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将军相亲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听闻圣驾到来,百姓们也纷纷穿上最好的衣服出迎。他们的郡王曾经庇护着这座城,也庇护着所有的百姓。直到他被接去了遥远的京城,如今归来已经是万乘之尊,怎么不叫所有滑台的臣民同感荣耀。
道路两旁都跪满了人,不少老人还向孩童偷偷指点着卫潜的身影,这就是当年的使君呐!鸿胪寺的礼官扬着脖子,随着皇帝的前进,不断大声吆喝着:“跪……平身……”
旧日的东郡王府本来已经封禁,在得到天子北巡的消息后,重新进行了修缮和打扫。御驾一路浩浩荡荡地进了府,长年无人居住的王府顿时充满了烟火气息。
卫潜的手轻轻抚过书案,那还是他当年用过的旧家什。虽然重新上了漆,还是能摸出底下的毛糙不平。
一众臣子分了左右,拜舞完毕后默默等着圣人发话。也有一些出自东郡王府的臣子,悄悄地四处打量,缅怀着昔日的时光。比如萧锦初,就算在这间房内最多的记忆,就是被师兄压着背书、抄书,如今想来也感到无比亲切。
天子扫视了一圈诸人,先问道:“孙承恭何在?”
“臣在……”孙承恭立在下首,神情颇为忐忑。虽然跟随皇帝的年头不少,但他极有自知之明,他就个粗人。打仗没问题,要是干别的就得好好掂量。忽然一封谕旨就让他接管了刺史的活,还把原来的刺史代行给下了狱,他这心里着实没底。
谁知卫潜并不着急问王贺的事,倒夸了他两句:“之前听说兖州春汛严重,流民为患。朕颇为忧心,然这一路行来,并没见有流民滋扰郡县,可见你办事用心。”
若是夸孙承恭兵练得好,他自觉是受得起的。偏偏皇帝一上来先说流民的事,他就有些不自在,先在心里喊了声侥幸,随后老实道:“陛下这夸奖臣不敢当,先前确实有流民占了官道为乱,臣也带兵剿过,却没什么成效。”
怎么可能有成效?萧锦初暗地里撇了撇嘴。她也是剿过的匪,按地方奏报看,这些流民全是因为水患才背井离乡,打劫官道就是为了口吃的。
没什么组织,也没什么规律,无非是抢到了就跑,吃完了再抢。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明天要去哪里,官兵自然更摸不着行踪,从何剿起。
所以一看到流民之乱居然如此迅速平定,皇帝就知道,这不是孙承恭的手笔,只是故作此一问:“那后来是如何处置的?”
“陛下的旨意传来,臣有个幕僚便出了个主意。”孙承恭虽不擅长庶务,但好在从不瞎指挥,不懂就是不懂,且不贪功。按说圣旨是下给他的,就算幕僚能干也是他知人善任,但他仍是把整个始末交代了一遍。
“他说流民为乱,只是因为天灾。虽然陛下允许官仓调粮赈济,但远水解不得近渴。何不让地方上富户先出粮食安抚了灾民,官府可出凭条,等官仓的粮到了再偿付。流民也不傻,一边有粮领,一边有兵压着,自然不敢再作乱了。”
卫潜听了这话,颇有兴趣。官场之上向来因循守旧,哪怕有好法子也不敢轻易拿出来,就怕担了干系。一个幕僚能有这样的决断,是个人才。“改日带此人来见我。”
“是,那王刺史……”手下的人有了好前程,肯定会感念举荐之功,而且日后也多个臂膀,孙承恭是乐见其成的。但那个姓王的烫手山芋还捂在手里,他就有些发愁。
提到这事,卫潜的表情便严厉起来:“王贺明知有灾情,却一不上报,二不安抚灾民。只知道一味遮掩,窃位素餐,这样的人也配做一州刺史?”
底下的人都沉默着,倘或一般的州府,王贺这样瞎搞也许出不了什么大事,顶多就是被申斥贬值。然而兖州不同,作为军事要地,一旦酿出民变是致命的。情况未明前,谁都不敢代为说项。
尽管皇帝骂的是王贺,孙承恭同样也是战战兢兢。王贺是刺史代行,除了不领兵,各项事务皆是他作主。但同在一处为官,兖州出了问题,孙承恭也不能独善其身。因此,他虽然拿着圣旨办事,其实一直担心不知道何时要被连坐。
而且孙承恭还有一层忧虑,王贺再如何,总是王家嫡子,广陵王的表亲。自己却是出身寒门。那王贺在狱中,尚有人在外头替他奔走。若是自己被追究起来,恐怕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陛下息怒,”尚书令见孙承恭踌躇不前,就猜着了他的想法。“王贺之所以瞒报,无非是怕朝廷追究决堤之事。虽然陛下之前曾言要亲审此案,但一来于礼不合,二来臣以为怕是太抬举了王贺。不妨交由廷尉,相信会有一个公断。”
旁人尤可,郑廷尉一听就在心底暗骂安素阴险,这个小狐狸轻轻巧巧就把这个棘手的案子推给他了。到时候王家的人要说情,要走关系,自然是找他。火力都集中他一个人身上,真是打的好算盘。
不过论起冠冕堂皇,这头老狐狸也是不差,当即慷慨呈词:“陛下有令,老臣自然是责无旁贷。不过事涉河务,老臣对此不甚精通。平水劝农乃是尚书省管辖,臣请尚书令协查,共办此案。”
这一回,就轮到安素脸皮抽筋了。姜毕竟是老的辣,自己逃不了也要把他拖下水,实在让一旁观战的萧锦初几乎要笑破肚皮。
见手下臣子争相替他分忧,卫潜却露出了一副欣慰的神情:“既然诸卿有此心,朕便允了。王贺一案着廷尉主审,尚书令协查,共同审理。以半月为期,朕等着结果。”
得了,有圣人发话,两个人谁都没讨得了好。只能硬扯着一张笑脸赏钱接了旨,心里直把对方骂了个狗血淋头。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啦~
继续熊猫式翻滚求点评,求收藏!
第31章西戎之危
惟有孙承恭在旁大大松了口气,可算把这个惹事精交出去了。而且眼看皇上对他也没有见罪的意思,那是最好。便由着廷尉去查吧,就算查出百八条罪名来,也与他没什么干系。
心思电转之下,马上便补了一句:“既然如此,看廷尉与尚书令什么时候得空,臣带着二位去见见王某。”
既然皇上已经亲口说了王贺不堪为刺史,孙承恭便马上改了称呼。
安素听了气得够呛,要不是此时再开口太过刻意,他非得把这案子算上孙承恭一份不可。要不是给他解围,他何至于沾上这甩不脱的麻烦。他倒好,不领情也就罢了,还摆出一副急不可待送瘟神的模样。
“你们自个去商议吧,有了结果再来报我。”皇帝却不耐烦再说这件事,直接摆摆手一锤定音。“征东将军留下,其余人等退下吧!”
于是郑廷尉与尚书令便一左一右架了孙都尉往外走,一个不软不硬:“孙都尉,老夫对王某之事尚有些疑惑,既然之前是都尉办的,便帮着解一解疑吧!”
一个更是笑里藏刀:“多年未见,孙都尉风采依旧,咱们趁此机会好好叙一叙。”
可怜孙承恭一个沙场上威风八面的大汉,此时意识到了危险,但面对两位重臣也只能缩手缩脚,好不可怜。
萧锦初都忍不住摇头:“师兄,你真要让他们一块查王贺?不怕没查完自己人就先内斗起来了?”
“总得给王家人立一个靶子吧,不然怎么知道底下还藏着什么猫腻呢?”皇帝陛下从容不迫地端起案几上的甜白瓷碗,示意她过来。“来尝尝这个莲子羹,你以前不是最喜欢用来配桂花糕吃吗?”
有羹汤在前,萧锦初马上把什么王贺抛在了脑后,直接就在卫潜对面找个位置盘坐下来。“好香啊,像以前王府姜厨娘炖的味道。”
“就是她炖的,”卫潜看着这丫头明明舌头被烫了,还急着往嘴里舀,忍不住就习惯地伸手往她头上敲去。“慢一点,谁还跟你抢不成?要是被外人看见了,还以为我连饭都不给你吃!”
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萧锦初乖乖作出了淑女的样子:“姜厨娘是去了司膳局当差吗?我后来都没见过她。”
“她倒是惦记你,老是怕你在战场上挨饿。”卫潜用袖子轻轻扇着那碗羹汤,好让它冷得快些。“这回出巡我也带她来了,一进府就先炖了莲子羹呈上来。还特意多加了蔗浆,一看就是给你做的。”
“师兄你嫉妒啊?”萧锦初边喝着莲子羹,边忍不住开他的玩笑。“谁让你不吃甜食的,姜厨娘做点心最拿手了。”
坐在熟悉的房间,吃着熟悉的甜羹,萧锦初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十来岁的时候,不觉有些感慨。“我还记得,师兄你那时候每天只准我在午后吃一顿点心,而且不允许超过两道。我苦思冥想了很久,才想出莲子羹配桂花糕这个绝妙组合的。”
“若你那时读书也能这么用功,如今大概能去国子学授课了。”卫潜叹了口气,无怪姜厨娘如此挂记她。
“咱们师兄妹,有你一个全才就够了,我还是吃我的点心... -->>
而听闻圣驾到来,百姓们也纷纷穿上最好的衣服出迎。他们的郡王曾经庇护着这座城,也庇护着所有的百姓。直到他被接去了遥远的京城,如今归来已经是万乘之尊,怎么不叫所有滑台的臣民同感荣耀。
道路两旁都跪满了人,不少老人还向孩童偷偷指点着卫潜的身影,这就是当年的使君呐!鸿胪寺的礼官扬着脖子,随着皇帝的前进,不断大声吆喝着:“跪……平身……”
旧日的东郡王府本来已经封禁,在得到天子北巡的消息后,重新进行了修缮和打扫。御驾一路浩浩荡荡地进了府,长年无人居住的王府顿时充满了烟火气息。
卫潜的手轻轻抚过书案,那还是他当年用过的旧家什。虽然重新上了漆,还是能摸出底下的毛糙不平。
一众臣子分了左右,拜舞完毕后默默等着圣人发话。也有一些出自东郡王府的臣子,悄悄地四处打量,缅怀着昔日的时光。比如萧锦初,就算在这间房内最多的记忆,就是被师兄压着背书、抄书,如今想来也感到无比亲切。
天子扫视了一圈诸人,先问道:“孙承恭何在?”
“臣在……”孙承恭立在下首,神情颇为忐忑。虽然跟随皇帝的年头不少,但他极有自知之明,他就个粗人。打仗没问题,要是干别的就得好好掂量。忽然一封谕旨就让他接管了刺史的活,还把原来的刺史代行给下了狱,他这心里着实没底。
谁知卫潜并不着急问王贺的事,倒夸了他两句:“之前听说兖州春汛严重,流民为患。朕颇为忧心,然这一路行来,并没见有流民滋扰郡县,可见你办事用心。”
若是夸孙承恭兵练得好,他自觉是受得起的。偏偏皇帝一上来先说流民的事,他就有些不自在,先在心里喊了声侥幸,随后老实道:“陛下这夸奖臣不敢当,先前确实有流民占了官道为乱,臣也带兵剿过,却没什么成效。”
怎么可能有成效?萧锦初暗地里撇了撇嘴。她也是剿过的匪,按地方奏报看,这些流民全是因为水患才背井离乡,打劫官道就是为了口吃的。
没什么组织,也没什么规律,无非是抢到了就跑,吃完了再抢。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明天要去哪里,官兵自然更摸不着行踪,从何剿起。
所以一看到流民之乱居然如此迅速平定,皇帝就知道,这不是孙承恭的手笔,只是故作此一问:“那后来是如何处置的?”
“陛下的旨意传来,臣有个幕僚便出了个主意。”孙承恭虽不擅长庶务,但好在从不瞎指挥,不懂就是不懂,且不贪功。按说圣旨是下给他的,就算幕僚能干也是他知人善任,但他仍是把整个始末交代了一遍。
“他说流民为乱,只是因为天灾。虽然陛下允许官仓调粮赈济,但远水解不得近渴。何不让地方上富户先出粮食安抚了灾民,官府可出凭条,等官仓的粮到了再偿付。流民也不傻,一边有粮领,一边有兵压着,自然不敢再作乱了。”
卫潜听了这话,颇有兴趣。官场之上向来因循守旧,哪怕有好法子也不敢轻易拿出来,就怕担了干系。一个幕僚能有这样的决断,是个人才。“改日带此人来见我。”
“是,那王刺史……”手下的人有了好前程,肯定会感念举荐之功,而且日后也多个臂膀,孙承恭是乐见其成的。但那个姓王的烫手山芋还捂在手里,他就有些发愁。
提到这事,卫潜的表情便严厉起来:“王贺明知有灾情,却一不上报,二不安抚灾民。只知道一味遮掩,窃位素餐,这样的人也配做一州刺史?”
底下的人都沉默着,倘或一般的州府,王贺这样瞎搞也许出不了什么大事,顶多就是被申斥贬值。然而兖州不同,作为军事要地,一旦酿出民变是致命的。情况未明前,谁都不敢代为说项。
尽管皇帝骂的是王贺,孙承恭同样也是战战兢兢。王贺是刺史代行,除了不领兵,各项事务皆是他作主。但同在一处为官,兖州出了问题,孙承恭也不能独善其身。因此,他虽然拿着圣旨办事,其实一直担心不知道何时要被连坐。
而且孙承恭还有一层忧虑,王贺再如何,总是王家嫡子,广陵王的表亲。自己却是出身寒门。那王贺在狱中,尚有人在外头替他奔走。若是自己被追究起来,恐怕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陛下息怒,”尚书令见孙承恭踌躇不前,就猜着了他的想法。“王贺之所以瞒报,无非是怕朝廷追究决堤之事。虽然陛下之前曾言要亲审此案,但一来于礼不合,二来臣以为怕是太抬举了王贺。不妨交由廷尉,相信会有一个公断。”
旁人尤可,郑廷尉一听就在心底暗骂安素阴险,这个小狐狸轻轻巧巧就把这个棘手的案子推给他了。到时候王家的人要说情,要走关系,自然是找他。火力都集中他一个人身上,真是打的好算盘。
不过论起冠冕堂皇,这头老狐狸也是不差,当即慷慨呈词:“陛下有令,老臣自然是责无旁贷。不过事涉河务,老臣对此不甚精通。平水劝农乃是尚书省管辖,臣请尚书令协查,共办此案。”
这一回,就轮到安素脸皮抽筋了。姜毕竟是老的辣,自己逃不了也要把他拖下水,实在让一旁观战的萧锦初几乎要笑破肚皮。
见手下臣子争相替他分忧,卫潜却露出了一副欣慰的神情:“既然诸卿有此心,朕便允了。王贺一案着廷尉主审,尚书令协查,共同审理。以半月为期,朕等着结果。”
得了,有圣人发话,两个人谁都没讨得了好。只能硬扯着一张笑脸赏钱接了旨,心里直把对方骂了个狗血淋头。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啦~
继续熊猫式翻滚求点评,求收藏!
第31章西戎之危
惟有孙承恭在旁大大松了口气,可算把这个惹事精交出去了。而且眼看皇上对他也没有见罪的意思,那是最好。便由着廷尉去查吧,就算查出百八条罪名来,也与他没什么干系。
心思电转之下,马上便补了一句:“既然如此,看廷尉与尚书令什么时候得空,臣带着二位去见见王某。”
既然皇上已经亲口说了王贺不堪为刺史,孙承恭便马上改了称呼。
安素听了气得够呛,要不是此时再开口太过刻意,他非得把这案子算上孙承恭一份不可。要不是给他解围,他何至于沾上这甩不脱的麻烦。他倒好,不领情也就罢了,还摆出一副急不可待送瘟神的模样。
“你们自个去商议吧,有了结果再来报我。”皇帝却不耐烦再说这件事,直接摆摆手一锤定音。“征东将军留下,其余人等退下吧!”
于是郑廷尉与尚书令便一左一右架了孙都尉往外走,一个不软不硬:“孙都尉,老夫对王某之事尚有些疑惑,既然之前是都尉办的,便帮着解一解疑吧!”
一个更是笑里藏刀:“多年未见,孙都尉风采依旧,咱们趁此机会好好叙一叙。”
可怜孙承恭一个沙场上威风八面的大汉,此时意识到了危险,但面对两位重臣也只能缩手缩脚,好不可怜。
萧锦初都忍不住摇头:“师兄,你真要让他们一块查王贺?不怕没查完自己人就先内斗起来了?”
“总得给王家人立一个靶子吧,不然怎么知道底下还藏着什么猫腻呢?”皇帝陛下从容不迫地端起案几上的甜白瓷碗,示意她过来。“来尝尝这个莲子羹,你以前不是最喜欢用来配桂花糕吃吗?”
有羹汤在前,萧锦初马上把什么王贺抛在了脑后,直接就在卫潜对面找个位置盘坐下来。“好香啊,像以前王府姜厨娘炖的味道。”
“就是她炖的,”卫潜看着这丫头明明舌头被烫了,还急着往嘴里舀,忍不住就习惯地伸手往她头上敲去。“慢一点,谁还跟你抢不成?要是被外人看见了,还以为我连饭都不给你吃!”
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萧锦初乖乖作出了淑女的样子:“姜厨娘是去了司膳局当差吗?我后来都没见过她。”
“她倒是惦记你,老是怕你在战场上挨饿。”卫潜用袖子轻轻扇着那碗羹汤,好让它冷得快些。“这回出巡我也带她来了,一进府就先炖了莲子羹呈上来。还特意多加了蔗浆,一看就是给你做的。”
“师兄你嫉妒啊?”萧锦初边喝着莲子羹,边忍不住开他的玩笑。“谁让你不吃甜食的,姜厨娘做点心最拿手了。”
坐在熟悉的房间,吃着熟悉的甜羹,萧锦初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十来岁的时候,不觉有些感慨。“我还记得,师兄你那时候每天只准我在午后吃一顿点心,而且不允许超过两道。我苦思冥想了很久,才想出莲子羹配桂花糕这个绝妙组合的。”
“若你那时读书也能这么用功,如今大概能去国子学授课了。”卫潜叹了口气,无怪姜厨娘如此挂记她。
“咱们师兄妹,有你一个全才就够了,我还是吃我的点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