺位;往后是厨房、餐厅各自占... -->>
孙队长如此腹黑完全是被吴厂长逼出来的,不听使唤还不行,毕竟以后海安队的战舰还得指望人家安江厂不是?其实吴厂长就说了一句话:人工烘干的木料没有自然风干的好,海安队要想有好船,就多弄点儿船回来,西洋的大夹板最好。
不同于明人队员的交口称赞,孙大队长提交的的报告中认为汉唐急需开发护航用的巡洋舰。首先,安江级吨位太小,风浪中航行时太过颠簸,海安队员们没有不吐的;其次,乘员空间太小,不利于队员休息;再次,由于有效载重太低,海上自持能力太差,多装点弹药就装不了多少补给了:有时候还要商船给它补充淡水。
船厂方面表示毫无压力:五十米级三桅和七十米级四桅纵帆战舰、七十米机帆双动战舰早已完成纸面设计、模型测试和工艺推演,只要相关单位能跟上,新舰两个月内就可以进行下水舾装。差不多第三次护航时就可以使用新舰了。
吴厂长的船(3)珠江舰
参加完远洋投放工作汇报会,吴厂长立即给红星机械厂下了两套钢结构件的订单,构件都是设计好的,cad图样早就发过去了。动力系统已经进入交货期---那本就是根据船厂的要求研发的,而新动力的生产周期太长,所以船厂提前订了两套。
吴厂长跳过了五十米级别的设计,直接上马了七十米级别的机帆巡洋舰---嫌回头升级换代太麻烦!不过五十米级别三桅纵帆商船的设计仍然保留。两个月后首舰“珠江号”顺利入水舾装,从此该级舰被称为珠江级。它全长(取消了艏斜杠)71米、宽12.9米、满载吃水5.6米,设计排水量1600吨、设计航速16节。
这是本时空全球第一艘钢肋木壳船。给红星厂下完订单两天后,构件就从红星厂源源不断送来,龙骨、船肋分段锻造,运到船台按编号铆接;船壳及甲板板材也是预加工好的,只要照着图样上的编号按位置和顺序安装就行。板材的断面都被切割出w形长槽,便于板材之间拼接时相互咬合;船板安装时断面涂上酪素胶,并且船壳内外均使用了海量锔钉,使整个船壳成为一个整体,以提高强度。
安江厂将船只的安全问题放在了性能之前,珠江舰不但继续采用双层船壳,而且水线以下的舱室互不相通,还把大块的巴沙木加工成相应尺寸填充在内外船壳之间,并使之与船板严密贴合(巴沙木比重0.1,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本来是买来用于切割成小块填充救生衣的,后来吴厂长打报告加大了采购量)。他们把过去的水密舱变成了“木密舱”,即使战舰触礁或遭遇强热带风暴导致外层船壳破损,也不会损失多少浮力。后来这种“水线木密舱结构”成了汉唐军舰的标准设计,只不过把填材料改成了更轻的阻燃发泡材料。
新舰为腾出纵向空间加装动力设备而减去一根桅杆,现采用三桅纵帆形式,并重新计算了桅杆位置。钢制锥形空心桅杆高达52米,而同级的商船仍然采用四桅纵帆的设计。珠江舰前两桅的帆缆系统和安江级一样使用带帆脚索的全骨平顶帆;尾帆则改用了三角帆,以便给桅杆加装后支索,来加强桅杆强度。
当船帆船侧顺风航行时,风压中心会前移,使船只产生向下风一侧转向的趋势形成下风舵;当船只逆风(不是顶风)航行时,风压中心会后移,使船只产生向上风侧转向的趋势形成上风舵。以往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上风舵时向下风转舵、下风舵时向上风转舵以维持航向,当转舵也解决不了时就要降帆(上风舵时降尾帆,下风舵时降前帆)或放松相应的帆脚索(松帆)但是这些办法都会影响航速。珠江舰则独创性地安装了可移动披水板,它安装在下风一侧,通过前后移动,在增加横向阻力的同时移动了船只的横向阻力中心,来平衡上风舵或下风舵问题,还不降低风帆的效率(披水板俗称“腰舵”,其作用是增加船只的横向阻力,逆风航行时安装在下风侧的舯部以减少横漂。所有台湾纵帆船都有披水板,但是珠江号给它赋予了全新的功能)。
珠江号安装了一台最新款蒸汽机,它由一台4吨、1.25mpa的水管式锅炉推动。蒸汽机最大功率为840马力力,单用机器最高航速12.5节。在独立冷凝器的配合下,这台三涨四缸双动蒸汽机的效率高达20%,动力系统满负荷工作时耗煤量为每小时480公斤(6000大卡精选烟煤)。珠江号的煤舱载煤50吨,即使帆缆全损时,也可全速航行1250海里或以9节的速度巡航4000海里。
鉴于安江级的火力已经足够强大,所以珠江级采用与安江级完全相同的火力配置(据说安江级的火力将被削减一半,腾出的空间重新安排舱室以改善船员的生活空间)。该舰首次使用了气动/脚踏两用绞盘,极大地减少了水手的工作强度,每班仅需三名水手值守即可。
珠江舰定员仅49人,其中领导组4人(三副需经过领航员或舵手考核、二副以上需通过领航员和舵手双重考核)、领航员2人、舵手2人、水手9人,瞭望兼旗手4人,厨房4人,轮机、司炉、管损(兼木匠、铁匠)8人、火力手16人(每炮三人、每枪二人)。它的空间和载重非常宽裕,所以按照平均每人2.2立方米生活空间设计舱位(一战前只有英国巡洋舰达到1.9,其它国家的战舰只有1.5左右),同时可以携带大量补给和淡水,在允许船员每周洗澡一次的情况下,其海上自持能力也能达到100天以上!
吴厂长的船(4)老实人的野望
孙队长在首次远洋投放训练成果汇报会上提到个问题:即使我们有先进成熟的定位技术,即使我们有超时代的精确航海图,我们也不敢领着明人船队直航1000海里以上的港口---明人的船太慢了,那些个福船、广船全程算下来也就平均3节的水平,我们怕船队到半途断了补给。而海船运力宝贵,大家都习惯多带货物、沿途补给,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沿着海岸线跑,生生把1000海里直航距离跑成了2000海里。再加上靠岸补给的时间,从厦门到马六甲一千多海里,明人船队整整“爬”了五十天!
老吴心想,要是明人都用咱们产的商船完全可以直航,到马六甲顶天七八天就到了,完全不用担心补给。那样的话航运周转岂不是能快上五六倍?那得多赚多少钱啊!想着想着,他的思绪就飘向了远方~~听武董事长说过,在英国称霸全球的十九世纪,英国人的商船遍及五大洲三大洋,控制着一百多条航线。吴厂长想:咱们怎么也不能比英国人差了吧?
称霸海洋的基础是什么?要最好的船!要很多很多最好的船!老吴脑海里出现一个个画面:安江船厂建设了上百个船坞,无数工人在船坞里紧张地工作,每天新船象老母鸡下蛋似的下水---木制的、铁制的、玻璃钢的,风帆的、烧煤的、烧油的、太阳能的,游艇、客轮、货轮、邮轮、军舰等等等等。想着想着,他觉得梦境中的百来个船坞都不够用了,看来要设立分厂了!
老吴摇摇头摆脱了脑海中的幻想,路要一步步地走,饭要一口口地吃。汉唐的人太少了,单靠自己没法包打天下只能扶植亲汉唐的人或势力,如果跟随汉唐脚步的人都发了大财,那咱们汉唐自然能一呼百应、天下景从。具体要怎么办呢?首先要吸引明人购买安江厂的远洋运输船;其次要开发直航航线,为采用安江远洋运输船的客户提供领航和护航服务;第三要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出强势货币,掌握货币发行权(咳咳,吴厂长你想多了,那是梅经理的事)
一通乱想,吴厂长决定先展示造船实力,提高潜在客户的信心。为此他决定提前推出七十米级别的钢肋木壳战舰和商船,并且修改原设计,给商船也装备钢桅,同时提前拿出了蒸汽机帆船战舰设计。
两个月后,两艘新船先后下水了:机帆巡洋舰全长71米(取消了艏斜杠)、宽12.9米、满载吃水5.6米,设计排水量1600吨;四桅纵帆商船全长77米(含9米长的钢制首斜杠)、宽15.1米、满载吃水6.1米,满载排水量2800吨,由于采用了薄皮大馅的钢肋木壳结构,它的载重量达到了2100吨。
船是造出来了,可是直到第二艘四桅商船下水都没有收到订单,双桅商船的订单倒是排到了一年之后:看来首次护航时安江级的优秀性能产生广告效应了。船厂连忙给董事会打报告:一是要增加船坞数量,计划从三座增加到六座,新建的船坞每座要能够同时开建两艘70米级或三艘五十米级的船只。二是请求董事会尽快组织一次远洋护航行动,这次行动的目的就是要展示安江产船只速度,所以每次船队靠岸补给的间隔设定为1200-1500海里,这就天然排除了安江产品之外的船只参加。现有的两艘四桅商船也要加入进去,让海安队员驾驶,零散出租货舱吸引小业主参与海贸,赚钱倒在其次,主要目的是打广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双桅船热销就是个好例子。
吴厂长的船(5)进步还是退步
老吴的报告与公司近期的发展方向非常契合,所以很快就批下来了,但是海安队关于两年内再建八艘珠江级巡洋舰的报告却被驳回。
董事会给出的解释是,下一阶段船厂的生产力将非常紧张,应该首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珠江级好是好了,但是你好好的一艘军舰搞得像个游轮干什么?餐厅大到能开舞会,乘员舱都赶上那边世界的游轮的二等舱了。还有那个海上自持100天,现阶段能有什么任务用得着你在海上转悠100天不靠岸的?
不管外行不外行,他们提出了一个思路:设计一款最初级的巡洋舰,它有几个基本要求:第一,要安全,汉唐人都是宝贵的,损失不起,战舰绝不能因为风浪或者敌人的炮火沉没了;第二,海上自持能力要能达到三十天;第三,当两舰伴航时,遇到任何国家的主力舰队要战而胜之;第四,在保证前三条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建造周期(意思就是要足够小,毕竟战舰的大小与建造周期几乎成正比)。
同时董事会承诺,将抓紧船坞建设,其中第一座大型船坞将于三个月内建成。该船坞投入使用的第一时间就建造三艘初级巡洋舰,供海安大队初步形成常备的远洋投放力量。另外,以后安江厂每下水十艘远洋商船,就批准建造一艘初级巡洋舰;每下水十五艘近海商船,就批准建造一艘初级驱逐舰。(别怪公司抠门,没有商船要你护什么航?)
孙队长与吴厂长在网上与嘀咕了一天,最终孙队长还是忍不住跑到安江造船厂跟吴厂长当面沟通。两个人熬又了一夜,终于拿出了初级巡洋舰的设计方案,他们当即上网向董事会提出要当面汇报:毕竟是以后要大量列装的东西,郑重一点不为过。
次日董事会就安排他们正式接见,看来他们也挺重视。
吴厂长将u盘插入笔记本,打开相应的文件夹,伍董事长长与李董事头靠头看着屏幕--今天接见就他们俩,其他董事没时间。
这是在原三桅战舰设计方案的升级版。因为钢制桅已经成熟,所以原37米三桅改成40米两桅;外船壳和上甲板加厚到一米(40英寸);重新规划舱位,为以后安装动力系统预留了空间(珠江号的动力系统移植过来的话就没地方住人了,600吨和1600吨不是一个级别,而红星厂早期产的小型机老吴看不上。)另外,一些珠江、安江舰上被证明有效可靠的设计(如双船壳+“木密舱”、移动式披水板等)也继承了过来。
李子强:“船壳为什么要这么厚?”
孙瑜回答:“船大了不够灵活,万一被小船围上了,起码要能扛上几炮!还有,这个时代西方流行撞角战术,被他们的大家伙撞一下可不是开玩笑的!”
“六门火炮有点多,能不能少点儿?”
“没法子,要想面对国家正规舰队战而胜之,一侧三个火力点是起码的,少了的话,万一哪门炮瞎火就没经念了(还是怕陷入重围)。”
“这个人员配置是不是有点多?”
“您看:一门火炮一个炮长负责瞄准和指挥、一名装填手负责调整引信和装弹、一门炮手负责炮门和炮闩,六门炮就是十八人,两挺机枪四个人,火力手就要二十二个,两支桅杆最少要六名水手负责,三个班就要十八人;瞭望手是个苦活计,要四个人;厨师一天做四顿饭,每顿饭最少两个人干活,错开统筹的话,最少四个人;还要三个舵手分班掌舵;另外还要有医生、工匠、翻译、领航员,五十六个定员已经很少了!”
李子强一嘬牙花子:“那不是比珠江级还多了?”
本来一言不发的吴厂长台起头来:“那个船上火力点少,另外还有气动绞盘!”
吴厂长的船(6)一块泡沫
“民康,别给我打埋伏了,”武大鹏太了解老吴了,“你一开口我就知道你有想法,把你的干货拿出来吧!”
“就知道瞒不过你,”他打开一个名为“泡沫”的文件夹:“这个方案的灵感来自于那种电器包装盒里的白色硬泡沫。”吴厂长咧嘴一笑,黑脸间露出一口白牙,怪糝人的。
武董和李董又开始头靠头。。。
“嘶?”“嘶?”两个人轮流嘬牙花子。
他们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景像:一块巨大的白泡沫被削成船的形状,平面上挖几个小坑当船舱,上上下下贴上薄薄的硬木壳,扔下海里再栽上桅杆。嗯,就是这个样子!
这套方案太极端了!这仍是一艘钢肋木壳船,硬木船壳厚度只有20厘米,下甲板高出水面1.8米。除了细长的补给舱外,甲板之下、船壳之内的空间,全部被巴沙木(俗称轻木)木方严丝合缝地填满,并灌胶使之与船壳、骨架、舱室、甲板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简直就是一艘长着钢筋铁骨的“独木舟”。别说这个船触个礁挨个炮什么的,你就是剥光了它的壳子再扔到海里,它也沉不了。
“这都是被你们逼出来的!”老吴又开始炫他的白牙。
这艘“独木舟”长49米(含艏斜杠)、宽8.6米、吃水4.1米,设计排水量380吨。风帆采用单桅纵帆形式,45米的钢制高桅设计成菱形截面以减少风阻。前帆带有换向自动过帆系统减少工作量。前帆和大前帆的卷帆器装在钢制艏斜杠上。主帆为全骨帆,除了控帆索外还有两根帆脚索,分别控制中、高部位帆面的扭曲角度。
樊修设计过一种4寸轻木、1寸硬木反复层叠胶合而成的“复合装甲”,这种结构可以迅速衰减冲击动能。这次为了提高防护性能、减少水上重量,“复合装甲”被拿到方案里头,用于水线以上船体和甲板、艉楼的防护。
驾驶室位于艉楼上,其后为海图室和舰长室,往下是上甲板(其实只能算是舱顶盖),两层甲板之间为主要活动区:乘员舱在最前面,有上下两层共24个铺位;往后是厨房、餐厅各自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