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古代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也是他喜欢农村的原因,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这几家李家最穷,所以他家有活他会先找李家,牛大婶年轻时守寡,为人要强,凭着一手厨艺,给别人家做丧喜席面,自己把儿子牛镇泰拉扯大,又给他娶媳妇,又把一手厨艺教给了牛镇泰,现在牛镇泰在镇上酒楼做厨子,有稳定的收入,牛大婶也在给人做席面,就儿媳妇在家带孩子,所以牛家的生活在村里很不错的。
到了牛家门前林亦敲门:“牛婶你在家吗。”牛大婶正和儿媳妇说今天做席面的事,听到有人来了出来开门一看,立刻笑容堆满脸:“亦哥儿你怎么来了,快进屋。”牛大婶身材胖胖的,长的一脸喜庆,光是笑就让你感觉很热情。
林亦忙摇头:“不了,我不进屋了,我家桃子摘了,给你送一筐。”她家都是女眷,这个时辰牛镇泰还在镇上酒楼做饭呢,都晚上了他怎么能进屋呢。说完抬下一筐桃放下。
“亦哥儿你怎么送这一筐啊,你这孩子真不会过日子,有这个心就好了,拿几个给我就行啊。”这孩子真是,哪有送礼成框送的。
林亦听了呵呵笑道“牛婶我家摘得多,桃子又不经放,我自己能吃多少啊,我还要去别家先走啦。”林亦拉着牛车往下一家走。牛大婶看林亦走了笑着摇头,这孩子,叫儿媳妇出来,两人把桃子抬进去。
刘家在村里有十五亩地,还有一辆牛车,平时去镇上拉货,刘老汉就两个儿子,大儿子刘长根已经成家,儿子都有俩了,小儿子刘长盛今年和林亦同年还没成家,是个读书人,林秀才还活着时,有时会去请教学问的事,林亦觉得刘长盛这个人有些高傲,他连林亦都不正眼瞧,去他家就在林秀才跟前,看到他下厨还一脸不屑,当着他的面,说他有辱斯文,君子远庖厨,(当时林亦连正眼都没看他,理他林亦都不知道说什么,就这样的,在他看来就是读书读傻了不因世事,他家他不做饭谁做,饿死了就不有辱斯文了,还君子远庖厨呢,是不是还要食其肉不忍闻其声呀,道理三千就让你学会伪善了!)林秀才没了后,一次都没去过,可见其秉性,当然也可能以为他俩同年学问相当没啥好请教的,还有就是人家不屑与他为伍。不能想这个人要不显得他小气。
到刘家门口看到刘老汉正坐在门口,拿着个长长的烟杆在抽旱烟呢,这老汉他喜欢,要强,能耐,也有眼光让家里出个读书人,就是不会教儿子。。。“刘伯在抽烟呢”亲切的打招呼。“亦哥儿今个怎么这么晚了还来村里啊。”这娃他喜欢谦卑有礼,对待老人从来都是恭恭敬敬的,从来没看他摆读书人的架子,哪像他家那位,在家里都端着,时刻让人记住他是读书人,唉。。。
林亦把桃子搬下来,“我家桃子摘了,太多我吃不了,就给您送点,先放这了,一会你让刘大哥拿进去吧,我还要去别家,不跟您老聊了啊。”说完笑呵呵的走了,他可不想见他家那个奇葩读书人。
里正家在村子中间,房子都是青砖瓦房,里正家二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女儿都成家了,现在孙子都有好几个了,到里正家看见他们家都在院子里纳凉呢,看林亦来了忙让他进来。
林亦把桃子放到院子里“来给您送点桃子,给孩子们当个零嘴吃。”林亦做到里正对面笑着说。“你有心了,最近怎么样,有事就跟我说,我也没啥能耐,就是在村里能说个话。”林亦家什么情况他心里有数,所以他也没跟林亦客气,只让他有事找他,这孩子可能会成为他们村最有出息的人啊,能帮就帮结个善缘。“也没啥事就是等秋收后,想买您家几亩地的稻秆和玉米杆,冬天当柴火烧。”里正家地多,往年也是跟他家买,就是要提前打招呼,省的让他卖了。立正点头同意两人含蓄了几句,林亦就告辞了,毕竟还有一家没走呢。
林亦来到李家,二牛帮着他把桃子搬下去的,局促的跟林亦道谢,白天干完活已经拿回来不少山楂了,这晚上人家又送来一筐桃,向他这样皮厚的也忍不住脸红。
林亦看李二牛黑红黑红的脸不由好笑:“对了我跟你哥说了,我家收秋找你家干活,你要是去镇上打短工跟他说下,我家过完十五就收秋。”说完拍了拍李二牛肩膀,跟他挥手道别,回家读书去了,程慧娘那不省心的东西,现在还是让她爹娘操心去吧。。。
☆、第20章
林亦回家后把牛车牵到后院放好,把牛栓到牛棚里给它添了把牛草,又把晾晒的东西收好,盖上席子,等收拾好后,直接到洗漱房洗了个淋浴澡,洗漱好,把头发水擦干散着发来到书房。
他家书房都是套间模式,他的卧室在正房的西面,堂屋西边的门进来是他的卧室,卧室在往里走就是书房了,林亦的书房书桌在中间偏后一些,书房只要是墙的位置都是书架,他的书房藏书极其丰富,而且种类非常繁多,这些都是林秀才当师爷时收集的。
林秀才这人极其爱书,更爱收集书,他家这些书大部分是抄家时得来的,没错就是抄家,林亦估计凡是大青县林秀才当师爷时,重案抄家的书,一多半都跑他家来了!还有些是别人送的,都知道林秀才喜欢收集书,所以凡是找他办事的多数都送书,孤本哦!一小部分是他收集的。
林亦记得三年前,皇帝下旨抄家当朝丞相徐茂公,斩其三族,罪名是通敌叛国谋逆大罪,当时真是震惊朝野,(林亦当时听到时,都为徐茂公可惜,都位极人臣的顶峰了,多少人要去膜拜羡慕他啊,怎么这么想不开呢!当时林秀才听了他的感叹,看了看林亦摇了摇头走了,当时林亦不懂什么意思,现在倒有点琢磨过来了,莫非当年这事还有隐情!唉他果然不适合官场的弯弯绕绕啊,估计就他这心性,被人卖了还在给人家数钱呢。)而徐茂公的祖籍就是昌河郡的大青县,大青县徐茂公的近亲三族内,近亲全部抄家斩首,当时林亦去看了,要斩首的人整整排了快一条街,都被拉到城外乱坟岗那里斩首的,因为人太多当时大青县县令,下令在城外乱葬岗斩首示众,林亦没敢去,他怕看那么多人砍头会做噩梦,但是程刚去了,看林亦不去还嘲笑他不像个男人,回来时脸煞白煞白的吃什么都吐,还大病了一场!当时林亦在程刚的床前看着他脸色惨白的样子,以挑衅的眼神看着他说“你这样真像个男人呀。。。”把程刚气的差点晕过去呵呵,这个解气啊!
大青县还有徐茂公的祖宅,你可以想象一下能抄出多少好东西了,反正林亦就看到林秀才让人搬了将近三十箱子书回来,还对林亦说“这些书都是我们家的了,以后你想看什么书自己找。”当时林亦就惊诧住了,看着林秀才心想他要是身体好,他绝逼是个妥妥的官二代,总觉得古代的官僚堪比土匪!光他们家就这样,其他人说不上得了多少好处呢。。。所以他觉得林秀才这人亦正亦邪,帮助普通百姓的事他做了很多,但是他又会行这样的事,在县衙里特别吃得开,这点林亦是做不到的,他承认他没有这样的胆子,以前在现代时,捡到钱都不敢要,别说对他来说是贪污这样的事了!
他家书籍都是按照“经、子、史、集”四大类摆放的,书桌后方的书架上放着“经部”有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五经总义、四书、小学等。东边的书架上摆放的书籍类是“史部”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薄录等。西边书架摆放的是“子部”和“集部”。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集部收录的是历代文人的散文、诗词、散曲、诗文评、总集等。
他这里摆满了,林秀才那间书房还有三书架子书呢。这么一想其实他还是蛮有钱的,在这里印刷一本书造价很高,所以书籍都很贵,很多学子家里条件不好的,要去书店抄书,才能看到想看的书,所以他的条件在这里真是得天独厚,他想看什么书家里都有,而且好多书都有大儒的注解这是很珍贵的。这种有当代大儒或前朝大儒注解的书,一般只有传了几代的氏族才会有,比如徐茂公徐丞相。所以光是把这里的书卖了,就够他当个大地主的了,当然他只是做个比喻,这些书都是林秀才留给他最宝贵的财富,他以后也会让他家的藏书越来越多的。
林亦现在主要就是看四书五经里的注解和练习策论,他在12岁就考过县试成为了一名童声,那时就有了考秀才的资格,不过当时刚学完四书五经,林秀才觉得他基础还不扎实,就没让他继续考,让他先打好基础,又押了他三年,本来今年林秀才让他参加院试考试的。结果他没看到这一幕就走了,临走时拉着林亦的手满脸遗憾。林亦知道他已经尽力在挺着了,本来大夫跟他说最多能挺到年中的,没想到林秀才为了让他考院试一直坚持,但最终也没熬过命啊。
院试在七月中旬昌河郡府的贡院考,据说贡院里的考场环境特别不好,考生进去就跟关在笼子里似的,有些身体虚弱的,甚至竖着进去横着出来。等出孝林亦会直接参加院试,乡试是三年一次在秋天举行,所以又称秋闱,乡试他要去香河郡府考,要从昌河郡坐船10天能到香河郡府,唉,他晕船啊。。。当然就算他考上秀才也还要等两年才能参加乡试。而会试在乡试的次年二月在京城举行,在春天故称春闱。
林亦一开始看这些四书五经时头都大了,他刚来时才五岁,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时不要太轻松哦,毕竟这些以前还是接触过的,对他来说不难,后来开始学增广贤文,幼学琼林时进度明显就慢下来了。。。
等到了四书五经时,那真是要命啊,一开始死记硬背效果不大,能背下来但是不懂意思!最后没办法,也只能理解背诵,这样对他确实很有帮助,又因为他的记忆力好,大多数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易经除外,这东西只能做到知其然)所以现在他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但是还是做不到跟古代的事实政要融汇贯通。
现在林亦每天会看书练习写一篇策论,主攻易经注解,在练会儿字到亥时初,(晚上九点多)这时头发也干了,躺在床上他会回想下今天看书的内容,然后睡觉,生活真的很有规律,这是他以前做不到的,以前晚上上网或加班赶设计图,12点之前是不会睡觉的。
☆、第21章
烨朝建国已经有百年,现在正是鼎盛时期,共划分十三个郡,(相当于省),地方级别是郡、府、县、镇、村,一郡管辖区域为,三府、十五县、二十五镇,村不计数。京城以北共五郡,香河郡是北直隶郡府,乡试在北直隶郡举行,三年一次的乡试,届时所有有资格的北方学子都会在金秋八月下旬赶到香河郡府考试,因是北方五郡科举,又叫北方学子考,现在南北方官员在朝廷已经形成派系,不过由于北方派系领头人之一的徐茂公徐丞相落马,现在北方派系日渐式微于南方派系。
昌河郡府位于北方五郡中间,这里流淌着永昌河,永昌河也是唯一往南的水路,冬天河水结冰,码头就会封船,等到春天河面冰都融化后,船只会从新起航来往于南北运输。
所以昌河郡府非常繁荣,在这里驻扎的各大商号更是不知凡几,去北约国的各大商号的商队走水路也只能在昌河郡府停留整顿,换成马车继续走陆路,过长岭郡、北都郡,在北都郡边境出关,三十年前烨朝和北约国大战,烨朝将士勇猛直逼北约国皇宫,北约国降,并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烨朝商人可入北约国行商,朝廷跟北约国签署条约是,烨朝商人持出入境官引,可以从北都郡边境出入北约国行商,而北约国不能进入烨朝境内,(所以谁的拳头硬,谁就说了算,不同意灭了你。。。)
烨朝开国皇帝永烨大帝曾经下圣旨改军制,常规军人服役3年制,不再正规军编制者,退役,每年都会征收常规军,进行训练服役3年后退役,这样要是打仗会马上征召那些退役的,这样的规矩几乎要向全民皆兵发展了。(开国皇帝是不是穿来的啊,理念也太先进了!)
最好的案例就是三十年前与北约国战争,当时北约国集结10万大军兵临北都郡边境,北都郡守军熊震天将军拿圣旨召集北地三郡40岁以下的退役兵,一共召集15万人,在熊震天将军的带领下,直逼北约皇宫,导致北约直接降,这场战役震惊烨朝周边国家,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一队200人左右的商队从昌河公主府出发,走昌河郡府北城门一路往北,这一队人马细数马车就有五十辆,其中大多数全部装满货物,这其中有五辆马车的货物是子君县主自己的,而在这五辆马车后面跟着辆,车厢漆黑的马车,程慧娘就坐在这辆马车里,马车里布置舒适,车板上最底层铺上厚厚的毡子,毡子上面有铺上长毛毯子,因为现在天气还比较热,又在长毛毯子上铺了层竹席,坐在上面舒适的简直让人昏昏欲睡,程慧娘心里琢磨这当县主的就是会享受啊,回去后这辆马车要是还存在的话,她就要过来,这辆马车是子君县主的,听说是特意定制的,又舒服又不颠簸,这次她去北约国,子君县主让她帮着护着货物到北约国卖了在往回带货,赚到的钱三七分,她三子君县主七,本钱子君出,她出力!她算了算还是蛮合算的,反正她不用出本钱,赔了算子君县主的,她不亏。在说她还可以拿林亦的银子往回带货,赚的会更多!
在程慧娘出发去北约国时,林亦正在家里后院摘枸杞,整棵树的枸杞全红了,枸杞的特点是挂果,6月份他就摘了一次,在这里一年能采摘两次,林亦把枸杞摘下来放到竹筐里,枸杞树耐干旱,耐贫瘠,树龄能达到15年以上,他家现在就两颗成年枸杞树,这么长时间他在山上就没看到过第三颗枸杞树,镇里药铺收购价都在300文以上每斤收晾晒好的干果,不过林亦没卖过,他家摘下来这些,每年他都留给自己和林秀才用了,他做药膳和做菜时都爱放点,自己也喜欢用枸杞来冲水喝。
这里药铺收的枸杞都是野生的,都是一些山里人进山时采摘的,林亦发现竟然没有人工种植的,所以他就想试试种植枸杞树,因为在现代时她家是农村的,她姑姑家就种植枸杞树,她那时放假就会去帮忙,所以她从怎么挑种子,怎么育苗,怎么种植她全会。。。
林亦在他家这两棵树旁边,两年前培育了一批枸杞树苗,都让他种在这附近了,有三十多棵,没想到全都成活下来了,这要是明年都挂果了,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哈哈。虽然头年挂果的枸杞树产量不高,每棵树也就能得8两到1斤的干果,但是她知足,毕竟以后慢慢就多了。
就是枸杞树从树苗长到挂果要三年时间,但是一旦长成收入可观啊,而且它每年都会有收益,林亦边高兴的想着,边采摘枸杞子,突然有个想法,村里人不知道有没有兴趣种植呢?嗯到时候问问里正吧,如果可以向全村人推广,这样三年后都能有好日子过了。这样想着林亦还真的很兴奋,他是真希望这些朴实的农民能过上好日子。每每看到他们辛勤劳动一年竟然就能得个温饱,确实很心酸,老天应该对老实的人,厚道的人,勤奋的人,好一点才是。。。
林亦采摘完两棵树的枸杞子,这两颗都是大树,现在估计都不到20斤,等都晾晒完了,一共能得6斤左右的干果,他往年都是这个收获!林亦先把长的大颗粒饱满没有病虫害的枸杞子挑拣出来,放到一边,这些是要做种子用的。
林亦把盆装好水,又在水里放了些碱,把竹筐里的枸杞子都倒入盆里,用棍子搅拌均匀,(放碱是为了脱去鲜果外表的果蜡,能够加快枸杞子的干燥速度,这样能防止在晾晒过程中枸杞发黑变色,长时间的暴露在阳光与空气下,会对枸杞的有效成分造成很大的流失。)然后把枸杞子捞出,放到竹簸箕上,拎会水铺平,放到太阳底下暴晒就可以了,等两个时辰后,太阳更充足了,把它在扣在另一个竹簸箕上,暴晒另一面。
,这也是他喜欢农村的原因,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这几家李家最穷,所以他家有活他会先找李家,牛大婶年轻时守寡,为人要强,凭着一手厨艺,给别人家做丧喜席面,自己把儿子牛镇泰拉扯大,又给他娶媳妇,又把一手厨艺教给了牛镇泰,现在牛镇泰在镇上酒楼做厨子,有稳定的收入,牛大婶也在给人做席面,就儿媳妇在家带孩子,所以牛家的生活在村里很不错的。
到了牛家门前林亦敲门:“牛婶你在家吗。”牛大婶正和儿媳妇说今天做席面的事,听到有人来了出来开门一看,立刻笑容堆满脸:“亦哥儿你怎么来了,快进屋。”牛大婶身材胖胖的,长的一脸喜庆,光是笑就让你感觉很热情。
林亦忙摇头:“不了,我不进屋了,我家桃子摘了,给你送一筐。”她家都是女眷,这个时辰牛镇泰还在镇上酒楼做饭呢,都晚上了他怎么能进屋呢。说完抬下一筐桃放下。
“亦哥儿你怎么送这一筐啊,你这孩子真不会过日子,有这个心就好了,拿几个给我就行啊。”这孩子真是,哪有送礼成框送的。
林亦听了呵呵笑道“牛婶我家摘得多,桃子又不经放,我自己能吃多少啊,我还要去别家先走啦。”林亦拉着牛车往下一家走。牛大婶看林亦走了笑着摇头,这孩子,叫儿媳妇出来,两人把桃子抬进去。
刘家在村里有十五亩地,还有一辆牛车,平时去镇上拉货,刘老汉就两个儿子,大儿子刘长根已经成家,儿子都有俩了,小儿子刘长盛今年和林亦同年还没成家,是个读书人,林秀才还活着时,有时会去请教学问的事,林亦觉得刘长盛这个人有些高傲,他连林亦都不正眼瞧,去他家就在林秀才跟前,看到他下厨还一脸不屑,当着他的面,说他有辱斯文,君子远庖厨,(当时林亦连正眼都没看他,理他林亦都不知道说什么,就这样的,在他看来就是读书读傻了不因世事,他家他不做饭谁做,饿死了就不有辱斯文了,还君子远庖厨呢,是不是还要食其肉不忍闻其声呀,道理三千就让你学会伪善了!)林秀才没了后,一次都没去过,可见其秉性,当然也可能以为他俩同年学问相当没啥好请教的,还有就是人家不屑与他为伍。不能想这个人要不显得他小气。
到刘家门口看到刘老汉正坐在门口,拿着个长长的烟杆在抽旱烟呢,这老汉他喜欢,要强,能耐,也有眼光让家里出个读书人,就是不会教儿子。。。“刘伯在抽烟呢”亲切的打招呼。“亦哥儿今个怎么这么晚了还来村里啊。”这娃他喜欢谦卑有礼,对待老人从来都是恭恭敬敬的,从来没看他摆读书人的架子,哪像他家那位,在家里都端着,时刻让人记住他是读书人,唉。。。
林亦把桃子搬下来,“我家桃子摘了,太多我吃不了,就给您送点,先放这了,一会你让刘大哥拿进去吧,我还要去别家,不跟您老聊了啊。”说完笑呵呵的走了,他可不想见他家那个奇葩读书人。
里正家在村子中间,房子都是青砖瓦房,里正家二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女儿都成家了,现在孙子都有好几个了,到里正家看见他们家都在院子里纳凉呢,看林亦来了忙让他进来。
林亦把桃子放到院子里“来给您送点桃子,给孩子们当个零嘴吃。”林亦做到里正对面笑着说。“你有心了,最近怎么样,有事就跟我说,我也没啥能耐,就是在村里能说个话。”林亦家什么情况他心里有数,所以他也没跟林亦客气,只让他有事找他,这孩子可能会成为他们村最有出息的人啊,能帮就帮结个善缘。“也没啥事就是等秋收后,想买您家几亩地的稻秆和玉米杆,冬天当柴火烧。”里正家地多,往年也是跟他家买,就是要提前打招呼,省的让他卖了。立正点头同意两人含蓄了几句,林亦就告辞了,毕竟还有一家没走呢。
林亦来到李家,二牛帮着他把桃子搬下去的,局促的跟林亦道谢,白天干完活已经拿回来不少山楂了,这晚上人家又送来一筐桃,向他这样皮厚的也忍不住脸红。
林亦看李二牛黑红黑红的脸不由好笑:“对了我跟你哥说了,我家收秋找你家干活,你要是去镇上打短工跟他说下,我家过完十五就收秋。”说完拍了拍李二牛肩膀,跟他挥手道别,回家读书去了,程慧娘那不省心的东西,现在还是让她爹娘操心去吧。。。
☆、第20章
林亦回家后把牛车牵到后院放好,把牛栓到牛棚里给它添了把牛草,又把晾晒的东西收好,盖上席子,等收拾好后,直接到洗漱房洗了个淋浴澡,洗漱好,把头发水擦干散着发来到书房。
他家书房都是套间模式,他的卧室在正房的西面,堂屋西边的门进来是他的卧室,卧室在往里走就是书房了,林亦的书房书桌在中间偏后一些,书房只要是墙的位置都是书架,他的书房藏书极其丰富,而且种类非常繁多,这些都是林秀才当师爷时收集的。
林秀才这人极其爱书,更爱收集书,他家这些书大部分是抄家时得来的,没错就是抄家,林亦估计凡是大青县林秀才当师爷时,重案抄家的书,一多半都跑他家来了!还有些是别人送的,都知道林秀才喜欢收集书,所以凡是找他办事的多数都送书,孤本哦!一小部分是他收集的。
林亦记得三年前,皇帝下旨抄家当朝丞相徐茂公,斩其三族,罪名是通敌叛国谋逆大罪,当时真是震惊朝野,(林亦当时听到时,都为徐茂公可惜,都位极人臣的顶峰了,多少人要去膜拜羡慕他啊,怎么这么想不开呢!当时林秀才听了他的感叹,看了看林亦摇了摇头走了,当时林亦不懂什么意思,现在倒有点琢磨过来了,莫非当年这事还有隐情!唉他果然不适合官场的弯弯绕绕啊,估计就他这心性,被人卖了还在给人家数钱呢。)而徐茂公的祖籍就是昌河郡的大青县,大青县徐茂公的近亲三族内,近亲全部抄家斩首,当时林亦去看了,要斩首的人整整排了快一条街,都被拉到城外乱坟岗那里斩首的,因为人太多当时大青县县令,下令在城外乱葬岗斩首示众,林亦没敢去,他怕看那么多人砍头会做噩梦,但是程刚去了,看林亦不去还嘲笑他不像个男人,回来时脸煞白煞白的吃什么都吐,还大病了一场!当时林亦在程刚的床前看着他脸色惨白的样子,以挑衅的眼神看着他说“你这样真像个男人呀。。。”把程刚气的差点晕过去呵呵,这个解气啊!
大青县还有徐茂公的祖宅,你可以想象一下能抄出多少好东西了,反正林亦就看到林秀才让人搬了将近三十箱子书回来,还对林亦说“这些书都是我们家的了,以后你想看什么书自己找。”当时林亦就惊诧住了,看着林秀才心想他要是身体好,他绝逼是个妥妥的官二代,总觉得古代的官僚堪比土匪!光他们家就这样,其他人说不上得了多少好处呢。。。所以他觉得林秀才这人亦正亦邪,帮助普通百姓的事他做了很多,但是他又会行这样的事,在县衙里特别吃得开,这点林亦是做不到的,他承认他没有这样的胆子,以前在现代时,捡到钱都不敢要,别说对他来说是贪污这样的事了!
他家书籍都是按照“经、子、史、集”四大类摆放的,书桌后方的书架上放着“经部”有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五经总义、四书、小学等。东边的书架上摆放的书籍类是“史部”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薄录等。西边书架摆放的是“子部”和“集部”。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集部收录的是历代文人的散文、诗词、散曲、诗文评、总集等。
他这里摆满了,林秀才那间书房还有三书架子书呢。这么一想其实他还是蛮有钱的,在这里印刷一本书造价很高,所以书籍都很贵,很多学子家里条件不好的,要去书店抄书,才能看到想看的书,所以他的条件在这里真是得天独厚,他想看什么书家里都有,而且好多书都有大儒的注解这是很珍贵的。这种有当代大儒或前朝大儒注解的书,一般只有传了几代的氏族才会有,比如徐茂公徐丞相。所以光是把这里的书卖了,就够他当个大地主的了,当然他只是做个比喻,这些书都是林秀才留给他最宝贵的财富,他以后也会让他家的藏书越来越多的。
林亦现在主要就是看四书五经里的注解和练习策论,他在12岁就考过县试成为了一名童声,那时就有了考秀才的资格,不过当时刚学完四书五经,林秀才觉得他基础还不扎实,就没让他继续考,让他先打好基础,又押了他三年,本来今年林秀才让他参加院试考试的。结果他没看到这一幕就走了,临走时拉着林亦的手满脸遗憾。林亦知道他已经尽力在挺着了,本来大夫跟他说最多能挺到年中的,没想到林秀才为了让他考院试一直坚持,但最终也没熬过命啊。
院试在七月中旬昌河郡府的贡院考,据说贡院里的考场环境特别不好,考生进去就跟关在笼子里似的,有些身体虚弱的,甚至竖着进去横着出来。等出孝林亦会直接参加院试,乡试是三年一次在秋天举行,所以又称秋闱,乡试他要去香河郡府考,要从昌河郡坐船10天能到香河郡府,唉,他晕船啊。。。当然就算他考上秀才也还要等两年才能参加乡试。而会试在乡试的次年二月在京城举行,在春天故称春闱。
林亦一开始看这些四书五经时头都大了,他刚来时才五岁,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时不要太轻松哦,毕竟这些以前还是接触过的,对他来说不难,后来开始学增广贤文,幼学琼林时进度明显就慢下来了。。。
等到了四书五经时,那真是要命啊,一开始死记硬背效果不大,能背下来但是不懂意思!最后没办法,也只能理解背诵,这样对他确实很有帮助,又因为他的记忆力好,大多数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易经除外,这东西只能做到知其然)所以现在他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但是还是做不到跟古代的事实政要融汇贯通。
现在林亦每天会看书练习写一篇策论,主攻易经注解,在练会儿字到亥时初,(晚上九点多)这时头发也干了,躺在床上他会回想下今天看书的内容,然后睡觉,生活真的很有规律,这是他以前做不到的,以前晚上上网或加班赶设计图,12点之前是不会睡觉的。
☆、第21章
烨朝建国已经有百年,现在正是鼎盛时期,共划分十三个郡,(相当于省),地方级别是郡、府、县、镇、村,一郡管辖区域为,三府、十五县、二十五镇,村不计数。京城以北共五郡,香河郡是北直隶郡府,乡试在北直隶郡举行,三年一次的乡试,届时所有有资格的北方学子都会在金秋八月下旬赶到香河郡府考试,因是北方五郡科举,又叫北方学子考,现在南北方官员在朝廷已经形成派系,不过由于北方派系领头人之一的徐茂公徐丞相落马,现在北方派系日渐式微于南方派系。
昌河郡府位于北方五郡中间,这里流淌着永昌河,永昌河也是唯一往南的水路,冬天河水结冰,码头就会封船,等到春天河面冰都融化后,船只会从新起航来往于南北运输。
所以昌河郡府非常繁荣,在这里驻扎的各大商号更是不知凡几,去北约国的各大商号的商队走水路也只能在昌河郡府停留整顿,换成马车继续走陆路,过长岭郡、北都郡,在北都郡边境出关,三十年前烨朝和北约国大战,烨朝将士勇猛直逼北约国皇宫,北约国降,并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烨朝商人可入北约国行商,朝廷跟北约国签署条约是,烨朝商人持出入境官引,可以从北都郡边境出入北约国行商,而北约国不能进入烨朝境内,(所以谁的拳头硬,谁就说了算,不同意灭了你。。。)
烨朝开国皇帝永烨大帝曾经下圣旨改军制,常规军人服役3年制,不再正规军编制者,退役,每年都会征收常规军,进行训练服役3年后退役,这样要是打仗会马上征召那些退役的,这样的规矩几乎要向全民皆兵发展了。(开国皇帝是不是穿来的啊,理念也太先进了!)
最好的案例就是三十年前与北约国战争,当时北约国集结10万大军兵临北都郡边境,北都郡守军熊震天将军拿圣旨召集北地三郡40岁以下的退役兵,一共召集15万人,在熊震天将军的带领下,直逼北约皇宫,导致北约直接降,这场战役震惊烨朝周边国家,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一队200人左右的商队从昌河公主府出发,走昌河郡府北城门一路往北,这一队人马细数马车就有五十辆,其中大多数全部装满货物,这其中有五辆马车的货物是子君县主自己的,而在这五辆马车后面跟着辆,车厢漆黑的马车,程慧娘就坐在这辆马车里,马车里布置舒适,车板上最底层铺上厚厚的毡子,毡子上面有铺上长毛毯子,因为现在天气还比较热,又在长毛毯子上铺了层竹席,坐在上面舒适的简直让人昏昏欲睡,程慧娘心里琢磨这当县主的就是会享受啊,回去后这辆马车要是还存在的话,她就要过来,这辆马车是子君县主的,听说是特意定制的,又舒服又不颠簸,这次她去北约国,子君县主让她帮着护着货物到北约国卖了在往回带货,赚到的钱三七分,她三子君县主七,本钱子君出,她出力!她算了算还是蛮合算的,反正她不用出本钱,赔了算子君县主的,她不亏。在说她还可以拿林亦的银子往回带货,赚的会更多!
在程慧娘出发去北约国时,林亦正在家里后院摘枸杞,整棵树的枸杞全红了,枸杞的特点是挂果,6月份他就摘了一次,在这里一年能采摘两次,林亦把枸杞摘下来放到竹筐里,枸杞树耐干旱,耐贫瘠,树龄能达到15年以上,他家现在就两颗成年枸杞树,这么长时间他在山上就没看到过第三颗枸杞树,镇里药铺收购价都在300文以上每斤收晾晒好的干果,不过林亦没卖过,他家摘下来这些,每年他都留给自己和林秀才用了,他做药膳和做菜时都爱放点,自己也喜欢用枸杞来冲水喝。
这里药铺收的枸杞都是野生的,都是一些山里人进山时采摘的,林亦发现竟然没有人工种植的,所以他就想试试种植枸杞树,因为在现代时她家是农村的,她姑姑家就种植枸杞树,她那时放假就会去帮忙,所以她从怎么挑种子,怎么育苗,怎么种植她全会。。。
林亦在他家这两棵树旁边,两年前培育了一批枸杞树苗,都让他种在这附近了,有三十多棵,没想到全都成活下来了,这要是明年都挂果了,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哈哈。虽然头年挂果的枸杞树产量不高,每棵树也就能得8两到1斤的干果,但是她知足,毕竟以后慢慢就多了。
就是枸杞树从树苗长到挂果要三年时间,但是一旦长成收入可观啊,而且它每年都会有收益,林亦边高兴的想着,边采摘枸杞子,突然有个想法,村里人不知道有没有兴趣种植呢?嗯到时候问问里正吧,如果可以向全村人推广,这样三年后都能有好日子过了。这样想着林亦还真的很兴奋,他是真希望这些朴实的农民能过上好日子。每每看到他们辛勤劳动一年竟然就能得个温饱,确实很心酸,老天应该对老实的人,厚道的人,勤奋的人,好一点才是。。。
林亦采摘完两棵树的枸杞子,这两颗都是大树,现在估计都不到20斤,等都晾晒完了,一共能得6斤左右的干果,他往年都是这个收获!林亦先把长的大颗粒饱满没有病虫害的枸杞子挑拣出来,放到一边,这些是要做种子用的。
林亦把盆装好水,又在水里放了些碱,把竹筐里的枸杞子都倒入盆里,用棍子搅拌均匀,(放碱是为了脱去鲜果外表的果蜡,能够加快枸杞子的干燥速度,这样能防止在晾晒过程中枸杞发黑变色,长时间的暴露在阳光与空气下,会对枸杞的有效成分造成很大的流失。)然后把枸杞子捞出,放到竹簸箕上,拎会水铺平,放到太阳底下暴晒就可以了,等两个时辰后,太阳更充足了,把它在扣在另一个竹簸箕上,暴晒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