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可是也有很有意思的地方,高燧对女孩子很温柔怜惜,但是他身边的女子却都还是眉峰未散的处子,高燧翻过年去就十三岁了,这是实岁,说起来古人性成熟很早,想想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过十一二岁就初试云雨,康熙十三四岁居然连孩子都有了,这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古代却习以为常。想来高炽每日读书不倦,高煦每日打熬筋骨,都不对女色有什么兴趣,但是高燧明明一副风流相,身边的侍女却都是清白身子,想起来十分费解。若说是王妃管得严,倒也是真的,但是高燧喜欢吃肥肉,王妃也一直管束着,但他就能私下偷吃,他自己的小灶就常常炖煮些肥腻的东西,这也是心照不宣的事情。让高燧少近女色,高燧就真的听话了吗?
将小苗赐给高燧,用“赐”这个词也是对的,所谓“长者赐不可辞”,张昭华就是高燧的长嫂,她赐给高燧服侍的人,高燧自然是欣然接受,这就最能显出他的性子来了,明明清楚地知道这人就是长兄带回来的,但是依然笑呵呵地说是长嫂调教出来的人,还说必当好生照料,这一番话把张昭华说得有如春风拂面。
这一场风波就这么过去了,说起来也不算风波,就像是在平静水面吹过的一息微风,究竟吹皱了谁的心水,只有这个人知道了。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两位郡主既定的婚事了,袁容和李让其实很让人满意,因为在这次的突发事件中,这两位辅佐府中稳定人心,外头的事情尤其是打理粮草押运事宜,两位仪宾都出力颇多,而且因为是官宦人家出身,通达情理,跟北平官场的人也好接触,都得了一片赞誉之声。
燕王回来之后,府中就立马准备婚庆事宜了,因为浩劫之后确实需要有一桩喜事来振奋精神,大家就卯着劲儿操办,终于热热闹闹地赶在重阳节前面将两位郡主嫁了出去。
等到过重阳的时候,虽然晚上的赏菊宴大家都是团聚在一起的,但是分包礼盒的时候,两位郡主府和仪宾府就变成了需要送礼盒的人家了,这也让王妃和张昭华由衷感叹了一番,不过到底还是高兴的,毕竟嫁出去的两个人想回来就回来了,只不过人家正是新婚蜜意的时候,还不希望回娘家来呢。
张昭华本来还担心永平一些,但是眼见人家夫妻生活挺不错,她就暂且放下心来,不过到底是不敢彻底懈怠了,她从来知道永平的性子,不是好管束制约的,一有执念生了根,只会越来越深入。
不过眼下确实是一切安好,尤其是一件事情,让张昭华尤为庆幸。
因为七月初的时候,皇上在奉天门敕谕文武群臣,务要恪守大明律,并不许用黥剌腓劓阉割之刑,更不许法外加刑。
诏谕里面专门说明了,皇帝说,我自起兵至今四十余年,亲理天下庶务,鉴别人情善恶真伪,对一些奸顽刁诈之徒,这些人犯罪情形深重,无可赦免的,我就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道害怕,从而警醒不敢轻易犯法。然而这其实算是斟酌形势的权宜,不是日后的守成之君该效仿的例子,从此规定,以后嗣君,统理天下,只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黥、剌、腓、劓、阉割之刑。因为以后的嗣君生长在宫内,并不能周知人情善恶,唯恐一时所施不当,误伤善良。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及时劾奏,处以重刑。
这是一项非常难得的善政,为什么这么说,这其实从根源上,可以提到中国古代司法的一个原则和判决规律,这个规律就叫“疑罪从有”。
br /> 可是也有很有意思的地方,高燧对女孩子很温柔怜惜,但是他身边的女子却都还是眉峰未散的处子,高燧翻过年去就十三岁了,这是实岁,说起来古人性成熟很早,想想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过十一二岁就初试云雨,康熙十三四岁居然连孩子都有了,这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古代却习以为常。想来高炽每日读书不倦,高煦每日打熬筋骨,都不对女色有什么兴趣,但是高燧明明一副风流相,身边的侍女却都是清白身子,想起来十分费解。若说是王妃管得严,倒也是真的,但是高燧喜欢吃肥肉,王妃也一直管束着,但他就能私下偷吃,他自己的小灶就常常炖煮些肥腻的东西,这也是心照不宣的事情。让高燧少近女色,高燧就真的听话了吗?
将小苗赐给高燧,用“赐”这个词也是对的,所谓“长者赐不可辞”,张昭华就是高燧的长嫂,她赐给高燧服侍的人,高燧自然是欣然接受,这就最能显出他的性子来了,明明清楚地知道这人就是长兄带回来的,但是依然笑呵呵地说是长嫂调教出来的人,还说必当好生照料,这一番话把张昭华说得有如春风拂面。
这一场风波就这么过去了,说起来也不算风波,就像是在平静水面吹过的一息微风,究竟吹皱了谁的心水,只有这个人知道了。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两位郡主既定的婚事了,袁容和李让其实很让人满意,因为在这次的突发事件中,这两位辅佐府中稳定人心,外头的事情尤其是打理粮草押运事宜,两位仪宾都出力颇多,而且因为是官宦人家出身,通达情理,跟北平官场的人也好接触,都得了一片赞誉之声。
燕王回来之后,府中就立马准备婚庆事宜了,因为浩劫之后确实需要有一桩喜事来振奋精神,大家就卯着劲儿操办,终于热热闹闹地赶在重阳节前面将两位郡主嫁了出去。
等到过重阳的时候,虽然晚上的赏菊宴大家都是团聚在一起的,但是分包礼盒的时候,两位郡主府和仪宾府就变成了需要送礼盒的人家了,这也让王妃和张昭华由衷感叹了一番,不过到底还是高兴的,毕竟嫁出去的两个人想回来就回来了,只不过人家正是新婚蜜意的时候,还不希望回娘家来呢。
张昭华本来还担心永平一些,但是眼见人家夫妻生活挺不错,她就暂且放下心来,不过到底是不敢彻底懈怠了,她从来知道永平的性子,不是好管束制约的,一有执念生了根,只会越来越深入。
不过眼下确实是一切安好,尤其是一件事情,让张昭华尤为庆幸。
因为七月初的时候,皇上在奉天门敕谕文武群臣,务要恪守大明律,并不许用黥剌腓劓阉割之刑,更不许法外加刑。
诏谕里面专门说明了,皇帝说,我自起兵至今四十余年,亲理天下庶务,鉴别人情善恶真伪,对一些奸顽刁诈之徒,这些人犯罪情形深重,无可赦免的,我就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道害怕,从而警醒不敢轻易犯法。然而这其实算是斟酌形势的权宜,不是日后的守成之君该效仿的例子,从此规定,以后嗣君,统理天下,只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黥、剌、腓、劓、阉割之刑。因为以后的嗣君生长在宫内,并不能周知人情善恶,唯恐一时所施不当,误伤善良。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及时劾奏,处以重刑。
这是一项非常难得的善政,为什么这么说,这其实从根源上,可以提到中国古代司法的一个原则和判决规律,这个规律就叫“疑罪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