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虎韬——思战备工事之虑 (4) (1/2)
笔趣阁 www.xbqg.net,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武王问太公:“我军跟敌人在国境上对峙,敌人可以进来攻打我军,我军也可以过去攻打敌人,两军都阵势牢固,谁也不敢率先进攻。我打算先去袭击敌人,但是担心敌人会来袭击我,该如何是好呢?”
太公说:“遇到这种情况,就把我军分为前军、中军、后军三个部分。命令前军深挖沟堑,高筑壁垒,但不出战。布列旌旗,敲击鼙鼓,作好充分的守卫准备;命令后军多积粮食,别让敌人侦知我军的意图。然后,派遣中军精锐部队偷袭敌军要害部分,击其不意,攻其不备。敌人不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停止行动,不敢前来进攻了。”
武王说:“如果敌军已经侦察到我军的情况,掌握了我军所用过的计谋和我军所采取的行动,知道了我军的意图,派他们的精锐部队埋伏在深草中,在我军必经的狭窄的道路上阻击,攻击我军防守松懈的地方,这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命令前军,每天都前去挑战,以使敌人的斗志疲惫懈怠;命令我军的老弱士卒,拖动树枝,扬起尘土,击鼓呐喊,往来不停,或在敌人左边出现,或在敌人右边出现,距离敌人不超过百步。敌军不断受到骚扰迷惑,其将领必定疲于应付,其士卒必定震骇恐慌。这样,敌人就不敢前来进攻我军了。而我军则照样不停地袭扰敌军,或袭击其内部,或攻击其外部,然后,全军迅速地投入战斗,敌人一定会被打败。”
战斗中,如果敌我力量相当,就会出现对阵的情况。不论交战的哪一方都不敢率先出兵。这个时候,就需要把军队分成前、中、后三部分:前军深挖沟堑,高筑壁垒,布列旌旗,敲击鼙鼓,作好守卫准备;后军多积粮食,不要让敌人侦知意图;中军精锐部队偷袭敌军中央,击其不意,攻其不备。
如果在对阵的时候,军队已经被敌人摸清了情况,就需要使用虚实的谋略。先让前军每天向敌人挑战,让敌人的感觉疲劳;然后让老弱的士兵拖动树枝扬起地上的尘土,击鼓呐喊,来回奔跑,以壮声势;最后打仗的时候在敌人的左右来回袭击,让敌人摸不清虚实,敌人就会大败。
本篇的中心意思是打持久战或者游击战,在两军对垒中,要想打败对方,就要创造条件,捕捉战机,出其不意,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捕捉胜利的先机。毛泽东创造的“打圈子”就是一种很好的战术。
井冈山,中国名山之一,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有人形容它“四面重峦嶂,五溪曲水潆。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它地处湘赣两省交界,高山密林,地势险要。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剩余部队来到了罗霄山脉中段的这个地方。中国革命最初的“星星之火”便是在这里诞生的。
因为红军的队伍刚开始只有几百人,没法跟敌人硬拼,所以毛泽东提出了“打圈子”这一策略。所谓的“打圈子”就是以根据地作为中心,强敌一来就先领他转圈,等他转晕了,暴露出弱点,再抓住他的弱点狠打。消灭敌人是目的,转圈只是手段。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战则已,战则必胜,每战必有俘获。以此逐步扩大红军”。
毛泽东说,红军不仅要会转圈,更要会打仗。于是,他指挥部队以宁冈为中心,四处游击,平均九天一战,把敌人引得团团转。就是靠着这样的战术,红军队伍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1928年1月,国民党军第27师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一次“进剿”,毛泽东在遂川会场又将“打圈子”的战术进一步深化,提出了“敌来我去,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
在随后的对敌作战中,毛泽东将这十二个字化作具体的战斗行动,指挥部队避实击虚,接连粉碎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会剿”和“进剿”,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后来,毛泽东、朱德总结了红军游击战的经验,将游击战的作战原则进一步概括为著名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就这样,井冈山游击战不仅锤炼出了红军独特的战略战术,也让毛泽东更深刻了解了游击战争的奥秘:这就是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把游击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在红色根据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上,壮大军队,红军取得胜利就指日可待了。
动静第七:伏击跟迂回,打击敌人的好方法
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军必败。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之军相当。两阵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阵不固,后阵欲走,前阵数顾①。鼓噪②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人必败。”
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旁,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吾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微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遇。远我旌旗,疏我行阵。必奔其前,与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无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先后,三军疾战,敌人必走。”
武王曰:“善哉。”
①数顾:屡次回头看,这里指军心动摇。
②鼓噪:擂鼓呐喊,指军队交锋时虚张声势。
武王问太公:“率兵深入敌国境内,敌我双方实力相当,双方对峙,人数力量等都相等,谁也不敢先发兵。我想让敌人的将帅感到恐惧,士兵士气低落,军阵不牢固,阵后的兵士想要逃跑,阵前的士兵军心动摇。然后擂鼓呐喊,乘机进攻,让敌军败逃,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先派遣一支部队绕到道路两旁,在距离敌军十里的地方埋伏起来,另派遣战车和骑兵远出百里,迂回到敌军的后方,部队多悬挂旌旗,增设金鼓。在双方战斗发起后,我军擂鼓呐喊,各军听到后同时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样,敌军将帅必定惊恐,士兵必定惊... -->>
武王问太公:“我军跟敌人在国境上对峙,敌人可以进来攻打我军,我军也可以过去攻打敌人,两军都阵势牢固,谁也不敢率先进攻。我打算先去袭击敌人,但是担心敌人会来袭击我,该如何是好呢?”
太公说:“遇到这种情况,就把我军分为前军、中军、后军三个部分。命令前军深挖沟堑,高筑壁垒,但不出战。布列旌旗,敲击鼙鼓,作好充分的守卫准备;命令后军多积粮食,别让敌人侦知我军的意图。然后,派遣中军精锐部队偷袭敌军要害部分,击其不意,攻其不备。敌人不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停止行动,不敢前来进攻了。”
武王说:“如果敌军已经侦察到我军的情况,掌握了我军所用过的计谋和我军所采取的行动,知道了我军的意图,派他们的精锐部队埋伏在深草中,在我军必经的狭窄的道路上阻击,攻击我军防守松懈的地方,这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命令前军,每天都前去挑战,以使敌人的斗志疲惫懈怠;命令我军的老弱士卒,拖动树枝,扬起尘土,击鼓呐喊,往来不停,或在敌人左边出现,或在敌人右边出现,距离敌人不超过百步。敌军不断受到骚扰迷惑,其将领必定疲于应付,其士卒必定震骇恐慌。这样,敌人就不敢前来进攻我军了。而我军则照样不停地袭扰敌军,或袭击其内部,或攻击其外部,然后,全军迅速地投入战斗,敌人一定会被打败。”
战斗中,如果敌我力量相当,就会出现对阵的情况。不论交战的哪一方都不敢率先出兵。这个时候,就需要把军队分成前、中、后三部分:前军深挖沟堑,高筑壁垒,布列旌旗,敲击鼙鼓,作好守卫准备;后军多积粮食,不要让敌人侦知意图;中军精锐部队偷袭敌军中央,击其不意,攻其不备。
如果在对阵的时候,军队已经被敌人摸清了情况,就需要使用虚实的谋略。先让前军每天向敌人挑战,让敌人的感觉疲劳;然后让老弱的士兵拖动树枝扬起地上的尘土,击鼓呐喊,来回奔跑,以壮声势;最后打仗的时候在敌人的左右来回袭击,让敌人摸不清虚实,敌人就会大败。
本篇的中心意思是打持久战或者游击战,在两军对垒中,要想打败对方,就要创造条件,捕捉战机,出其不意,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捕捉胜利的先机。毛泽东创造的“打圈子”就是一种很好的战术。
井冈山,中国名山之一,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有人形容它“四面重峦嶂,五溪曲水潆。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它地处湘赣两省交界,高山密林,地势险要。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剩余部队来到了罗霄山脉中段的这个地方。中国革命最初的“星星之火”便是在这里诞生的。
因为红军的队伍刚开始只有几百人,没法跟敌人硬拼,所以毛泽东提出了“打圈子”这一策略。所谓的“打圈子”就是以根据地作为中心,强敌一来就先领他转圈,等他转晕了,暴露出弱点,再抓住他的弱点狠打。消灭敌人是目的,转圈只是手段。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战则已,战则必胜,每战必有俘获。以此逐步扩大红军”。
毛泽东说,红军不仅要会转圈,更要会打仗。于是,他指挥部队以宁冈为中心,四处游击,平均九天一战,把敌人引得团团转。就是靠着这样的战术,红军队伍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1928年1月,国民党军第27师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一次“进剿”,毛泽东在遂川会场又将“打圈子”的战术进一步深化,提出了“敌来我去,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
在随后的对敌作战中,毛泽东将这十二个字化作具体的战斗行动,指挥部队避实击虚,接连粉碎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会剿”和“进剿”,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后来,毛泽东、朱德总结了红军游击战的经验,将游击战的作战原则进一步概括为著名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就这样,井冈山游击战不仅锤炼出了红军独特的战略战术,也让毛泽东更深刻了解了游击战争的奥秘:这就是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把游击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在红色根据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上,壮大军队,红军取得胜利就指日可待了。
动静第七:伏击跟迂回,打击敌人的好方法
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军必败。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之军相当。两阵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阵不固,后阵欲走,前阵数顾①。鼓噪②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人必败。”
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旁,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吾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微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遇。远我旌旗,疏我行阵。必奔其前,与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无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先后,三军疾战,敌人必走。”
武王曰:“善哉。”
①数顾:屡次回头看,这里指军心动摇。
②鼓噪:擂鼓呐喊,指军队交锋时虚张声势。
武王问太公:“率兵深入敌国境内,敌我双方实力相当,双方对峙,人数力量等都相等,谁也不敢先发兵。我想让敌人的将帅感到恐惧,士兵士气低落,军阵不牢固,阵后的兵士想要逃跑,阵前的士兵军心动摇。然后擂鼓呐喊,乘机进攻,让敌军败逃,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先派遣一支部队绕到道路两旁,在距离敌军十里的地方埋伏起来,另派遣战车和骑兵远出百里,迂回到敌军的后方,部队多悬挂旌旗,增设金鼓。在双方战斗发起后,我军擂鼓呐喊,各军听到后同时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样,敌军将帅必定惊恐,士兵必定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