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红星照我去战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东征命令传到少纵,张城及纵队党委根据统帅和中革军委的指示精神,紧锣密鼓地商讨着渡河东征的战役计划。
在战略目标的选择以及打到什么程度,张城心中自有一番打算。
根据情报显示,阎老西虽然名为十万晋绥军的统帅,但旗下付作义身为绥远主席,一向对阎老西听调不听宣,再加上晋绥军还要守备晋、绥各地,其用于机动的兵力不过五万之数,兵力上我军反而略占优势。
如果张城下定决心消灭阎老西、拿下太原的话,以少纵的实力还是有很大把握的,只是张城身为历史穿越者,在大幅度改变历史之后,他也不敢担保“西安事变”是否会如期进行。
万一张城杀得性起,把阎老西给干掉了,反引起张汉卿和杨虎城的忌惮和戒备,转而支持常凯申的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研究,纵队党委决定此战打到吕梁山为止。只要拿下吕梁山,我军进可以窥视太原,退能进入吕梁山区打游击。
最重要的是将来在抗日战场上,我军可打通到华北抗日前线的通道,并以吕梁山为前进基地,时刻威胁将来侵略晋省的日军,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
少纵党委将战略部署递交到军委之后,和统帅攻取吕梁山的战略不谋而和,很快就批准了少纵的计划,并约定左右两路大军会师吕梁山,迫使阎老西就范。
就在红军厉兵秣马、蓄逝待发的同时,黄河东岸的阎老西惶惶不可终日。
自中央红军进入陕北的第一天起,阎老西想起自己的反工史,当时就预料到红军迟早要东渡黄河,前来讨伐自己,为了保住性命和晋省土皇帝的地位,阎老西早早就做足了准备。
他命令晋军严密封锁黄河天险。在北起河曲、保德,南到永和、大宁近千里的黄河沿线,修筑明碉暗堡一千余个,每座碉堡驻兵一班或两班,重要渡口驻兵一个排以上。
晋军修筑的碉堡非常讲究,各碉堡之间距离以火力能够互相交叉为准,河防一线总兵力达四个独立旅之多,由正太护路军军长孙楚统一指挥。
濒临黄河东岸各重要城镇,如三交、碛口、孟门、军渡、中阳、石楼等地,晋军亦驻有重兵,构成阻击红军向纵深发展的第二防线,并可随时支援沿河各个渡口。
为弥补第一、第二道防线的漏洞,晋军依托吕梁山区的山隘要道,在中阳县关上村、隰县水头镇,分遣两个独立旅进行守备,构成阻击第三道防线。
同时,阎老西深知黄河虽为阻挡红军东征的天堑,但奈何防线太长,无法准确推测出红军会从哪里过河。
这样一来,晋军处处设防,反而处处薄弱,不仅浪费本就不多的兵力,还无法集中兵力对红军进行打击,根本无法阻挡红军东渡黄河。
为了弥补主力部队之兵力不足,并震慑当地民众,阎老西和他的幕僚们左思右... -->>
东征命令传到少纵,张城及纵队党委根据统帅和中革军委的指示精神,紧锣密鼓地商讨着渡河东征的战役计划。
在战略目标的选择以及打到什么程度,张城心中自有一番打算。
根据情报显示,阎老西虽然名为十万晋绥军的统帅,但旗下付作义身为绥远主席,一向对阎老西听调不听宣,再加上晋绥军还要守备晋、绥各地,其用于机动的兵力不过五万之数,兵力上我军反而略占优势。
如果张城下定决心消灭阎老西、拿下太原的话,以少纵的实力还是有很大把握的,只是张城身为历史穿越者,在大幅度改变历史之后,他也不敢担保“西安事变”是否会如期进行。
万一张城杀得性起,把阎老西给干掉了,反引起张汉卿和杨虎城的忌惮和戒备,转而支持常凯申的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研究,纵队党委决定此战打到吕梁山为止。只要拿下吕梁山,我军进可以窥视太原,退能进入吕梁山区打游击。
最重要的是将来在抗日战场上,我军可打通到华北抗日前线的通道,并以吕梁山为前进基地,时刻威胁将来侵略晋省的日军,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
少纵党委将战略部署递交到军委之后,和统帅攻取吕梁山的战略不谋而和,很快就批准了少纵的计划,并约定左右两路大军会师吕梁山,迫使阎老西就范。
就在红军厉兵秣马、蓄逝待发的同时,黄河东岸的阎老西惶惶不可终日。
自中央红军进入陕北的第一天起,阎老西想起自己的反工史,当时就预料到红军迟早要东渡黄河,前来讨伐自己,为了保住性命和晋省土皇帝的地位,阎老西早早就做足了准备。
他命令晋军严密封锁黄河天险。在北起河曲、保德,南到永和、大宁近千里的黄河沿线,修筑明碉暗堡一千余个,每座碉堡驻兵一班或两班,重要渡口驻兵一个排以上。
晋军修筑的碉堡非常讲究,各碉堡之间距离以火力能够互相交叉为准,河防一线总兵力达四个独立旅之多,由正太护路军军长孙楚统一指挥。
濒临黄河东岸各重要城镇,如三交、碛口、孟门、军渡、中阳、石楼等地,晋军亦驻有重兵,构成阻击红军向纵深发展的第二防线,并可随时支援沿河各个渡口。
为弥补第一、第二道防线的漏洞,晋军依托吕梁山区的山隘要道,在中阳县关上村、隰县水头镇,分遣两个独立旅进行守备,构成阻击第三道防线。
同时,阎老西深知黄河虽为阻挡红军东征的天堑,但奈何防线太长,无法准确推测出红军会从哪里过河。
这样一来,晋军处处设防,反而处处薄弱,不仅浪费本就不多的兵力,还无法集中兵力对红军进行打击,根本无法阻挡红军东渡黄河。
为了弥补主力部队之兵力不足,并震慑当地民众,阎老西和他的幕僚们左思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