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混血八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谓在朝为官,莫惹内宦,太监虽然生理有残疾,在宫里干的也都是伺候人的活,但是这些人的政治能量可不小。手机端 m。不说汉唐的内官为祸,官治世的明朝,有多少首辅重臣是倒在太监的手里。杜翰出手打了小太监,不但与礼制不合,更是给八大臣惹下了篓子。半君半臣的八大臣,实在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清朝太监地位非常低下,挨打的小太监又是个跑腿的,他也没有搬倒当朝重臣的能量,但是他可以抱怨,他可以传闲话。所以当天晚,两宫太后知道了八大臣要强要留的折子,而且发脾气打了太监的事。老实的东太后还在忧心惹恼了八大臣,争强好胜的西太后却已经气的要挠墙了。
在西太后的眼里,她的儿子是皇帝,她自己是太后,八大臣再怎么也不过是她们的臣子罢了。八大臣居然想要回留的折子,是以下犯,是对她们权位的蔑视和挑战。历朝历代哪里有这样的大臣,八大臣这是要造反。她也打定了主意,明天“见面”的时候,要给八大臣点厉害瞧瞧。
真到了“见面”的时候,双方都带着气,都想给对方点颜色看看。不等八大臣开口,西太后先声夺人,宣布全盘接受董元醇的建议。同时命令将董元醇所请的太后垂帘权理朝政等事宜,立即交王公大臣会议决定,还要求这个会议同时要开出简派亲王参与辅政与给嗣皇帝添派师傅的具体名单,等候皇太后裁决。
气势汹汹的肃顺等人可不知道两宫太后也在斗气,他们立时便觉得原来太后不是要“淹了”董元醇的折子,而是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当然“淹了”更厉害。不等八大臣有所表示,西太后即要八人按述意思“写旨来看”(也是“拟旨”)。怡亲王载垣大概觉得自己以首席顾命大臣的身份,此时应该对太后的懿旨有所辩驳。不过当此突然之际,载垣的才具实在也不知道该如何有效辩驳。肃顺又从后面拉了他一下,制止了载垣对太后的反驳。八大臣什么也没说“奉旨”退出殿外了。
八大臣自然是回去要配副狠药,两宫太后却含糊了。她们是来找八大臣吵架的,万没想到八大臣这次太有臣子的规矩了,居然真的去拟旨了,这下轮到她们俩不会了。这要真是让王公大臣公议,亲王辅政名单的榜首肯定是恭亲王奕欣,到那个时候不好收场了。两宫太后开始商量要不要收回成命,安抚八大臣的时候,八大臣的狠药已经配好了。她们对皇太后的懿旨完全不予理会,按既定宗旨另起炉灶,拟旨“痛驳”董元醇。
一般来讲,军机大臣负责“承旨”而草拟谕旨却是军机章京们的活,他们会根据军机大臣转述所承之旨的内容写,交由军机大臣审查润饰后,再呈皇帝裁定颁行。所以顾命八大臣立即找了个值班军机章京叫吴兆麟的来,由八大臣按他们的意见“述旨”命他草拟。但吴兆麟虽然是吃这碗饭的,却毕竟是局外人,所以拟的旨在肃顺看来有些不痛不痒,远不够严厉,达不到“痛驳”的效果。于是肃顺决定把这份旨稿弃而不用,把昨天焦佑赢拟的草稿给请了出来。焦佑瀛本来是军机章京出身,拟旨这事是他的老本行,昨天只是打了个草稿,今天又经众人润色了一下,不仅是痛驳了,简直是痛骂。
焦佑瀛拟的旨稿,径直以“我朝圣圣相承,向无皇太后垂帘之理”这顶大帽子开头。为了骂的痛快,索性将此前顾命八臣与皇太后之间已经达成的“顾命与垂帘兼而有之”的权力分配协议一笔勾销,毕竟那是密议不了台面的,直接便说说“朕以冲龄仰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御极之初,何敢更易祖宗旧制?”同时强调“且皇考特派怡亲王载垣等赞襄政务,一切事件,应行降旨者,经该王大臣等缮拟进呈后,必经朕钤用图章始行颁发。”不但是忽略了“四日密议”之后,八大臣与太后之间的协议,使得太后与皇帝重回到“橡皮图章”的地位,而且还瞪着眼睛说瞎话,因为无论是“御赏”印还是“同道堂”印两枚图章,都一直掌握在两宫太后的手里,六岁的小皇帝哪里有过什么“钤用图章”的行为?照此看来,则连皇太后“橡皮图章”的资格也给否定掉了。并据此断然驳斥董元醇“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甚属非是!”关于董元醇奏请于亲王简派一二人参与辅政一节,则以”伏念皇考于七月十六日子时召载垣等八人,令其尽心辅弼,朕仰体圣心,自有深意,又何敢轻易增添?”而董元醇“必欲于亲王另行简派,是诚何心?”所以“所奏尤不可行。”同时严肃指出“以两端,关系甚重,非臣下所得妄议!”这是说,以后谁也不准再提垂帘听政与另简亲王辅政这两件事。
将“以两端”予以严辞驳斥也罢了,甚至连给小皇帝添派师傅这样冠冕堂皇的事情,也丝毫不加解释的以“亦毋庸议” 加以拒绝。这可让天下臣工都难免要觉得肃顺等八人实在太过跋扈了,因为添派师傅“启沃圣聪”到哪儿说都是不过份的。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董元醇一共说了三件事,前两件骂了个狗血淋头,这第三件直接换成你说的对,实在有些逻辑混乱。
焦佑瀛这道旨稿 “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甚属非是”一语,痛快倒是痛快了,却实在太过狂悖。因为这无疑是在煌煌谕以小皇帝的口吻训斥皇太后,这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清,是绝不能容许发生的。还有“是诚何心”四字,无疑的是暗责恭王等近支亲贵有不臣之心。后来刚刚在八月初七跟着远房侄孙定郡王溥煦溜回承德的醇郡王奕譞,看到了这份谕,气的差点把谕给吃了。不过现在生气还轮不到他,他的大姨子西太后,已经真的开始挠墙了。
当八大臣将焦佑瀛执笔所拟的“谕”呈给两宫皇太后“御览”时,西太后都翻白眼了,... -->>
所谓在朝为官,莫惹内宦,太监虽然生理有残疾,在宫里干的也都是伺候人的活,但是这些人的政治能量可不小。手机端 m。不说汉唐的内官为祸,官治世的明朝,有多少首辅重臣是倒在太监的手里。杜翰出手打了小太监,不但与礼制不合,更是给八大臣惹下了篓子。半君半臣的八大臣,实在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清朝太监地位非常低下,挨打的小太监又是个跑腿的,他也没有搬倒当朝重臣的能量,但是他可以抱怨,他可以传闲话。所以当天晚,两宫太后知道了八大臣要强要留的折子,而且发脾气打了太监的事。老实的东太后还在忧心惹恼了八大臣,争强好胜的西太后却已经气的要挠墙了。
在西太后的眼里,她的儿子是皇帝,她自己是太后,八大臣再怎么也不过是她们的臣子罢了。八大臣居然想要回留的折子,是以下犯,是对她们权位的蔑视和挑战。历朝历代哪里有这样的大臣,八大臣这是要造反。她也打定了主意,明天“见面”的时候,要给八大臣点厉害瞧瞧。
真到了“见面”的时候,双方都带着气,都想给对方点颜色看看。不等八大臣开口,西太后先声夺人,宣布全盘接受董元醇的建议。同时命令将董元醇所请的太后垂帘权理朝政等事宜,立即交王公大臣会议决定,还要求这个会议同时要开出简派亲王参与辅政与给嗣皇帝添派师傅的具体名单,等候皇太后裁决。
气势汹汹的肃顺等人可不知道两宫太后也在斗气,他们立时便觉得原来太后不是要“淹了”董元醇的折子,而是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当然“淹了”更厉害。不等八大臣有所表示,西太后即要八人按述意思“写旨来看”(也是“拟旨”)。怡亲王载垣大概觉得自己以首席顾命大臣的身份,此时应该对太后的懿旨有所辩驳。不过当此突然之际,载垣的才具实在也不知道该如何有效辩驳。肃顺又从后面拉了他一下,制止了载垣对太后的反驳。八大臣什么也没说“奉旨”退出殿外了。
八大臣自然是回去要配副狠药,两宫太后却含糊了。她们是来找八大臣吵架的,万没想到八大臣这次太有臣子的规矩了,居然真的去拟旨了,这下轮到她们俩不会了。这要真是让王公大臣公议,亲王辅政名单的榜首肯定是恭亲王奕欣,到那个时候不好收场了。两宫太后开始商量要不要收回成命,安抚八大臣的时候,八大臣的狠药已经配好了。她们对皇太后的懿旨完全不予理会,按既定宗旨另起炉灶,拟旨“痛驳”董元醇。
一般来讲,军机大臣负责“承旨”而草拟谕旨却是军机章京们的活,他们会根据军机大臣转述所承之旨的内容写,交由军机大臣审查润饰后,再呈皇帝裁定颁行。所以顾命八大臣立即找了个值班军机章京叫吴兆麟的来,由八大臣按他们的意见“述旨”命他草拟。但吴兆麟虽然是吃这碗饭的,却毕竟是局外人,所以拟的旨在肃顺看来有些不痛不痒,远不够严厉,达不到“痛驳”的效果。于是肃顺决定把这份旨稿弃而不用,把昨天焦佑赢拟的草稿给请了出来。焦佑瀛本来是军机章京出身,拟旨这事是他的老本行,昨天只是打了个草稿,今天又经众人润色了一下,不仅是痛驳了,简直是痛骂。
焦佑瀛拟的旨稿,径直以“我朝圣圣相承,向无皇太后垂帘之理”这顶大帽子开头。为了骂的痛快,索性将此前顾命八臣与皇太后之间已经达成的“顾命与垂帘兼而有之”的权力分配协议一笔勾销,毕竟那是密议不了台面的,直接便说说“朕以冲龄仰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御极之初,何敢更易祖宗旧制?”同时强调“且皇考特派怡亲王载垣等赞襄政务,一切事件,应行降旨者,经该王大臣等缮拟进呈后,必经朕钤用图章始行颁发。”不但是忽略了“四日密议”之后,八大臣与太后之间的协议,使得太后与皇帝重回到“橡皮图章”的地位,而且还瞪着眼睛说瞎话,因为无论是“御赏”印还是“同道堂”印两枚图章,都一直掌握在两宫太后的手里,六岁的小皇帝哪里有过什么“钤用图章”的行为?照此看来,则连皇太后“橡皮图章”的资格也给否定掉了。并据此断然驳斥董元醇“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甚属非是!”关于董元醇奏请于亲王简派一二人参与辅政一节,则以”伏念皇考于七月十六日子时召载垣等八人,令其尽心辅弼,朕仰体圣心,自有深意,又何敢轻易增添?”而董元醇“必欲于亲王另行简派,是诚何心?”所以“所奏尤不可行。”同时严肃指出“以两端,关系甚重,非臣下所得妄议!”这是说,以后谁也不准再提垂帘听政与另简亲王辅政这两件事。
将“以两端”予以严辞驳斥也罢了,甚至连给小皇帝添派师傅这样冠冕堂皇的事情,也丝毫不加解释的以“亦毋庸议” 加以拒绝。这可让天下臣工都难免要觉得肃顺等八人实在太过跋扈了,因为添派师傅“启沃圣聪”到哪儿说都是不过份的。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董元醇一共说了三件事,前两件骂了个狗血淋头,这第三件直接换成你说的对,实在有些逻辑混乱。
焦佑瀛这道旨稿 “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甚属非是”一语,痛快倒是痛快了,却实在太过狂悖。因为这无疑是在煌煌谕以小皇帝的口吻训斥皇太后,这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清,是绝不能容许发生的。还有“是诚何心”四字,无疑的是暗责恭王等近支亲贵有不臣之心。后来刚刚在八月初七跟着远房侄孙定郡王溥煦溜回承德的醇郡王奕譞,看到了这份谕,气的差点把谕给吃了。不过现在生气还轮不到他,他的大姨子西太后,已经真的开始挠墙了。
当八大臣将焦佑瀛执笔所拟的“谕”呈给两宫皇太后“御览”时,西太后都翻白眼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