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变化 (1/2)
笔趣阁 www.xbqg.net,异世农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龙在得知青竹和文超被任官两地县令时,当即从自己当初安插在府衙里的几个人当中挑选四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人员,又从家里专门负责府邸安全的人员当中挑选出八个,安排他们回来帮助青竹和文超。
他们这几个自从当初跟刘文柱一起去了西部就没有回来过,有几个是之前就在家已经成过亲的,他们的眷属后来跟着王家人去到那边暂时住在曲家坳新居。另有七个是在西部娶得亲,这还是小虎大伯娘从挑选对象到成亲进洞房,一手操办的。他们这是第一次回家,另七个更是第一次带新媳妇见长辈。
史馆长看着眼前一个个已经成为大人,且算的上是拖家带口的孩子们。他们小时候的样子,竟然还能在后来众多的孩子当中清晰的出现在他的脑子中。
这些孩子其实在学堂里的日子比他早,他当初被儿子半拉着过来的时候,这些孩子都已经在这儿生活了挺长一段时间。他那时候的心态是非常的低迷、消极、怀疑一切好的、坏的,真不如这些还纯真的孩子。这些孩子还能够看的到他们对王家提供他们吃喝住穿很感激,见到王家的人都很主动的去亲近。而他却在背地里跟儿子讥讽王家不过是在养一堆仇人,又嘲笑王家多此一举,给吃给喝,给个遮风挡雨的地方,给个遮羞保暖的衣裳就已经足够了,又何必花费心思请先生教他们读书认字?难道王家人不知道:**************、负心皆是读书人,这句话么?
他还能清楚的记得他儿子当时说的话:“爹!既然您是这么看读书人的,那您为什么就不能去教导他们不要做那个负心人呢?而且,您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先改变呢?人家不忌讳您那种事还愿意请您来做先生,您怎么就不知道感激人家,反而在这儿说风凉话?按说,您是最应该理解这王家人所做的事情才对!”
他觉得他是因为儿子的话醒悟,并不承认自己内心深处还有着某种美好的期盼。
他当时在想:如果他是一个已经死去的父亲,如今王家人这样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让孩子不会因为没有他这个父亲的缘故而失去读书的权利。他想他会愿意用他能够付出的一切来报答王家。以己及人,他相信这些孩子的父母也是这么想的,他们绝不会愿意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反过来怨怼把他们养大又让他们读书识字,使他们足以生存于世的能力的恩人。
他从那个时候开始。想着教导这些孩子的不是怎么读好书奔个好前程,而他要教这些孩子的却是怎么做人。将来立足于世,做个什么样的人才能问心无愧、于人无愧、于上(父母)无愧、于下(儿女)无愧。
其实,他一直以来感到自豪的不是外人眼中那些参考的学生近乎百分百的中举率,而是这些走出学堂的孩子。目前还没有听说哪一个因为品德有问题而被人论道。这个才是证明他育人成功的标志。
眼前的孩子们就是他与他们相互之间的见证,他见证了孩子们的长大,孩子们也见证他的改变和一个“父亲”当尽的义务。他知道他算不上是好“父亲”,但是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个称职的“父亲”。
多年不见,要聊的事情很多,当说到他们这次回来是专程帮助青竹和文超的时候,史馆长还是问出了自己的顾虑:“你们对以后的生活,可有其他的打算?如果你们有其他想法,只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小龙的请求,那么我来帮你们说。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免得时间长了积怨过深,到时候伤害的就不单单是你们自己,也同样会伤害不知道你们真正想法的东家家人。”
其中最大的张子泉,是小龙府邸时的护卫头领,他代表几个护卫说话:“先生放心!小龙在安排我们过来的时候,已经问过我们每一个人的意见,我们都是心甘情愿回来帮助两个孩子的。我们考学不成,武术上虽然还有点出息,但是即便能够进入军队也不会有什么出路。目前四境平安没有战事想要以战功出人头地,这没得想。没有靠山在军队想要混出个样儿更难。要是在别的地方给那些不知道根底的人做护卫,还不如保护自家人,至少我们跟小龙、青竹、文超还算得上是自家人。”
他们虽然从来到学堂生活开始就从心底里对王家人亲近,但是那时候还怀着一份感激在里面。因此这份亲近也有一点高低之分。他们当中比小龙大的,小龙就叫哥、小的小龙就叫弟,但是他们却从来就不曾开口叫过小龙是哥哥或弟弟。都是“小东家”“小东家”的叫着。让他们改变心态,能够直呼小龙,对青竹和文超也能说孩子,是因为他们在西部这些年看到很多同为孤儿却不同命的感悟。
作为孤儿对于别人的苦待、鄙视、怠慢都不是什么最伤人心的举动。而他们真正接受不了的是熟识之人把他们当作瘟神一样的忌讳着。他们在没有进入合浦镇学堂的时候,跟这些西部孤儿差不多,谁家有喜事、生孩子、有孕妇的都不允许上门,那些做大人的也不许自家的孩子跟他们一起玩。要是有的孩子不注意跟他们接触了,家里的大人都会用艾草又是洗又是熏,死怕沾上了什么不吉利的东西。
而他们自从到了学堂之后,每次王家的孩子们过来,都会跟他们玩在一起,一起去镇上有喜事的人家看热闹。那些人家不敢驱赶王家的孩子走,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忍耐... -->>
小龙在得知青竹和文超被任官两地县令时,当即从自己当初安插在府衙里的几个人当中挑选四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人员,又从家里专门负责府邸安全的人员当中挑选出八个,安排他们回来帮助青竹和文超。
他们这几个自从当初跟刘文柱一起去了西部就没有回来过,有几个是之前就在家已经成过亲的,他们的眷属后来跟着王家人去到那边暂时住在曲家坳新居。另有七个是在西部娶得亲,这还是小虎大伯娘从挑选对象到成亲进洞房,一手操办的。他们这是第一次回家,另七个更是第一次带新媳妇见长辈。
史馆长看着眼前一个个已经成为大人,且算的上是拖家带口的孩子们。他们小时候的样子,竟然还能在后来众多的孩子当中清晰的出现在他的脑子中。
这些孩子其实在学堂里的日子比他早,他当初被儿子半拉着过来的时候,这些孩子都已经在这儿生活了挺长一段时间。他那时候的心态是非常的低迷、消极、怀疑一切好的、坏的,真不如这些还纯真的孩子。这些孩子还能够看的到他们对王家提供他们吃喝住穿很感激,见到王家的人都很主动的去亲近。而他却在背地里跟儿子讥讽王家不过是在养一堆仇人,又嘲笑王家多此一举,给吃给喝,给个遮风挡雨的地方,给个遮羞保暖的衣裳就已经足够了,又何必花费心思请先生教他们读书认字?难道王家人不知道:**************、负心皆是读书人,这句话么?
他还能清楚的记得他儿子当时说的话:“爹!既然您是这么看读书人的,那您为什么就不能去教导他们不要做那个负心人呢?而且,您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先改变呢?人家不忌讳您那种事还愿意请您来做先生,您怎么就不知道感激人家,反而在这儿说风凉话?按说,您是最应该理解这王家人所做的事情才对!”
他觉得他是因为儿子的话醒悟,并不承认自己内心深处还有着某种美好的期盼。
他当时在想:如果他是一个已经死去的父亲,如今王家人这样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让孩子不会因为没有他这个父亲的缘故而失去读书的权利。他想他会愿意用他能够付出的一切来报答王家。以己及人,他相信这些孩子的父母也是这么想的,他们绝不会愿意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反过来怨怼把他们养大又让他们读书识字,使他们足以生存于世的能力的恩人。
他从那个时候开始。想着教导这些孩子的不是怎么读好书奔个好前程,而他要教这些孩子的却是怎么做人。将来立足于世,做个什么样的人才能问心无愧、于人无愧、于上(父母)无愧、于下(儿女)无愧。
其实,他一直以来感到自豪的不是外人眼中那些参考的学生近乎百分百的中举率,而是这些走出学堂的孩子。目前还没有听说哪一个因为品德有问题而被人论道。这个才是证明他育人成功的标志。
眼前的孩子们就是他与他们相互之间的见证,他见证了孩子们的长大,孩子们也见证他的改变和一个“父亲”当尽的义务。他知道他算不上是好“父亲”,但是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个称职的“父亲”。
多年不见,要聊的事情很多,当说到他们这次回来是专程帮助青竹和文超的时候,史馆长还是问出了自己的顾虑:“你们对以后的生活,可有其他的打算?如果你们有其他想法,只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小龙的请求,那么我来帮你们说。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免得时间长了积怨过深,到时候伤害的就不单单是你们自己,也同样会伤害不知道你们真正想法的东家家人。”
其中最大的张子泉,是小龙府邸时的护卫头领,他代表几个护卫说话:“先生放心!小龙在安排我们过来的时候,已经问过我们每一个人的意见,我们都是心甘情愿回来帮助两个孩子的。我们考学不成,武术上虽然还有点出息,但是即便能够进入军队也不会有什么出路。目前四境平安没有战事想要以战功出人头地,这没得想。没有靠山在军队想要混出个样儿更难。要是在别的地方给那些不知道根底的人做护卫,还不如保护自家人,至少我们跟小龙、青竹、文超还算得上是自家人。”
他们虽然从来到学堂生活开始就从心底里对王家人亲近,但是那时候还怀着一份感激在里面。因此这份亲近也有一点高低之分。他们当中比小龙大的,小龙就叫哥、小的小龙就叫弟,但是他们却从来就不曾开口叫过小龙是哥哥或弟弟。都是“小东家”“小东家”的叫着。让他们改变心态,能够直呼小龙,对青竹和文超也能说孩子,是因为他们在西部这些年看到很多同为孤儿却不同命的感悟。
作为孤儿对于别人的苦待、鄙视、怠慢都不是什么最伤人心的举动。而他们真正接受不了的是熟识之人把他们当作瘟神一样的忌讳着。他们在没有进入合浦镇学堂的时候,跟这些西部孤儿差不多,谁家有喜事、生孩子、有孕妇的都不允许上门,那些做大人的也不许自家的孩子跟他们一起玩。要是有的孩子不注意跟他们接触了,家里的大人都会用艾草又是洗又是熏,死怕沾上了什么不吉利的东西。
而他们自从到了学堂之后,每次王家的孩子们过来,都会跟他们玩在一起,一起去镇上有喜事的人家看热闹。那些人家不敢驱赶王家的孩子走,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忍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