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一人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业亩产不断提高,中国农业种植的产量也在不断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的普遍使用,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据李悝对战国初年魏国农产量的估计,一亩地普通年景可产粟一石半,折今亩产九斗。据《史记·河渠书》记载:凡受郑国渠水灌溉的土地,每亩可收一钟。一钟是六石四斗,折今亩产三石八斗四升。到了汉朝时亩产三石粟,是汉代文献公认的....”——摘自《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按照历代的粮食种植文献,后世的史学家大概得出了中国历代一亩土地的粮食产量。
战国前期亩产粟205.8斤;战国后期亩产粟247斤,菽亩产232斤;汉代粟亩产281斤;豆亩产264斤;魏晋南北朝维持着亩产3石的水平;唐代亩产334斤;宋代亩产309斤;元代亩产338斤;明代亩产346斤;清代亩产367斤。
以上所有产量为所有粮食作平均计算,并且是每亩年产量。
在沧州,小麦是种两季,陈本顺一季大概收货三百斤,一年一亩的收入大概是六百斤,这种产量在民间那绝对算的上是高产中的高产。
就连陈本顺自己也曾经以为,一亩地,除非是黑土,否则是不可能种出超过六百斤的粮食。
不过当高产作物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他慢慢开始觉得自己曾经认为的就是一个笑话。
姜胤对四个州县的农业种植很感兴趣,这段时间他不停的开车在周边的四个州县走访百姓,一方面普及一些种植高产作物应该知道的基本农业知识,另一方面询问他们对当地官员的看法,和对政府一些制度的评价。
姜胤贵为新宋皇帝,可是他行事的风格却与历代的皇帝大相径庭,古往今来,只要是身为帝王者,那绝不是寻常百姓轻易能够见到的,即便是下乡走访,那也是事先选好的百姓,选好的官员,选好的地点和时间,才有人能够有幸见到真龙天子。
不过姜胤倒是丝毫没有受命于天,凌驾众生这方面的觉悟,他整天就坐着吉普车,带着两辆车的保镖,然后就随机到处下乡走访,越是贫穷衰败的地方,他去的也就越多。
这些也让他看到了不少新宋国的阴暗之处,通过走访,顺藤摸瓜的抓到了不少贪污腐败的官员,还有各种地方保护式的制度,对于这些违背新宋国宪法的人和制度,姜胤也没有丝毫手下留情的意思,只要发现有贪污腐败的官员,一律革职查办,并且永远不能再进入新宋国官场,一旦地方性的霸权制度被发现,那么地方施行霸权的地主或者是权贵都要被押入鸿胪寺,等待中央法院审判结果。
就在推行高产作物的这一段时间,姜胤就罢免了十四名贪污官员,扫平了三个名震一方的地霸权贵,姜胤明君的称号一下子在新宋国国内传开。
整个新宋国的社会风气也是为之一振。
原本还有不少新宋官员准备享受一下地方权贵的进贡,一看姜胤的态度如此坚决,也是悄悄把想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
通过不停地严肃纪律,打压贪污腐败,平定地方霸权,新宋国原本稍稍有些偏向安乐享受的航道又重新驶回了正规。
在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下,... -->>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业亩产不断提高,中国农业种植的产量也在不断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的普遍使用,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据李悝对战国初年魏国农产量的估计,一亩地普通年景可产粟一石半,折今亩产九斗。据《史记·河渠书》记载:凡受郑国渠水灌溉的土地,每亩可收一钟。一钟是六石四斗,折今亩产三石八斗四升。到了汉朝时亩产三石粟,是汉代文献公认的....”——摘自《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按照历代的粮食种植文献,后世的史学家大概得出了中国历代一亩土地的粮食产量。
战国前期亩产粟205.8斤;战国后期亩产粟247斤,菽亩产232斤;汉代粟亩产281斤;豆亩产264斤;魏晋南北朝维持着亩产3石的水平;唐代亩产334斤;宋代亩产309斤;元代亩产338斤;明代亩产346斤;清代亩产367斤。
以上所有产量为所有粮食作平均计算,并且是每亩年产量。
在沧州,小麦是种两季,陈本顺一季大概收货三百斤,一年一亩的收入大概是六百斤,这种产量在民间那绝对算的上是高产中的高产。
就连陈本顺自己也曾经以为,一亩地,除非是黑土,否则是不可能种出超过六百斤的粮食。
不过当高产作物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他慢慢开始觉得自己曾经认为的就是一个笑话。
姜胤对四个州县的农业种植很感兴趣,这段时间他不停的开车在周边的四个州县走访百姓,一方面普及一些种植高产作物应该知道的基本农业知识,另一方面询问他们对当地官员的看法,和对政府一些制度的评价。
姜胤贵为新宋皇帝,可是他行事的风格却与历代的皇帝大相径庭,古往今来,只要是身为帝王者,那绝不是寻常百姓轻易能够见到的,即便是下乡走访,那也是事先选好的百姓,选好的官员,选好的地点和时间,才有人能够有幸见到真龙天子。
不过姜胤倒是丝毫没有受命于天,凌驾众生这方面的觉悟,他整天就坐着吉普车,带着两辆车的保镖,然后就随机到处下乡走访,越是贫穷衰败的地方,他去的也就越多。
这些也让他看到了不少新宋国的阴暗之处,通过走访,顺藤摸瓜的抓到了不少贪污腐败的官员,还有各种地方保护式的制度,对于这些违背新宋国宪法的人和制度,姜胤也没有丝毫手下留情的意思,只要发现有贪污腐败的官员,一律革职查办,并且永远不能再进入新宋国官场,一旦地方性的霸权制度被发现,那么地方施行霸权的地主或者是权贵都要被押入鸿胪寺,等待中央法院审判结果。
就在推行高产作物的这一段时间,姜胤就罢免了十四名贪污官员,扫平了三个名震一方的地霸权贵,姜胤明君的称号一下子在新宋国国内传开。
整个新宋国的社会风气也是为之一振。
原本还有不少新宋官员准备享受一下地方权贵的进贡,一看姜胤的态度如此坚决,也是悄悄把想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
通过不停地严肃纪律,打压贪污腐败,平定地方霸权,新宋国原本稍稍有些偏向安乐享受的航道又重新驶回了正规。
在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