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嫡女不吃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外公啊外公,你怎么说叛变就叛变了呢?你不看看自古以来叛徒有好下场吗?具体请参照秦桧,蒲志高等人的履历。
听到这个消息,谢氏完全呆傻了,连徐爹爹也跟着苦了脸。仪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听说古代有一个词叫“诛九族”,仪华掰着手指头算着,怎么算,自己家怎么在九族之内。
可不可以给朱元璋同志写个申请,要求和外公脱离亲戚关系?这事——好像不太现实。
仪华哭了,这么倒霉的事情怎么让自己遇上了呢?陈妈将她抱在怀里轻轻的悠着。谢氏倒还是心疼闺女的,说了声:“我来抱吧。”伸手接过小仪华。
仪华看着谢氏那带着浓浓愁意的脸,更想哭了:别人家都是坑爹,咱家这是被爹坑了啊!
谢氏看着怀里还不到两周岁的女儿,想到自己那不省心的爹,想到可能面对的为未来,鼻子一酸,眼泪就扑簌簌的落了下来。
眼泪顺着脸颊低落到小仪华的脸上,与她的泪水交融在一起,仪华眨了眨眼睛,不哭了。不管怎么说,这些日子的相处,她对这个谢氏还是积累了一些感情的,毕竟在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这段时间,这个娘亲很称职,对自己也很好。
伸出肉呼呼稚嫩的小手,往谢氏脸上抹了一把,轻轻拭去她眼角的泪水。谢氏看到女儿如此懂事,哭的更伤心了。这样乖巧聪颖的女儿,也要受到牵连,谢氏干脆扑道徐达怀里大哭起来。
谢氏哭个不停,徐达一手揽过谢氏,一手抱着闺女,安慰道:“我跟随主公这些年,想必他不会牵连无辜。”
这话小仪华倒是相信的,正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朱元璋应该不会动她的豪华爹。虽然陈友谅死了,但是张士诚还在,而且谢再兴的倒戈完全不利于朱元璋,这个时候动大将,那是大忌。
可是现在不会杀,不代表永远不会杀啊。
朱元璋炮打功臣搂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虽然不是什么正史,但是他开国之后杀功臣这是肯定有的。仪华突然想到一句话:捧你,你就是玻璃杯;不捧你,掉地上就是一堆玻璃碴子。T^T仪华不想成为玻璃碴子。
怎么才能让徐达全身而退呢?仪华坐在徐爹怀里陷入了沉思。
所谓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这句话是人生真谛啊!得有钱啊,现在这个家,并不穷,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可以说是有车有房,但是银子却不多。
吃喝不愁是因为朱元璋供给的。家里没有生意,靠的是徐达带兵打仗的收入,如今朱元璋正在创业阶段,给不了多少银子,为了笼络人心,只能把其他待遇提高。比如攻打下一个城池,会在这里找几个好宅子分赏给大家住,然后得的车马之物也都安功分了,这也算一种福利。但是分的银子并不多,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比谁都需要钱,而且他也没有生意,就算有,这年头也不一定能赚钱。他的银子大部分是抢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起义军和土匪差不多。
招兵买马,那个不需要钱?动辄几十万的军队,人吃马喂也是很巨大的一笔钱。抢来的银子这样一花,剩不下多少了。还要开饷银,不给钱,是没人给你卖命的。所以朱元璋并不富裕。这种情况下能指望他给徐家多少银子?
仪华觉得靠朱家赚钱不大靠谱,至少现在不靠谱。不过朱元璋倒是从不吝惜封赏徐达官职,三十几岁的人已经是相国,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财富啊。可以靠着这条路生财。
只要有了足够的银子,一切就都好办了。待老朱家的江山一稳,她可以劝徐爹辞官告老,然后带上银子,赶着马车,和自己的爹娘远走他乡,游山玩水,老朱就是想干掉自己的爹,也得他找得到。多惬意的人生?
可是现在她还太小,什么都做不了,但是也不用着急。虽然最大的对手陈友谅死了,但是陈友谅还有余部呢,还有个张士诚呢,看样子这仗一时半会打不完,只要有仗打,自己家就肯定不会有事。待自己在长大些,就可以诱导娘亲做点生意,慢慢的积累财富。
有时候战争也不是坏到一无是处,一切都要辩证着看。
嗷~~老天,让战争继续下去吧!好让我们徐家有时间赚钱。
现在她能做的就是保证个好身体,要是身体不好,到时候不用朱元璋动手,自己就得死翘翘了,美好的人生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之上的。现在她只要好吃,好喝,好睡,就可以了。把身体养的棒棒的。
就这么定了!
想通了之后,仪华心情豁然开朗,什么外公不外公的,随他去吧,反正也没见过面,只要爹娘好就行了。心情一舒畅,困意就上来了,仪华歪在徐爹爹怀里睡着了。
徐达也挺闹心的,但是他并不怨恨老岳父。他知道,岳父投靠张士诚也是无奈之举,也可以说是被逼上梁山吧。
算来算去,也许促成岳父倒戈,自己或许也算是诱因中的一个呢。
徐达是个武将,而且是个放牛出身的武将,想当年朱元璋,那是个时候叫朱重八,在家乡混不下去了,就跑去当和尚,但是徐达没去。他的日子虽然也很苦,但是比朱重八好那么一点,至少他有牛可放,虽然不是自己家的牛,但是好歹有份工作,不像朱同学,是个彻头彻尾的无业人员。后来朱重八不知怎么的,就混出样来了,在一个起义军那做了小头目,要说那个年头,起义军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多了去了,谁知道哪个队伍能壮大啊?
但是能出来打仗,总比在家放牛强,而且这个时候,地主家也没余粮了,经常拖欠农民工工资。徐达问了问情况,朱重八保证到了那里,能吃饱,能穿暖,还给发饷银,绝不拖欠。徐达觉得这待遇还可以,再说自己与朱重八关系也不赖,毅然决然的跟着他参军了。
俗话说,男怕投错行,女怕嫁错郎。徐达从戎,是个正确选择,他天生就是个带兵打仗的料。再后来,朱重八改名字了,他叫自己朱元璋,自己另立门户,徐达就一直跟着他。... -->>
外公啊外公,你怎么说叛变就叛变了呢?你不看看自古以来叛徒有好下场吗?具体请参照秦桧,蒲志高等人的履历。
听到这个消息,谢氏完全呆傻了,连徐爹爹也跟着苦了脸。仪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听说古代有一个词叫“诛九族”,仪华掰着手指头算着,怎么算,自己家怎么在九族之内。
可不可以给朱元璋同志写个申请,要求和外公脱离亲戚关系?这事——好像不太现实。
仪华哭了,这么倒霉的事情怎么让自己遇上了呢?陈妈将她抱在怀里轻轻的悠着。谢氏倒还是心疼闺女的,说了声:“我来抱吧。”伸手接过小仪华。
仪华看着谢氏那带着浓浓愁意的脸,更想哭了:别人家都是坑爹,咱家这是被爹坑了啊!
谢氏看着怀里还不到两周岁的女儿,想到自己那不省心的爹,想到可能面对的为未来,鼻子一酸,眼泪就扑簌簌的落了下来。
眼泪顺着脸颊低落到小仪华的脸上,与她的泪水交融在一起,仪华眨了眨眼睛,不哭了。不管怎么说,这些日子的相处,她对这个谢氏还是积累了一些感情的,毕竟在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这段时间,这个娘亲很称职,对自己也很好。
伸出肉呼呼稚嫩的小手,往谢氏脸上抹了一把,轻轻拭去她眼角的泪水。谢氏看到女儿如此懂事,哭的更伤心了。这样乖巧聪颖的女儿,也要受到牵连,谢氏干脆扑道徐达怀里大哭起来。
谢氏哭个不停,徐达一手揽过谢氏,一手抱着闺女,安慰道:“我跟随主公这些年,想必他不会牵连无辜。”
这话小仪华倒是相信的,正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朱元璋应该不会动她的豪华爹。虽然陈友谅死了,但是张士诚还在,而且谢再兴的倒戈完全不利于朱元璋,这个时候动大将,那是大忌。
可是现在不会杀,不代表永远不会杀啊。
朱元璋炮打功臣搂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虽然不是什么正史,但是他开国之后杀功臣这是肯定有的。仪华突然想到一句话:捧你,你就是玻璃杯;不捧你,掉地上就是一堆玻璃碴子。T^T仪华不想成为玻璃碴子。
怎么才能让徐达全身而退呢?仪华坐在徐爹怀里陷入了沉思。
所谓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这句话是人生真谛啊!得有钱啊,现在这个家,并不穷,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可以说是有车有房,但是银子却不多。
吃喝不愁是因为朱元璋供给的。家里没有生意,靠的是徐达带兵打仗的收入,如今朱元璋正在创业阶段,给不了多少银子,为了笼络人心,只能把其他待遇提高。比如攻打下一个城池,会在这里找几个好宅子分赏给大家住,然后得的车马之物也都安功分了,这也算一种福利。但是分的银子并不多,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比谁都需要钱,而且他也没有生意,就算有,这年头也不一定能赚钱。他的银子大部分是抢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起义军和土匪差不多。
招兵买马,那个不需要钱?动辄几十万的军队,人吃马喂也是很巨大的一笔钱。抢来的银子这样一花,剩不下多少了。还要开饷银,不给钱,是没人给你卖命的。所以朱元璋并不富裕。这种情况下能指望他给徐家多少银子?
仪华觉得靠朱家赚钱不大靠谱,至少现在不靠谱。不过朱元璋倒是从不吝惜封赏徐达官职,三十几岁的人已经是相国,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财富啊。可以靠着这条路生财。
只要有了足够的银子,一切就都好办了。待老朱家的江山一稳,她可以劝徐爹辞官告老,然后带上银子,赶着马车,和自己的爹娘远走他乡,游山玩水,老朱就是想干掉自己的爹,也得他找得到。多惬意的人生?
可是现在她还太小,什么都做不了,但是也不用着急。虽然最大的对手陈友谅死了,但是陈友谅还有余部呢,还有个张士诚呢,看样子这仗一时半会打不完,只要有仗打,自己家就肯定不会有事。待自己在长大些,就可以诱导娘亲做点生意,慢慢的积累财富。
有时候战争也不是坏到一无是处,一切都要辩证着看。
嗷~~老天,让战争继续下去吧!好让我们徐家有时间赚钱。
现在她能做的就是保证个好身体,要是身体不好,到时候不用朱元璋动手,自己就得死翘翘了,美好的人生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之上的。现在她只要好吃,好喝,好睡,就可以了。把身体养的棒棒的。
就这么定了!
想通了之后,仪华心情豁然开朗,什么外公不外公的,随他去吧,反正也没见过面,只要爹娘好就行了。心情一舒畅,困意就上来了,仪华歪在徐爹爹怀里睡着了。
徐达也挺闹心的,但是他并不怨恨老岳父。他知道,岳父投靠张士诚也是无奈之举,也可以说是被逼上梁山吧。
算来算去,也许促成岳父倒戈,自己或许也算是诱因中的一个呢。
徐达是个武将,而且是个放牛出身的武将,想当年朱元璋,那是个时候叫朱重八,在家乡混不下去了,就跑去当和尚,但是徐达没去。他的日子虽然也很苦,但是比朱重八好那么一点,至少他有牛可放,虽然不是自己家的牛,但是好歹有份工作,不像朱同学,是个彻头彻尾的无业人员。后来朱重八不知怎么的,就混出样来了,在一个起义军那做了小头目,要说那个年头,起义军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多了去了,谁知道哪个队伍能壮大啊?
但是能出来打仗,总比在家放牛强,而且这个时候,地主家也没余粮了,经常拖欠农民工工资。徐达问了问情况,朱重八保证到了那里,能吃饱,能穿暖,还给发饷银,绝不拖欠。徐达觉得这待遇还可以,再说自己与朱重八关系也不赖,毅然决然的跟着他参军了。
俗话说,男怕投错行,女怕嫁错郎。徐达从戎,是个正确选择,他天生就是个带兵打仗的料。再后来,朱重八改名字了,他叫自己朱元璋,自己另立门户,徐达就一直跟着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