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xbqg.net,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章1 人生苦其短,仁德永流传

    《论语》:修身是成人的第一课堂

    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1988年召开的诺贝尔获得者巴黎会议上提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句话一语道破天机,为世纪之交的人们解开许多心头的疑惑。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多以三言两语为章,它的行文风格成为我国散文最初的一种形态。其大量文句逐渐演变成为格言和典故,还有许多精彩的语言经过长期的凝练或沿用已成为今天常见的成语,如“三思而行”、“过犹不及”、“见贤思齐”等,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广为人们所熟知。

    带着千年的烟尘,《论语》重又走进人们的视线,并且焕发出青春的风采。

    孔子的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仁爱主张,他相信“仁”是所有品德中最珍贵的一种,因此他一直告诫学生要珍视仁爱。他曾给学生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商朝末年,有两个人,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他们是孤竹国国王的儿子。孤竹国国王宠爱小儿子叔齐,想把王位传给他。但是按照古代的规矩,王位一般是传给长子的。大儿子伯夷为了既不破坏礼制,又不让父亲为难,就主动离开了孤竹国。叔齐见哥哥为了自己背井离乡,便也放弃了王位,追随哥哥一起出走。

    当时商纣王十分残暴,已经失去了民心,周武王决定兴兵伐纣。但是遵守礼制的伯夷和叔齐认为,作为臣子的周武王讨伐君主是无礼的,发动杀人的战争是不义的,于是他们就去劝谏武王,可是武王不听。伯夷、叔齐觉得政见和武王不合,就慨叹说:“唉,纣王虽然残暴,可是用残暴的方式去代替残暴,又有什么用呢?”就跑到首阳山隐居了起来。

    后来,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和叔齐觉得自己是商朝的臣子,不愿意在新的朝代生活。他们拒绝一切与社会有关的活动,在山上采薇菜为生。但是后来又一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薇菜现在也是周朝的了,就干脆连薇菜也不吃,最后饥饿而死。

    伯夷和叔齐为了成就对方,甘愿放弃自己的王侯身份,隐居山林,这是对亲人的“仁”;他们虽然反对顺应民心的武王伐纣,但他们在后世仍然受到了尊敬,因为他们坚守了自己的立场——反对战争和流血,并且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用最苛刻的方式去实践了自己的主张,这是对世人的“仁”。后世的人虽然称颂武王伐纣,但却因战争中死伤太多,民不聊生,最终还是怀念起伯夷和叔齐的仁德来。

    与他们相反,身为齐国的君主齐景公,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应有尽有,可是作为一国之君,当他去世的时候,老百姓像没发生过这件事一样,毫无眷恋之情。因为齐景公的一生都没有仁德。

    “仁”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只要有心培养,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有仁心的人。有人问孔子,您的弟子都能做到仁吗?孔子说:“颜回的心,可以三个月不离开仁,其他的人也就是时不时能达到仁的标准,却不能持久。”孔子的弟子子路刚正直率,子贡能言善辩,子游、子夏知识渊博,可是孔子觉得他们都没有到达“仁”的境界,总是不断地教育他们,让他们进步。孔子的弟子颜回感叹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意思是说,孔子非常善于教导弟子,让他们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他们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渐渐走上仁德之路了。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也应该怀有一颗仁慈之心,以善良、宽厚为标准来行为处世,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越来越文明。生活在其中的人,才能感觉到幸福。

    其实,仁德并不是什么玄妙高深的道理,它蕴含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当四川发生地震的时候,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能够奔赴灾区的就去求助身处险境的灾民;不能够离开岗位的,就捐钱捐物、去医院献血;有的人在电视画面上看到别人的痛苦,自己的眼中也含满了泪水……这些我们亲身经历的事情,其实就是伯夷、叔齐倡导的“仁”。

    无论我们是对待身边的人,还是对待素不相识的人,只要怀有一颗宽厚仁慈的人,学着为别人分担忧愁、替别人担心生死,我们就走进了“仁”的世界中。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